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灵暗礁(透视人性弱点)/心灵自助热线
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看到人的自卑、虚荣、贪婪、嫉妒——人性之恶这一幽灵演出着一幕幕惨痛的悲剧和荒诞的闹剧,让人们自我怜悯、自我放弃、自我厌恶、自我毁灭。如何摆脱这种绝望,超越自我,实现真正的幸福人生呢?本书将详细为您讲解。

如果常常用感恩去珍惜你现时所拥有的健康、智慧、家庭、朋友和社会等,那么你会感到心灵真正的满足,达到“乐天”的境界。再者,当你明白人的生命会有起伏,如钟形曲线的正态分布,大部分时问命运会很普通,有小部分时间命运会极好或极差,那么你就不会怨天尤人或感叹命不如人,而达到“知命”的境界。当你能够“乐天知命”,那么你就会有“快乐人生”。

内容推荐

现代社会人性脆弱,心理问题日益突现,一时冲动、极度沮丧、受不住诱惑等等,常会使一个正常的人心态偏激,出现婚外情、性侵犯、自杀、贪婪无度……人性中隐藏的虚荣、贪婪、嫉妒、固执、报复、偏见、傲慢等性格缺陷及其负面心理,仿佛潜藏在心灵深处的暗礁,危机四伏,让人们自我怜悯、自我放弃、自我毁灭。如何摆脱这种绝望7追根溯源,本书从人性弱点入手,用轻松的笔调,有趣的故事,典型的案例,娓娓道来,深层揭示人性中灰暗的心理奥秘,引导人们改造自我,塑造健全人格,摆脱忧愁和痛苦,实现真正的幸福人生。

目录

走进心理世界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善与恶

 激发善良的人性

无知的狂妄:傲慢

 傲慢人的特征

 傲慢的后果

 克服心灵的傲慢

快乐的天敌:自卑

 自卑是与生俱来的吗

 自卑是因为不自信

欲望的暗疾:虚荣

 虚荣心作祟

 虚荣:男女各不同

 虚荣的表现

 虚荣心的滋生

 培养心性可以克服虚荣

扭曲的人性:偏见

 心理偏见

 偏见的表现

 克服心理的偏见

毁灭性杀手:嫉妒

 心理嫉妒

 嫉妒的产生及其危害

 性嫉妒

 对嫉妒的提防

 摆脱嫉妒

心灵听觉障碍:固执

 心理的固执

 心理固执的特征

 走出心理固执的阴影

喜始而悲终:贪婪

 心理的恶疾是贪婪

 销贪婪于未形,防贪婪于未然

心理的死结:报复

 心理报复

 宽宏大量

健全的心灵

 心理的改造与理想人格

 完善自我的幸福观

 掌舵生活

试读章节

2.傲慢让人失婚

男人与女人总是一个矛盾体,却又总是相互充实着生活。

由于女人的柔弱,能让男人情不自禁地产生冷悯、关怀和奉承。日积月累,男人的威武刚强促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角,女人便很不情愿地被沦为弱者。男人的光辉形象便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显得朝气蓬勃。男人认为在女人的世界里,可以没有花香,没有鸟儿的歌唱,甚至于没有女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但不能没有男人。男人的傲慢由此诞生。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让女性默认在她们的世界里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男人。但随着新思潮的进入,一部分女性开始觉醒,她们并不认同,自己的生命中有男人就可以了。她们既要男人,还要事业,还要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但女权的产生,也伴随了一些女人的傲慢。

上述两种女人,前者属于逆来顺受型,后者属于叛逆型。都是女人,她们的区别在于:谁比谁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女人的成就不时让男人觉得汗颜。因为她们在争取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走出的气势越来越旺,而且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男人们不明白了,再不能用过去的条条框框来限制女人了,而且发现她们不知什么时候练就了一身刚柔并济的本领。于是偏执的男人们眨巴眨巴眼睛直纳闷:这女人生来就是点缀男人生活的,什么时候成了主弦律,真是女人不像女人的样了。男人的偏见时常使他们看不懂女人,所以男人叹息。两人的战争也由此而不息。一个要实现自我的价值,一个说“你是女人,这个家就是你的全部”,于是女人受不了了,离婚!由现代的调查看来,在世界范围内的离婚中,女性提出离婚的比男性多,而多半的原因也是因为此。如果这些女性,能够克服一下自己的傲慢,女人能一边理家,一边做自己想做的事。而男人也不要有偏见,给太太自由的空间,那么,你就会发现两人的感情,在都有各自事业的基础上,比原来更好。

一个人若是在感情、态度、价值、行为及心灵上能有足够的空间去自由地发展,并顺利达到目标,使生活充裕完美,那就是掌握了人生的幸福。人性中的一些劣根性却会毁了自己的幸福。虽然到现在我也不完全知道爱的秘密是什么,但男人女人们的爱情在许多情况下却是由于好奇而促成的,这一点似乎可以肯定。而这一现象造成了许多的悲剧,这一点同样也是可以肯定。在纷繁复杂的爱情现象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情侣之间的爱慕的诱发点有时就是由彼此之间互相冷淡、轻视、傲慢、嘲讽引起的,即由个性的相斥又相吸。但是,当热恋之后,在漫长的共同生活中,这种情绪却往往又成为破裂的根源。

最近在诊所有一位张太太来咨询,她跟丈夫吵架,她要丈夫道歉,但他不肯,所以她叫丈夫搬出去。她从前也叫丈夫搬出去好几次,丈夫通常过了两三天便向她道歉,她还会让他多等几天才准他回家。当丈夫回家时,张太太趁机好好地教训丈夫一顿,丈夫回到家,只好低声下气道歉。这一次丈夫已经搬出去两个多月还未回家,张太太开始着急了。我问:“你丈夫这次不跟你道歉了吗?”张太太回答:“我跟他通过电话,他说他已经忍够了,不会再道歉。”我问:“为什么你不让他回家呢?”张太太气愤地说:“明明是他的错,不肯道歉,如果就这样让他回来,我不是很丢面子吗?”我说:“那么你为了面子,把婚姻弄到这个地步?”张太太还是不服气,她说:“我嫁给他,是他的福气。他的家人都看不起他,我却觉得他老实。结婚后我帮助他不少,他没有我是不成的。”我又追问张太太:“你是不是常常骂他?”她说:“我丈夫什么都不懂,我告诉他怎么做才对。”

张太太的傲慢真的把婚姻弄糟了。她不明白夫妻应该是相敬如宾,如果把丈夫的自尊心摧毁,对自己也没有好处。难道她希望有一个抬不起头的丈夫吗?当张太太处于傲慢态度时,她会十分主观的,刚巧碰上自卑感重的丈夫,一直对她百依百顺。更鼓励她的傲慢,但物极必反,张先生终于“造反’’了。过了几个月,张太太接到了丈夫的离婚书,才知道这段婚姻不能挽回了,悲痛不已。

3.自作自受

大凡傲慢之人,总是一副高不可攀的态度,自以为样样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爱颐气支使,呼来喝去,言谈间总是夸大自己的本事,挖苦别人,短时间或许众人尚能容忍,不与之计较,但长久下来,傲慢就如一把利刃,将严重挫伤彼此的情谊。

傲慢可以说是成功的大敌,因为它不能帮你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傲慢极其容易使人丧失理智,所以,生活中的傲慢是一种自我孤立和慢性自杀。要想成为一个理智健全的人,第一步就是坚决放弃傲慢。人对社会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当一个人了解到他在社会的位置和应起的作用时,当他懂得自己的义务和权利时,他是不可能把自己从社会中割离出去的;而同时当他发现社会没有朝着他理想的那个轨道运行,发现他个人的力量非常微弱于社会的进步,他的心灵傲慢也就容易克服了。

从前,有一个手艺很好的理发师,名叫阿漫,他凭着一把剪刀和梳子,就把客人的头发剪得整齐关观,因为他的手艺实在太好,同业中没人比得上,所以大家要理发,都会去找阿漫,他的名声就这样一天比一天响亮。阿漫自觉是个有名理发师了,态度便一天天傲慢起来,他常常对顾客说:“像你这样的头发,恐怕只有我一个人会剪。”他也常常对同行的伙伴说:“像你这样的本领,只能骗骗小孩罢了,也敢拿刀动剪,在这儿丢人现眼,我要是你,早溜之大吉了!”一回两回,大家还忍着,次数多了,大家便开始抗议。

几个受阿漫讥笑过的理发师,聚在一起商量对策,如何教训他这种傲慢无理的态度,结果想出了一个不合作的办法,别看阿漫会给人理发,轮到自己头发太长的时候,还是非靠别人不可。于是,当阿漫找同伴理发时,却没有一个人要管他,总是编个借口回绝,令阿漫十分生气,心想:“哼!我不求人帮忙也一样可以给自己理发,让我做给你们看看!”

回家以后,阿漫拿起剪刀,对着镜子剪起自己的头发来,没想到没剪几下,手就哆嗦起来,不一会儿,头上就有好几个地方被自己剪破了,流了一头血,阿漫又气又急,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不久,顾客们看到阿漫的头发长得又长又乱,脾气又不太好,心里开始厌恶,也就不喜欢找他理发了,傲慢的阿漫看着每况愈下的生意,一气之下,生了场大病,也只好关门休息。这不就是“自作自受”吗?

序言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人的灰暗心理是与生俱来的吗?

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看到人的自卑、虚荣、贪婪、嫉妒——人性之恶这一幽灵演出着一幕幕惨痛的悲剧和荒诞的闹剧,让人们自我怜悯、自我放弃、自我厌恶、自我毁灭。如何摆脱这种绝望,超越自我,实现真正的幸福人生呢?

幸福完全是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的。为了实现生存的目的和意义,人们必须首先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在生活,了解自我。那么,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人的心理?按照心理学理论的说法,人的心理是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映。所谓心理是一种流动的直觉、感觉和概念,是一种人的本能反应、认知和理性行为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反映出“人”能够被称之为“人”的那些规定性的东西。中国古代心理学者认为:心即是理。这就是说“心”者,乃认识的主体之源,“理”者,乃自然的规律,人们生存的环境,以及社会生活的知识影响。每个具体的人都是具体世界中的特殊存在物,因此人性既是人心,又是每个人所禀受的自然法则之理,所以,人心有感性和理性活动的共性,又有差别,差别是宇宙普遍的“理”通过每个人的心、性表现为每个人的具体的心理。所以有百人百性之说;有各怀心思之状;懂得爱与被爱者是人的一种心理;知道分享信息者又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够移山填海者是人的心理;懂得钩心斗角、互相残杀、攻城略地的也是人的心理……但这些都是从人的表面的行为特征方面看待人。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一种生物现象;一种最复杂的,试图不断地、完美地解释宇宙,解释自身精神现象的物质存在。除了表面的特征外,人还有许多更为复杂的内在特征,比如虚荣、贪婪、嫉妒、欺骗、固执、报复、偏见、傲慢等等东西,这些东西既不属于理性,也不属于感性。但是缺少了,“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了。所以姑且按照哲学的方法把它们也作为心理之规定性的组成部分,称之为灰暗晦涩的心理。这些就是本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当我们认识这些负面心理时,我们更了解行为的出发点,继而更了解个人的性格和心态,这都会帮助人际关系和改进自我。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没有好好地认识自己,确定目标,分辨是非,便会“人云亦云”,失去自我,或者变成丑恶的人性。

在此,我还要非常感谢潘宇小姐、范艳娟女士和岳毅英女士对这本书的帮助。

陈栋墀

2008年8月

后记

在这本书我们提到灰暗的心灵原因探讨,怎样走出心灵的灰箱而创造健全的人格。其实很多人的烦恼和愤恨都是“看不开”,由于不正确的主观和偏见,造成不必要的忧愁和痛苦。在临床经验中,我们看到乐观的人的心理比较健康,悲观、偏激、固执的人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在统计学上,很多事物都是正态分布,可以用钟形曲线来表达(图一)。绝大部分事物都在平均范围,如身高、智商、财富、体重、长相、成绩、友谊等。小部分事物处在两个极端(图二),例如身高,绝大部分人都在150厘米到180厘米之间;很少人是侏儒,不超过120厘米;很少人超过200厘米,如姚明一样高。所以当你看到很高或很矮的人,无须惊讶,因为这都是符合统计学的正态分布。同一道理,大多数学生都需要鼓励或强迫才会读书,所以成绩都是B和C;而有小部分学生,他们非常用功,不用强迫,他们自觉地拿到A;但也有小部分学生,他们很懒惰或反叛,怎么强迫他们,他们都不念书,而他们的成绩是D或E。如果有一个老师教一班新学生,他认为他自己是很好的教师,会很成功地把这班学生的成绩弄好,那他将会很失望。因为不管他怎么用功,大部分学生会拿B和C,小部分学生会拿A,也有小部分学生拿D和E。如果这位教师明白这是正常的现象,那么他便不会失望或气馁。

在人际关系上,不管你对朋友怎样好,大多数朋友都是普通朋友,少数是知心朋友,但不管你对他们怎么样,他们都会关心或支持你;但是少数朋友,不管你对他们怎样好,他们都会伤害你或不理睬你。有多个孩子的父母都有这个经验,大部分孩子有普通的成就或对父母的态度很普通;有一两个孩子成就很大或对父母的态度极好;也有一两个孩子毫无成就或对父母态度很差。如果父母要求每个孩子都成为龙或凤或很孝顺,那么这些父母一定很失望。因为这不是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同一道理,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如绘画、烹饪、唱歌等,大部分的人的反应是一般,极小部分人会很赞赏,亦有极小部分不认同。如果你是很出色的画家、歌星、明星,并要求每个观众或听众都赞赏你,那么你会自寻烦恼,因为这也不是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其实在你做事,如绘画、钓鱼的过程中已得到满足,画得好不好,钓不钓得到鱼已不重要。所以别人赞赏你的成就应当做红利;别人不赞赏你的成就也不要太难过。

在临床经验中,我们看到的病患由于很在乎别人的赞赏和批评而造成很大的困扰。受到别人称赞时便会很高兴,但受到别人批评时很不开心,情绪完全被别人所控制或影响,而失去自我。所以想要有快乐的人生,做事时要尽力而为,采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态度,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胜不骄,败不馁”,为人处事不要太执著,太极端,这就是中庸之道。

当你能很休闲地看这本书,你应该很感恩。因为能够看书,代表你的眼睛好,头脑好,身体健康,可以集中精神,比一般人为了糊口拼命,生病动手术,眼睛不好等等好得多。如果常常用感恩去珍惜你现时所拥有的健康、智慧、家庭、朋友和社会等,那么你会感到心灵真正的满足,达到“乐天”的境界。再者,当你明白人的生命会有起伏,如钟形曲线的正态分布,大部分时问命运会很普通,有小部分时间命运会极好或极差,那么你就不会怨天尤人或感叹命不如人,而达到“知命”的境界。当你能够“乐天知命”,那么你就会有“快乐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灵暗礁(透视人性弱点)/心灵自助热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陈栋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02800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9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1
15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