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展孩子的优秀本能/卓越成长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将告诉您如何发扬孩子的六大优秀本能,如学习本能、社交本能等等,同时也帮助您克服孩子的不良本能。可以说,掌握了这些本能及其规律,您在选择或总结教育方法时,就可以融会贯通了。

本书为了增强内容的可读性,运用了大量事例和故事,还以科学的态度对事件和理论做了扼要说明,并且指出了一些家庭教育的误区,同时提出中肯的建议,以供您参考运用。相信通过本书您一定能够有所领悟,找到一条教育孩子的省心捷径,帮助您的孩子快速成长,快乐成才!

内容推荐

家庭教育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每个父母都关心自己孩子的未来,但是很多父母非常忙,而社会上流行的教育样本五花八门,究竟有没有省时省力的捷径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呢?

本书告诉您: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根本的家庭教育规律;如何学会利用和挖掘孩子的优秀本能,把孩子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如何遏制孩子的劣性本能,使孩子顺利成才。

目录

前言/9

第一章 学习本能——使孩子自主学习的捷径/11

 1.孩子不爱学习是谁的错/12

珍视孩子的学习天性/13

引导学习乐趣/15

给父母的建议/18

 2.好奇心与求知欲/19

耐心面对孩子的“追问” /19

把好奇心引入学习/21

给父母的建议/23

 3.模仿的本能/23

模仿中造就“语言大师” /24

防止错误的模仿/25

给父母的建议/27

 4.反对强迫学习/27

强迫学习出恶果/28

盲目超前也是一种强迫/30

给父母的建议/32

 5.没有教不好的孩子/32

期望太高“惹”的祸/33

要教好孩子先完善自己/35

给父母的建议/37

第二章 生存本能——让孩子更有竞争力/38

 1.谁毁灭了孩子的独立意识/39

发挥孩子的独立性/40

让孩子更自立/41

给父母的建议/44

 2.让孩子雄心勃勃/44

引导孩子的竞争本能/45

“放纵”孩子的雄心/47

给父母的建议/48

 3.合理引导孩子的占有欲/49

别让孩子“贪得无厌”/50

父母的责任/51

给父母的建议/53

 4.挫折与生存力/53

溺爱的罪过/54

授孩子以“渔”/56

给父母的建议/58

 5.生存体验中的成熟/58

让孩子自己体验/59

自然惩罚中的成长/61

给父母的建议/63

第三章 合群本能——培养社交高手/64

1.交往是孩子的基本需要/65

孩子不能缺少朋友/65

指导孩子的交往/67

给父母的建议/68

 2.让孩子“口若悬河”/69

不要压抑孩子的说话欲望/69

亲子对话:培养孩子口才的捷径/71

给父母的建议/73

 3.孩子与异性的交往/74

对于早恋你知道多少/75

与异性合理往来/76

给父母的建议/78

 4.别让孩子继续孤单/79

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79

当孩子被朋友冷落时/81

给父母的建议/82

 5.做“交往绅士”/83

与人发生矛盾时/83

教孩子“大度”/85

给父母的建议/87

第四章 游戏本能——在游戏中成长/88

 1.在游戏中习得社会规范/89

游戏及其规则的遵守/89

角色扮演/91

给父母的建议。/93

 2.在游戏中获取知识/93

在玩中学/94

游山玩水学问大/95

给父母的建议/97

 3.游戏中学做人/98

游戏中的性格培养/98

游戏中的道德培养/100

给父母的建议/102

 4.游戏增强孩子孝心/103

情感交流/103

相互信任/105

给父母的建议/107

 5.在游戏中练就强健体魄/108

“放纵”孩子的玩耍/108

锻炼也应遵循规律/110

给父母的建议/111

 6.游戏与玩具/112

好游戏坏游戏/112

怎样选择玩具/114

给父母的建议/116

第五章 情感本能——培育孩子健全的人格/118

1.别不把孩子当人看/119

孩子再小也有人格/119

以孩子的情感为本/120

给父母的建议/122

 2.维护孩子的自尊/123

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124

自尊心提升自信心/125

给父母的建议/128

 3.夸出好孩子/128

从正面评价孩子/129

赏识也应遵循孩子天性/130

给父母的建议/132

 4.教孩子爱人/133

被爱的需要/133

爱的表达/135

给父母的建议/137

 5.尊重孩子的价值取向/138

让孩子拥有自由的心灵/139

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140

给父母的建议/142

 6.丰富孩子的情感本能/143

健康自然的情绪感受/143

疏导不良的情绪/145

给父母的建议/147

第六章 想象本能——使孩子更富有灵性/148

 1.有一种孩子是教“笨”的/149

谁毁灭了孩子的想像力/150

如何看待想像力/151

给父母的建议/154

 2.尊重孩子无边的想像力/154

想像力中的人文精神/155

挖掘想象中的艺术天分/156

给父母的建议/159

 3.想象与思维/159

尊重孩子的独特性思维/1 60

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161

给父母的建议/164

 4.留给孩子“异想天开”的空间/164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165

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167

给父母的建议/168

 5.放飞孩子的梦想/169

想象促成梦想/169

从梦想到实践/171

给父母的建议/172

第七章 遏制劣性本能——让孩子更完美/173

 1.野蛮/174

野蛮的表现/174

克服野蛮有方法/176

给父母的建议/178

 2.惰性/179

先从拖沓管起/179

自制力扼制惰性/181

给父母的建议/182

 3.嫉妒/183

别把嫉妒心当好胜心/183

矫正孩子的嫉妒心/185

给父母的建议/187

 4.任性/187

太过任性的原因/188

对症下药/189

给父母的建议/191

 5.自私/192

透视孩子的自私/192

克服孩子的自私/194

给父母的建议/196

 6.偏食196

偏食的危害/197

改变孩子对食物的嗜好心理/198

给父母的建议/200

试读章节

2.好奇心与求知欲

拥有好奇心是孩子的学习的本能特点之一,特别在儿童阶段,有些事孩子往往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甚至使大人们因回答。不出来而显得非常窘迫。这恰巧是儿童们拥有丰富的想像力和求知欲的体现,作为家长,如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帮助孩子增长知识的一种良机。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提问则是孩子求知欲发达的标志。”但是对于孩子的求知欲,很多父母在无意中将之毁灭。对孩子很多的提问,有些家长很恼火,置之不理;有的不做声,一走了之;有的哄哄孩子,就此敷衍将之打发了;甚至被惹急的父母干脆往孩子屁股上给两巴掌。这些做法明显极为不科学,它歪曲了孩子的本能,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耐心面对孩子的“追问"☆

孩子的好奇心需要家长的呵护。孩子常常问一些怪问题,例如中东是不是属于中国的;蒋介石是不是比花岗岩坚硬;把新闻联播的“据悉”误听成“巨蜥”后,问父母每次看新闻怎么就不见蜥蜴呢,等等。虽然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非常可笑。但这一切都是孩子的好奇心和人类本能的学习欲望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父母或者成人以嘲笑应对,孩子将变得不敢问问题,对自己的问题存在戒心,慢慢地求知欲就会淡下去。

求知欲是孩子在以后的正常学习中继续主动探索的根本动力,所以,为孩子的长远着想,父母需要珍惜孩子的这一本能。鲁迅先生在这方面从来不惜花费时间。

鲁迅了解孩子的学习天性,总是不遗余力地认真回答儿子海婴的各种疑问,满足他的求知欲。一次,海婴冷不丁地问:“爸爸,你是谁养出来的?”“是我爸爸和妈妈养出来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一直往前,最早的时候,人是哪里来的?”

这个时候就牵扯到了生物学上的知识了,鲁迅回答儿子说:“是从‘子’——单细胞来的。”孩子并不懂单细胞是什么,但不妨碍他继续往下问,因为这一连串回答更加激起海婴的求知。于是海婴还要问:“没有‘子’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鲁迅非常耐心地跟他说:“等你长大一些,学校里的先生会告诉你答案的。”就在这海阔天空的谈话中,鲁迅先生既保护了孩子的好奇本能,又为孩子继续保留了这一分求知欲望,可以想象,海婴当时表现出就想去上学,去获得答案的渴望。

每个孩子都具备求知本能,发生像海婴那般刨根问底的追问父亲的情形,几乎在所有的家庭里都发生过。

那么我们怎么去保护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本能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爱心和耐心。

父母不仅要理解尊重孩子的“谴问”,而且还要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以此驱动孩子的求知欲,比如,在晚上的月光下带着孩子散步,你指着天上的月亮问孩子:“你知道天上的月亮为什么跟着我们走吗?”如果孩子开始不知道,当他注意到这个现象时,他一定会惊奇。此时,再引导孩子去搜索答案或者告诉孩子一些原理,那么孩子的知识就能记得很牢固了。

最重要的是当孩子问一些幼稚的问题时,要尊重孩子的话语权,千万不可用讥笑或者无所谓的态度打压孩子的本能,使他们把问题都“烂在肚子里”,这对孩子主动学习的精神是不利的。

不要认为‘好问”是教育中的小事,这些小事可以决定孩子学习的优劣,决定孩子是否善于独立思考。因为好奇心能促使孩子学会质疑,学习需要怀疑的精神。润物细无声,孩子的成才不会在一刻钟内实现,知识要一步一步积累和体会,要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脱颖而出,离不开父母的耐心的解释和引导,满足孩子的求知本能,使他们日有所知,每天都在进步。  ☆把好奇心引入学习☆

如果孩子对某样事物产生了好奇心,此刻正是教育孩子,将孩子引入学习中去的最佳时刻。好奇心中隐藏着孩子的兴趣,兴趣才是成功的老师。家长应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求知欲望,并将之转化到正式的学习当中去,这不仅使教育变得更简单,还能产生更大的教育效果。

威廉6岁的时候因为感冒住进了医院,这天当威廉正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妈妈带着威廉的叔叔来看他。威廉的叔叔喜欢探险,曾经到过非洲、印度等地方。威廉叔叔为了给威廉一个惊喜,给威廉带来一个小礼物,说着叔叔就从包里掏出一个圆形的、像钟一样的东西。小威廉非常惊奇地说:“呀,这个钟怎么只有一根针呢?”叔叔说:“这可不是钟,是罗盘,又叫指南针。”

“哦,原来这就是罗盘,我听妈妈说过,哎呀,太奇妙了。怎么这针只指一个方向啊?”叔叔于是给他讲了地球的磁场与地理方向的知识。

于是,“磁力,我们屋子里也有磁力吗?”‘磁力是怎么产生的?”“空间又是什么?”等等一些问题把威廉叔叔问得额头直冒汗,当叔叔不能回答他时,威廉很失望,只好继续摆弄那个罗盘。而站在一旁的妈妈却看到了这正是培养威廉想像力、让他获取物理知识的好时机。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妈妈趁着威廉叔叔在此度假的时间,给威廉准备很多物理学方面的书籍,并一点一滴教会了威廉所问的那些问题。没多久,威廉竟然完全掌握了罗盘的原理,并掌握了那类相对他年龄来说还很高深的物理学知识。事实上,威廉在以后的数学与物理学方面的领悟能力总是比同龄孩子高出许多,这完全是这个妈妈努力保护孩子好奇心的结果。

威廉的妈妈充分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效果也是明显的。对孩子好奇心的引导往往并非什么很复杂的事情,我们可以做到两点:一是,面对孩子的好奇,父母对孩子的慈爱是第一位的,因为这样才使孩子因为得到父母的认同而无忧无虑地好奇下去,为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做好准备,不至于一开始就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二是,努力保留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比如你不能立即帮孩子释惑,那么可以这样说:“哇,你问的这个问题好难哦,你可不可以和我一起来学习呢,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吧?”,又比如你实在忙不开,那么就委婉地跟孩子说明原因,等会儿再与之交流,接着孩子自己就会去寻找问题的根源,等着与你一起来印证和“切磋”。父母千万不要敷衍了事,因为引导孩子的学习本能,帮助孩子成才毕竟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由好奇心引发的求知学习是孩子身上最天然的、自发的部分,这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还激发孩子的热爱生活的潜能。当孩子从事的活动确实重要而又确实枯燥无味时,父母先引导孩子对所学习事物的间接的好奇心,比如孩子对历史没有什么兴趣,但是有趣的历史故事和精美的历史图片可以间接激发他们的好奇和兴趣。

因此,父母要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导孩子的好奇,才能使孩子有丰富的爱好和敏感的感知力以及广阔的知识量。

P19-22

序言

家庭教育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每个父母都关心自己孩子的未来,但是很多父母非常忙,而社会上流行的教育样本五花八门,究竟有没有省时省力的捷径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呢?

走捷径就需要抓根本问题。所有事物繁复的变化都发端于根,有句话叫做“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你抓住了它最本质、最根本的核心问题,那你就控制住了整个局面。那么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孩子会表现出那么多一致、普遍的行为,比如孩子为什么都贪玩?为什么要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才会说话、走路?为什么对任何事情都那么好奇?为什么小时候爱跟妈妈一起睡,而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就自然疏远父母?为什么在小学时学习积极性很高而到初中时就不那么努力了?为什么到了青春期就会对异性产生朦胧情感?等等。

其实这些行为表现都是由一个根本的原因制约着,那就是人类的本能。比如,为什么人能说话,而一只狗,一头牛,你再怎么教他语言,它也不会像人一样说话?这是因为动物没有说话的本能基础,你再怎么教它也没用。正因为孩子有学习的本能,你教他,他才接受得到,如果他没这个基础本能,或者他不接受你的教育,你再怎么教也无济于事,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道理非常简单,孩子不是教会的,是他自己学会的,好比说话、走路。学习是人的本能,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只要懂得怎样尊重本能、利用本能就行了。

而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家庭教育就是利用、挖掘孩子的本能,把孩子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因此可以说,以孩子的本能为依据,顺着孩子的天性,合理引导孩子积极的本能,克服不良本能,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已经成功了。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的很多行为的产生都是由本能控制着,如果你发现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只是见一件治一件,那么就会陷入“治标不治本”的境地;如果你掌握了孩子的本能,那么只要你多观察,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那么教育孩子既遵循了基本的自然规律,又不会耗费你太多精力,而且效果非常好。

专家组论证认为,本能教育是对教育规律和本质的掌握和理解,使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至于偏离轨道,而且能轻松获得效果。

本书将告诉您如何发扬孩子的六大优秀本能,如学习本能、社交本能等等,同时也帮助您克服孩子的不良本能。可以说,掌握了这些本能及其规律,您在选择或总结教育方法时,就可以融会贯通了。

本书为了增强内容的可读性,运用了大量事例和故事,还以科学的态度对事件和理论做了扼要说明,并且指出了一些家庭教育的误区,同时提出中肯的建议,以供您参考运用。相信通过本书您一定能够有所领悟,找到一条教育孩子的省心捷径,帮助您的孩子快速成长,快乐成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展孩子的优秀本能/卓越成长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德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58742
开本 32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9
15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