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豆生南国(历代爱情诗鉴赏)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本社古诗分类鉴赏系列之一。共收录历代爱情诗百篇,所选作品大多为名家名篇,有无名氏的《孔雀东南飞》、潘岳的《悼亡诗》、白居易的《长恨歌》、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元好问的《摸鱼儿·情是何物,》、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怜》,由古典文学专家骆玉明、周汝昌、袁行霈等撰文鉴赏、分析精到、行文摇曵多姿。当你拥有这本装帧典雅、浓缩着历代诗人表现人们情与爱的爱情诗鉴赏集时,你一定会细细咀嚼。

内容推荐

本书以唐王维《相思》诗中的“红豆生南国”为书名,精心选录历代有关爱情的名作117篇,都为千古至情文字,又特邀当代古典文学专家逐篇导读鉴赏,可谓发明堂奥、触处生情。读者可以从同一主题,倾听痴情儿女一曲曲或大胆、或含蓄、或缠绵、或执著的爱情之歌,领略诗人不同的艺术旨趣,并通过比较,明了诗歌风格的承袭流变,从而获得丰富多样的审美享受。

目录

关雎《诗经·周南》(1)

琴歌二首  [汉]司马相如(6)

赠妇诗三首(其一)  [汉]秦嘉(10)

答秦嘉诗  [汉]徐淑(12)

上邪汉乐府·铙歌(14)

孔雀东南飞  [汉]无名氏(16)

迢迢牵牛星  [汉]无名6(22)

室思六首(其三)  [三国·魏]徐斡(25)

定情诗  [三国·魏]繁钦(27)

燕歌行二首(其一)  [三国·魏]曹丕(33)

车遥遥篇  [晋]傅玄(35)

情诗五首(其三)  [晋]张华(38)

悼亡诗三首(其一)  [晋]潘岳(41)

合欢诗五首(其一)  [晋]杨方(45)

桃叶歌  [晋]王献之(48)

杨花曲三首(其二)  [南朝·宋]汤惠休(50)

六忆诗四首  [南朝·梁]沈约(52)

苏小小歌  [南朝]无名6(56)

碧玉歌  [南朝]吴声歌曲(58)

团扇歌  [南朝]吴声歌曲(60)

西洲曲  [南朝]无名6(62)

杨白花  [北魏]胡太后(66)

忆情人  [隋]秦玉鸾(68)

如意娘  [唐]武则天(70)

相思  [唐]王维(72)

章台柳  [唐]韩翎(75)

杨柳枝  [唐]柳氏(75)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77)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80)

长相思  [唐]白居易(82)

长恨歌  [唐]白居易(83)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88)

遣悲怀三首  [唐]元稹(90)

更漏子(玉炉香)  [唐]温庭筠(94)

赠别二首(其二)  [唐]杜牧(96)

无题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98)

无题四首(其一二)  [唐]李商隐(101)

无题  [唐]李商隐(104)

江陵愁望有寄  [唐]鱼玄机(108)

已凉  [唐]韩僵(110)

思帝乡(春日游)  [五代·前蜀]韦庄(111)

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  [五代·前蜀]牛峤(113)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五代·后蜀]顾复(115)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五代·前蜀]牛希济(117)

谒金门(风乍起)  [五代·南唐]冯延巳(120)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五代·南唐]李煜(123)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敦煌曲子词(126)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128)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柳永(132)

定风波(自春来)  [宋御永(135)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139)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宋]欧阳修(142)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宋]欧阳修(144)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道(146)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锺)  [宋]晏几道(150)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宋]晏几道(153)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156)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158)

归田乐引(对景还消瘦)  [宋]黄庭坚(161)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164)

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宋]贺铸(167)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172)

少年游(并刀如水)  [宋]周邦彦(174)

惜分飞·富阳僧合作别语赠妓

琼芳  [宋]毛滂(177)

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宋]司马桶(179)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182)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185)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吕本中(188)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  [宋]幼卿(191)

卜算子·答施  [宋]乐婉(194)

鹧鸪天·寄李之问  [宋]聂胜琼(196)

清平乐(恼烟撩露)  [宋]朱淑真(199)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201)

沈园二首  [宋]陆游(205)

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宋]程垓(208)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宋]石孝友(211)

踏莎行(燕燕轻盈)  [宋]姜夔(214)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姜夔(216)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宋]吴文英(219)

忆秦娥(花深深)  [宋]郑文妻(222)

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金]元好问(224)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金]元好问(227)

[中吕]红绣鞋(挨着靠着云窗同坐)  [元]贯云石(231)

[双调]蟾宫曲·春情  [元]徐再思(233)

前懊曲(三首选一)  [明]钟惺(235)

无题  [明]王次回(237)

读《牡丹亭》绝句  [明]冯小青(240)

惜行  [明]张溥(243)

浣溪沙·杨花  [明]陈子龙(247)

锁南枝  [明]无名氏(249)

琴河感1日(日首选一)  [清]吴伟业(252)

高阳台(桥影流虹)  [清]朱彝尊(255)

桂殿秋(思往事)  [清]朱彝尊(259)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清]纳兰性德(261)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性德(264)

眼儿媚(一寸横波惹春留)  [清]厉鹗(266)

寄聪娘  [清]袁枚(269)

二月十三夜梦于邕江上  [清]黎简(271)

绮怀  [清]黄景仁(273)

寄衣曲  [清]席佩兰(276)

梦中述愿作  [近代]龚自珍(279)

红豆词(日首)  [近代]王国维(280)

寄调筝人  [近代]苏曼殊(285)

试读章节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  “关关”和鸣的雎鸠,

在河之洲。  相伴在河中的水洲。

窈窕淑女,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君子好逑。  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  参差不齐的荇菜,

左右流之;  从左面右面去找它;

窈窕淑女,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寤寐求之。  醒来睡去都想要她。

求之不得,  要她却无法得到,

寤寐思服;  便白天黑夜地念着她。

悠哉悠哉,  深深长长的思念哟,

辗转反侧!  教人翻来覆去,没法睡下。

参差荇菜,  参差不齐的荇菜,

左右采之;  从左面右面去采它;

窈窕淑女,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琴瑟友之。  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荇菜,  参差不齐的荇菜,

左右笔之;  从左面右面去拔它;

窈窕淑女,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钟鼓乐之。  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翻开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你看到的第一篇诗,就是这首《关雎》,内容是写上层社会男女的婚恋。

在《诗经》的时代,“君子”是对贵族的泛称,诗中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显然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爱情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据我看来,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像《桃天》明显是送新娘出嫁时所唱的歌,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样的祝辞。我们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不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吗?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写成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一一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差点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呀!

作为三百篇的首篇,《关雎》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呢?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孔予《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意味着在夫子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大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如此说来,《关雎》之义大矣!

《关雎》之所以得到儒者如此推崇,和它具有以下特点有关,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间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爱情这东西常常是很危险的,像什么“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诗经·野有死磨》),保不定闹出什么结果来。而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当然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施山解这句诗:“盖‘窈窕’虑其佻也,而以‘淑’字镇之;‘淑’字虑其腐也,而以‘窈窕’扬之”。(《姜露庵杂记》)虽语带诙谐,却也不为无见。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因为正像我在下面要说的,所谓“正夫妇”所要达到的效果,不只是要搞好夫妇关系。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夫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老夫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力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像“文化大革命”中的舞台上,连最简单的夫妻关系也看不到,家庭生活的内容也成了艺术表现的禁区;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力。譬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在被锁深闺、为怀春之情而痛苦时,就从《关雎》中为自己的人生梦想找出了理由——当然,实际上她已经走得很远了。

(骆玉明)

P1-6

序言

源远流长、名家辈出的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学遗产。这些汗牛充栋的诗篇包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反映了社会生活、自然风光的方方面面,它们中的一些名篇更是字字珠玑、千占流传。为了丰富读者的审美情趣,开拓读者的艺术视野,我们特从题材内容的角度,以分类编排、专题鉴赏的形式,裒辑有关励志、爱情、友情、春天、山水等专题的历代诗歌(包括词、曲)名篇,各汇编成册,以飨中国文学爱好者。

本书以唐王维《相思》诗中的“红豆生南国”为书名,精心选录历代有关爱情的名作117篇,都为千古至情文字,又特邀当代古典文学专家逐篇导读鉴赏,可谓发明堂奥、触处生情。读者可以从同一主题,倾听痴情儿女一曲曲或大胆、或含蓄、或缠绵、或执著的爱情之歌,领略诗人不同的艺术旨趣,并通过比较,明了诗歌风格的承袭流变,从而获得丰富多样的审美享受。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2009.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豆生南国(历代爱情诗鉴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627011
开本 24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