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横看全球史(同一时空下的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首部以数十幅全球地图标注各大洲历史同步进程的世界史纲!以地图切片形式将各国历史大事在同一时空下聚焦!二十余张全球地图辅助阅读的“全球史纲”,以中华王朝更替为经,以全球横向切片视野为纬!恺撒与秦始皇“同台”,孔子与柏拉图“齐辉”,横贯东西,纵跨南北!

本书适应了新时代的阅读方式,对于学生、历史爱好者,甚至家长、从事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历史教育工作的人士等来说,都是不错的参考。

内容推荐

历史以他固有的定律在世界各地演绎,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多次在不同的地域构架出相似的场景。在诸多看似没有联系或者没有直接联系的伟大时代的背后,那些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复杂的深层次的因素,如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或共通或相异,一齐波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只有以联系的目光,才能够真正地、全面地、深刻地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才能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触发更多的智慧火花。

针对之前所述的青年们在历史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的误区,本书从全球性横向比较思维的角度出发,以大历史巡礼的方式,将同一时段各个国家的重要历史事件分章编排、阐释,力求帮助读者扩宽视野,形成将各国横向参照对比的思考方式。同时为了方便读者快速掌握同一时段下全球的重大历史事件,本书在每一章的最前面部分,安排了同时段的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为了配合人们在读图时代的阅读习惯,本书还精心设计了世界地图,将同一时段不同国度发生的重要事件纳入同一平面,以便简捷有效地向读者直观展示全球同一时空中的各个重要历史事件,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全球观照的视野。而随书附赠的光盘设计了超链接搜索功能,凡是地图上所标明的历史事件皆可直接点击查看正文详细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混沌洪荒中走出的远古初民

同一时空下的世界

约1500万年前~约公元前5000年

人类的起源

原始人类生活方式的演进

第二章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亚非欧各大洲出现的文明曙光

同一时空下的世界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18世纪

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中叶

公元前11世纪中叶一公元前8世纪

光辉灿烂的华夏古文明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

腓尼基、克里特·迈锡尼——希腊文明

第三章 鼓角震天地:列国争霸的风云时代

同一时空下的世界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霸主迭起,问鼎天下

光荣的希腊 伟大的罗马

文化巨人辈出的“黄金时代”

第四章 帝国睥睨天下

同一时空下的世界

公元前3世纪

公元前3世纪~公元l世纪前期

公元l世纪前期~公元3世纪前期

巍巍中华帝国:秦汉兴衰四百年

华夏文明波及的东亚和亚洲新崛起的帝国

罗马帝国与欧洲王朝的精神支柱——基督教

非洲和美洲的古文明

第五章 混乱中孕育新生的中古世界

同一时空下的世界

公元3世纪~公元3世纪晚期 

公元3世纪晚期~公元5世纪前期

公元5世纪前期~公元6世纪

三国两晋南北朝:大分裂与大融合并存

亚洲四国的演进与发展:

朝鲜、日本、印度与波斯

民族大迁徙与罗马帝国的兴衰

第六章 盛世华章:帝国的黄金时代

同一时空下的世界

公元6世纪晚期~公元8世纪中期

公元8世纪中期~公元10世纪前期

华夏盛世之巅:威加海内的隋唐帝国

中华文明影响的民族与国家

亚洲大陆后起之秀:阿拉伯帝国与印度戒日王朝

中世纪早期的欧洲:

拜占庭帝国、查理曼帝国与维京文明

第七章 中华文化远播海外的时代

同一时空下的世界

公元lO世纪前期~公元12世纪前期

公元12世纪前期~公元13世纪中期

公元13世纪中期~公元14世纪中期

两宋时代的中国

蒙古帝国时代与远播海外的中华文化

兴衰起伏中的亚洲其他国家

治乱相继的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与西欧各国

第八章 欧洲文明的复兴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同一时空下的世界

公元14世纪中期~公元16世纪中期

公元16世纪中期~公元17世纪中期

一度迈步海洋的大明帝国

世界近代化前夜的亚洲诸国

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大航海时代

美洲古文明的最后辉煌与非洲马里、桑海古国

第九章 东方的没落与西方的崛起

同一时空下的世界

公元17世纪中期~公元18世纪中期

公元18世纪中期~公元19世纪前期

清朝上半期:封建时代的落日余晖

亚洲:封建时代没落前的回光返照

西方的崛起:资本主义时代到来的欧洲

美洲大陆的独立浪潮

第十章 工业文明的力量:欧美主导的近代世界

同一时空下的世界

公元19世纪40年代~60年代

公元19世纪60年代~公元20世纪初

在屈辱中奋发图强:近代的中国

渐醒的亚洲 

自由梦想与革命勃兴的欧美

试读章节

中世纪早期的欧洲:拜占庭帝国、查理曼帝国与维京文明

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

在拜占庭帝国漫长的千年历史中,被动挨打的时间远长于强盛的时间,但在马其顿王朝(公元867年~1056年)诸皇帝统治下,一度臻于极盛。巴西尔二世时代是一个与查士丁尼时代并驾齐驱的全盛时期。拜占庭帝国作为一个相对强大、富庶、稳定的帝国,为欧洲挡住了来自东方阿拉伯人等的威胁,因此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

7世纪初,拜占庭与伊朗的战争在进行,直至公元627年达成协议停战。此时,南下的斯拉夫人遍布巴尔干半岛。7世纪,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建立,从北方威胁帝国。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军队从南方大举进攻拜占庭帝国。

公元610年,希拉克略王朝建立,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自救改革运动。公元717年,立奥三世开始伊苏里亚王朝的统治。他率军民击败阿拉伯进攻。公元726年,他掀起基督教历史上著名的“圣像破坏运动”。这虽然加强了帝国军事封建主的势力,却引起罗马教会的强烈不满。但教皇的怨气并不妨碍帝国蒸蒸日上的国势。公元843年,运动结束。之后,马其顿王朝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和平稳定发展。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商贸活动十分繁荣,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香料,埃及的纸草、粮食,罗斯的毛皮、蜂蜜和奴隶,西欧的白银、毛织品等源源不断在此交流。

政治、经济的稳定使皇帝们有实力发动再征服战争。10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衰落,拜占庭陆续收复了在亚洲的许多领地。9世纪—10世纪初,巴尔干的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公元679年—1018年)逐渐强大起来,与拜占庭展开了多年拉锯战,到11世纪初,拜占庭终于灭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在此期间,拜占庭还曾先后击溃了马扎尔人、佩切涅格人和罗斯人的入侵。

在拜占庭帝国的控制之下,基督教文明的火种在诸“蛮族”的围攻下仍然生生不熄并广泛传播。

在马其顿王朝历代皇帝的支持下,拜占廷文化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君士坦丁堡成为欧洲和地中海世界的教育中心。希腊传教士西里尔、美多德兄弟根据据希腊语创造了斯拉夫字母,对南斯拉夫和东斯拉夫人的传教和文化输入起到了促进作用。拜占庭文化在东南欧得到了广泛传播,东欧各族也逐渐走上文明化的道路。

短暂而影响深远的查理曼帝国

公元7世纪到9世纪时,欧洲大陆的西部、中部被法兰克王国所统一,这个过程虽然很短暂,却对欧洲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罗马基督教会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统治地位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加洛林文艺复兴”运动更加速了欧洲封建化的脚步。

公元687年,分裂的法兰克王国在官相丕平手中重新获得统一。公元732年,丕平之子查理·马特推行改革,组建骑兵队,在普瓦提埃战役中,击败了阿拉伯人的进攻。公元751年,马特之子矮子丕平废除墨洛温王朝国王,建立法兰克王国的第二个王朝——加洛林王朝。为酬谢教皇的帮助,公元756年,丕平把意大利的一片土地献给教皇,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使罗马教皇成为教皇国的世俗君主。

公元768年,矮子丕平之子查理继位,开始大规模的对外扩张。50余次征战使大部分西欧大陆被征服。公元800年,查理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帝国称查理曼帝国,属当时世界著名帝国之一。法兰克王国的统治达到巅峰。

公元8世纪前后,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发生了西欧中世纪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加洛林文艺复兴”,也被称为是“欧洲的第一次觉醒”。

8世纪的欧洲,辉煌灿烂的古典文明濒临灭绝。中世纪最初几百年间,只有基督教士是欧洲古典文化的唯一继承者。由于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的权力,臣民几乎都是文盲,连皇帝查理曼本人以及宫廷里的许多显贵大臣也大多目不识丁。查理曼大帝于是在宫廷中办起学校,从欧洲各地广泛招聘知名学者,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另外,还在主教堂里建立普及性的学校,成为中世纪西欧学校的起源。

在政治上,查理曼大帝极力强化中央集权统治。统治阶层从上到下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金字塔型封建等级制度,为后来的西欧封建社会所承袭。

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使得主要依靠武力和强权维系的查理曼帝国逐渐走向分裂。公元843年,《凡尔登条约》使帝国三分,奠定了今天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疆域的基础。

影响欧洲大陆国家形成的北欧民族:维京人

维京意思是“小海湾”。9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用这个词指他们的“海上远征”。后世则用维京来称呼这个曾在中世纪前期给欧洲带来无限恐慌的民族。

公元5世纪的欧洲,在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北方和东方的“蛮族”们纷纷向原罗马帝国的土地迁移,一些原来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居民随着这股洪流涌入了西欧。

到公元8世纪末,查理大帝建立起的强大法兰克王朝四面征伐之时,维京人开始了他们长达3个世纪的远征。当查理大帝和其继承者路易一世死后,维京人的侵略达到了顶峰。

维京人对欧洲大陆各个新兴国家、民族的形成可谓“居功甚伟”。来自丹麦的维京人登陆爱尔兰北部,于公元851年统治爱尔兰。另一支从挪威来的维京人与丹麦裔维京人展开斗争,最终建立爱尔兰一维京国家,其疆域包括今天的爱尔兰、马恩岛和英国西部。直到公元1000年,爱尔兰人才赶走维京人。

公元815年,维京人发现了冰岛。因此在以后100多年时间内,大量维京人进入冰岛定居。

在法国,维京人居住在诺曼底一带法国国王赐予他们的领地。从此,他们也被称为“诺曼人”。公元829年,埃格伯特在抵抗诺曼入侵的过程中结束七国时代,形成统一的英格兰王国。公元1066年,诺曼人在英格兰建立诺曼王朝,同时又在意大利南部建立西西里王国。

从瑞典出发的一支维京人一路向东进发,最终在斯拉夫人的部落定居,并与当地人逐渐融合,后来建立起了统一的俄罗斯帝国,形成欧洲大陆上一个新的民族——斯拉夫民族,这个民族一度曾对法国、荷兰、波兰等国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公元862年,留里克做了新兴的罗斯公国第一任大公,开始留里克王朝时期。公元882年,公国迁都基辅,基辅罗斯公国统治开始,绵延600余年。公元10世纪,基辅大公宣布东正教为国教,强令罗斯居民受洗,使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在约公元6世纪到公元10世纪亚欧各大帝国崛起、繁荣,而后衰落的时期内,非洲的黑人发展了自己的文明。8世纪末,素宁克族黑人建西塞·通卡尔王朝,为西非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王国。

美洲的印第安人此时也迈入了文明的门槛。分布于墨西哥一带的玛雅文化是印第安人世界最发达的文化。9世纪末,有文字记载的玛雅人城邦已达110多个。他们多以金字塔祭祀建筑为核心和象征,使用“零”的概念比欧洲人早800年。

P140-144

序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问号的阴影下面。

我们是谁?

我们来自哪里?

我们将去往何方?”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我们,没错,就是“我们”——这个关注自己永远比关注他人来得热心得多的个体或者群体,无论是在生活、艺术,或是经济、政治等方面。有个成语叫做“瞻前顾后”,正与我们习惯性的视角与思维方式相吻合——从古至今,都乐于纵深挖掘勘探,却无暇也无意识左顾右盼。这个习惯可以视为我们自古就沉溺在“天朝上国”的荣光中、而无视周遭风云突变的“后遗症”,当坚船利炮叩开了国门后,症状似乎暂时减轻了,我们开始正视别人、审视自己,把目光从那“天载吾、地载吾”的角落投向这颗蓝色的星球:

而今早已走过那段耻辱史和峥嵘岁月,相对平稳的生活似乎又滋生了某些被抛弃的弊病。在网络遍布、伊妹儿满天飞的全球化世界里,我们似乎再次绕着历史转圈——一面在展望未来宏图、一面在挖掘中华五千年传统的同时,又对周围了解多少呢?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先生问曰:“秦王朝建于何时?”

镜头一:大厅里到处可见高举的手臂。

先生初步满意,那就换个问题吧——

在秦王朝同一时期,欧洲亦有一个十分有名的帝国,大家知道是哪个帝国吗?”

镜头二:演讲大厅里稀稀落落几只举起的手臂。

先生不甘心了:“这个帝国和秦帝国对于此后日益联系紧密的世界格局有很大影响,有人知道这些影响是什么吗?作为人类分别在不同地域独自创造的文明,它们之间有哪些共通点和不同呢?”

镜头三:众生默然,至此方知沉默是金。

好吧,这位先生似乎应该先停止讲述另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了,因为他的问题已暴露出学生们在学习和思维中普遍存在的缺憾:孤立地看待问题,目不斜视地埋头苦干却不见森林。

并非学者才会犯这样的毛病,这种只在乎纵向发展、割裂联系以期一枝独秀的惯性思维随处可见。当我们看到有关中国的事件时,往往单纯从自己的角度判定“应该这样”或“不该这样”,而不会下意识地把它与外国历史横向联系起来。

千年之前,我们的古人从“华夏”与“非华”这类国别的角度,纵向来书写历史、看待问题。在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人人乐于互不干涉、老死不相往来,这种思想无可厚非。然千禧年之后,我们再次回望历史,已不独是“一江春水东流”,而应是“千国烟波浩荡”,传统的把握历史的方式已不再可取。世界日益紧密联系,开拓历史的手段在更新,探究历史的方式也同样需要改变。

试观世界历史地图,以15世纪为界,清晰地呈现出两种状态:15世纪以前,人类文明在相对隔离的空间中独步发展;在此之后,航海的壮举缀合了几大洲的陆地拼图,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由小心翼翼地裹足探触,最终发展到了大开家门、互通有无的频繁交往,使原来空间上互不联结的国度迈出了全球化的步伐。

现在可以回到那位老师的课堂上来了——让我们来试着横向回眸历史,原来几乎在我们大秦一统的同时,欧洲大陆也崛起另一个帝国——罗马。这两个远隔千山万水的东西方国度,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两种迥然相异的文明世界的基础。又如,战国时代、三国鼎立的格局也并非中国独有,与我们一水之隔的日本也有过战国时代,而朝鲜还存在过两次三国鼎立的局面……

历史以他固有的定律在世界各地演绎,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多次在不同的地域构架出相似的场景。在诸多看似没有联系或者没有直接联系的伟大时代的背后,那些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复杂的深层次的因素,如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或共通或相异,一齐波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只有以联系的目光,才能够真正地、全面地、深刻地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才能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触发更多的智慧火花。

针对之前所述的青年们在历史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的误区,本书从全球性横向比较思维的角度出发,以大历史巡礼的方式,将同一时段各个国家的重要历史事件分章编排、阐释,力求帮助读者扩宽视野,形成将各国横向参照对比的思考方式。同时为了方便读者快速掌握同一时段下全球的重大历史事件,本书在每一章的最前面部分,安排了同时段的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为了配合人们在读图时代的阅读习惯,本书还精心设计了世界地图,将同一时段不同国度发生的重要事件纳入同一平面,以便简捷有效地向读者直观展示全球同一时空中的各个重要历史事件,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全球观照的视野。而随书附赠的光盘设计了超链接搜索功能,凡是地图上所标明的历史事件皆可直接点击查看正文详细内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阅读历史不仅是在吸取知识的养分,同时也应是一个启迪思维的过程。本书适应了新时代的阅读方式,对于学生、历史爱好者,甚至家长、从事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历史教育工作的人士等来说,都是不错的参考。

书评(媒体评论)

该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突破了东西方古代历史各行其道的演进格局,堪称一部人类文明全球化之前的全球大历史!通过每一张。“历史地图”,一目了然俯瞰中国及东亚、中亚、欧洲、美洲乃至非洲同一时代的历史面貌,是比较教育与对照历史的好教材。

——美中教育协会副会长——齐大辉教授

《横看全球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国别或文明区域为单位的。纵向编年史的叙述模式,打破常规,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奇的历史横截面的视角,构思巧妙,是一种别开生面解读历史的可贵创新。

——北京创新学会会长——路宁教授

中华自古有左图右史之传统,本书将涵盖各大文明区域的人类历史进程嵌入到世界地图的景观当中,图文并茂,打造了一个个”全球史的横截面“,鲜明凸现了中西方朝代历史特征的对比,脉络清晰,史实准确,是一部高品位的极富启发的历史读物。

——香港华夏国际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杨尚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横看全球史(同一时空下的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路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38264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7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