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德军王牌(大德意志师上)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德意志师——这是二战德国陆军的象征,以德意志命名的王牌部队,二战中德国最赫赫有名的精锐部队,浓缩了二战德国陆军从起步到巅峰直至毁灭的历程。本书为这支“活历史”部队的建立、发展、毁灭过程建立了一份完整而真实档案。

内容推荐

大德意志师可以说是德国军队的“活历史”部队,它从一支小分队逐渐发展到团,再到师,最终扩编为军。参加了在西欧、南欧以及东线的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赢得了德国国防军的最高荣誉:共有84人获得骑士勋章。被最高统帅部誉为“东线德军消防队”。然而它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总共有5万人阵亡,其中包括1500名军官。可以说他们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从起步到巅峰,最后步入毁灭的历史写照。

目录

第一章 柏林卫戍团

第二章 改编

第三章 血染的西线

第四章 进军法兰西

第五章 休战

第六章 巴尔干之战

第七章 寒冷的东线

第八章 鏖没

第九章 图拉城下

第十章 溃退

试读章节

自以为是的一战战胜国从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的那一刻起便为日后的战争埋下了祸端,寻根究底其实原因很简单——允许野心未泯的德国在普通警察之外还可以拥有属于其自己的职业军队。尽管在数量上相当有限,只有区区10万人,但也就是这所谓的10万军队,成为了日后希特勒在欧洲翻江倒海的军事资本的基础。德国人对于这支军队的定义很简单——一支严格意义上用以维持秩序的力量,对抗国内可能出现的动荡局面,阻止布尔什维克对德国的进攻。

在这10万军队的组建过程中,德国人很自然地认为有必要在他们的首都柏林驻扎一支“靠得住”的部队,因为很多任务单靠警察是无法完成的。比如在首都镇压可能的政变、为国家元首级人物的正式访问、葬礼,阵亡将士纪念日提供绝对安全的保卫等等都需要这样一支部队。所有的一切都促成了之前这一幕的发生,时间是在1921年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国防部门为柏林卫戍团送去了整个帝国的精英!

但世事难料,刚建成不久的柏林卫戍团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很快便成为议会左翼政党的眼中钉、肉中刺,有些政客相信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军队的威胁。1921年6月19日,迫于议会的压力,初露端倪的柏林卫戍团宣告解散,可凡事都有峰回路转的时候,没过多久,由于政府高层考虑到,在柏林建立一支用来执行保卫和其他各类执勤任务的部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就有了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案——总部卫戍队(Kommando der Wachtruppe)就此出炉了。不知道是出于巧合还是其他的原因,该部非常“睿智”地省略了诸如营队或是特遣队之类的名称,原因很简单——任何一支曾经效力于总部卫戍队的德军连队在柏林的使命仅仅将维持三个月,三个月之后,他们又将各奔东西,回到自己原来的驻地,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时的德国国防部门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一直保留了这支部队的名称和所属编制。

总部卫戍队在编制上包含了7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运气好的时候还会有1个炮兵连。这些连队由魏玛共和国那著名的7个师按顺序轮流供给,一般是以三个月作为一个周期。在履行完三个月的勤务之后,这些连队将返回他们原来所在的部队。而在这三个月的日子里,这些幸运连队仍将留有许多其原属部队的特色。诸如,在每个士兵的肩章上仍刻有原所在团队的号码、保留着原有的编制结构,唯一称得上显著的变化就是当他们在柏林的这段“光荣”的日子里,军队高层会赋予他们一些特殊的称谓,诸如:柏林卫戍1连、柏林卫戍2连等等,这样奇特的称呼一直延续到1934年8月31日。

其实这种颇富创意性的尝试(即由分布在德国各地的每个师提供1个连队)倒在当时的德军中引起了相当不错的反响。可以这么说,总部卫戍队反映了当时整个德国军队的情况,因为它的士兵几乎来自德国的各个地区,每个连队、甚至是每个排都保持了与别人所不同的地域性特征。也许正是因为总部卫戍队的与众不同,为了能获得参加这支光荣部队的资格,几乎整个德国陆军的每个连队都会使尽浑身解数进行激烈但又不失风度的竞争!

弗兰兹·比斯霍夫(Franz bischoff)曾是总部卫戍队第7连(均来自巴伐利亚)中的一员,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他在这支部队里的见闻和那些来自别的连队的奇特的地域性习俗:……毫不夸张地说,每个连队住处的大厅和房间都像是一个博物馆,摆设着来自整个德国的家具,它们会“告诉”人们这支部队的由来。在士兵宿舍的墙壁上,甚至是屋顶上,到处贴满了带有地域特色风情的画卷、口号和标语,当然女人也是不会少的。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刚到部队的新兵丝毫不用担心会走错队,因为几乎每个连队都会操同一种地域口音的德语,相信总没有人会傻到在找老乡的时候出岔子吧!每逢喜庆日、圣诞节和许多其他重大事件时期,各个连队总会想着法地展示自己的地域特色。作为我们整个连队中服役期最长、威望最高的指挥官——霍夫梅斯特(Hofmeister)少校,对于他的部下兼老乡在整个德意志帝国的首都仍操着一口流利的巴伐利亚语采取了支持的态度,在他看来这能让士兵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国庆日、圣诞节和狂欢夜的晚上,我们会在营地里穿着巴伐利亚服饰、唱起岳德尔歌曲,这一幕往往会使路经的普鲁士客人驻足观赏。如果说在我们的营地里,还有什么地方能吊起我们这么多男人胃口的话,那就应该是被我们美其名曰“巴伐利亚餐厅”的地方。实际上那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啤酒地窖。我们用自己的钱建造了这样一个地窖,虽然简陋,但却搞得还算不错,要知道在军营里想要随时随地喝上一杯巴伐利亚啤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样的日子真是舒坦!当然,我们还能时常见着不少大人物、军队高官、政府高层甚至是其他的一些社会名流,他们会像参观动物园一样来这儿逛上一圈,看着我们指指点点说上两句之后就坐着奔驰晃晃悠悠地离开。说到我们吃的食物,那可是最让我感到兴奋和自豪的,都是来自巴伐利亚的好东西啊——熏肉(Geselchtes)、肉饼(Leberkas)、烤猪蹄(Weibwurst)和蹄膀(Brathandl),有的甚至还是空运来的,这可是将军级的待遇啊!对了,还有上好的英格尔施达特啤酒,这可是直接从酿酒厂用卡车运来的……每当看到队里的老战友要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其实也就三个月,但已经可以在每个战士的心中留下一段难以泯灭的记忆),酒窖侧面那一幅动人的壁画将是大伙离开前投注目光最多的地方!——(以下是壁画上所刻写的内容)

“不要苛求我们的战士;

让他们在这儿玩得开心、让他们学会亲吻:

有谁知道,可能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在战场上英勇地死去:

在那一刻,可能没有人会去猜想还会过多久……”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德军王牌(大德意志师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明//马文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97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9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516.9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1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