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社科名家文库”之一,主要收录了冯至先生的39篇文章,具体内容包括《杜甫和我们的时代》《论杜诗和它的遭遇》《纪念鲁迅要扩大鲁迅研究的领域》《〈浮士德〉海伦娜悲剧分析》《尼采对于将来的推测》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 | 冯至自选集(纪念辑)/北京社科名家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北京社科名家文库”之一,主要收录了冯至先生的39篇文章,具体内容包括《杜甫和我们的时代》《论杜诗和它的遭遇》《纪念鲁迅要扩大鲁迅研究的领域》《〈浮士德〉海伦娜悲剧分析》《尼采对于将来的推测》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第1版自序 自传 上卷 杜甫和我们的时代 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 从“长安十载”到“夔府孤城” 《杜甫诗选》前言 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 论杜诗和它的遭遇 日文版《诗人杜甫》序 谈《儒林外史》 评福兰阁教授的李贽研究 中国文学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从《古文观止》谈中国散文的特点 论历史的教训 批评与论战 新文学初期的继承与借鉴 要慎重使用西方的文学术语 纪念鲁迅要扩大鲁迅研究的领域 《花城袖珍诗丛》总序 欣慰与“困惑”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李广田文集》序 关于调整大学中文外文二系机构的一点意见 下卷 读歌德诗的几点体会 歌德的晚年——读《爱欲三部曲》后记 《浮士德》里的魔 从《浮士德》里的“人造人”略论歌德的自然哲学 《浮士德》海伦娜悲剧分析 《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文译本序言 “论歌德”的回顾、说明与补充——《论歌德》代序 歌德与杜甫 歌德学术讨论会开幕词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译本序 《海涅诗选》译者前言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译者前言 一个对于时代的批评 尼采对于将来的推测 对于《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点意见 里尔克——为10周年祭日作 工作而等待 《当代北欧短篇小说集》序 纪念《译文》创刊50周年笔谈 冯至主要著译目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冯至自选集(纪念辑)/北京社科名家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19420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68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08-11-01 |
首版时间 | 2008-11-01 |
印刷时间 | 2008-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17.2 |
丛书名 | |
印张 | 3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2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