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清初政治史探微》包括前编和后编两部分。前编是著者的博士论文《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后编由三篇文章组成。《初探》的任务是解决八旗制格局之上的国家形态,大致涵盖了太祖、太宗两朝,即入关前满族国家政治的主要内容。后编三篇文章,是《初探》的续篇,分别论述多尔衮摄政时期、清世祖福临亲政十年以及康熙初年四辅臣阶段,旨在探讨入关后满族八旗制对清初国家体制及政局的影响。
图书 | 清初政治史探微/满族清代历史文化研究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本《清初政治史探微》包括前编和后编两部分。前编是著者的博士论文《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后编由三篇文章组成。《初探》的任务是解决八旗制格局之上的国家形态,大致涵盖了太祖、太宗两朝,即入关前满族国家政治的主要内容。后编三篇文章,是《初探》的续篇,分别论述多尔衮摄政时期、清世祖福临亲政十年以及康熙初年四辅臣阶段,旨在探讨入关后满族八旗制对清初国家体制及政局的影响。 目录 前编 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 王锺翰序 自序 第一章 满族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 牛录额真的设置 第二节 牛录的改编 第三节 旗的产生及其实质 第四节 从四旗到八旗 第二章 努尔哈齐时期的国家中枢机构 第一节 议政会议 第二节 司法审断会议 第三节 行政中枢——都堂衙门 第三章 皇太极时期八旗制度的变化 第一节 八王共治制及其终结 第二节 皇太极独主两黄旗考辨 第三节 关于《离主条例》 第四节 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 第四章 向君丰集权制过渡中的满族国家 第一节 君主制下的议政会议 第二节 六部的特点及其权力变化 余论 后编 八旗制与清初政治 第一篇 多尔衮与皇权政治 一、根基脆弱的崇德皇权 二、统治集团的矛盾与福临继位的实质 三、多尔衮与两黄旗的合作 四、清军入关与皇权政治的演变 五、“皇父摄政王”与皇权的归 六、简短的结语 第二篇 评清世祖遗诏 一、遗诏与罪己诏的诠释 二、八旗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国家机构的影响 三、从内三院到内阁——行政中枢的建立 四、赘言 第三篇 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刍议 一、玄烨计擒鳌拜之原因 二、四大臣辅政之由来及其位序问题 三、辅政体制与所谓亲王贝勒监临 四、辅臣“公同奏事”和“太后裁决”辨析 五、赘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清初政治史探微/满族清代历史文化研究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姚念慈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辽宁民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22610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10 |
出版时间 | 2008-11-01 |
首版时间 | 2008-11-01 |
印刷时间 | 2008-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9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4.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11 |
宽 | 146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