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足迹(1978-2008献给改革开放30年)
内容
编辑推荐

1978年—200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来,改革开放如同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结出了举世瞩目的累累硕果,也使每个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里,有多少辉煌成为丰碑,有多少瞬间让人铭记,有多少记忆值得抒写,有多少情怀需要表白……

本书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认真细致的调查细数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发展历程,重温那许许多多的第一步带来的激动和变化万千!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各方面取得的进步,旨在弘扬国内外众多企业家的开拓进取精神。

在这不断变革发展的30年里,许多行业都迈出了里程碑式的第一步——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国债、第一批彩票,第一个黄金周、第一家快餐店、第一家连锁零售商、第一个电视商业广告、第一家合资汽车厂、第一部环保法、第一个经济特区……

让我们循着这3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足迹,重温那些难忘的记忆。

目录

穷则思变

国债潮

彩票:从万元户到亿元彩王

外汇券:曾经的特权

从第一支股票说起

走向上市之路的先锋

风险投资:创业者的机遇

沉浮:外资银行抢滩中国

保险业的跨国姻缘

广告业惊鸿一瞥

快餐业的探索历程

酒店业:经济发展的见证者

桑塔纳——成就汽车产业的小轿车

横陈在时代交替时点上的标志性建筑

购物的那些事儿

中国式休闲

跨出国门

信用卡——飞入寻常百姓家

时尚变迁

可口可乐的中国故事

电影记忆

手机:当奢侈品变成必需品

互联中国

小村庄孕育高新技术产业的腾飞

深圳的纽约梦

自由贸易区:和谐共建未来

归去来兮

农民工的往昔与今日

居者有其屋

个税走进百姓生活

环保立法破局

稳步向前的核电事业

《中国日报》——与改革同脉相连

试读章节

国债潮

35年前,周恩来总理曾非常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没有债务。1973年8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周总理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庄严地宣告:“我们夺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我们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这是我们能找到的关于中国早期追求无债目标的最明确的表述。

然而,事实上中央政府早在1958年后就停止了国债的发行。在23年后的1981年,中国第一次恢复发行国库券,此举引起了全社会极大的震惊和疑惑。

在国际市场上,国库券因其由本国政府发行而被广泛地认为是“金边债券”。但对于80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它却是一个新名词,基本上没有人听说过什么国库券,而他们的父母也只对建国后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1954年—1958年每年发行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有一些模糊的记忆。

1981年发行的第一期国债规模为40亿元,年息定为4厘,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要求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购买20亿元,城乡购买20亿元。自发行第六年起,一次抽签,按发行额分5年作5次偿还本金,每次偿还总额的20%,10年还本付息。

虽然利息比普通银行存款要高,但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国库券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政府只好号召大家买国债来支援国家建设,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

“那时候,谁知道什么债券呀、国库券呀”,苏州的退休医生唐文仪说。“单位领导告诉我们,买国库券是支援国家建设。每个月单位都从工资里扣几块钱来买国库券。我们就当那是捐给国家了,以为这钱回不来了呢。”

这第一期国债的数额虽然不大,但却标志着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国债从此成为国家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刚刚经过文革浩劫的中国满目疮痍,经济百废待兴,正急需大量的建没资金。

1987年,国债在中央财政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同年,国务院作出了财政不得向中央银行透支的明确规定。从1991年开始,为了弥补日益增长的财政赤字,国债的发行规模跃上了一个新台阶,首次接近200亿元大关。1994年,为了支持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理顺财政银行关系,正式确定了财政赤字不得向银行透支或不得用银行的借款来弥补的制度。至此,发行国债就成了政府弥补财政赤字和债务还本付息的唯一手段。这导致了政府举借国债的第二次飙升。1994年,国债发行额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

此后,国债发行额度更是节节攀升:1995年,突破了1500亿;2000年达到4600亿元;2005年突破’7000亿大关;2007年由于发行了15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围债发行额更是创历史新高,达到了235万亿元。而对老百姓来说,国债与基金和股票一样成为了重要的投资渠道。对一些比较保守的投资者来说,它的低风险和相对较高的回报非常有吸引力。

“现在发国债的时候,银行开门前几个小时就得去排队”,唐医生说。“即便那样,轮到你时,也未必还有,卖得太快了。”

2004年11月1日,在江苏省省会南京,1亿元的国债在银行开始营业后10分钟内就卖完了。这引得很多早上5点钟就来排队的人——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怨声载道。他们认为国债卖得太快了。有些人还猜测是不是每个银行网点的有限的额度被大户、甚至银行工作人员自己瓜分了。

今天,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镇,如果你经过一家银行,发现那里有很多人在排队,不用问,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买国债。  P9-11

序言

即使我们中有些人亲身经历并且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经济取得的进步,但在记忆深处,我们却难以重温曾经的那份激动,因为我们不知道从何忆起。因此,作为一部献给改革开放30周年的作品,《足迹》这本书显得如此重要和鼓舞人心。

本书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认真细致的调查以及从厚厚的档案中甄选出的一幅幅动人的照片来重新梳理我们的思绪,带我们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后许多行业迈出的第一步——中国第一支股票,第一次发行彩票,第一个电视商业广告,第一家肯德基,第一家超级市场,第一家合资酒店,第一家合资汽车厂,第一个经济特区……

书中的各个主题都是由中国日报社负责报道中国经济发展方面的记者和编辑选定的。他们见证了这场巨大的变革,并通过书中的文字与我们共同分享经历这些历史时刻的切身感受。书中所涵盖的主题从不同方面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面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穷则思变”一篇追溯了农村改革进程;“环保立法破局”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发展;“从第一支股票说起”记录了中国的股票市场在摸索中的起起伏伏;“时尚变迁”描绘了大众的时尚观念发生的巨大改变:“互联中国”回顾了网络时代在中国的降临;“跨出国门”讲述了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旅游潮的兴起。

《中国日报》是中国第一份英文日报,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就致力于促进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发行一定会为更多的人们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无疑也是我们所肩负的使命。

朱灵

中国日报社总编辑

2008年8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足迹(1978-2008献给改革开放30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89284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1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