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朝秦暮楚周佛海
内容
试读章节

周佛海原籍是湖南省沅陵县信平乡窝溪村周家冲。

沅陵位于湘西,西邻湘南苗族自治州,在武陵山之南,雪峰山之北。沅江东去,经桃源、常德而入洞庭湖。沅陵古名辰州,为历史名城,四周为名山大川环抱,诸如桐木山、天宁山、虎谿山、紫宸山、三崤山、云栖山、迥龙山、南山、怡容山、香炉山、凤凰山、笔架山、龙泉山、云台山等等,万壑千岩,处处峰峦奇秀。而且古寺名刹众多,如报恩寺、文昌阁、龙兴讲寺、今建寺、龙令寺、明月寺、凤凰寺、云台寺等。沅陵历来为文人墨客荟萃之地,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阳明)亦曾讲学于虎谿山上的虎谿书院。沅陵由于处于群山之中,地形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周佛海的祖居之地,位于沅陵城南二十余里处。而沅陵县城又在沅江的北岸,所以周家冲也是在沅江之南。他的父亲周夔九,清末举人。据周佛海称:其父曾入曾国藩的湘军,职务为幕,并且立有军功。幕相当于现在的秘书,是负责处理文书等事务的官员。后任职于福建蒲田县。

周夔九的发妻系沅陵县信平乡白合村郑家人氏,未生儿女,后病死。他在蒲田县任职时,娶厦门女马氏为妻,生有二子一女,即长子佛海、次子佛生、女佛珍。1907年,周夔九因禁止鸦片毒品,被当地士绅逼着上吊自杀。死前,嘱其妻马氏,将子女带回沅陵,他的尸体也请一同运回。

周佛海生于1897年5月29日,即清光绪二十三年4月28日。由此推算,其父母结婚,当在光绪22年之前,其父自缢时,周佛海已年满10岁,对其父之死及由闽返辰之经过,当有所记忆,但他对此毫无记述。

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儿女及丈夫的尸体,由闽南的蒲田迁往千里迢迢的异乡湖南沅陵,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周佛海的父亲既然是清末举人,那么他的祖辈当然也是有一定田产的大富人家。而旧时官场,也是无官不贪,否则,周夔九也难于养活一个五口之家。但是,由蒲田到沅陵,就是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也要准备相当的川资,何况是在当年,而且运送的又是死人?由此可知,即使家产万贯,也会变卖用尽。1942年5月,周佛海在其所写《苦学记》一文中,回忆当时为赴日留学,筹集路费与生活费时,曾称他家有薄田百余亩。在当年,一个家庭有百余亩田产,哪怕是薄田,也是一户相当殷实的人家。果如此,稍微变卖一些田产,即可筹集一笔可观的费用,根本用不着由其母东挪西借和老师同学帮忙筹措了。

实际上,在周夔九死后,他家除了祖辈留下的一所宅院外,只有8亩田产。当然,那时将8亩田租佃出去,其田租收入也可以勉强维持一个四口之家的简朴生活。正因如此,周佛海也才能不像其他贫苦农家子弟一样,从小就得种地帮助家庭维持生计,而能在返乡后的第二年,即1908年在本村私塾就读,开始接受启蒙教育。

旧时乡塾,传授的虽然是孔孟之道等传统文化,但塾师很讲究阅读写作等文学能力的培养,而且课程单一,每天习文写字,吟诗作词,如此而已。周佛海虽然未能在书法上有所造诣,甚至可以说,他的书法低劣至极,但是,却在文学上有了根底,为他以后,无论是在写文章或作诗上,都奠定了很扎实的基础。

经过四年的乡塾启蒙教育,1912年,周佛海便侥幸考入了县立高等小学堂,即现在小学的高年级。所谓侥幸,是因为这种学校是在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刚刚公布施行的。当时,这种学校数量很少,沅陵县仅此一所,但是投考的人很多。无论是小学或中学,课程的设置、学科门类都比较多,除了国文之类,还有算术及自然等课程。许多私塾出身的考生,因为对此不懂,而不能考取。周佛海虽然也是由塾生投考高等小学,由于他阅读过梁启超的“中国魂”一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梁启超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在国文的考试中,作文时模仿梁启超的文笔,引用了梁启超所阐发的许多新知识和新名词,因而深得阅卷先生的赞许;在算术考试中,由于他的表兄帮他改正了演算中的错误,因而获得了好成绩,而被录取。P1-2

目录

一 参加中国共产党

 野心青年

 留学日本

 介绍“社会主义”

 出席中共“一大”

二 背叛

 脱离共产党

 加入反共大合唱

三 投靠蒋介石

 军校秘书长

 逃离武汉

 上海被逮

 随蒋进退

 主办《新生命》

四 追随蒋介石左右

 随侍军旅

 “中统”、“军统”

五 主持江苏教育

 镇压徐中学潮

 推进江苏教育

 民众训练部长

六 开始“和平运动”

 低调俱乐部

 与汪的不解之缘

 促“和”失败

七 暗中通敌与出逃

 艺文研究会

 暗中通敌

 从拥蒋到反蒋

 仓皇出逃

 主发《艳电》

八 筹组伪政权

 由港至沪

 偕汪赴日

 召开“六全大会”

 密约谈判

 青岛会谈前后

 高陶脱离的反响

九 成立伪府

 争夺权力的部署

 与日本争斗

 伪府“还都”

 “国交”谈判及签约

十 汪朝总管

 财政部长

 开银行发伪币

 “对日”外交

 强行收买棉纱布

 毒杀李士群

十一 从反蒋到通渝

 与重庆的特工战

 暗通重庆

十二 末日

 上海行动总司令

 软禁白公馆

 南京受审

 瘐死狱中

序言

周佛海其人,是中国现代史上少有的一个风云变幻人物。他从信仰共产主义到鼓吹卖国主义;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到蒋介石的亲信、到汪朝股肱、到上海行动总指挥;从革命者到卖国巨奸。其变化多端、朝秦暮楚,在中国现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能与他相比。

毋庸置疑,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复杂的、曲折的,既有国内复杂的革命与反革命间的激烈斗争,也有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斗争。为了民族的独立、阶级的解放,无数的中华儿女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以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然在历史的进程中,也不乏某些丑类的出现,周佛海则是一个典型。

历史审判台已经对周佛海作出了判决。但周佛海为何从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青年到叛国投敌的卖国巨奸?这就是笔者在本书中所力图要回答的问题。周佛海之所以走上这条罪恶道路,并非偶然,根本原因不外两个:一个是个人的政治野心和领袖欲望;一个是顽固的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周佛海个人的政治野心,追求权力的欲望,成为他一生中行动的目标。他之所以参加共产党,接着又背叛共产党;他之所以追随蒋介石、以至后来又反对蒋介石,最后又接受国民党的委任,都离不开一个“权”字。

他作为卖国巨奸,终究未能逃脱应有的惩处,虽然得到蒋的特赦,也只是将死刑减为无期徒刑。但他仍然妄图有朝一日东山再起,重新扬眉吐气!真是至死野心不改。

周佛海反复无常,投机善变,自以为聪明,结果不过是自掘坟墓。1947年9月30日,也就是在他死之将至不到半年之时,他在南京老虎桥监狱中,写下了最后一首歪诗:《由沪赴渝二周年志感》。

转瞬青枫两度红,年来事变太匆匆。

悲欢弹指如秋露,衰盛循环悟疾风。

无意偷生偏卧病,有怀长系但书空。

幼时听说黄粱梦,今日才知在梦中。

不论这是死前的悲鸣,或是回光返照,周佛海也只能在地狱之中去追求他的政治野心了。

周佛海一生中的活动除见诸报刊发表的文字外,在叛国投敌之前,以及充当卖国巨奸之时,都不间断地对他每天的若干言行,以日记的形式,作了记录;在晚年,对他的前半生作了系统的回顾;而在被判处徒刑之后,于1947年1月1日,又恢复了一度停笔的记日记的习惯。这些为我们研究周佛海其人,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重要史料。

周佛海一生的活动是很多的,其思想也是复杂多变的,笔者只是就其一些主要方面,作了简要的记述与评论。而且,限于水平,不当之处,敬祈读者批评指正。

蔡德金

1991年3月31日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了周佛海从野心青年,到留学日本,介绍“社会主义”,到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过程;脱离共产党,加入反共大合唱的背叛行为;对其投靠蒋介石,追随蒋介石左右,主持江苏教育,开始“和平运动”,暗中通敌与出逃,筹组伪政权,成立伪府成为汪朝总管到其末日的全记录。

编辑推荐

周佛海其人,是中国现代史上少有的一个风云变幻人物。他从信仰共产主义到鼓吹卖国主义;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到蒋介石的亲信、到汪朝股肱、到上海行动总指挥;从革命者到卖国巨奸。其变化多端、朝秦暮楚,在中国现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能与他相比。

历史审判台已经对周佛海作出了判决。但周佛海为何从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青年到叛国投敌的卖国巨奸?

这就是笔者在本书中所力图要回答的问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朝秦暮楚周佛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德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44927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