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中日历史问题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为止的中日关系进行了结构性的分析。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冷战时期即1972年前的中日关系,包括日本的亚洲政策、中国的对日政策以及民间交流关系的意义等;第二章主要论述1972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包括作为其前提的中美接近、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以及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的1972年的意义;第三章讲的是被称为“蜜月时期”的80—90年代中期的中日关系,主要是从日本与中国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关系的角度来论述;第四章主要分析发生了结构性大变化的90年代中期以后的10年间的中日关系,包括冷战后的国际环境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日间围绕“战后”这一概念在认识上的差距、急剧高涨的中日双方的民族主义等;第五章分析了2005年的“反日游行”、中日关系的新问题以及新的结构等,对重新建构健全的中日关系提出了一些建议。此外,还有结语部分,总结了本书所论述的主要观点后,分别向日本和中国提出了作者的谏言。

内容推荐

  中日两国有源远流长的交流历史,也有近代的战争与交恶。近年来,中日两国交往中出现的教科书事件、钓鱼岛之争、反日游行等引人注目的事件,引起了中日两国相关学者的关注。超越偏激和狭隘,正确认识对方,是建立健全中日关系的基础。本书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上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为止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总结,针对今后的两国关系,提出了关系理性化、首脑进行定期接触、针对双方存在问题进行多层次的交流、妥善解决历史问题、推进政府间的共同国家事业、建立东亚共同体等建议。

目录

关于毛里和子教程的新著 步 平/1

序 言 1

第一章 冷战时期 1

  第一节 《旧金山和约》与“日台条约”1

    ◆1.旧金山媾和/2.吉田书简/3.“日台条约”/4.中国的批判

  第二节 战后日本的“脱亚”与对华政策8

    ◆1.疏远的亚洲/2.与东南亚的赔偿谈判/3.第一本外交蓝皮书/

     4.首次发表对华统一见解/5.《日韩基本条约》/6.东南亚的开

     发/7.佐藤政权与亲台派

  第三节 中国对日基本政策 18

    ◆1.向苏联一边倒/2.“把军国主义者和日本人民区分开来”/

     3.“对日工作”的组织机构/4.“对日政策和对日活动的方针

     和计划”/5.促进对日邦交正常化/6.在华日侨的归国与战犯/

     7.日本对华的战争赔偿问题/8.为什么放弃赔偿要求?

  第四节 民间贸易及其作用 30

    ◆1.冷战与禁运/2.与民间贸易有关的四个组织/3.四次中日民

     间贸易协定/4.长崎国旗事件/5.廖高(LT)贸易/6.中日备

     忘录贸易(MT贸易)/7.友好贸易/8.中日关系的制约因素

第二章 走向邦交正常化之路 43

  第一节 中美接近 43

    ◆1.中美接触的开始/2.巴基斯坦通道/3.美国的战略意图/

     4.中国的战略意图/5.基辛格的秘密访华/6.10月访华/

     7.基辛格、周恩来会谈的要点/8.尼克松访华/9.上海公报

     /10.中美两国的对日战略/11.中美两国的日本认识

  第二节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 57

    ◆1.“日本军国主义”批判/2.周恩来四条件与财界向中国

     “倾斜”/3.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政治过程/4.所谓的“竹入

     笔记”/5.田中、大平访华/6.正常化谈判的要点/7.谈判

     的最精彩场面/8.《中日联合声明》的制定/9.与台湾断交

  第三节如何评价正常化? 68

    ◆1.日本方面的问题/2.历史问题解决了吗?/3.与中美接近的

     比较/4.赔偿与舆论/5.中国外交的战略性/6.中国外交的道

     义性/7.“1972年体制”论/8.1972年的协议是永久不变的吗?

第三章 中国的现代化与日本 84

  第一节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84

    ◆1.蜜月时代/2.《中日和平友好条约》/3.邓小平访日与日

     元贷款/4.第一次长期贸易协议/5.大型设备合同的取消/

     6.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7.独立自主路线的确立

  第二节 中国的现代化政策与日本的援助93

    ◆1.中国决定接受日元贷款/2.大平首相的对华援助三原则

     /3.大平政权的环太平洋政策/4.胡耀邦与对日关系/

     5.四次对华日元贷款/6.最大的受援国/7.中国对ODA的

     评价/8.北京“政治风波”/9.“回归亚洲的日本”

  第三节 围绕历史问题发生的摩擦 107

    ◆1.历史教科书问题/2.参拜靖国神社问题/3. 9·18“反

     日游行”/4.后藤田谈话/5.光华寮事件

第四章 结构性变动期的中日关系 113

  第一节 冷战后与新的问题点 113

    ◆1.何谓结构性变动?/2.经济的“相互依赖”/3.中国的崛起

     /4.核试验与无偿援助的冻结/5.台湾海峡危机/6. 日美安

     保的重新定义与“周边事态”/7.日美新指针/8.钓鱼岛纷争

  第二节 “战后是否已经结束”? 124

    ◆1.日本的“双重标准”/2.战后50年的“了结”/3.战后50

     年的村山谈话/4.日本政治的变化/5.民间索赔的动向/6.日

     本政府的立场/7.江泽民访日与历史问题

  第三节 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与“对日新思维”135

    ◆1.爱国主义教育/2.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3.“愤青”/4.新日本论/

     5.“对日新思维”/6.孤立的“新思维”/7.《抗日战争研究》上的争论

  第四节 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与中国 147

    ◆1.战争观的变化/2.对历史的重新评估/3.新历史教科书/4.新

     民族主义/5.中国的日本论/6.参拜靖国神社问题/7.甲级战犯

     与东京审判/8.中国批判参拜靖国神社/9.被象征化的靖国神社

第五章 走向新的关系——能否成为伙伴? 162

  第一节 2005年的“反日游行”162

    ◆1.“反日游行”的高涨/2.中国领导层内部的意见分歧?/

     3.游行的前兆/4.网上民族主义

  第二节 相互认识的恶化 167

    ◆1.中国的对日印象/2.日本对华印象的变化

  第三节 中日间新的问题点 170

    ◆1.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2.中国政府的态

     度/3.台湾问题与日美安保体制/4.ODA问题/5.领土、领海问题

  第四节 中日关系的新结构 177

    ◆1.三个行为体/2.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五节 如何重新建构中日关系 180

    ◆1.首先加强危机管理/2.六个提议/3.亚洲中的日本/4.亚洲中的中国

续 章 两国关系的制度化建设——“后小泉时代”中日关系的重建187

  ◆1.首脑往来的恢复/2.中日关系制度化之启动/3.中日能否走向新时代?

结 语 218

引用文献 2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中日历史问题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毛里和子
译者 徐显芬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06459
开本 其他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1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22.331.3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