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看透他人心做人不吃亏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常常慨叹世界变化快,也常常为多变的人心感到无奈。我们不知道世界上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的偶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意料之外,为什么现在事难办,为什么现在人难做,为什么付出后没有回报,为什么努力却没有成功……请不要再问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还没有学会看透人心,没有掌握做人的主动权。

本书就是借给你的一双慧眼,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让你“把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使你具备“看透人心”的能力,在闯荡社会,行走江湖之中,独具一双慧眼。

内容推荐

看透人心是一门学问,是博大精深的生存学问;是一门艺术,是没有符号载体的做人艺术。会看人者能点石成金,能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不会看人者,即使有天时、地利,最后也难以逃脱失败的结局。

看透人心也是一种技巧,是明哲保身的高超技巧:也是一种法宝,是走向成功的护身法宝。学会看人是保障一个人立足社会,服务社会。进而取得一定社会地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与其感叹人情冷暖,我们不如练就“一眼看透”人心的技巧,只要很好地掌握了这种技巧,就意味着你可以在瞬息之间,看透周围的人和事,洞察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可以让你以不变应万变,从而使你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左右逢源,尽情挥洒。有了这种本领,就可以具备及时认清他人的优势,辨人于弹指之间,察其心而用其人;观人于咫尺之内,识其言而审其本,让你潇洒地辗转于生活的竞技场中,把自己的人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目录

第1章 由表及里,一眼就把人看透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2

 2.以眼识人——窥探心灵的窗口/5

 3.以衣识人:人靠衣装马靠鞍/8

 4.饰品,一个人性格的外露/13

 5.发型定个性,性格更鲜明/15

 6.帽子展现人的个性,18

 7.眉态各异,心态不同/21

 8.鼻子“凸显”个人魅力/24

 9.嘴巴折射出人的性格特征/27

 10.左右他人印象的下巴/29

 11.鞋子包藏人的个性/32

第2章 察言观色识人心

 1.观神情而知内心/36

 2.从语言辨析人的品德情操/39

 3.气质是人的综合反映/42

 4.闻言谈而识人心,闻弦琴而知雅意/45

 5.认真对待花言巧语/48

 6.小口头禅露出大秘密/51

 7.对传闻要有选择,54

 8.哭笑是人的心声/57

 9.无法掩饰的说话方式/60

 10.谈话主题暴露个性/63

 11.语音是人的第二种表情/66

 12.招呼语传达的信息/69

 13.语速体现人性/72

 14.电话交谈有秘密/75

第3章 识破圈套,看清小人的真面目

 1.看清伪善者的嘴脸/80

 2.与口是心非的人保持适当距离/84

 3.远离狗仗人势的小人/87

 4.见利忘义是典型的小人嘴脸/90

 5.工于心计——小人的拿手好戏/93

 6.对症下药,反击借刀杀人的小人/97

 7.小恩小惠贪不得/100

 8.利,小人的第一追求/103

 9.擦亮眼睛,谨防暗箭的伤害/107

 10.嫉贤妒能是小人的病根/110

 11.提高警觉,谨防过分谦虚/113

 12.不要轻易把“老底”交给对方/116

第4章 做个谈判高手,三秒钟洞悉对方心态

 1.营造良好的谈判氛围/122

 2.谈判中的诡辩及对策/126

 3.从问中挖出信息/130

 4.用幽默营造和谐气氛/134

 5.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你/138

 6.谈判时要学会察言观色/142

 7.不要让对方抓住你的把柄/144

 8.欲擒故纵,吊起对方的谈判胃口/147

 9.在时间上下文章/150

 10.打好心理战/153

第5章 待人处世显人心

 1.名片测人心/158

 2.多角度识人/161

 3.见面须见心/164

 4.通过握手判断性格/167

 5.量情度义识人心/170

 6.礼物往来看性格/173

 7.利用“应酬”观察对方/176

 8.朋友是一个人的“影子”/179

 9.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182

 10.要看友情是否纯洁/185

 11.察看友情是否长久/188

 12.看他做人是否守信/191

 13.看他如何对待上司和前辈/194

第6章 慧眼识才,用人先看人

 1.识人是领导用人的基础/198

 2.不要被第一印象迷惑/202

 3.识人先识德/207

 4.识别人的不同类型/211

 5.用人不能看出身门第/215

 6.不能重用的7种人/219

 7.识人所长,知人所短/222

 8.用人不可论资排辈/225

 9.知人善用,人尽其才/229

 10.多赞美,多鼓励/234

 11.在“小人物”身上花点工夫/237

第7章 看人的细枝末节

 1.透过签名看习性/242

 2.从饮食习惯识别人心/246

 3.从癖好读懂几类人/250

 4.开车的习惯有秘密/254

 5.举手投足显个性/257

 6.阅读爱好泄露人格特质/260

 7.坐姿是心灵的暗示/263

 8.运动方式是性格的外露/266

 9.走姿也会折射人的内心世界/269

 10.从打电话的动作观察人/273

 11.站姿是性格的一面镜子/277

 12.音乐偏好是性格的指标/280

试读章节

2.以眼识人——窥探心灵的窗口

眼睛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可以读懂一个人的大概。一个人所思所想,很多时候会通过他的眼神表现出来,通过观察一个人丰富的眼睛语言,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在面部的五官中,眼睛是监察官,这大概是因为它“明察秋毫”。人要传出的信息,也有一部分是通过眼睛传出的,尤其是情感方面的内容。人的精神气质,喜怒哀乐,很大程度上是由眼睛所显示出来的,俗话说,炯炯有神,眉目传情,暗送秋波,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都是这个意思。同时,眼睛又是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显示屏。眼睛黑白分明,神气清爽,是健康之象;灰暗浑浊,枯涩呆滞,是不健康之象:顾盼无光,昏花恍惚,是衰弱之象。正因为眼睛对于面孔如此的重要,所以说“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渊要深才清,清才美。目也应该深,从而至清并至美,否则,便不会清,也不会美。

泰戈尔说得好: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有时,眼睛似乎也会说话,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经常会反映到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透过眼睛就能看出其中的大概,这是每个人都很难隐瞒的事实。

孟子在《离娄上篇》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断人心善恶的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嘹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

眼神的清浊,对于识人而言,至关重要。古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观察,把眼神区别为清与浊两种,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邪与正却不容易区分,因为邪与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考察一个人眼神的邪正,要从动静两种状态入手。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安详沉稳而有光,宛如晶莹透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光华生辉,精气闪动,犹如春水之荡清波。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锋芒内蕴,精光闪射,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游移不定,没有归宿。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奸巧和伪善的神情,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的样子。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现,一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的表现。前一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组神情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这两种状态都属于奸邪神情,由于二者都混迹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正确地区分。

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是辨别他忠奸的一个途径。“眼神”正其人大致正直,“眼神”邪其人大致奸邪。平常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通过眼神识别人的高手。

当时,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意思。

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辞上厕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

诸葛亮却慢慢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忤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走了。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慧是在环境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中发现破绽的。而生活中,常有那些仪表不俗、举止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可能就比较困难了,王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而言,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如果他不篡取王位,不显露本性,仍像未夺得朝政大权之前那样勤奋忠心地工作,俭朴地生活,说不定会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周公式的人物。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王莽可能也感觉到彭宣看出了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同意了他的辞官。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所以,对于目光如流动的水的人,虽然从眼神看到澄清,但却有游移不定的神色,大多见于奸人,这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这并不是难以理解的原因,因为每一个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的眼睛往往是他的灵魂的忠实解释者,正如《简·爱》中写到的:“灵魂在眼睛中有一个解释者——时常是无意的,但却是忠实的解释者。”

一眼看透:

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内心隐秘,心中的冲突,总是会不自觉地通过变化的眼神流露出来,这方面你要多留点“心眼”。P5-7

序言

我们常常慨叹世界变化快,也常常为多变的人心感到无奈。我们不知道世界上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的偶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意料之外,为什么现在事难办,为什么现在人难做,为什么付出后没有回报,为什么努力却没有成功……请不要再问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还没有学会看透人心,没有掌握做人的主动权。

世事复杂,人心难测。害人之心不可有,察人之心不可无,这是我们的做人原则。但是,在我们做好人的同时,也要认真学习了解他人的真实心意的方法。世上最难读懂的是人心,最难掌握的也是人心。

看透人心是一门学问,是博大精深的生存学问;是一门艺术,是没有符号载体的做人艺术。会看人者能点石成金,能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不会看人者,即使有天时、地利,最后也难以逃脱失败的结局。

看透人心也是一种技巧,是明哲保身的高超技巧:也是一种法宝,是走向成功的护身法宝。学会看人是保障一个人立足社会,服务社会。进而取得一定社会地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在这个世界上,称得上“谦谦君子”的恐怕已经寥寥无几,至于毫无瑕疵的完人恐怕就更少了。有些人可能会让你事倍功半。有些人可能会拉你的后腿,有些人可能会让你吃亏,甚至有些人可能会让你身败名裂……

与其感叹人情冷暖,我们不如练就“一眼看透”人心的技巧,只要很好地掌握了这种技巧,就意味着你可以在瞬息之间,看透周围的人和事,洞察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可以让你以不变应万变,从而使你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左右逢源,尽情挥洒。有了这种本领,就可以具备及时认清他人的优势,辨人于弹指之间,察其心而用其人;观人于咫尺之内,识其言而审其本,让你潇洒地辗转于生活的竞技场中,把自己的人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本书就是借给你的一双慧眼,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让你“把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使你具备“看透人心”的能力,在闯荡社会,行走江湖之中,独具一双慧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看透他人心做人不吃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学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62169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1-49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