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莎士比亚文集/中学生枕边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文坛,群星灿烂。四百多年前的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甚至被称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

文学其实质是人学。文学史实际上是人性发展演变的历史。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说:“每一个重要的剧作家把全部人性的各种倾向,无论在高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描写得竭尽无余了”。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美学和享受,更是对人性的深入把握,加深对社会人生的领悟。

内容推荐

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戏剧以情节复杂、事件发展神速见称于世,其戏剧语言非常丰富多彩,笑谑和双关语别开生面,不落俗套。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是伊丽莎白时代文学的巅峰,同时也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巅峰,被公认为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戏剧家,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

本文集所选的莎士比亚久演不衰、脍炙人口的五个剧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目录

温莎的风流娘们儿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罗蜜欧与朱丽叶

哈姆莱特

试读章节

夏禄、斯兰德及爱文斯上。

夏禄 休师傅,别劝我,我一定要告到御前法庭去;就算他是二十个约翰·福斯塔夫爵士,他也不能欺侮夏禄老爷。

斯兰德 夏禄老爷是葛罗斯特郡的治安法官,而且还是个探子呢。

夏禄 对了,侄儿,还是个“推事”呢。

斯兰德 对了,还是个“瘫子”呢;牧师先生,我告诉您吧,他出身就是个绅士,签起名来,总是要加上“大人”两个字,无论什么公文、笔据、帐单、契约,写起来总是“夏禄大人”。

夏禄 对了,这三百年来,一直都是这样。

斯兰德 他的子孙在他以前就是这样写了,他的祖宗在他以后也可以这样写;他们家里那件绣着十二条白梭子鱼的外套可以作为证明。

夏禄 那是一件古老的外套。

爱文斯 一件古老的外套上有着十二条白虱子,那真是相得益彰了;白虱是人类的老朋友,也是亲爱的象征。

夏禄 不是白虱子,是淡水河里的“白梭子”鱼,我那古老的外套上,古老的纹章上,都有十二条白梭子鱼。

斯兰德 这十二条鱼我都可以“借光”,叔叔。

夏禄 你可以,你结了婚之后可以借你妻家的光。

爱文斯 家里的钱财都让人借个光,这可坏事了。

夏禄 没有的事儿。

爱文斯 可坏事呢,圣母娘娘。要是你有四条裙子,让人“借光”了,那你就一条也不剩了。可是闲话少说,要是福斯塔夫爵士有什么地方得罪了您,我是个出家人,方便为怀,很愿意尽力替你们两位和解和解。

夏禄 我要把这事情告到枢密院去,这简直是暴动。

爱文斯 不要把暴动的事情告诉枢密院,暴动是不敬上帝的行为。枢密院希望听见人民个个敬畏上帝,不喜欢听见有什么暴动;您还是考虑考虑吧。

夏禄 嘿!他妈的!要是我再年轻点儿,一定用刀子跟他解决。

爱文斯 冤家宜解不宜结,还是大家和和气气的好。我脑子里还有一个计划,要是能够成功,倒是一件美事。培琪大爷有一位女儿叫安,她是一个标致的姑娘。

斯兰德 安小姐吗?她有一头棕色的头发,说起话来细声细气,像个娘儿们似的。

爱文斯 正是这位小姐,没有错的,这样的人儿你找不出第二个来。她的爷爷临死的时候——上帝接引他上天堂享福!——留给她七百镑钱,还有金子银子,等她满了十七岁,这笔财产就可以到她手里。我们现在还是把那些吵吵闹闹的事情搁在一旁,想法子替斯兰德少爷和安·培琪小姐作个媒吧。

夏禄 她的爷爷留给她七百镑钱吗?

爱文斯 是的,还有她父亲给她的钱。

夏禄 这姑娘我也认识,她的人品倒不错。

爱文斯 七百镑钱还有其他的妆奁,那还会错吗?

夏禄 好,让我们去瞧瞧培琪大爷吧。福斯塔夫也在里边吗?

爱文斯 我能向您说谎吗?我顶讨厌的就是说谎的人,正像我讨厌说假话的人或是不老实的人一样。约翰爵士是在里边,请您看在大家朋友分上,忍着点儿吧。让我去打门。(敲门)喂!有人吗?上帝祝福你们这一家!

培琪 (在内)谁呀?

爱文斯 上帝祝福你们,是您的朋友,还有夏禄法官和斯兰德少爷,我们要跟您谈些事情,也许您听了会高兴的。(培琪上)

培琪 我很高兴看见你们各位的气色都这样好。夏禄老爷,我还要谢谢您的鹿肉呢!

夏禄 培琪大爷,我很高兴看见您,您心肠好,福气一定也好!这鹿是给人乱刀杀死的,所以鹿肉弄得实在不成样子,您别见笑。嫂夫人好吗?——我从心坎里谢谢您!

培琪 我才要谢谢您哪。

夏禄 我才要谢谢您;干脆一句话,我谢谢您。

培琪 斯兰德少爷,我很高兴看见您。

斯兰德 培琪大叔,您那头黄毛的猎狗怎么样啦?听说它在最近的赛狗会上跑不过人家,有这回事吗?

培琪 那可不能这么说。

斯兰德 您还不肯承认,您还不肯承认。

夏禄 他当然不肯承认的;这倒是很可惜的事,这倒是很可惜的事。那是一只好狗哩。

培琪 是一只不中用的畜生。

夏禄 不,它是一只好狗,很漂亮的狗;那还用说吗?它又好又漂亮。福斯塔夫爵士在里边吗?

培琪 他在里边;我很愿意给你们两位彼此消消气。

爱文斯 真是一个好基督徒说的话。

夏禄 培琪大爷,他侮辱了我。

培琪 是的,他自己也有几分认错。

夏禄 认了错不能就算完事呀,培琪大爷,您说是不是?他侮辱了我;真的,他侮辱了我;一句话,他侮辱了我;你们听着,夏禄老爷说,他被人家侮辱了。

培琪 约翰爵士来啦。

福斯塔夫、巴道夫、尼姆、毕斯托尔上。

福斯塔夫 喂,夏禄老爷,您要到王上面前去告我吗?

夏禄 爵士,你打了我的用人,杀了我的鹿,闯进我的屋子里。

福斯塔夫 可是没有吻过你家看门人女儿的脸吧?

夏禄 他妈的,什么话!我一定要跟你算账。

福斯塔夫 明人不做暗事,这一切事都是我干的。现在我回答了你啦。

夏禄 我要告到枢密院去。

福斯塔夫 我看你还是告到后门口去吧,也免得人家笑话你。

爱文斯 少说几句吧,约翰爵士;大家好言好语不好吗?

福斯塔夫 好言好语!我倒喜欢好酒好肉呢。斯兰德,我要捶碎你的头;你也想跟我算账吗?

斯兰德 呃,爵士,我也想跟您还有您那几位专欺负人的兔崽子流氓跟班,巴道夫、尼姆和毕斯托尔,算一算账呢。他们带我到酒店里去,把我灌了个醉,偷了我的钱袋。

巴道夫 你这又酸又臭的干酪!

斯兰德 好,随你说吧。

毕斯托尔 喂,枯骨鬼!

斯兰德 好,随你说吧。

尼姆 喂,风干肉片!这别号我给你取得好不好?

斯兰德 我的跟班辛普儿呢?叔叔,您知道吗?

爱文斯 请你们大家别闹,让我们来看:关于这一场争执,我知道已经有了三

位公证人,第一位是培琪大爷,第二位是我自己,第三位也就是最后一位,是嘉德饭店的老板。

培琪 咱们三个人要听一听两方面的曲直,替他们调停出一个结果来。

爱文斯 很好,让我先在笔记簿上把要点记下来,然后我们可以仔细研究出一个方案来。

福斯塔夫 毕斯托尔!

毕斯托尔 他用耳朵听见了。

爱文斯 见他妈的鬼!这算什么话,“他用耳朵听见了”?嘿,这简直是矫揉造作。

P1-3

序言

世界文坛,群星灿烂。四百多年前的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甚至被称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

文学其实质是人学。文学史实际上是人性发展演变的历史。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说:“每一个重要的剧作家都不能不注意莎士比亚,都不能不研究他。一研究他,就会认识到莎士比亚已把全部人性的各种倾向,无论在高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描写得竭尽无余了。”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美学和享受,更是对人性的深入把握,加深对社会人生的领悟。

莎士比亚(1564-1616),诞生于英格兰中西部的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所知不多,致使有人怀疑莎士比亚是否真有其人。根据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记述,莎士比亚的父亲是个软皮手套工匠,曾被选任本地市长。母亲玛丽阿登为名门闺秀。莎士比亚在本地读书,未上大学。18岁时和A·哈撒韦结婚。1592年,伦敦文学界第一次提到他,当时他已是新崛起的受欢迎的剧作家。大约从1594年起,莎士比亚成为宫廷大臣剧团的重要成员。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死后,詹姆斯一世即位,剧团又改为国王供奉剧团。该剧团拥有当时英国最佳演员R.伯比奇,最佳剧场环球剧院,最佳剧作家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还是极享盛名的诗人。1593-1594年他写了两首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南安普顿伯爵。他的154首《十四行诗》先在小范围流传,1609年正式出版。这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戏剧和文化界名望极高。1608年国王供奉剧团租得伦敦市内更高级的黑衣修士剧院,此处观众有更高的文化素养,莎士比亚有可能在戏剧创作方面进行更高想像力的试验。但是不知是什么原因,1611年莎士比亚回到故乡,逐渐退出了戏剧活动。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家乡去世,享年52岁。剧团为了保护自己演出剧本的专利,不准出版他的剧本。生前只有一部分剧本出过单行本。1623年,莎士比亚的同事赫明和康德尔把他的剧作编成全集出版。

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中世纪确立的观念和社会结构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宗教改革已打破单一教会的垄断,王权受到议会的挑战,资本主义的兴起冲击了原来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在戏剧方面,罗马古典悲剧和喜剧传统,为才子剧作家格林、基德、马洛、李利等人所继承。莎士比亚早期作品受这些人的影响,但他善于吸收和融化各方面的长处,进行独特的创造。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590-1600年),是莎士比亚取得初步成就的时期,又称“历史剧、喜剧时期”。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国势强盛,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矛盾尚未突出。莎士比亚对现实持乐观态度,在创作中显示出乐观、明朗的基调。这期间,他写了十部历史剧,批判封建专制和封建割据,宣扬开明君主的理想。他以霍林谢德加《英格兰与苏格兰编年史》为主要素材,创作了一系列历史剧,包括《亨利六世》三部曲(1589-1592年)、《查理三世》(1592-1593年)、《查理二世》(1595-1596年)、《亨利四世》二部曲(1597-1598年)和《亨利五世》(1598-1599年),其中《亨利四世》达到最高造诣。他从普卢塔克的著作中取材。写了三部罗马历史剧:《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和《科利奥兰纳斯》。另外,他还写了九部喜剧,宣扬爱情、友谊和个性解放,著名的有《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威尼斯商人》。

第二阶段(1601-1607年),是莎士比亚创作最光辉的时期,又称“悲剧时期”。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末年,封建势力觊觎王权,王室与资产阶级联盟分裂。1606年,王权落入斯图亚特王朝以后,更加走向反动。同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造成的贫富对立日趋尖锐,圈地运动引发了农民起义。这一切都影响了莎士比亚的创作,使他对严峻的现实有了清楚的认识,由对人道主义理想的歌颂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与暴露,悲剧就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共创作十一个剧本,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就写于这个时期。

第三阶段(1608-1612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晚期,又称为“传奇剧时期”。此时英国处于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的专制统治下,人文主义者所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拉大,莎士比亚仍然坚持人文主义的理想,把希望寄托于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企图用调和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实现理想。于是,他转向神话剧的创作,代表作《率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充满了传奇和浪漫色彩。

本文集所选的莎士比亚久演不衰、脍炙人口的五个剧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写于1595年,《威尼斯商人》写于1596-1597年,《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哈姆莱特》写于1600-1601年。《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仲夏夜之梦》属于喜剧。喜剧的结尾,几乎所有的人物都幸福,或者获得应有的赏罚。《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带有喜剧色彩的爱情悲剧。剧本主要写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家族有世仇,经常发生械斗。一天,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戴着面具混入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中,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很快就瞒着家人在教堂举行了婚礼。当天中午,两家又发生冲突。罗密欧为替朋友报仇杀死了朱丽叶的堂兄提尔伯特,被放逐到曼多亚。不久,老凯普莱特逼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好心的神父弄巧成拙,使一对恋人为情而死。这使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从悲痛中觉醒,两家捐弃前嫌,言归于好,并为死去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铸造两座金像以作纪念。这个剧本综合了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常见的谴责贵族内部争斗和喜剧中常见的歌颂人文主义的爱情与友谊的主题。虽说它是一出美好的爱情遭到毁灭的悲剧,但全剧充满着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和乐观、明朗的基调,以青年人的牺牲换来了两家的和好和全城的和平,是一个特殊的喜剧性结尾。它暗示着爱情最终征服了仇恨,正义战胜了邪恶,安宁替代了争斗。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较为重要的喜剧作品。它的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的“一磅肉”纠纷。贪婪狠毒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十分仇恨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商人安东尼奥。终于等到了报复的机会,夏洛克乘人之危,提出如果逾期不能还贷款,就不要钱而要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聪明的鲍西娅心生妙计,提出只许割肉,不能带出一滴血来,结果夏洛克害人不成,反被法庭没收了财产。剧中次要情节鲍西娅遭父遗命“三匣选亲”之举告诫人们:真正的爱情不能用财富来衡量,爱情重于金钱。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成功的剧作。它具有不朽的戏剧生命力,而哈姆莱特这一角色成为文学中的神话般人物。这个剧本最引人思考的问题,是哈姆莱特既然接受父亲亡灵的旨意,要向叔叔复仇,而行动上却犹豫不决,一再拖延,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其实,哈姆莱特的性格是发展着的,经历这样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父死之前,对一切都很乐观,相信一切都美好,是其性格的“幼稚和谐”时期。第二阶段,在父死之后,平时深爱父亲的母亲转眼嫁给了叔叔,打击太大,一切美好信仰都崩溃了,造成其性格的“不和谐与斗争”时期。第三阶段,在“生存还是毁灭”、“忍受还是反抗”之间动摇与斗争之后,下决心行动起来,其性格已发展到“勇敢的和自觉的和谐”阶段。所以,理解哈姆莱特全部行动的关键是他在接受复仇时所说的那句话,即:“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哈姆莱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的报父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按照人文主义理想来改造现实。在替父报仇方面,哈姆莱特尽管拖延,但并非没有行动,最终还是尽到了责任。他以装疯来试探敌人,安排“捕鼠器”揭露敌人真面目,粉碎了敌人的诡计,争取了母亲,处死了帮凶,最后处决了克劳狄斯。但哈姆莱特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并没有能够重整乾坤,改造现实。他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但又不知如何行动。“生存还是毁灭”是理解哈姆莱特思想性格的一个重要线索。这一命题贯穿全剧,它标志着文艺复兴以来,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思考以往由上帝掌握的人的生与死的问题。哈姆莱特的悲剧在于,他始终被“人生是一场虚无”的观念所支配。他面对敌手的犹豫、延宕,面对死亡的平静与坦然,都透露出他对人生的冷淡、绝望和虚无态度。

但是,最早的一出伟大悲剧《哈姆莱特》是最具自觉意识的剧本。文艺复兴艺术、铺张、知识以及罪恶的气氛笼罩着这一出戏。剧本的中心人物本身就是一个文艺复兴的王子兼学者,他是个活泼、忧郁、内省性格的人。正如《哈姆莱特》结尾所说:“一颗高贵的心现在碎裂了。晚安,亲爱的王子,愿成群的天使用歌唱抚慰你安息!”

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但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莎士比亚文集/中学生枕边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42000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33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