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穴-药汇通--穴位-中药释用新法
内容
编辑推荐

《穴-药汇通——穴位-中药释用新法》,记录了多年来在临床上常用的针灸腧穴和中药。针灸穴位功效不同,与有相同或相近功效的中药相对照,其中有一穴对一药,有两穴相配对一药。因由补、泻、灸等手法的不同,而致功效有异,也有的一穴对多药,分别从治病作用的分类,腧穴和药物的归经功效及临证应用方面进行分析对照。在临证应用中,分别列举了针灸配穴组方和中药组方,以便在针灸与中药结合疗法中参考运用。

本书从穴性、药性释义,临证应用和应用心得三个方面对针灸腧穴和中药性能对照加以阐述。

内容推荐

本书将针灸腧穴和中药性能相比较、相结合,试图增强对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疾病的理解,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内容包括解表类、泻下类、和解类、清热类、祛暑类、温里类、表里双解、滋补类、安神类、开窍类、固涩类、理气、理血类等17大类,并对每大类按穴位、分类、归经、性能、临床应用等逐一阐述,为方便运用,还对每章节内容做了列表总结。本书内容丰富,讲理透彻,凝结了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适宜于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解表类

 一、合谷配复溜—麻黄

 二、大椎—桂枝

 三、太渊—紫苏叶

 四、风门(灸)—羌活

 五、风府—防风

 六、天柱—藁本

 七、风池(泻)—薄荷

 八、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第2章 涌吐类

 一、手四穴(针出血)—食盐

 二、內关(补)—藜芦

第3章 泻下类

 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二、丰隆(泻)—火麻仁

 三、中脘—巴豆

第4章 清热类

 第一节 清热泻火类

一、曲泽(针出血)—石膏

二、神门(泻)—栀子

三、上脘(泻)—淡竹叶

四、睛明(泻)—决明子

 第二节 清热凉血类

一、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

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三、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

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

五、间使(泻)—牡丹皮

六、行间(泻)配中极—赤芍

七、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

 第三节 清热燥湿类

一、合谷(泻)—黄芩

二、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

三、委中(针出血)—黄柏

四、行间(泻)—龙胆

五、上廉(泻)—苦参

 第四节 清热解毒类

一、足临泣(泻)—连翘

二、少冲(针出血)—山豆根

第5章 化湿类

 一、胃俞(灸)—藿香

 二、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三、足三里(泻)—厚朴

 四、膻中(灸)—白豆蔻

 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六、阴陵泉(补)—草豆蔻

第6章 利水渗湿类

 一、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二、水分(灸)—猪苓

 三、涌泉(泻)—泽泻

 四、大敦(灸)—车前子

 五、胆俞(泻)—茵陈

 六、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

 七、脾俞(灸)—薏苡仁

 八、太溪(泻)配风市—防己

 九、少泽(泻)—木通

 十、小肠俞(泻)—瞿麦

第7章 祛风湿类

 一、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

 二、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

 三、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

 四、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

 五、环跳(泻)—海桐皮

 六、大杼—虎骨(用代用品)

第8章 温里类

 一、神阙(灸)—附子

 二、隐白(补)—干姜

 三、关元(灸)—肉桂

 四、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

 五、中脘(灸)—高良姜

 六、曲泉(灸)—小茴香

第9章 开窍类

 一、十宣(针出血)配四关—麝香

 二、水沟—石菖蒲

第10章 安神类

 一、大陵(泻)—朱砂

 二、心俞(泻)—琥珀

 三、复溜(补)配颈百劳—牡蛎

 四、涌泉(补)—柏子仁

第11章 平肝息风类

 一、肝俞(泻)—石决明

 二、百会(泻)配太冲(泻)—天麻

 三、足临泣(泻)—白蒺藜

第12章 理气类

 一、中脘(补)配胃俞(灸)—橘皮

 二、脾俞—大腹皮

 三、天枢(泻)—枳实

 四、章门(不补不泻)—香附

 五、天枢(灸)—木香

 六、俞府(灸)—沉香

第13章 理血类

 一、隐白(泻)—三七

 二、阴陵泉(泻)—白茅根

 三、气海(灸)配三阴交(灸)—艾叶

 四、曲池(泻)配三阴交(泻)—川芎

 五、内关(泻)配阳陵泉—乳香

 六、支沟(泻)—红花

 七、血海(泻)—延胡索

 八、太冲—五灵脂

 九、肩井(泻)—牛膝

 十、大肠俞(泻)—桃仁

第14章 补益类

 第一节 补气类

一、神阙(灸)配气海—人参

二、膻中(灸)配隐白(补)—黄芪

三.公孙(补)配三阴交(补)—山药

四、三阴交(补)—白术

五、足三里(补)配三阴交(补)—甘草

 第二节 补阳类

一、命门(灸)—鹿茸

二、肾俞(灸)—肉苁蓉

三、腰阳关(补)—锁阳

四、肾俞(补后灸)配阳陵泉—杜仲

五、悬钟(补)配中极(补)—菟丝子

 第三节 补血类

一、中极(灸)—熟地黄

二、太冲配肝俞—白芍

三、肝俞(灸)配脾俞(灸)—当归

四、肺俞(灸)—阿胶

五、肝俞(灸)配肾俞(灸)—拘杞子

 第四节 补阴类

一、鱼际(泻)配足三里(补)—沙参

二、膏盲(灸)—麦冬

三、大杼—桑寄生

第15章 消导类

 一、中脘(补)配足三里(泻)—莱菔子

 二、三焦俞(泻)—山楂

 三、申庭—麦芽

 四、痞根(灸)—阿魏

第16章 化痰止咳类

 第一节 温化寒痰类

一、中脘(灸)配足三里(灸)—半夏

二、丰隆(泻)配中脘—天南星

三、中府(泻)—桔梗

四、尺泽(泻)—白前

 第二节 清化热痰类

一、经渠配风门(泻)—前胡

二、支沟(泻)—瓜蒌

三、云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

四、哑门—竹沥

 第三节 止咳平喘类

一、肺俞(泻)配气海—杏仁

二、痰喘(灸)—紫苏子

三、中府(泻)配肺俞—紫菀

第17章 收涩类

 一、肾俞(灸)配申极(灸)—山茱萸

 二、尺泽(泻)配太溪(补)—五味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穴-药汇通--穴位-中药释用新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章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121511
开本 16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1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45.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