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做雷锋式员工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第一本系统阐述“新雷锋精神”的企业员工培训读本。

学雷锋,做雷锋,争做企业好员工。学雷锋忠于职守的“螺丝钉”精神,学雷锋“像夏天般火热”的工作热情;学雷锋“像春天般温暖”的为人之道,学雷锋“做大海中的一滴水”的团队观念。

内容推荐

《做雷锋式员工》是以“重新诠释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员工培训读物。该书跳出以往“学雷锋=做好人好事”的片面理解,全面发掘“雷锋精神”的完整内涵,充分展现了雷锋身上所拥有的各种优秀品质和高水准的职业素养,说明雷锋是一个值得当代企业员工全方位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取得职业成功的“好榜样”。

目录

第一章 懂得感恩的雷锋

 一 改变雷锋命运的小册子

 二 懂得表达感恩的雷锋

 三 “以实际行动来感恩”的雷锋

第二章 雷锋的阳光心态

 一 阳光灿烂的雷锋

 二 穿了小鞋的雷锋

 三 守护阳光的雷锋

第三章 雷锋的职业规划

 一 “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雷锋

 二 有“自知之明”、识时务的雷锋

 三 “舍得”眼前利益的雷锋

 四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雷锋

第四章 “为自己干事”的雷锋

 一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

 二 “我是为自己干事”

 三 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

第五章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一 雷锋与罗文中尉

 二 立足本职、忠于职守

 三 比罗文更可敬的雷锋

第六章 把小事做到位的雷锋

 一 改变雷锋命运的小事

 二 你认真对待工作中的小事了吗

 三 摆正自己的位置

第七章 与上级相处融洽的雷锋

 一 尊重、体贴上级的雷锋

 二 “听话”的雷锋

 三 虚心接受批评的雷锋

 四 忠诚的雷锋

第八章 与同事相处融洽的雷锋

 一 机灵勤快、虚心学习的雷锋

 二 避免争吵、消化委屈的雷锋

 三 懂得弯曲的雷锋

第九章 雷锋的团队精神

 一 团队至上的雷锋

 二 团结互助的雷锋

 三 讲究工作方法的雷锋

第十章 精益求精的雷锋

 一 雷锋与日产汽车

 二 雷锋与Kaizen成本法

 三 “魔鬼在细节”

第十一章 “吃亏是福”的雷锋

 一 “傻人有傻福”的雷锋

 二 不斤斤计较的雷锋

 三 多1%的雷锋

第十二章 雷锋的学习力

 一 终身学习的雷锋

 二 雷锋的学习方法

第十三章 雷锋的时间管理

 一 “钉子精神”:善于管理时间的雷锋

 二 怎样“挤”时间

 三 如何“钻”时间

第十四章 雷锋的思想力

 一 懂点哲学的雷锋

 二 善于思考的雷锋

 三 发挥思想力

第十五章 雷锋的执行力

 一 雷锋怎样找到“转向支臂”

 二 没有任何借口的雷锋

 三 雷锋的“韧劲”

 四 敢啃“硬骨头”的雷锋

第十六章 雷锋的表现力

 一 能说的雷锋

 二 会写的雷锋

 三 像雷锋那样展示自己

第十七章 主动争取机会的雷锋

 一 雷锋的命运转折点

 二 把握自己命运的雷锋

第十八章 敢于接受挑战的雷锋

 一 给自己出难题的雷锋

 二 雷锋选择了珍珠

 三 “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雷锋

第十九章 注重仪表的雷锋

 一 仪表堂堂的雷锋

 二 雷锋的微笑

第二十章 神话中的宝碗

 一 谦虚的雷锋

 二 学会自我反省

第二十一章 雷锋的百宝箱

 一 雷锋的节约箱

 二 精打细算的雷锋

附录:雷锋生平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懂得感恩的雷锋

回顾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穷苦的孤儿,吃不饱,穿不暖,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我只有以实际行动来感恩。(雷锋)

一、改变雷锋命运的小册子

究竟什么是“感恩”?《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人性最美好一面的呈现,是人的良知的流露。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而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必定拥有一颗冷酷无情的心。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有令我们感动、值得我们感恩的人和事。对于亲人、朋友、上司、同事乃至于一个陌生人所给予我们的关怀和帮助,存一份真挚的感恩之心,是做人的本分。

雷锋就是一个带着一颗自然、真挚的感恩之心走向成功巅峰的人。他的感恩之心来自于他曲折的生活经历,来自于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巨大反差。童年的雷锋本来可以有一个幸福的5口之家,但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先是父亲在贫病中去世,接着与他感情深厚的哥哥在工厂做工时被机器轧断手臂,沿路乞讨回家,但终因无钱医治而在一天天加重的伤势中闭上了双眼。不久,雷锋不满两岁的弟弟也连病带饿地跟着哥哥去了。雷锋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母亲最终也悬梁自尽。雷锋成了孤儿,虽然蒙亲戚收留,但为了给亲人减轻负担,不得不时常出去乞讨,小小的年纪就备尝人间的辛酸。

新中国成立后,雷锋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上了学、参加了工作,不仅过上了饱暖的生活,而且得到人们的关爱、尊重,体味着温暖的人间真情,直到最后成为时代的宠儿、共和国的长子。雷锋对新社会和它的缔造者充满了感激之情,这是自然的、真诚的、合情合理的。在给战友的一封信里,雷锋由衷地表达了这份感激之情,“我是一个孤儿,在旧社会受尽了折磨和痛苦……今天连我脚上穿着一双普通的鞋子也感到是一种莫大的幸福。现在我们还有皮鞋哩。”而且,正是因为懂得感恩,才改变了雷锋的命运,让他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这还得从雷锋写过的一本小册子说起。

那是一本用红纸折叠成的共8页的夹页,长6寸,宽3寸,封面上用毛笔写着“苦难的家史,我的理想”。在“苦难的家史”中,雷锋回忆了旧社会如何把他的家人一个接一个逼上绝路,诉说他童年刻骨铭心的苦难。“我的理想”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给予他的关怀,让他上了学,过上了好日子。字里行间流露着雷锋对给予他幸福生活的新中国的感恩之心。当时雷锋正在乡政府担任通讯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乡来为县委物色通讯员人选的组织部干事黄菊芳看到了这本小册子。雷锋自然的、真挚的感恩之心打动了她。而待人热情、活泼开朗、机灵勤快的雷锋无疑是一个出色的通讯员人选。

经过黄菊芳的推荐,雷锋成为了县委机关的一名公务员。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公务员的经历对于雷锋日后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虽然他在县委机关里做的都是打水、扫地、送文件之类的琐碎工作,但却让雷锋明白了认认真真把小事做好,同样可以做出成绩;在这个岗位上,他接触到了上级领导和更多的群众,阅历更加丰富,积累了更多的工作经验,处理问题也更加成熟;雷锋还阅读了包括《毛泽东文选》在内的书籍(当时的《毛泽东文选》不像后来发行的那么广泛,一个县里也就一两套,通常由县委书记保管),因此,雷锋比他的同龄人更加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还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

在这个岗位上,雷锋还结识了当地的“名人”——劳动模范冯健,与她结下了深厚的姐弟情谊;另外,根据他的表现,县里的领导让他学习开拖拉机,成为了全县第一个拖拉机手,这是一个当时令人羡慕的职业,也为他当工人之后开推土机,参军之后成为汽车兵打下了基础。所以,表达雷锋感恩之心的小册子确实起到了改变雷锋命运的作用。通过这本小册子,人们了解了雷锋的家庭出身和政治立场,这像今天的学历一样,都是人才选拔中的硬杠杠。

感恩的心就是雷锋事业成功的引擎。不仅仅是雷锋,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优秀的人就是从一份感恩之情里获得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当代科学大师霍金的学术报告刚刚结束,听众们还沉浸在那闪烁着思想火花的精彩绝伦的报告当中,一位年轻的女记者便急切地走到这位科学大师面前,提出了一个十分不解的困惑:“霍金先生,颅伽雷病已将您永远地固定在轮椅上了。您难道没有为自己已失去了太多而悲伤过吗?”

霍金脸上挂着微笑,缓缓地抬起手臂,用不大灵便的手指,艰难地敲击着胸前的键盘,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的伦敦音,在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了下列几行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够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最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骤然间,肃穆的会场上再次响起如潮的掌声,人们纷纷拥到台前,向这位坦然面对磨难、挑战人类智慧极限并不断铸就辉煌的人生斗士,表示深深的敬意。年轻的女记者的心灵被震撼了,望着霍金先生那并不高大的身躯,她恍然读懂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

然而岁月的磨砺却使很多人本应温暖、柔软的心变得坚硬和冷漠,对那些值得感激的人、应当感动的事习以为常、视若无睹。时间已经让我们的眸子晦暗不明,让我们的心灵患上了白内障,内心深处再也无法荡起感激的涟漪。我们还能找回那颗感恩的心吗?

在一列奔驰的火车上,一个人不时地从车窗往外望去。火车穿过一片宽阔的田野,他说一声:“太漂亮了!”火车轧轧地响着,穿过森林,这个人也要说一声:“太漂亮了!”不管他看到什么景物——草原上吃草的母牛、停在栅栏上的小鸟,甚至是一幢普通的建筑物——他都会十分惊奇地盯着,并随之发出一声“太漂亮了”的感叹。

旁边座位上的一个人已经观察他好久了,终于忍不住问他:“先生,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让你觉得太漂亮了?我并没有觉得那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人回答说:“我敢肯定你不了解。我打一出生就是个瞎子,但前不久刚做了眼科手术,现在我能看见了!对我来说,一切都太漂亮了!”

我们感觉不到世界的美丽和生活的恩赐,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的太多、得到的太多,感觉已经迟钝,心灵已经麻木。我们需要做的是退回到灵魂的原初状态,重温与那些善良的人、美好的事第一次相逢时的感觉。就像那个经历了多少年的黑暗之后终于重见光明的人一样,由衷地赞叹一声,“太好了!”“真让人感动啊!”

在本书即将出版的时候,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当人们把焦灼的目光投向灾区的时候,最令人揪心的就是那些用稚嫩的肩膀承受着巨大灾难的孩子。地震的尘嚣还没有散去,他们就举着标语站到了路边,上面写着:“解放军叔叔最勇敢”、“你们辛苦了”、“谢谢叔叔阿姨”。一个从幼儿园的废墟下被救出的孩子,躺在担架上向周围的解放军战士俏皮地举手行礼,用充满童真的方式、认真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这些勇敢、坚强、懂事的孩子不仅仅让我们怜悯,更让我们感动。如果“感恩”两个字还不能触动我们的心灵的话,请想想这些灾区的孩子吧!P1-5

序言

雷锋忠于职守,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与阳光心态,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以“为自己干事”的态度努力工作,业务上精益求精,执行任务没有任何借口,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雷锋注重细节,不厌小事,又敢于接受挑战,主动为自己争取进步的机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他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与上级相处融洽,具有团队精神。

雷锋具有“钉子精神”,善于管理时间,头脑灵活,态度谦虚,终身学习;

他能说会写,是个天生的演讲家,具有文艺表演的天赋;

雷锋注重仪表仪容,面带微笑,精神百倍。

雷锋——这位共和国的长子、历史上唯一以头像传世的普通士兵、一代中国人的偶像,当我们深入了解他之后会发现,在他身上有很多与我们的时代相通的东西,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如今很多流行的观念,如:阳光心态、团队精神、为自己工作、感恩的心、学习力、执行力、时间管理等,被这个半个世纪以前的“时髦青年”自发地实践着。了解他、思考他,会让我们在人生和事业上受益良多。

有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雷锋没有举过炸药包,也没有舍身堵枪眼,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做了平平常常的事,他为什么会被人们选中,举为那个时代的骄子,赢得生前身后的无限辉煌?雷锋10岁上学,16岁参加工作,22岁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6年的社会生涯,雷锋从打水扫地开始,从农村的记工员到乡政府的通讯员再到县委机关的公务员,从农场的拖拉机手到鞍钢的推土机手再到部队的汽车兵,雷锋一步步地向上走,伴随他的每一步,荣誉接踵而至。不管走到哪里,雷锋都能够很快地脱颖而出,成为骨干、模范、典型、重点培养对象。在他牺牲的时候,部队已经做出了提干的决定,只是还没来得及正式任命……

雷锋获得的荣誉:

1957年2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被评为望城县委机关工作模范;

1957年夏,担任望城县治沩工程指挥部通讯员,治沩工程结束后,被评为治沩模范;

1958年10月至1960年1月,在鞍钢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1960年8月,参加抢险救灾,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表现突出,记三等功一次;

1960年8月。把平时节约下来的200元钱分别支援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和辽阳水灾区,受到部队表彰,团党委决定树立雷锋为“节约标兵”;

1960年11月9日,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0年11月27日,雷锋荣立二等功,作为立功代表在全团授奖大会上发言。此后,雷锋又荣立过三等功一次,受团、营嘉奖多次;

1961年5月,雷锋作为全团唯一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1年5月14日,雷锋被提升为副班长;

1961年7月31日至8月3日,出席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61年8月,雷锋被提为运输连四班班长;

1962年1月27日,雷锋被批准晋为中士军衔;

1962年2月14日,雷锋被选为党代会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工程兵十团代表大会;

1962年2月19日,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

1962年5月,雷锋被共青团抚顺市委评为抚顺市优秀校外辅导员。

究竟雷锋有什么特长和优点?他做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面对这位半个世纪以前的“名人”、“成功人士”,我们了解得太少,想得也太简单。雷锋的成功,不是一句“无私奉献”、“无限忠诚”就能概括的。总的来说,雷锋是一个综合素质很高的人,不论是他的理论水平还是情商,不论是他为人处世的艺术还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论是他开阔的视野还是洞察时代的远见卓识,不论是他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还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都说明:雷锋的成功不是偶然。

照片上的雷锋相貌清秀,面带微笑,衣着整洁,还很时髦,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小伙子;雷锋的性格活泼开朗,能说会写,还有文艺表演的天赋;他与领导、同事相处融洽,受了委屈懂得克制和容忍;他有年轻人的激情和理想,又能认认真真、高高兴兴地做好打水、扫地这样的琐事;雷锋爱学习、爱思考,连毛泽东看了他的日记之后,都说:“此人懂得一点哲学!”从雷锋生平的点点滴滴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某种共通的人生智慧和成功真谛。

过去,我们总是把偶像高高地举起,让人们顶礼膜拜,却又在内心里感到陌生和疏远、无法企及,随着时间的流逝,偶像最终蜕化为苍白、冰冷的塑像和空洞、抽象的符号,失去了启发思考、温暖人心的力量。现在,我们需要把雷锋轻轻地放下,面对面地靠近他、观察他,用一颗同情、理解和探索的心,去感受这个前途一片光明、却遗憾地早逝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活得很快乐、很精彩,虽然相隔半个世纪,我们仍然需要用他的光亮来照亮自己的前程。

作者

2008年5月

后记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查阅了大量文献材料,对雷锋的思想、生平、事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书稿经过了反复修改,字斟句酌,力求尽善尽美,以充分发掘和表达雷锋精神的完整内涵。

友人张立明、赵颖、何伟强、赵县委、李立勇、陈国栋、贺伟、申晓莉、鲍金、何菲菲、史文建、吴明瑶、李柏林、朱宝军等帮助收集及整理材料,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使本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

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者

2008年6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做雷锋式员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冷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85018
开本 32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1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92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