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人间(中外名著榜中榜)/六角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人间》是高尔基对阿廖沙少年时期生活的回忆,是对阿廖沙少年时期心灵成长的曲折历程的展现,是高尔基为现实主义创作作出的不朽贡献。这部作品不仅影响了俄国的文学史,对整个世界的现代文学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是世界文学园林的瑰宝,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内容推荐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从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为了生活,他和外祖母摘野果去卖来糊口,他还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的学徒。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的人们打交道,同时他还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拓宽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做个顽强的人,不向环境的压力屈服”。怀着这样的信念,他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试读章节

我来到人间,在城①里正街上一家“时髦鞋店”里当“小伙计”。

我的老板,是个圆圆脸蛋的矮个子。他有一张毫无特色的棕褐色脸,一口绿色的牙齿和一对脏兮兮的水泡眼睛。我觉得他是个瞎子,为了证实这一点,我常常做鬼脸。

“别做怪相。”他的声音很低,但语气非常严厉。

令人不快的是这双浑浊的眼睛居然能够看见我!说它能看见,简直令人难以相信,也许老板只是在猜想我在做鬼脸吧?

“我说了,别做怪相。”他的声音更低了,两片厚实的嘴唇,几乎没有动弹。

“别挠你的手,”他干瘪的低语,好像爬到了我的身上,“你是在正街上一家第一流的店子里干活,这一点你得记住!小伙计就得像雕像那样,站在店门口一动不动。”

我不知道什么是雕像,也不能不挠我的手,因为我的两只手直到胳膊肘都布满了红斑和脓疮,疥螨痒得我实在难忍。

“你在家里是干什么的?”老板一边仔细察看我的两手,一边问道。

我回答的时候,他不停地摇晃着他那个紧贴着灰白头发的圆脑袋,气呼呼地说:

“捡破烂,这比要饭还差,比偷窃还不如。”

我却不无骄傲地说:

“你知道,我还偷过东西呢!”

他当时把一双手放到小柜台上,活像一只猫伸出它的爪子,一对空虚的眼睛惊恐地盯着我的脸,压低声音说:

“什么?你当过小偷?”

我把事情的经过都说了。

“好啦,我们认为这是小事。要是你偷我的鞋子或者钱,那我就要送你去坐牢,一直坐到你长大成人。……”

他说这话时态度很平静,但我却吓了一大跳,因此也就更加不喜欢他了。

除开老板之外,在这个店里做生意的还有我的表兄弟萨沙,雅科夫舅舅的儿子。另有一个生着一张红脸庞的老店员。他是一个很机灵、很会兜揽生意的人。萨沙穿一件淡红色的礼服,一件胸衣,一条撒腿裤子,系着领带。他的样子骄傲得很,全不把我放在眼里。

外祖父把我领到老板身边,请求萨沙帮帮我、教我干活时,他神气十足地皱起眉头,警告我说:

“必须要他听我的话才行!”

外祖父把一只手放在我的头上,硬要我低下头。

“你要听他的话,不论年龄还是职务,他都比你大……”

萨沙瞪着两只眼睛,教训我说:

“你要记住外祖父说的话!”

打从第一天起,他就开始热心地充分利用他比我大的优势。

“卡什林,你别老瞪眼珠子。”老板常常劝他。

“我一点也没有瞪,老板。”萨沙低着头回答,但老板揪住他不放:

“你别耍牛脾气,顾客以为你是头公山羊呢……”

老店员很恭敬地笑着,老板难看地撅着嘴,萨沙则羞得满脸通红,躲到柜台里面去了。

P1-2

序言

光明日报出版社的编辑将《中外名著榜中榜》的书目寄给了我。看到这些书目,一种无法言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那实在是一些再熟悉不过的书名,让我一下子回到了40多年前的中学时代。

1959年,我读完小学,考上初中。这在今日,实属平常,但在当时,还真算回事儿。家里人认为,中学生就不能再看作小孩子了。身份变了,待遇也随之改变。印象深刻的有三条:一是有了早餐费,可以到街上“自主择食” (上小学时只能在家吃早点);二是可以使用钢笔(上小学时只能使用铅笔);三就是可以读大人们读的书了(上小学时只能看童话和连环画)。这第三条待遇我还提前享受了:在开学前的暑假中,我一口气读了许多“大人书”。

这是我和中外名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我的母亲在大学里当资料员,借书有“近水楼台”之便,每天下班,她都会给我带书回来,我也就一通狼吞虎咽,看完再让母亲去借。读些什么,早已记不清了,无非挑那些好玩的读,半懂不懂,囫囵吞枣。现在回忆起来,最喜欢读的外国名著,竟是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如果还有什么,那就是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了。这些书,肯定读了不止一遍,否则不会如此刻骨铭心,念念不忘。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书决不是我的启蒙读物。我的启蒙读物和许多孩子一样,也是《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格列佛游记》等等。但为什么记忆深刻的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带有探索(探案或探险)性质的书呢?我想,这与心智的逐渐成熟有关。初中,是一个人的心智由懵懂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中外名著的作用,就像是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一扇又一扇窗户,让我们看见外面那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时期,读到什么并不重要,读懂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读,是想读,是读个没完。

有了这份好奇心,就有了阅读名著的冲动;而有了这份冲动,就能培养阅读的习惯。进入高中以后,我的阅读范围更加广泛了。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和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就是我在高中时阅读的,当然还有契诃夫的小说和泰戈尔的诗。至于中国文学名著,则最爱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和杂文。我很晚才读《红楼梦》(这与时代有关),但我认为:《红楼梦》是最应该推荐的不朽之作。

说这些话,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不过讲讲个人的经历和心得体会;提到的那些书,也未必人人必读,不过举例说明而已。

读书是一件“谋心”的事。归根结底,是要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安顿,心智得到开启,精神得到寄托,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它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或强求。也因此,我不主张什么“青年必读书”。在我看来,书只有“可读”,没有“必读”(做研究除外),所以只能“推荐”,不能“要求”。我作此推荐,因为在我看来,这套丛书所选,大多都值得推荐。

尤其值得一提的,光明日报出版社还做了一件极好的事,就是把这些书的价格定到了最低。这可真是功德无量!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虽然家境尚好,却也买不起许多书。每次逛书店,往往乘兴而去,惆怅而归。我们知道,名著,并不是读读就可以的,它应该伴随我们的一生。名著,也不该束之高阁,让人仰望,而应该像朋友一样就在我们身边。这就需要将名著的出版“平民化”,让“旧时王谢堂前燕”,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我想,这大约是这套丛书的又一个意义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人间(中外名著榜中榜)/六角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高尔基
译者 李蟠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67394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