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雷雨(增订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该话剧被称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是著名现代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它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本书为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故事发生在一九二零年初,旧中国的一个封建家庭里,大矿主周朴园的后妻繁漪不堪封建礼教的压迫,与大少爷周萍发生暖味的关系,周萍却又爱上了使女四凤。于是在他们中间展开了复杂激烈的情感斗争。四凤的母亲侍萍三十年前在周家当使女时被周朴园诱骗,生下周萍和大海后又遭遗弃。后来侍萍嫁给鲁贵生下女儿四凤,鲁贵背着她把四凤送给周家当使女。不料三十年前侍萍的悲剧又在四凤身上重演。在雷雨交加的黑夜里,当周萍知道侍萍和四凤是自己的生母和妹妹时,他自杀了;四凤、周冲也触电而死。侍萍目睹这些悲惨情景痛不欲生,她和大海毅然离开周家,只剩下周朴园留在这崩溃了的罪恶家庭里……

目录

导读

知识链接

雷雨

试读章节

        序幕

景——一间宽大的客厅。冬天,下午三点钟,在某教堂附设医院内。

屋中间是两扇棕色的门,通外面;门身很笨重,上面雕着半西洋化的旧花纹,门前垂着满是斑点,褪色的厚帷幔,深紫色的;织成的图案已经脱了线,中间有一块已经破了一个洞。右边——左右以台上演员为准——有一扇门,通着现在的病房。门面的漆已蚀了去。金黄的铜门钮放着暗涩的光,配起那高而宽,有黄花纹的灰门框,和门上凹凸不平,古式的西洋木饰,令人猜想这屋子的前主多半是中国的老留学生,回国后又富贵过一时的。这门前也挂着一条半旧,深紫的绒幔,半拉开,破成碎条的幔角拖在地上。左边也开一道门,两扇的,通着外间饭厅,由那里可以直通楼上,或者从饭厅走出外面,这两扇门较中间的还华丽,颜色更深老;偶尔有人穿过,它好沉重地在门轨上转动,会发着一种久磨擦的滑声,像一个经过多少事故,很沉默,很温和的老人。这前面,没有帷幔,门上脱落,残蚀的轮廓同漆饰都很明显。靠中间门的右面,墙凹进去如一个神像的壁龛,凹进去的空隙是棱角形的,划着半圆。壁龛的上大半满嵌着细狭而高长的法国窗户,每棱角一扇长窗,很玲珑的;下面只是一块较地板略起的半圆平面,可以放着东西,可以坐;这前面整个地遮上一面有折纹的厚绒垂幔,拉拢了,壁龛可以完全掩盖上,看不见窗户同阳光,屋子里阴沉沉的,有些气闷。开幕时,这帷幕是关上的。

墙的颜色是深褐,年久失修,暗得褪了色。屋内所有的陈设都很富丽,但现在都呈现着衰败的景色。——右墙近前是一个壁炉,沿炉嵌着长方的大理石,正前面镶着星形彩色的石块;壁炉上面没有一件陈设,空空地,只悬着一个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现在壁炉里燃着煤火,火焰熊熊地,照着炉前的一张旧圈椅,映出一片红光,这样,一丝丝的温暖,使这古老的房屋还有一些生气。壁炉旁边搁放一个粗制的煤斗同木柴。右边门左侧,挂一张画轴;再左,近后方,墙角抹成三四尺的平面,倚的那里,斜放着一个半人高的旧式紫檀小衣柜,柜门的角上都包着铜片。柜上放着一个暖水壶,两只白饭碗,都搁在旧黄铜盘上。柜前铺一张长方的小地毯;在上面,和柜平行的,放一条很矮的紫檀长几,以前大概是用来摆设瓷器、古董一类的精巧的小东西,现在堆着一叠叠的雪白桌布,白床单等物,刚洗好,还没有放进衣柜去。在正面,柜与壁龛中间立一只圆凳。壁龛之左(中门的右面),是一只长方的红木菜桌。上面放着两个旧烛台,墙上是张大而旧的古油画,中门左面立一只有玻璃的精巧的紫檀柜。里面原为放古董,但现在是空空的,这柜前有一条狭长的矮凳。离左墙角不远,与角成九十度,斜放着一个宽大深色的沙发,沙发后是只长桌,前面是一条短几,都没有放着东西。沙发左面立一个黄色的站灯,左墙靠墙略凹进,与左后墙成一直角。凹进处有一只茶几,墙上低悬一张小油画。茶几旁,再略向前才是左边通饭厅的门。屋子中间有一张地毯。上面对放着,但是略斜地,两张大沙发;中间是个圆桌,铺着白桌布。

[开幕时,外面远处有钟声。教堂内合唱颂主歌同大风琴声,最好是Bach:High Mass in B.Minor Benedictus aui venait Domini Nomini——屋内寂静无人。

[移时,中间门沉重地缓缓推开,姑奶奶甲(寺院尼姑)进来,她的服饰如在天主教堂里常见的尼姑一样,头束着雪白布巾,蓬起来像荷兰乡姑,穿一套深蓝的粗布制袍,衣袍几乎拖在地面。她胸前悬着一个十字架,腰间悬一串钥匙,走起路来铿铿地响着。她安静地走进来,脸上很平和的。她转过身子向着门外。

姑甲 (和蔼地)请进来吧。

[一位苍白的老年人走进来,穿着很考究的旧皮大衣。进门脱下帽子,头发斑白,眼睛沉静而忧郁,他的下颏有苍白的短须,脸上满是皱纹。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进门后,也取下来,放在眼镜盒内,手有些颤。他搓弄一下子,衰弱地咳嗽两声。外面乐声止。

姑甲 (微笑)外面冷得很!

老人 (点头)嗯——(关心地)她现在还好么?

姑甲 (同情地)好。

老人 (沉默一时,指着头)她这儿呢?

姑甲 (怜悯地)那——还是那样。(低低地叹一口气)

老人 (沉静地)我想也是不容易治的。

姑甲 (矜怜地)您先坐一坐,暖和一下,再看她吧。

老人 (摇头)不。(走向右边病房)

姑甲 (走向前)您走错了,这屋子是鲁奶奶的病房。您的太太在楼上呢。

老人 (停住,失神地)我——我知道,(指着右边病房)我现在可以看看她么?

姑甲 (和气地)我不知道。鲁奶奶的病房是另一位姑奶奶管,我看您先到楼上看看,回头再来看这位老太太好不好?

老人 (迷惘地)嗯,也好。

姑甲 您跟我上楼吧。

[姑甲 领着老人进左面的饭厅下。

[屋内静一时。外面有脚步声。姑乙领两个小孩进。

姑乙 除了年轻些,比较活泼些,一切都与 姑甲相同。进来的小孩是姊弟,都穿着冬天的新衣服,脸色都红得像个苹果,整个是胖圆圆的。姊姊有十五岁,梳两个小辫,在背后摆着;弟弟戴上一顶红绒帽。两个都高兴地走进来,二人在一起,姊姊是较沉着些。走进来的时节

姊姊 在前面。

姑乙 (和悦地)进来,弟弟。(弟弟进来望着姊姊,两个人只呵手)外头冷,是吧。姐姐,你跟弟弟在这儿坐一坐好不好?

姊姊 (微笑)嗯。

弟弟 (拉着姊姊的手;窃语)姐姐,妈呢?

姑乙 你妈看完病就来,弟弟坐在这儿暖和一下,好吧?

[弟弟 的眼望姊姊。

姊姊 (很懂事地)弟弟,这儿我来过,就坐这儿吧,我给你讲笑话。

[弟弟好奇地四面看。

姑乙 (有兴趣地望着他们)对了,叫姐姐给你讲笑话,(指着火)坐在火旁边讲,两个人一块儿。

弟弟 不,我要坐这个小凳子!(指中门左柜前的小矮凳)

姑乙 (和气地)也好,你们就坐这儿。可是(小声地)弟弟,你得乖乖地坐着,不要闹!楼上有病人——(指右边病房)这旁边也有病人。

姊姊 (很乖地点头)嗯。

弟弟 (忽然,向姑乙)我妈就回来吧?

姑乙 对了,就来。你们坐下,(姊弟二人共坐矮凳上,望着姑乙)不要动!(望着他们)我先进去,就来。

[姊弟点头,姑乙进右边病房,下。

[弟弟忽然站起来。

弟弟 (向姊)她是谁?为什么穿这样衣服?

姊姊 (很世故地)尼姑,在医院看护病人的。弟弟,你坐下。

弟弟 (不理她)姐姐,你看,你看!(自傲地)你看妈给我买的新手套。

姊姊 (瞧不起地)看见了,你坐坐吧。(拉弟弟坐下,二人又很规矩地坐着)  [姑甲由左边厅进。直向右角衣柜走去,没看见屋内的人。

弟弟 (又站起,低声,向姊)又一个,姐姐!

姊姊 (低声)嘘!别说话。(又拉弟弟坐下)

[姑甲打开右面的衣柜,将长几上的白床单,白桌布等物一叠叠放在衣柜里。

[姑乙由右边病房进。见姑甲,二人沉静地点一点头,

姑乙 助姑甲放置洗物。

姑乙 (向姑甲,简截地)完了?

姑甲 (不明白)谁?

姑乙 (明快地,指楼上)楼上的。

……P3-7

序言

中国文学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进入了用白话写作的崭新境界。反叛着也继承了古典文学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写作传统的现代作家们,以开放的心态向世界文学学习借鉴,终于诞生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名篇佳作。如果说,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诗的辉煌,那么曹禺的《雷雨》可说是中国话剧创作第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

话剧是彻头彻尾的“舶来品”。中国所谓的“剧”和“戏”是与话剧截然两样的东西,只要想一想元杂剧或者京剧的情形即可明白。话剧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落地生根结出花果也经过了许多人努力,比如最早的旅日留学生组织的春柳社的话剧演出活动,比如文学界对易卜生戏剧的大力宣介,比如许多作家(胡适、田汉、洪深等)写作剧本的最初创作实践等等,无疑都是在营造着伟大剧作最终诞生的艺术氛围。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生于没落的旧军官家庭。家里终日弥散着烧鸦片的烟雾,永远是下午的昏暗郁闷,专制的父亲,废人一样的哥哥……这样的生活场景,在日后接受了五四新思潮影响的曹禺心中,注定激起永久的厌弃与诅咒的情绪,也匡定了曹禺剧作的母题与基调。而曹禺就读的南开中学,历来具有演剧传统,最终将他引上通往戏剧大师的艺术之路。在南开,曹禺在张彭春老师的指导下,不仅登台演戏,而且改写剧本,从易卜生的《国民公敌》、《娜拉》,高尔斯华绥的《斗争》到霍普特曼的《织工》,从莫里哀的《悭吝人》到中国剧作家陈大悲、丁西林的戏……在15至20岁之间,曹禺所演所改写的剧真不算少。张彭春老师还将一套英文版的《易卜生全集》赠送给他研读。在清华大学读西语系时,曹禺回忆说,有一段时候,可以说早早晚晚都把时间放在读西洋剧本里头。

1933年,曹禺写出了《雷雨》,那时他23岁,还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震动了文坛。六十多年后,巴金谈到他初读《雷雨》的感受:

我被深深地震动了!就像从前看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一样,剧本抓住了我的灵魂,我为它落了泪。我曾这样描述过我当时的心情:“不错,我流过泪,但是落泪之后我感到一阵舒畅,而且我还感到一种渴望,一种力量在身内产生了,我想做一件事情,一件帮助人的事情,我想找个机会不自私地献出我的精力。《雷雨》是这样地感动过我。”……我由衷地佩服家宝,他有大的才华……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首先,戏剧即冲突。《雷雨》的冲突设置在其自身的特色中起承转合达到极致。《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开始是郁闷燠热,乌云聚合,继而有隐隐的雷声,有诡谲的闪电煽动着渐趋紧张的空气,忽地,天地间万物止息,纹丝不动,静极了静极了,就在人刚刚觉察到异样还来不及思忖,当头响起一个炸雷,电闪雷鸣,雨横风狂,宇宙发怒了。达到此种戏剧效果全凭剧作家牵动剧中人物之间“危险”关系。比如周萍,对父亲是欺骗与罪孽感,对蘩漪是悔恨与惧怯,对周冲是歉然,对四凤是希望振作,对侍萍是难逃宿命。在这种种关系的纠缠与冲突中,戏剧得以展开。曹禺设置冲突的高超技巧在于他让各种矛盾环环相因,扣人心弦的同时,还做到了自然,因而使剧作获得了真实的力量。但是一天之内让三个人死掉、两个人疯了的剧情安排,无论如何还是令读者和观众太过紧张了,曹禺意识到这一点,他弥补的方法是强调序幕和尾声对于紧张情绪的舒解与安抚作用,并在以后的创作中转而实践契诃夫《三姐妹》那样舒缓、抒情的戏剧理念。

其次,《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即如周朴园,曹禺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幻出的一点真诚颜色。而对周冲,曹禺也细心区分着单纯与痴憨,让现实的铁锤一次一次敲醒他的梦——曹禺指出——甚至在情爱里,他依然认不清真实。他爱的只是“爱”,一个抽象的观念。纵使现实不毁灭他,他也早晚被那绵绵不尽的渺茫的梦掩埋到与世隔绝的地步。可见人物可以单纯,但作家决不单纯。那么年轻的曹禺就已经对人有这么深刻的体察!当然,《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上帝偏罚她枯干地生长在砂上,她的美丽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满蓄着受着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曹禺对于中国文学人物画廊的贡献不止一个蘩漪,像《日出》里陈白露,《原野》里金子等,都鲜活且富有个性。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而后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位。历来有研究者将《雷雨》定义为“诗剧”。

几千年来,《雷雨》被一代又一代人阅读,被一批又一批演员排演,时光的淘洗不曾减褪它的华彩,它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译成多种文字,进入世界文学之林。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这些天才的创作都是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000年三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雷雨(增订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0602
开本 32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1
出版时间 1994-09-01
首版时间 1994-09-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34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2
138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