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存在’的艺术探索者”、“《可笑的爱情》:爱情与性揭示的生命本我的‘存在密码’”、“《生活在别处》:对‘青春’主题的追问”、“渴求与逃离‘不朽’:生命存在的悖论性呈现”、“笑和遗忘:人生存在的多重变奏曲”等七个部分进行了介绍。
图书 | 米兰·昆德拉小说--探索生命存在的艺术哲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存在’的艺术探索者”、“《可笑的爱情》:爱情与性揭示的生命本我的‘存在密码’”、“《生活在别处》:对‘青春’主题的追问”、“渴求与逃离‘不朽’:生命存在的悖论性呈现”、“笑和遗忘:人生存在的多重变奏曲”等七个部分进行了介绍。 目录 导论 “存在”的艺术探索者/1 一、探索小说创作与理论的生命历程/3 二、理解“存在”:中外学界对昆德拉的接受与研究/7 三、以“存在密码”绘“存在之图”:本论著的思路、方法、价值与意义/14 第一章 《可笑的爱情》:爱情与性揭示的生命本我的“存在密码”/19 第一节 爱情乌托邦的终结/20 第二节 情与性:在生命时间的流逝中消退/29 小结/44 第二章 《生活在别处》:对“青春”主题的追问/46 第一节 “青春易老”:生命之树与智慧之树的命运/47 第二节 恋母情结:青春遭遇的重要课题/51 第三节 革命的青春与青春的困惑:青春的重要内容/55 小结/66 第三章 渴求与逃离“不朽”:生命存在的悖论性呈现/69 第一节 投身“现代”还是返归自然是个问题/71 第二节 不朽:一把精神“双刃剑”/75 小结/81 第四章 笑和遗忘:人生存在的多重变奏曲/83 第一节 人生存在要有记忆,也要有遗忘/86 第二节 笑对人生与社会/97 小结/109 第五章 接受与抗拒命运:人类存在的永恒主题/111 第一节 一个玩笑造就的命运悲剧/112 第二节 反思、抗拒与逃避命运:人类存在的难题/120 小结/129 第六章 围猎—突围:《为了告别的聚会》与人生的存在迷宫/130 第一节 “围猎”与拯救——现代人生存困境的隐喻/130 第二节 精神的围城与解围:永远的罪与罚/137 小结/147 第七章 生命在轻重转换之中存在/149 第一节 重与轻:“永劫回归”和“永劫不归”引发的两难命题/151 第二节 偶然与必然:“顺水漂来的孩子”与“俄狄浦斯”命运/159 小结/167 结论/169 参考文献/179 中文文献/179 外文文献/184 附录一 米兰·昆德拉创作年表/186 附录二 昆德拉作品中译本目录/187 后记/18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米兰·昆德拉小说--探索生命存在的艺术哲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彭少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86984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2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24.074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