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幸福的决定因素/文化治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幸福究竟应该沿着什么方向去追求?掌握《幸福的决定因素》,寻着“品味管理”幸福工作,在“看后院花开”中幸福生活,你离幸福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幸福的决定因素》收录了作者这两年来忙里偷闲写成的一些短文随笔,并不都集中阐述幸福的主题,但却或多或少旁敲侧击到了与幸福有关的一些元素。

内容推荐

这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品味管理”和“看后院花开”。

有人希望能有个收入满意又喜欢的工作;有人指望自己能开公司;有人希望自己能挣很多钱,成为打工皇帝;有人希望自己的公司能成为世界500强……

有人希望能找到与自己相知相悦的另一半;有人渴望能冒险远游探索未知;有人指望儿女成龙成凤;有人盼望人生不断有新的挑战和惊奇……

最后,不管明白得多晚,这些人大都会知道,自己孜孜追求的实际上就是:幸福!

幸福离我们很近,就像空气,只要懂得感知,可以完全沉浸其中;幸福仿佛又很远,只因找错了方向,越努力就离得越远……

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已经改变了很多领导者和职场人士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许它还不能给你想要的一切。

但是,一种全新的眼光,一番令人惊奇的道理,不去体验,岂不可惜?!

幸福究竟应该沿着什么方向去追求?掌握《幸福的决定因素》,寻着“品味管理”幸福工作,在“看后院花开”中幸福生活,你离幸福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目录

第一部分 品味管理

 第一章 通天的象牙塔

天道酬勤与人道关怀 

信任的商业实验 

信任的基础和人际管理 

少数人的力量 

跨国谈判成功要诀 

战略与人才的匹配—— LG的故事 

香港的道路交通管理 

如果公司像学校的话 

硬件、软件和竞争力 

中国:管理研究的沃土 

课堂: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链接 

抗拒压力 

学术正直 

 第二章 被遗忘的管理角落

从厕所的气味看管理的假设 

末位淘汰制的弊端 

沟通:管理的要害所在 

管理的悖论 

执行制度的尺寸 

管理的共通之处 

企业的“地方化”管理 

绩效考核的意义 

通过绩效管理实现组织目标 

没有我,地球照样转个不停 

 第三章 看得清别人看不清自己

信誉的价值 

人情味与职业化 

“走”的理由 

公平的含义 

公平考核的边界机制 

互联网对传统管理文化的冲击 

 第四章 拼图北斗七星

领导“带路”的游戏 

公司就是我的“家” 

从“最佳雇主”的评选说起 

你不知道的星巴克 

敬业与加班 

良性拍档的形成 

领导力迷信 

金钱的激励作用 

企业领导的个人魅力 

高管跳槽:受伤者及应对措施 

坚韧不拔是创业者的共同标记—— 有感于新浙商的成功 

 第五章 打开结局

游戏之外的启示 

追求绿色—— 企业和个体持续发展的崭新理念 

团队与创新 

合群、个性和创意 

你的参与 = 我的价值 

对平等的呼唤 

全球公司的本土化典范 

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企业家的财富 

竞合之道:企业成长和壮大的武器 

突破“框架”的启示 

第二部分 看后院花开

 第六章 透视窗外风景

幸福的决定因素 

跨种族婚姻和犹太人的婚礼 

最好的东西近在眼前 

感受音乐 

啊,杭州 

杭州的春天 

永远的杭州 

日本印象:精致生活 

城市的味道 

与胡锦涛共进午餐 

内蒙古的草原和沙漠 

 第七章 自顾自美丽

花园里的秘密 

《断背山》中的孤独情怀 

演戏的魔力—— 也谈李安的《色·戒》 

《兄弟》的命运 

乐观主义的杰作—— 看美国电影《菊娜》(Juno) 

超过期望的惊喜 

美眉的成长 

相信圣诞老人 

印度之门(照片游记) 

印度的石刻和石雕(照片游记)

试读章节

这几年来,经常见新闻事件中有不少是与员工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状态有关的。暂且不说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普遍过高的焦虑水平、普通员工的加班加点,就连过劳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前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胡新宇、张锐事件是为典范。而该事件之所以没有引起社会各界对华为公司严厉批评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司总裁任正非在事后写的一篇题为《天道酬勤》的文章。该文阐述华为的“床垫”文化对公司成长的意义,以及勤奋工作对于一个极具“身陷囹圄”意识的公司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一个成功公司之所以成功的精神所在,也让我们对勤奋工作、舍生忘死的员工产生崇敬之情。我们于是沉默。是啊,天道酬勤,难道强调勤奋努力是一种错误吗?

当然不是。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起飞难道不是中国人民勤奋努力的结果吗?没有全力以赴、拼命工作的精神,中国何以在短短二十几年间赶上发达国家曾经用了几百年时间才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拼搏精神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不容置疑的价值观念。为此,我也经常感到自豪。记得前两年,我们学院的EMBA学生(大部分为美国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到中国游学,回到美国之后不仅十分赞叹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外在的现代化水平,而且有好几位都产生了去中国工作的念头。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的答案中有一个让我十分震惊的就是:与美国的员工相比,中国员工的工作劲头更足,更容易被激励。在他们看来,管理这样愿意工作的员工能算得上是一件乐事。再看看美国的公司:又给员工假期,又给员工配备法律服务、心理治疗医师、理疗按摩服务,还提供健身设施、免费饮品甚至午餐,要他们加班加点还是没那么容易。就说前几年微软公司为节约开支而取消了在浴室里提供干净浴巾的服务,结果就遭到员工的大肆批评并见诸报端。直到去年,又重新恢复了这项服务才平息了风波。我当然能理解我那几个美国学生的心情。

然而,我认为天道酬勤虽然是我们每个个体可以用来自勉的警句,却不可以成为企业管理阶层用来解释员工为何过劳死的理由。这两个角度不容混淆。公司对员工实行的应该是人文关怀,而不是一味强调他们的付出。事实上,人文关怀的结果是员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工作精力,而只强调员工贡献的结果却使年轻的生命非正常终结。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中国企业家朋友告诉我的故事,故事就发生在他的公司。像所有国内私营公司的老板一样,他一路打拼到今天,没有休息的时候。就算在星巴克坐下来喝杯咖啡,他都会觉得自己把时间浪费了。因此,他对手下员工的要求也很高,加班加点是常事。有一天,公司的一个业务骨干来到他的办公室,告诉他因为自己近来感觉工作压力太大,身体健康状况也开始下降,想来想去,只能辞职。他一听,吓了一大跳。不仅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完全不能离开这位业务骨干的帮助,他的离去将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前景,而且他没想到自己将别人“逼”出了身体上的毛病。反复思考之后,他决定让这位业务骨干带薪休假一个月,完全放松,直到他觉得自己恢复了健康之后再来上班。没想到,这位员工休假不到一个月,就主动要求回来上班,不仅表现比过去更加出色,而且对公司的忠诚度也更高了。这件事让他深思良久,他觉得原来自己是出于“私心”才不得以让他休假的(因为他对公司太重要了),现在来看,这样做不仅留住了业务骨干,而且让他感觉到自己对他的关心(人文关怀),更留住了他的心。

因此,员工自觉自愿加班是一回事,但公司是否提倡(鼓励)加班又是另一回事。有的公司表面上说不鼓励加班,但从来没有切实的措施对过度加班的人实行“惩罚”;相反,还有各种形式的隐性“奖励”,结果让员工感觉到公司其实是希望他们加班的。“天道酬勤”的解释中就隐约包含了这种期望。为了能够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中生存并且胜出,除了比别人加更多的班、更拼命工作别无他途。  但是,我不禁要问:这种建立在个体牺牲基础上的公司成功是不是可以长久持续呢?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公司即使给了员工再高的物质报酬,但是不是值得我们趋之若鹜呢?只有在公司的经营者和劳动者对这个问题都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像胡新宇、张锐这样的悲剧才不会重演。(2007年10月于美国西雅图)

要说咖啡店,西雅图地区最著名的就是星巴克了。星巴克的咖啡味道香浓,店内的设计布局优雅别致,使人流连忘返。但是,咖啡的价格有时也令人咂舌,一杯大号的卡布奇诺就要5美元以上,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有没有一家咖啡店既能满足人们对咖啡的渴望,又不是那么昂贵呢?

这样的咖啡店真的出现了,而且就在西雅图。走进这家店,你同样可以闻到香浓的咖啡味道,也可以享受舒适放松的环境,但是,与所有的咖啡店不同的是,在这家店的招牌栏上,所有的咖啡都没有标价,随客人所愿。也就是说,即使你一分钱不付,也照样能喝到香浓的咖啡。但是,如果你愿意给十美元,店主也不拒绝。他们在咖啡馆门口放了一个投币箱,让来客自主决定给不给钱,给多少钱。这个投币箱并不透明,所以,没有人知道里面有多少钱。店门口也没有安装任何摄像设施,让人们完全消除被监督的担忧。店主对所有客人都笑脸相迎,与你付不付钱没有关系。只有在打烊时,店主才会打开投币箱,点一点一天的收入,算一算今天是不是收支平衡。这家咖啡馆并非慈善机构,而是营利性企业,店主是曾在星巴克工作多年的商业伙伴。很显然,这家咖啡馆到底能否存活在很大程度上就靠来客对咖啡饮品价值的认同了。

这样的营业方式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去描述,叫做“荣誉系统(honorsystem)”,也就是信任的商业实验。荣誉系统是完全建立在对潜在顾客信任基础上的,即相信顾客会为他们所得到的产品和服务自觉支付一定的报酬,以维持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这种系统在美国用得最普遍的恐怕是在学校和公司的休息室了。比如,在我们学院的休息室里,就提供咖啡和茶,看上去是免费的。但是,墙上有一张纸上写着:如果你要饮用咖啡和茶,请主动付费,多少自定。这时,如果你不留下一分钱,也照样可以喝,因为休息室内没有任何监督设施,来往的人也极少。但你心里可能就不那么踏实,总觉得欠了什么。如果你喝了,并且心里也没有感到不踏实,那么,你就赚到了“便宜”。

在西雅图靠海边的小镇上,也设有类似专门出售海鲜的小店。这种小店就在海边,渔民捕上来的海鲜稍作加工就可以放进去,很方便。小店里放有许多冰柜,里面放着包装好的海鲜,如鱼、虾、螃蟹、鲜贝、生蚝,每一袋上都标了价格,但是,店里没有营业员。住在附近的居民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到店里去拿几袋海鲜,然后自觉把钱放在投币箱里,走人。这时如果你拿了三袋,但只付了两袋的钱,或者一分钱也不付,也没有人管你,全凭自觉。店主用这样的方式显示了自己对顾客的极大信任,而顾客只有用行动回报信任,才有可能使这种“荣誉系统”的运作方式持续下去。P4-7

序言

幸福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状态满足和充实的一种主观感觉,这种感觉每一个人都有体验,只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体验到的内容不同,强度有别,持久性不一。有的人在找到心心相印的爱人时感到幸福,有的人在搬进盼望已久的新居时感到幸福;有的人在睡了一个好觉后感到幸福,有的人在见到了久违的朋友时感到幸福;有的人在学业、事业有成时感到幸福,有的人在股市、房市飙升时感到幸福;有的人在生日时因为有人送花感到幸福,有的人在寒冬时因为他人送去了问候感到幸福;有的人在清晨听到小鸟的歌唱时感到幸福,有的人却因午间的瓢泼阵雨感到幸福。幸福虽然是一种无处不在的东西,可是它却看不见、摸不着、买不到、借不来。拥有幸福的诀窍只有一个,那就是关注幸福的发源地,而幸福的发源地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内心视界。

对这个世界上的人做大致分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乐观主义者,一类是悲观主义者。乐观主义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到成功的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因此常有幸福感伴随。我曾经有一个美国邻居,我认识她时,她已经年过七十,孤身一人。夏天时,我看她每天都戴着草帽在太阳底下经营院子里的一片小菜地,每天不止工作3~4小时。小菜地里有西红柿、黄瓜、四季豆、辣椒等等。丰收时,她就会给我们送一篮过来,并说,她母亲从小就跟她说,与人分享果实的菜地会越长越旺。我知道她的丈夫生前是律师,但很早就过世,留下她一人独自生活,她膝下无儿,这些年来应该是很孤单的。但是,她却从来没有一点沮丧的表现。当我问她每天在院子里干这么长时间活累不累时,她大笑着说,这是她锻炼身体的方法,不但不累,还指望靠此方法再活上30年呢!内心有愿景和美景的人,时时幸福。

悲观主义者则恰恰相反,即使事事完美,他们也能看到失败的可能,因此常常焦虑,很少有幸福感产生。最典型的要算望子成龙的父母了。我有一个在国内的朋友,其儿成绩优异,不仅考上了全市最好的重点高中,而且考上该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并在班上名列前茅。就是如此,我的朋友依然忧心忡忡,不仅不在儿子的面前表扬他,反而因为怕他骄傲经常挑出他的缺点来批评,结果弄得他儿子神经紧张,自信心也打了折扣。幸福感无从谈起。

《幸福的决定因素》收录了我这两年来忙里偷闲写成的一些短文随笔,并不都集中阐述幸福的主题,但却或多或少旁敲侧击到了与幸福有关的一些元素。无论是对职场现象的描述还是对管理问题的思考,无论是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还是对孩子成长的领悟,无论是对旅途见闻的记录还是对影视作品的点评,都能流露出决定我的幸福感的蛛丝马迹。我期望我的文章有传染性,在你读完之后,也会产生幸福通透的感觉。(2009年3月于美国西雅图)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中的文章虽然不长,却篇篇精致,字字珠玑,或对职场中的现象有惟妙惟肖的描述,或对管理中的问题有鞭辟入里的分析,或生活中的观察焕然一新的视角,或对人性中的盲点有细致入微的洞悉。而力透纸背的,则是作者多年在美国、中国从教研究,在世界多国文学旅行的经历,以及严谨治学、快乐生活的人生理念。

——美国莱斯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 张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幸福的决定因素/文化治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晓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198239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