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光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开创性贡献主要集中于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进一步了解获奖者的杰出贡献,借鉴学习他们研究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促进中国经济理论的繁荣和政策制定水平的提高,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做一点贡献,本书选取了刘国光最有代表性的文章组成,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书 | 刘国光改革论集/中国经济学家改革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刘国光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开创性贡献主要集中于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进一步了解获奖者的杰出贡献,借鉴学习他们研究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促进中国经济理论的繁荣和政策制定水平的提高,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做一点贡献,本书选取了刘国光最有代表性的文章组成,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 作者自序 一、计划与市场——改革初期的理论探索 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979年) 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1982年9月) 二、双重模式转换——“两个根本转变”决策(1995年)的先行论证 略论两种模式转换(1985年8月) 试论我国经济的双重模式转换(1985年11月) 三、双向协同,稳中求进——中期改革(1988-1995年)规划思路 稳中求进的改革思路(1987年12月) 附录:谈谈中国经济学界对近期和中期经济改革的不同思路(1988年) 正视通货膨胀问题(1988年3月17日) 四、社会主义商品一市场经济理论——为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策作理论宣传准备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问题(1991年10月15日)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1992年9月19日) 五、宏观调控三段论——抑通胀、抑通缩、中性双防 论“软着陆”(1997年1月) 略论通货紧缩趋势问题(2000年2月) 宏观调控若干问题的思考(2004年2月、5月) 六、淡出“优先兼顾”,突出“社会公平”——为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大更加重视社会公平的决策鼓与呼 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在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春季座谈会上的讲话(2005年4月) 把“效率优先”放到该讲的地方去——在2005年经济形势分析与经济秩序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2005年10月) 七、近期文选 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2005年7月) 关于分配与所有制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2007年6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刘国光改革论集/中国经济学家改革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国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34201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8 |
出版时间 | 2008-09-01 |
首版时间 | 2008-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1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