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遍地英雄(解放军出版社采访组汶川震区现场报告)
内容
编辑推荐

汶川是四川的大地,四川是中国的大地。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八级特大地震。那一刻,汶川在颤抖,四川在颤抖,中国在颤抖。5月15日,解放军出版社派出采访小组前往地震灾区。本书便为他们到汶川前线的采访纪实。7人采访小组深入都江堰、汶川、绵竹等重灾区,冒着余震危险,进行了为期9天的艰苦采访。

内容推荐

本书为解放军出版社派出的采访小组到汶川前线的采访纪实。7人采访小组深入都江堰、汶川、绵竹等重灾区,冒着余震危险,进行了为期9天的艰苦采访,每人写出了一篇数万字的稿子。

本书主要内容为:汶川催问、地震后,我们来过、汶川去来、遍地英雄——“5·12”汶川大地震采访亲历记、决战废墟、最长的一周——震区:他们的七日与我的七日、挺住——地震灾区采访手记、灾区印象。

目录

序: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汶川催问

地震后,我们来过

汶川去来

遍地英雄——“5·12”汶川大地震采访亲历记

决战废墟

最长的一周——震区:他们的七日与我的七日

挺住——地震灾区采访手记

灾区印象

试读章节

历史多记住了一个日期:“5·12”;多记住了一个地名:汶川:也多记住了一个特殊的数字:13.7万!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全国立即进入紧急救灾状态。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投入13.7万兵力抗震救灾。全中国再一次感激子弟兵称颂子弟兵,全世界也在为人民解放军而欢呼。就连那些一向对中国军队挑三拣四、说三道四的某些西方媒体,也一个劲地说:中国军队,了不起!

千军万马靠指挥。在这场我军空前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我军前方抗震救灾指挥中枢发挥着哪些重要作用?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5月14日,记者走进设在成都军区的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

震后10分钟,成都军区党委迅速召开会议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奉命奔赴灾区的各抗震救灾部队基本到位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立即成立了一个由近百名指挥员和参谋人员组成的“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由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任总指挥,政委张海洋任政委,主要领导成员由济南军区、空军、海军、第二炮兵和武警部队领导组成,并成立了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党委。抗震救灾一线的兵员调动和指挥协调,均由这里担负。

实事求是地说,头两天虽然天天都能掌握不少宏观上的新情况。但我还是没有找到要写点什么东西的冲动。也许是因为每天从电视机里看到的各种灾难画面太多了吧,对于指挥部不断更新的一组组数据和命令,我总有一种抽象感。

然而,当我一次次亲眼目睹猎猎的军旗,发疯似的抢占一个个制高点:一次次亲眼目睹子弟兵冒着余震,玩命似的用血淋淋的双手扒开一块块砖石时,指挥部里的每一个数字的变化,每一个箭头的更改,每一道命令的下达,开始变得无比具体和生动起来。

于是,我多次重返联合指挥部,更多地了解和理解这支军队是如何进行这场空前大集结、大救援、大转移、大会战的。

这是一个果断的决策:各路抢险大军到达灾区后,军委、总部授权成都军区组成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在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中央军委的指挥下,统一指挥调度震区三军部队。我在5月14日到达成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个联合指挥部里“刺探”最新信息和宏观情报。24小时内,不管我什么时候走进这个联合指挥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神情凝重,忙碌异常。陆军、海军、空军与武警的指挥和参谋人员,各自收集和分析震区最新情况,而后联合会商抢险预案,形成并下达各种任务和命令。

地震发生的那一天,这里的每分每秒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5月12日14时28分,里氏8级的惊天一震,让汶川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电力中断,交通中断,通信中断,整个汶川像突然被狂风扯断线的风筝,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前去救援的部队,也像五花大绑捆住了双脚双手,难越蜀道半步。

30小时,整整30小时,汶川音信全无!!!

温家宝总理睁着布满血丝的眼睛,扯着嘶哑的喉咙吼道:“我只要我的10万人民!”

千里之外的中南海,彻夜不眠。

5月12日晚紧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军委胡锦涛主席再次要求,立即组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火速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子弟兵早一分钟到达,就能多抢救一条生命!

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的嗓门越来越大:“焦点在汶川,制高点也在汶川,关键的关键在汶川!不惜一切代价,进入汶川!”一道道军令从这里往下传达,一个个报告往这里聚集。

5月22日,距汶川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了240多个小时,抗震救灾斗争进入关键攻坚阶段。记者再次来到联合指挥部。

只见指挥部大厅灯火通明,不时可见各个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在打电话给前后方布置任务。墙上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灾区各地的实况画面。一排排的电话机,传递着一条条来自地震灾区和北京的重要信息,一道道关系着灾区群众生命安危的指令从这里传向各救灾任务部队。

电话,几乎每分钟都在鸣响,东西南北各救灾一线的战报,都通过一根根银线汇聚在这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关怀和询问也一次次传递到这里。

“我有时候不得不用凉水洗把脸让自己清醒一下。”指挥协调组一位工作人员说。

记者看到,指挥部里,许多工作人员都紧张地忙碌着。记者了解到,指挥部成员前两天两夜没人睡上一分钟,一天时间只顾得上吃几块饼干,喝几口矿泉水,嗓子哑了就含上润喉片,但都有着指挥军警民联合打一场抗震救灾胜仗的坚强信心和决心。

一架架军用运输机星夜起航,一辆辆军车昼夜兼程,一支支精锐之师走上抗震救灾战场……十几万人民子弟兵在指挥部的统一的调配下在救灾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

空军陆航协调组严密组织空运空投工作。忙得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的陆航处处长陈格辉对记者说,飞机数量多。执行救灾任务重,空域狭小,飞行密度大,空中调配矛盾突出。他说,只有建立空中联合管制中心,明确指挥协同关系,确定临时空中管制区和飞行实施细则,整合各种空中投送力量。

在平均每天近400次请求直升机救援的情况下,针对成都军区以外的其他部队对高原山区空域、地形及气象条件不熟,灾区突发情况多等实际,协调组科学制定计划和救援方案。据陈格辉组长介绍,他们将汶川、理县、茂县、映秀等地形气候复杂地区的救援任务交给对本区情况熟悉的成都军区某陆航团。

从各救援部队反馈的信息看,目前救援部队正通力配合在各乡镇展开全面搜救。在部队开进途中,不断有各种协同作战的信息发回:

——联指派出的5支机动气象保障小分队,分别部署到平武、北川、理县、绵竹、安县,为直升机、运输机、空投、空降任务部队提供现地气象保障。

——武警四川总队某支队官兵正联合济南军区某部官兵,全面“进村入户”,展开全面搜救行动。

——二炮工程技术总队正紧急打通通往堰塞湖的道路,为前往排除险情的成都军区某部,排除前进障碍。

——海军陆战某旅正联合空降兵某部在绵竹市东北镇、什邡市师古镇,准备转移大批受困群众。

——来自全军各大单位的百余支医疗队正在联指的统筹协调、科学部署下随部队一起进村入户巡诊,积极救治边远山区群众,合理分流伤病员,搞好伤员后续专科治疗。在灾区群众相对集中、地震次生灾害较少、交通相对便利的地点设立医疗点,开展现场急救、检伤分类和常见病医治工作。P2-5

序言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汶川是四川的大地,四川是中国的大地。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八级特大地震。那一刻,汶川在颤抖,四川在颤抖,中国在颤抖。5月15日,解放军出版社派出昆仑图书编辑部主任张良村,文艺图书编辑部副主任余天宝,《解放军文艺》杂志编辑部编辑殷实,《解放军生活》杂志编辑部编辑王通化,《军营文化天地》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余戈,《军队党的生活》杂志编辑部编辑余彦隆,由我带队,前往地震灾区。

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满目疮痍;当我们望脚下这公路,裂痕沟纵;当我们听身后的声音,悲凉凄厉。

这片土地的人们,在遭受着多么巨大的考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经历着永世难忘的磨砺!而这是我们祖国的土地,这里是坚强的四川!

前后九天里,我们一行七人分别去了都江堰、汶川、绵竹、茂县、绵阳、北川、什邡……

一路走来,从成都到都江堰,从汶川到北川。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经历到的,是每一个在这样环境中走过的人所不能忘记的。

坍塌的房屋,断裂的道路,滑落的山石,湍急的江河;悲伤的泪水,残破的肢体,坚定的眼神,活下去的勇气;无法忘记,无法忘记!

我们一行七人,走在重灾区聚源中学、向峨乡中学、九龙镇幼儿园、汉旺镇东汽子弟中学、北川中学、蓥华镇、红白镇、红白镇中心学校……

正是这一路的走来,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祖国。四川——我们深爱着的这片沃土,她曾经秀美,曾经阴柔。而如今,她的内秀被自然打破了,却显现出她硬朗的另一面。是的,我们的房子塌了,但我们还有自己的双手。是的,我们的亲人去了,但我们还有自己的思念。是的,我们被深埋在废墟里,但我们还有求生的本能。是的,我们得救了,我们有了生的希望,我们就有了重建家园的决心!

这里,我们看到了无数冲在前线的子弟兵。看外表,他们还很稚嫩,但他们却用稚嫩的肩膀,背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你可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几天来就休息了几个小时;你可知道,他们有多少人,把自己的生命抛在脑后:你可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代表了整个国家,整个军队!就是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来与扼住他人生命的死神作抗争。

是的,也许你很感动,也许你很激动。你知道谁是最可爱的人,知道有他们在,你就不会再害怕。我们也一样。

你看,又是一个连在前方进行挖掘作业。他们已经救出了20多个人。你看,在那边,那是一个排在为百姓搬运物资,谁都无从得知他们已经搬运了多少吨。你看,你看,你看……数不清的军装,数不尽的亲人,数不完的亲情。也许,你无法忘记他们把你托出来的那一刻,因为你看到了生。也许,你无法忘记他们宁可渴着,也不喝百姓的水,因为他们知道这时候谁更需要。也许,你无法忘记他们还是个孩子,而当他们抱起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成长为男人!犹如钢铁一般的汉子!犹如长城一般的战士!是的,多少感人至深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这个特殊的时刻。多少撕心裂肺的哭喊,也在这一瞬间消失。一看到那身军装,百姓们的心里便有了底,不再哭闹,不再彷徨。紧紧依偎在你的怀中啊,这个宝贝,如今,他的亲人就只有你了。这是一个婴儿,抱着他的,是救他出来的兵。孩子,记住,你的妈妈永远爱你。兵们哭了,孩子却笑了……

4999米高空纵身一跃的是他们!跪在地上哭喊着:让我再救一个人的是他们!向压在废墟下面的父亲和嫂子深鞠一躬,便含泪而去执行任务的是他们!头上随时坍塌的建筑,他们顾不得!手上的鲜血直流,他们顾不得!他们更顾不得吃饭睡觉,更顾不得拭去泪水,他们在争分夺秒,他们拼命的去拉回每一个在鬼门关徘徊的生命。因为他们是军人,是中国军人!

祖国在召唤我们,我们义不容辞!负有这种使命,我们深感肩上的担子同样重大,我们虽然不能深入废墟中去亲手拯救生命,但是我们的责任是为拯救那些生命的英雄讴歌。就这样我们在饱和的采访本上,每个人都从自己采访思考的角度,用泪水蘸着情感梳理出一篇篇发自内心的文章,汇集成册。同时为了体现出国家、军队对抗震救灾的强有力指挥,我们还特意邀请《解放军报》记者部副主任、一直坚守在抗震救灾指挥部采访的刘声东同志撰文,将高级指挥将领在急难险重面前如何调兵遣将运筹帷幄的情形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全书更具权威性。

在我们此书杀青,即将付梓时,我们仍然在关注着汶川、四川的动态,在感受着强烈的爱国气息。我们看到,现在国人空前的团结,爱心汇聚成爱潮,涌向这里。这里的人们知道,这里的人们坚强。这里的人们打不垮,这里的人们雄起!

四川,山柔水秀人美。在细腻的外表下他们却有着坚忍不拔的内力。于是,他们撑住了。他们站起来了。他们赢得了世人的鼓励与尊敬!

这片土地啊,这些深爱你的人,可以伴着你了。这片土地啊,你养育了的人,可以用自己报答你了。这片土地啊,以后你的发展,是另外那些深爱着你的人,为你装扮得更加美丽所建造的。

地震是个让人们心中都会泛起涟漪的词……

那一刻,心,颤了。泪水铺天盖地后,干了。重拾心中的酸楚,看见了生命的阳光。

那一刻,地,震了。漫天尘土飞舞后,静了。捧起各方的爱心,看见了生活的希望。

这就是我们脚踏的大地,这里就是我们祖国的大地!现在的她,也许局部面目破损,但是我们相信,很快,她就会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她,也许瞬间满心悲伤,但是我们坚信,很快,她将擦干自己的泪水,重新站立而撑起这方的天空!

我们深爱着你,这片土地!我们深爱着你,这方人民!我们深爱着你,我的祖国!

当我们的脚步踏到这片土地上,我们就成了安泰,我们就永远与你在一起!

张晋生

2008年6月1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遍地英雄(解放军出版社采访组汶川震区现场报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晋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56453
开本 16开
页数 3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4.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