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托起世界的改革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哈伯德,美国著名出版家、作家。他创作了《双赢规则》、《自动自发》、《你属于哪种人》、《从平凡走向伟大》等伟大著作。近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无数的政府、企业、军队和学校,都将他的作品作为公务员、职员、士兵和大学生的培训读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

本书是哈伯德“从平凡走向伟大”系列中最激动人心的一部。他寻访了十二位伟大改革家的成功之道,并以他出色的洞察力和如椽巨笔描绘了世界历史上这些激动人心的改革大事。

内容推荐

12位历史巨人,12次影响人类文明史进程的改革。

本书是哈伯德“从平凡走向伟大”系列中最激动人心的一部。哈伯德出于对伟人的渴慕,带着朝圣的心情,跋山涉水,踏遍美国、法国、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等地,寻访这些伟大改革家的成功之道,并以他出色的洞察力和如椽巨笔描绘了世界历史上这些激动人心的改革大事。

一个世纪过去了,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改革家们所憧憬和追求的,大部分已经成为现实。但追求真、善、美和全人类幸福的步伐永不能停歇,也正是为此,我们需要再次缅怀和重温这些站在改革风头浪尖上的伟人,我们将继续他们未竟的事业。

目录

前言:永远的哈伯德

第一章 约翰·卫斯理

第二章 亨利·乔治

第三章 约瑟夫·加里波第

第四章 理查德·科布登

第五章 托马斯·潘恩

第六章 约翰·诺克斯

第七章 约翰·布赖特

第八章 查尔斯·布拉德劳

第九章 西奥多·帕克

第十章 奥利弗·克伦威尔

第十一章 安妮·哈钦森

第十二章 让·雅克·卢梭

试读章节

埃德蒙·伯克在一次发表有关“人口增长”的演讲时,明确表示同情马尔萨斯,并在谈论另外一个有趣数据时,指出苏珊娜·卫斯理是其父母的第24个孩子。不过,伯克忘了指出,苏珊娜究竟有多少个弟弟、妹妹?如果苏珊娜的父母生了第21个孩子就停止生育,教会的历史将会如何改写?

约翰·卫斯理是家中19个孩子中的第15个。不过母亲自己动手干活,因此解决了请女仆的问题。她还抽出时间,比她的丈夫面对更多的教众,宣讲更好的布道。苏珊娜有四个孩子成为知名人士——约翰、查尔斯、塞缪尔和玛莎。

约翰谴责、挑战当时自满、自负的正统宗教,使得每一个教会都将其拒之门外。他同情美国殖民地为争取自由而战。他成立了一个教派,如今这个教派在财富方面排名第二,在人数方面傲立群雄。

从世俗的意义上讲,约翰·卫斯理无儿无女,但他的影响给整个基督教界增光添彩。他那美好的心灵使所有的宗教受益、进步。

查尔斯·卫斯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赞美诗创作者,创作了六干多首诗歌,并以诗歌的形式重写了《圣经》的大部分内容。他是“约翰·卫斯理的兄弟”,而且在他的一生中,乐于被人如此称呼。没有人称呼约翰·卫斯理为“查尔斯的兄弟”。约翰有着像钢丝绳一般的意志——它可能会松弛,但永远不会断裂。他足智多谋、意志坚强、勇敢无畏、胸怀坦荡、健康英俊、聪明睿智、无忧无虑。他驾马疾驰,沿途帮助许多人从黑暗中走到光明。查尔斯则紧随其后。

查尔斯·卫斯理有三个孩子成为伟大的音乐家,其中一位成为英国当时最伟大的风琴演奏家。

这个伟大的家庭中第三个知名的兄弟是塞缪尔,他比约翰年长13岁,并利用这一特权在一生中对约翰说三道四。塞缪尔是一位受过教育的高级教士,一位拉丁学者,而且是一位高贵的诗人。塞缪尔总是追求威严、体面。他创作及出版了小品文、史诗及无名小卒的传记;但尽管他写了这么多的东西,现在还有人阅读及欣赏的,却只剩下他写给母亲的一封抗议信,写信的原因是,他听说母亲加入了“杰克的卫理公派教会,背弃了纯正的宗教。”毫无疑问,对塞缪尔来说,“纯正的宗教”是自己信奉的宗教——其他的宗教都是非纯正的。塞缪尔本人是一位受过教育的教士,他却不明白,所有的宗教,对于其信徒来说都是“纯正”的。

第四位知名的卫斯理是玛莎,她的长相和兄弟约翰非常之像。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她有时会穿起他的法衣和白袍,突然出现在家人面前,只要她不开口说话,可以骗过所有人。玛莎是家中唯二遗传了母亲头脑的女孩。如果她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她可能以此为业。一位同时代的人曾说,“她可以像一位男人一样进行布道。”这一句话,我觉得,本意是想奉承她的。她有一点比其他卫斯理更为出色——她的幽默风趣伴随她一生一世。约翰通常能笑出声来;查尔斯在很少的一些场合会微笑;塞缪尔却从来不笑。

事实上,玛莎结了婚,随后便被传统势力所吞噬。时代征服了我们,社会使个性沦为俘虏,并用藤条将它连手带脚都捆绑起来。

但是,时代并没有征服约翰·卫斯理:他是最早的“骑马巡回传道人”他骑的马是一匹飞马,能飞跃过“正统宗教”设下的篱笆,他常常使这些看守教士惊惶失措、悲伤忧愁。他被看作为一位奇异、古怪、奇特及过分的人,过去及现在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效仿耶稣基督的生活。也许,无需说,约翰·卫斯理的信徒们和他并无多少相似之处,事实上,他们和拿撒勒的耶稣也并无多少相似之处。

而约翰·卫斯理和耶稣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可惜的是,如果现在有一位约翰·卫斯理类型的人,出现在芝加哥时髦的卫理公会教会,风琴师会在牧师的要求下将他的声音淹没;而看门人会用三根手指叉着他的肘子,把他领到门前,而教众们齐声唱着“努力划桨向岸行”。

朱莉娅·威基伍德是约西亚·威基伍德和莎拉·威基伍德的女儿,还是达尔文母亲的姐妹。她写了一部约翰·卫斯理的传记。在书中,威基伍德小姐写道:“一位领袖的追随者通常与领袖本人完全不同。”领袖与追随者的不同在于这一点:领袖领路,追随者跟随。牧羊人是一个人,而羊只是羊。通常而言,只要路况良好,追随者会一直跟随,但到了第一个沼泽地之后,他们就会止步不前。叛徒、怀疑者、否认自己的誓言的人,都是从追随者的行列中走出来的。约翰·卫斯理在一次布道里曾说:“选择简朴、为人类服务的生活,过这样的生活非常困难;但热爱奢侈,攫取地位、钱财和权势,给异教贴上基督教的标签,然后想象你自己是耶稣基督的信徒,过这样的生活非常容易。然而,历经生活的沧桑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艰难的生活才能获得回报。因此,我呼吁大家选择艰难的生活,不仅是为了取得回报,而且因为,为人类服务的生活才是正当的生活——正确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能使生活更有意义,给生活增添光彩。”

苏珊娜·卫斯理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妇女。她把自己的思想灌输进约翰和查尔斯两个儿子的头脑里,她的方式既奇妙又感人。很少有父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儿女。如果父母对孩子不能信守诺言,对他们支吾搪塞,那他们的孩子就会变得遮遮掩掩、狡猾虚伪。但是,往往没有人受到责怪,因为孩子不一定会和父母有什么精神或思想上的关系:他们的思想并不一定协调一致——他们并不在同一条线上。

事实上,甚至对于伟大的苏珊娜来说,她也只和两个儿子保持亲密无间、深信不疑的密切关系。约翰·卫斯理写道,“我记不起来,有哪一次把我的疑问隐瞒母亲不说——我绝对信任她,从我的婴儿时期开始,直到她去世的那一天。”P3-6

序言

艾伯特·哈伯德已经去世,或许我们应该说,他顺着他那伟大的小旅程走向了来世。然而他的智慧已在这个时代扎根、成长,永远鲜活,为后人铭记。

为了使今天这些艾伯特·哈伯德的经典之作能够面世,我们已准备了十四年。从1894年,《从平凡走向伟大》这套丛书开始写作起,这十四年来的每个月,我们都把这些令人景仰的文字奉献给世界,从无间断。这些珍宝般的文字已被奉为经典,并将永世流传。累积下来,共有一百八十篇,带领我们造访那些变革了时代、创造了帝国甚至打下文明烙印的人类杰出者。通过哈伯德,这些不朽的丰功伟绩和灿烂思想展示在我们面前,并且将在未来世纪中不断回响。

普卢塔克曾为希腊与罗马名人作传,写下了四十六部作品,哈伯德的系列作品同样是关于伟人们,在这个领域,他们俩都取得了无人能及的成就。这些伟大的作品,在现代文明第一缕曙光出现在地平线之前,就已奉献给了世人。普卢塔克用一个微小的瞬间、一个简单的词语,或是一个无伤大雅的俏皮话,就揭示了他笔下传主的功过是非,古典著作中没有哪一本可以如此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身边,也没有哪一本给予世界领袖人物如此重大的影响。谁能够数清楚,有多少传记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头:“在他年轻时,我们的主人公总是阅读普卢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爱默生曾说:“所有的历史都很容易被分解为一些勇敢坚定、热诚认真的人物的传记。”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想到了普卢塔克的传记——它塑造了二十世纪这些伟人。

普卢塔克生活在圣保罗时期,他记载了早期的希腊人与罗马人。两千年后,哈伯德出现了,他的作品宛如一座直通古雅典的桥梁,把伯利克里的黄金时代与爱迪生的美国时代连接起来。他运用他的生花妙笔,造访了诸多已逝的大师,并激发出如泉涌般的灵感。

休·查莫斯曾经评论道,若他要做一本关于美国的蓝皮书,他可能会把艾伯特·哈伯德的著作表印刷出来即可。无论我们是否赞同这个权威的观点,但这位不朽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与任何其他美国作家相比,他那枝奇妙的笔,确实激励了更多的出类拔萃的心灵。优秀的作家研究揣摩哈伯德的风格技巧;无数人在疲惫的工作之余,打开他的书,寻觅智慧的火花。说实在的,此君挥舞着他的笔,如同天使挥舞着神杖。

他不仅作为一名作家显示出让我们赞叹景仰的才华,在其他领域。他也非常出色。他一手创立的罗伊克洛夫特连锁店,反映了美国最有能力、最敏锐的商人所能达到的成就与声望。整个行业都将看到,哈伯德作为创立者,为罗伊克洛夫特带来了高度原则性与系统性,从而具备了强大的实用性。这不仅能从书籍印刷中体现,更能从他倾注了心血的平台上体现。在此,我敢说,作为一位公共演说家,他比其他同行吸引了更多的听众,鼓舞了更多的人。有人曾惊讶地问,这个非凡的人,从哪儿得到这么多灵感,来完成他伟大的著作?这里面没有秘密。它源自他对那些卓越前人的崇敬与追随。并且,同普卢塔克一样,这些小传记是作者的一桩个人收益,是他对激发出这些作品的高尚情操与灵感的一个总结。

随着哈伯德令人悲伤的去世,东奥若拉区宣布《腓力斯人》杂志停刊。哈伯德已经离去,踏上了长长的旅程,也许他也需要他的《腓力斯人》伴随他同行。再说,还有谁能接过他的笔呢?这种告别,也算晚辈对长辈最好的纪念吧。

同样的热忱,也促使了罗伊克洛夫特成员发行了《从平凡走向伟大》的纪念版。再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贴切地表达他们对这位创立者的追思,因为这套书对他的智慧成型,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如果他能回眸一看的话,必会为此点头称许。若需要建一座纪念馆的话,不妨让这套书造福人类吧,他一定会非常乐意与我们分享,因为,正是同样的历程,激发了他的灵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托起世界的改革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艾伯特·哈伯德
译者 饶春平//肖王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104028963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7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