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黎城市史
内容
编辑推荐

英国沃里克大学历史学教授科林·琼斯撰写的《巴黎城市史》是众多巴黎史著中很有特色的一本。

本书涉猎的巴黎历史范围相当广博,从总统到乞丐,从新兴大都市区到红灯区,从起源到当今,从日常生活中的咖啡店到国家大事中的市政厅,从巴黎人的外表装束到内心世界等,无所不包。当你通读本书之后,整个巴黎乃至整个法国都映入了你的眼帘。

内容推荐

本书既是对巴黎城市历史的回顾和描述,也是对法国历史的揭示和阐明;既是历史回顾,也是现实描写;本书既有对法国历史上精英人物的阐释,也有对法国历史中黎民百姓的描写;既有对巴黎历史的微观视角探究,也有宏观角度的分析;本书涉及巴黎历史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众多方面;作者知识丰硕,视野广泛而又独特,文学功底深厚,用词讲究,不仅使用现代英语和法语,还使用了一些古英语,大量的成语和俗语。

目录

引言:一部难以尽述的巴黎史?

第一章 巴黎-卢特提亚(早年期~约1000)

  一、罗马竞技场

  二、一个巴黎儿童

  三、圣热纳维耶芙

第二章 城市中的女王(约1000~约1300)

  一、圣丹尼

  二、腓力·奥古斯都城墙

  三、罗伯特·索邦

第三章 漂泊的城市(约1300~约1480)

  一、蒙福孔

  二、巴黎圣母院广场

  三、弗朗索瓦·维永

第四章 巴黎的再生与改革(约1480~1594)

  一、卢浮宫

  二、海狸河

  三、亨利三世

第五章 伟大的世纪,巨大的衰落(1594~1715)

  一、新桥

  二、塞维涅夫人

  三、圣迹区

第六章 启蒙时代无国王状态的首都(1715~1789)

  一、普罗珂普咖啡店

  二、罗丝·贝尔坦

  三、穆夫塔街

第七章 革命和王朝(1789~1815)

  一、特兰斯诺内街

  二、大韦富尔饭店

  三、陵墓

第八章 从拿破仑到波拿巴(1815~1851)

  一、特兰斯诺内街

  二、维克多·雨果

  三、拱廊

第九章 奥斯曼主义和巴黎城市的现代性(1851~1889)

  一、费利斯·奥尔西尼

  二、巴黎公社社员墙

  三、埃菲尔铁塔

第十章 令人担忧的景象(1889~1918)

  一、阿尔方

  二、第十六号不卫生街区

  三、蒙马特尔圣心教堂

第十一章 逝去的梦,失去的景(1918~1945)

  一、约瑟芬·贝克尔

  二、公共小便处

  三、冬天赛车场

第十二章 巴黎的重建(1945~1995)

  一、扎齐眼中的地铁

  二、阿尔及利亚之桥

  三、马雷

结论:大城市的大规划:21世纪的巴黎

人名对照表

地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公元358年和360年至361年的冬天住在卢特提亚的罗马皇帝朱利安曾经这样写道:

我可爱的卢特提亚是巴黎人民的首都。它位于塞纳河上的一个小岛,周围有护城城墙,一些木桥将它与河的两岸连接在一起。塞纳河很少有泛滥或干枯,通常,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河水都一样深浅。塞纳河水清澈见底,可以饮用。因此,住在该岛上的居民大都饮用该河的水。那里即使在冬天也相当湿润,这很可能是因为那里距离海洋不超过900斯塔德(stade,古希腊长度单位,约合180米),所以受到海洋温暖气候的影响。温暖而又柔和的海风使当地的气候适合葡萄的生长,一些人还种植一些无花果树,以便在冬天覆盖在葡萄树上抵御寒风。

这是我们能够了解到的对这座城市历史的最早、最长的文字描写,这座城市后来被叫做巴黎。这种描写成为巴黎历史写作的一种方式:情感写作。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是一位掌权者。

显然,在罗马皇帝朱利安时期,巴黎叫卢特提亚。尤里乌斯·恺撒在公元前1世纪的时候征服了现代法国的大部分地区,并使那里处于罗马的统治之下,恺撒也成为第一个把巴黎命名为卢特提亚的人(也有人说,恺撒把那里命名为卢卡特西亚),并指定那里是“巴黎(Parisii)部落的城市”。从中世纪到现代的编年史学家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探索卢特提亚这个概念的来源。想不到的是,有人竟然把它与希腊的白色联系在一起。究其原因,或者是因为那里的居民面部白净;或者像安托万·德·蒙特皇家学究式的解释,是因为那里的房屋外部是用白石灰粉刷的;也可能像16世纪法国讽刺作家拉伯雷更具有恶作剧色彩的想法,是因为当时人们钦佩“那座城市里妇女白净的腿”。还有人说,白色的说法来自《荷马史诗》,据说当地的人都崇拜水手和水路的保护女神,她就叫琉科忒亚。一种不很神秘的说法是,有的学者将这个概念与凯尔特语中的一个词luco或lugo联系在一起,即“沼泽”的意思;还有学者将其与拉丁语中的lutum联系在一起,即“湿地”的意思。我想,把卢特提亚与湿地联系在一起可能是最合适的。

从词源学来看,用卢特提亚(湿地)来形容巴黎早年的地理特征也行得通。尽管罗马皇帝朱利安对巴黎的描写是田园风格的,但是塞纳河在巴黎的地理位置中确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今塞纳河最宽的地方大约200米,而在当时塞纳河某些河段的宽度超过500米。冬季恶劣的气候使当地并不像朱利安所说的那样湿润,寒冷的冬季使河流结冰,使桥梁面临被毁坏的危险,由此带来食品供应的匮乏使巴黎面临饥饿的威胁。塞纳河不是很深,因此在它的两岸有广阔的沼泽地和湿地。河的左岸有一条叫海狸的支流进入塞纳河,位置可能在今天巴黎第五区的奥斯特里特兹火车站附近;在遥远的过去,塞纳河的右岸有一段较低洼的地带,那里可以使塞纳河水供应北部山丘地区的梅尼尔蒙坦特、贝尔维尔、蒙马特尔和沙约。但在公元前30000年左右那里就已经干枯了,现在成为塞纳河的河道。但是,那里成为后来河水泛滥成灾的地方。在最好的情况下,塞纳河右岸的沼泽地带成为巴黎自卫的防范手段;在最坏的情况下,暴雨可以使已经不存在的河道重新激流滚滚。编年史学家格里高利·图尔曾经回忆了公元582年发生的洪水中在现在巴黎第十区圣洛朗教堂附近一艘船失事的历史。旧河道在1910年大洪水期间也曾经恢复过,当时的音乐爱好者还把这段故事编成歌剧。

因此,土地、水和湿润与巴黎城市历史的戏剧性关联比起现代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地理学家曾经有这样一句格言:“巴黎是塞纳河七的礼物。”如果说这句格言有其道理,那只能说塞纳河给巴黎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麻烦,机遇需要把握,麻烦需要处理。例如,城心岛就是一个证据。恺撒曾经认定,城心岛就是当地部落群体居住的主要地区。围绕着它就既可以描写巴黎的地貌,也可以叙述巴黎的历史。该岛比现代大约低6米,所以洪水也频繁发生。事实上,该岛成为塞纳河上众多岛屿中唯一最重要的岛.面积只有7至8公顷,而现在有17公顷。在该岛的西边有3个岛屿,位置就在今天的新桥的后边。在中世纪,那里的河道淤塞,形成了该岛的顶端。在该岛的东边有4个小岛。其中之一成为城心岛的组成部分,有两个岛在17世纪的时候合成了后来的圣路易岛,剩余的那个叫做卢维耶尔斯的岛一定是与右岸连接在一起了,最迟在1843年形成了现在巴黎第四区的默尔兰德大道。这样复杂的地貌定会导致在塞纳河上航行的困难,因此才有必要使用浅水拖船。

巴黎城坐落的巴黎盆地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散开的,这在更新世冰期的晚些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当时,犀牛在市政厅广场坐落的那个地方漫步,长毛猛犸在贝尔维尔的大百货商店附近吃草。这个宽广地区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形成了许多可以航行的、流动缓慢的水系,包括马恩河、埃索涅河、峦恩河、荣纳河和奥布河,这些河流都成为塞纳河的支流,塞纳河则越过今天的卢昂西部流入遥远的大海。这样,塞纳河流域就沟通了从西部英吉利海峡到东部阿尔萨斯、德国和瑞士的联络,把北部、东部和法国中心地区都联系在一起了。P15-17

序言

英国沃里克大学历史学教授科林·琼斯撰写的《巴黎城市史》是众多巴黎史著中很有特色的一本。本书涉猎的巴黎历史范围相当广博,从总统到乞丐,从新兴大都市区到红灯区,从起源到当今,从日常生活中的咖啡店到国家大事中的市政厅,从巴黎人的外表装束到内心世界等,无所不包。当你通读本书之后,整个巴黎乃至整个法国都映人了你的眼帘。

我认为,本书具有诸多优点和特征,大体总结如下:

第一,本书既是对巴黎城市历史的回顾和描述,也是对法国历史的揭示和阐明。

本书从巴黎最早的卢特提亚写起,一直到21世纪初期,对巴黎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全面而又细致的描写和论述。同时,在巴黎历史的写作过程中,作者还把法国历史融人其中。从巴黎和法国的政治变迁到生活变化,从城市建筑的改造到艺术地位的确立,从巴黎和法国对外交往与交流到巴黎和法国在国际世界中地位的改变,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作者在论述过程中还表述了自己对这些变化的定位和看法。可以看出,作者的政治观点并没有什么偏激,而是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评价了巴黎历史。例如,作者在书中认为:“巴黎成为民众暴力、血腥屠杀和政治恐怖之都。”“作为文明和启蒙观念的源泉,巴黎现在变成了一个蕴藏着政治恐怖的潘多拉魔盒。”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是一段既伟大又残酷、既英勇又卑鄙的历史”。这些看法丝毫没有政治偏见。

第二,本书既有对法国历史上精英人物的阐释,也有对法国历史中黎民百姓的描写。

在以往的历史著作中,多数作者要么仅描写上层精英人物,要么仅论及下层平民百姓。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既有对统治者的描写和评价,也有对被统治者的同情和不满。例如,书中有这样的描写:“皇家的那些机构不是简单地不关心巴黎人民的安危,实际上是在给巴黎人民造孽,这种思想在1789年大革命前的几十年中甚嚣尘上,这使得旧王朝忐忑不安。”“平民阶层日益壮大,更加开放的思想倾向,以及巴黎城市平等主义的思潮,其中越来越多的是反抗。”“然而,圣迹区的所有故事基本上都是虚构的,没有事实依据的,当然,那些故事也很难达到使有产阶级得到心理安慰的作用。不论警察和司法记录还是当时的城市地图,都无法证实在乞讨、卖淫和犯罪的世界里有如此规模的组织。因此,有关圣迹区的故事本身就是对正统文化的思想反叛。”“但是这种反正统文化的思想鼓励巴黎人在对穷人施仁慈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因为很可能会帮助了坏人和罪犯。”“巴黎公社社员不仅进行放火和其他各种破坏活动,还枪杀了一些人质,包括巴黎大主教达布瓦殿下。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和巴黎公社双方均有许多暴行,但从死伤人数上看,政府军更为残酷,他们杀死了2万人。”从上述描写和评价可以看出作者的政治观点和阶级立场。

第三,本书涉及巴黎历史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众多方面。

作为一本巴黎城市史著作,自然会涉及巴黎历史上发生的方方面面的事物,这给写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特别是书中出现的数百名历史人物,有政治家、哲学家、画家、音乐家、建筑师,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人物,这是需要一定功底才能办到的事情。在书中,作者多次引用著名历史人物的原话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例如,他引用卢梭所述这样的说法:“像巴黎这样的城市,与其说是文明的灯塔,不如说是人间地狱,不满和不幸由此而生。”同时,他还比较恰当地说明了法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他指出:“启蒙运动时代的巴黎也不都是光明。”“该城市曾经发生过的最致命的危机似乎已经都结束,如1652年的鼠疫、1709~1710年的大饥荒等,但是,贫困和失业尚在,巴黎这个消费城市消费的是穷人的生命。”这些带有结论性的话语使人们对巴黎乃至法国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四,本书既是历史回顾,也是现实描写。  本书叫做历史,但事实上有许多内容是对现代法国的形象而又深刻的描述,其中有些内容和段落带有明显的结论性说明。例如,书中指出:“以1789年大革命作为开端的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在巴黎发生的事件对法国乃至对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巴黎既是革命的发动机,又是最突出的革命圣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巴黎和革命是同义词。”当然,这些说法主要表现了作者对巴黎的情感。尽管作者不是法国人,更不是巴黎人,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对法国和巴黎有着深厚的感情。

第五,本书既有对巴黎历史的微观视角探究,也有宏观角度的分析。

一般来说,历史著作的一个最大难点是如何把握取舍的问题。对一部数十万言的著作来说,写哪些而不写哪些,其中的选择是很有学问的。本书作者对巴黎历史的描写十分到位,既有微观小事的叙述,也有宏观问题的分析,都给读者都带来了一种享受。

第六,本书作者知识丰硕,视野广泛而又独特。

作者在书中涉猎的内容十分广博而又宽泛,既有政治历史知识,也有经济领域的分析;既有文学色彩的润色,也有艺术角度的拓展,令人读起来爱不释手。

第七,本书作者文学功底深厚,用词讲究,不仅使用现代英语和法语,还使用了一些古英语,大量的成语和俗语,这使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感到难度很大,唯恐所用中文词汇无法表达作者的原意,又担心曲解了作者的初衷。尽管我们尽量使用中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原意的词汇,我们还是没有把握能够完全做到这一点。

总之,我们翻译此书的过程可以说既是一个翻译工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探讨的过程。读此书绝不会浪费时间,这是我们最后的结论。

在本书翻译完成的时候,我首先要感谢远在法国的于硕教授在我翻译过程中给予的大力帮助;对于张强教授给予的指导表示感谢;同时,对于参与本书部分内容翻译的我的博士生宋银秋等人致以谢意。

董小川

2008年7月于长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黎城市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科林·琼斯
译者 董小川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255316
开本 16开
页数 4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565.9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8
172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