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俞敏洪创业思维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一个草根英雄和创业偶像,他是中国的“留学教父”,他是“赢在中国”第三季的评委。

他,这个一手打造了新东方品牌的中国人是“偶像级的,像米奇或者小熊维尼之于迪士尼”,他,就是俞敏洪。

本书是对创业者、管理者的忠告与提醒,是俞敏洪创业精神、创业真经与商道智慧的精华所在!他将用亲身经历教你如何成功创业。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了俞敏洪艰辛创业历程,精彩的创业、管理、用人与领导语录及其励志人生思想的精华。

本书定位为创业者、管理者的行动指南;企业培训、员工职场学习读物;年轻人、白领人士的励志读本;领导者、成功者的决策参考。

目录

第一章 俞敏洪:白手起家的代言人

思维一 从乡村走向世界

关键句:草根变精英的传奇人生

镜头1 山沟沟飞出的“金凤凰”

镜头2北大教师“落草为寇”

镜头3 广告刷下的上市公司

思维二 感性出场《赢在中国》

关键句:让人发现做培训的企业家的不同凡响

镜头1 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镜头2 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

镜头3 如果你再多点勇气的话,就可以把壳卸掉

延伸阅读俞敏洪《赢在中国》精彩点评录

第二章 创业精神: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

思维一 坚忍不拔,永不言弃

关键句:人生跑道上的比拼不是一朝一夕,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镜头1 不抛弃不放弃,将大学进行到底

镜头2 我用我的时间长度,来拼你的聪明程度

镜头3 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

思维二 忍辱负重,阳光总在风雨后

关键句:别人说我是猪,我就说我连猪都不如

镜头1 裤裆后面有一片蓝天

镜头2 马加爵PK俞敏洪——同样的起点,不一样的结局

镜头3 永远不要把自己当人看!

第三章 创业信念: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

思维一 痞子演绎新东方

关键句:创业者成事,一定要有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痞子精神

镜头1 垃圾桶上的呐喊

镜头2 新东方成功秘诀:三流文人+痞子精神

思维二 主动的力量

关键句:“我把作业做完了”这句话为什么错了

镜头1 我们必须能够掌控自己的生命

镜头2 俞敏洪打“飞的”

第四章 创业过程管理:再急的事也要慢慢做才能做好

思维一 创业需要准备期

关键句:磨刀不误砍柴工

镜头1 具有专业知识是创业的前提

镜头2 先打工,再创业

镜头3 具备“等待”的智慧

思维二 定目标,悄悄干,慢慢干

关键句:不做骏马做骆驼

镜头1 成功从目标开始

镜头2 这里的成功静悄悄

镜头3 用“骆驼精神”做事业

思维三 创业要懂得分享

关键句: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

镜头1 糖纸理论:学会分享

镜头2 老板的股份越来越少,企业就会越来越大

第五章 经营战略: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思维一 要跑得快,同时还要能停下来

关键句:没有把握停下来的人是跑不快的人

镜头1 滑雪场上的“停止论”

镜头2 不冲动,不冒进,就能抓住机会

镜头3 现金流是硬道理

思维二 借助外力加速扩张

关键句:拿老外的钱办国人的教育

镜头1 上市预演:引入老虎基金

镜头2 9月7日,一个属于新东方的日子

第六章市场策略:在包围中左突右进

思维一 培育市场:先价值后财富

关键句:涸泽而渔,不如休养生息

镜头1 “夫妻店”有“免费午餐”

镜头2 “教父们”的“免费计”

思维二 抢占市场:开拓新领域、发展新业务、寻找新地盘

关键句:抢的“点”多,进球几率才高

镜头1 多一个领域,多一份保障

镜头2 网络远程教育重磅出击

镜头3 全面推行“圈地运动”

思维三 巩固市场:构建核心竞争力

关键句:“实用主义”的烙印+“人文主义”的情怀=“无人能敌”的新东方

镜头1 “精神营销”创造独特竞争力

镜头2 学生就是领导

第七章 择人之道:只要符合条件,什么人都敢用

思维一 诚邀专业顶极人物入伍

关键句:把那帮比自己有“出息”的海外朋友请回来

镜头1 “哥们儿,我跟你回去!”

镜头2 “俞老师”的“刺激”

思维二 不拘一格降人才

关键句:“牛人”、“怪才”齐聚新东方

镜头1 学生满意的,就是最好的

镜头2 垫脚石的故事

第八章 领导的艺术:成为串起珍珠的那条线

思维一 打破“读书无用论”。教师也能成富翁

关键句:没有薪酬来谈发展是不符合人性的,忽视人性是做不成大事的

镜头1 “老师应该是全中国最富有的人”

镜头2 钱要用在刀刃上

思维二 管人就要乱中求衡

关键句:以大乱实现大治

镜头1 “人才流失”得失谈

镜头2 拿俞敏洪“开涮”

第九章 创业者素质:视野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思维一 创业者需要一种反省精神

关键句: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

镜头1 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镜头2 “文盲”的创业史

思维二 商人背后是商业精神

关键句:真正的商人是极其具备商业精神和诚信的人

镜头1 做一个真正的商人

镜头2 烁亮“诚信”这块金匾200

后记

参老文献

试读章节

他拥有“留学教父”、“中国最富有的老师”、“出国梦的制造者”等多个头衔,他创办的“新东方学校”被中国大学生看作是出国留学的“敲门砖”。

他是在传统的教育行业中独辟溪径的领袖人物,把一个梦想变成了影响无数人的产业,并让专业教育产生了核聚变。

他就是制造了“新东方神话”的俞敏洪,就是那头在中国出国考试培训丛林中被国内外竞争对手觊觎、横扫六合的“老虎”(俞敏洪小名叫“老虎”)。

而在三十年前,没有人能看得出俞敏洪身上有丝毫的成功潜质。

1976年,俞敏洪初中毕业了,他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权利,回到农村学习开手扶拖拉机。因为国家当时正处于刚刚恢复时期,物资比较紧缺,师资力量有限,按照当地政策规定,一家只能有一个子女上高中,而俞敏洪的姐姐已经高中毕业了,俞敏洪也就没有机会去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了。虽心存不甘,但也无可奈何。

就在俞敏洪决定认命,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农民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1978年,俞敏洪的母亲听说同村李大伯家的姑娘不愿上高中,于是费尽周折找到学校校长,请求校长允许俞敏洪顶替那个女孩子的名额去上高中。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得俞敏洪终于从田野走回了教室,得以继续自己的读书生涯。

经过10个月的复习,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当时,他的理想是考上江苏省常熟市地区师专,实现自己“农转非”(农业户口转成非农业户口)的愿望,借此摆脱掉繁重的农务劳动。但人算不如天算,由于知识基础薄弱、复习时间短促等原因,这一年高考俞敏洪以惨败而告终,其中英语只考了33分,而当年常熟师专的英语录取分数线为38分。毫无疑问,俞敏洪落榜了。

第一次高考失利之后,俞敏洪再次告别课本,回到家乡务农。突然有一天,大队中学的校长找到俞敏洪,原来是学校的英语老师怀孕了,想找俞敏洪去代课。就这样,16岁的俞敏洪成为了大队中学的一名代课老师。

与繁重的田间劳作相比,教学对这个高中生来说,无疑轻松愉快许多。正是在代课期间,俞敏洪那颗曾经被掩埋的雄心再一次燃起了。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准备再拼搏一次高考,通过高考跨出农门。

1979年高考成绩出来了,满怀希望的全家人等来的又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虽然俞敏洪的高考总分已经过了录取分数线,英语成绩也提高到了55分。但是1979年的大学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常熟师专的英语录取线提高到了60分。又是5分之差,俞敏洪再次与大学失之交臂。  两度名落孙山,俞敏洪的未来一下子模糊起来。在这个关键时刻上,放弃与继续成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这么凑巧,在俞敏洪第二次高考结束后,县政府在江阴第一中学办了一个高考英语补习班。补习班的主讲老师——曹忠良老师曾经培养出一个后来考取了北京大学外语系的女学生,补习班因此盛名在外.变得炙手可热。前来报名的人越来越多,补习班只好开始限制招生名额。

后来是我母亲听说了这事,她就跑到城里去了。农村妇女一抹黑,我母亲居然从教育局找到江阴一中,并且把所有的相关人士都叫到一起,最后肯求他们说“我这个儿子,你们一定要给他一个机会。”

俞敏洪至今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当我母亲从城里回来时。刚好是下大雷雨,从城里走到村里全是小路。我母亲到家的时候浑身全是泥,因为她摔在沟里好几次。”看到这个场景,俞敏洪就知道,他第三年是不可能不上大学的。

在母亲的努力下,俞敏洪走进了那个寄托了全家希望的高考补习班。在补习班的学习,俞敏洪是勤奋的,也是积极的。后来,俞敏洪在那个班做了班长。理由让人哭笑不得——他是班上唯一一个有着丰富高考落榜经验的学生。有了前两年的积累,再加上最后一年的拼命用功,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英语得了95分,出人意料地顺利考进了中国第一学府——北京大学。

如今,事业有成的俞敏洪在全国各地的演讲中常常会提到他的二次高考落榜经历。

我想说明两点:第一点是坚持的重要,因为无视失败的坚持是成功的基础;第二点就是能力和目标成正比,能力增加了,人生目标自然就提高了。我一开始并没有想考北大,师范大专是我的最高目标,但高考分数上去了,自然就进了北大。

由一个偏僻小村跨进中国最好的大学,俞敏洪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飞越。

P4-6

序言

“一个小时狂赚6亿”的财富神话至今仍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壮举。这个神话就像夜空中耀眼的烟花,刺痛了亿万人的眼睛。人们不禁会问“他是谁?”“他是干什么的?”是那个搞软件开发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还是那个经营地产的“华人首富”李嘉诚?

正确答案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这个奇迹竟是由一个农民出身的民办教师——俞敏洪创造的。一个历来被世人认为与财富巅峰无缘的黄皮肤的中国人十一个戴了半辈子“清贫”帽子的教育行业=“一个小时狂赚6亿”的世界纪录。这使得奇迹本身的传奇色彩更加浓烈。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集团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作为中国首家教育概念股,新东方一上市就受到了投资者们的热捧,挂牌仅短短50分钟,每股股票的价格就由15美元的开盘价疯涨至22美元。新东方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敏洪的个人资产猛涨6亿。

毋庸置疑,俞敏洪成为了青年创业者的偶像和榜样,成为了世界各大商学院管理课堂上的最佳案例。

如果时光再向前倒流十三年的话,你绝对不会想到,中关村第二小学的那间只有10平米的违章建筑就是如今赫赫有名的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前身:你也不会想到,那个穿着破大衣提着糨糊桶满北京城贴招生广告的“个体户”就是当今被社会誉为“留学教父”的“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回首俞敏洪十三年的创业之路,我们发现,他似乎一直和这几个词语联系在一起:永不言弃、“骆驼精神”、与人分享。

“坚持一百次可能都是失败。坚持到第一百零一次可能就成功了,我们一定要养成一种习惯——就是死不买账。我不信坚持下去明天还没有结果。”这就是俞敏洪从“失败文人”到“成功商人”,新东方从无到有的最有效、最简炼的成功法则。

“不做骏马做骆驼’’是俞敏洪的又一人生逻辑。这一点,既适用于英语学习,更适用于脚下的人生。

“我们的一生就好比一片沙漠,需要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大家平时做事情可以像骆驼一样努力,每天比别人多走一点。你学10小时,我学11小时,你学11小时。我学12小时……这样。你会像骆驼一样不知不觉比马走得远。人都是平凡的。但是平凡的生命有骆驼精神,也许你就能创造奇迹。”

新东方能够走到今天,俞敏洪认为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个故事起着关键作用。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我得到两颗水果糖,你知道,那时这对一个农村的小孩子是多么珍贵。可是这时来了两个小伙伴,我把糖剥开给了他们两个,我舔糖纸。”

成功后的俞敏洪把自己当初那种“与人分享”的心态戏称为“糖纸理论”。在新东方发展的“团队创业”阶段,俞敏洪再一次把“糖纸理论”付诸于实践,用分享换来了企业的做大做强——给同伴们“糖”(即得利益)吃,留下“糖纸”(扩大新东方的品牌),最终奠定了新东方在中国外语培训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除此之外,还有“裤裆后面有一片蓝天”的“忍辱负重”论;“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的“速度与发展”论;“对学生不好,就变成了魔鬼”的“学生至上”论……

这些贯穿于俞敏洪整个创业过程的种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和思维方式,就是他之于当前即将创业和正在创业路上踽踽独行的创业者们的意义所在。

后记

没有哪本书是真正凭一己之力完成的,在创作本书时我也得到了许多帮助和支持,可以说这是一本集多人智慧于一体的结晶。该书得以付梓,首先要感谢参与此书编著、为我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的朋友们;其次要感谢出版社的领导、编辑和发行人员,感谢他们为本书的出版和发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另外,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由于时间仓促,有些资料没有标明来源出处,如有什么问题,请您致信zwbook@foxmail.com.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歉意与感谢。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俞敏洪创业思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轶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01848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3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