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纯粹阅读/实力作家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哈雷的《春之蝶舞》、《思想的春天》、《飘零的雨》、《漂流之美》、《平常自然心》、《又见花开》、《记忆中的昙花》、《城市的名片》、《智者不乱》、《禁忌与宽容》、《吃的学问》、《山中寂寞人》、《不凋于岁寒》、《美女与道德撞腰》、《召回史诗》、《遭遇南帆》、《山上有个老骨叔》等经典散文。这些散文短小,精致,优雅;一片往事的记忆,一则感悟,一个意境,如此等等。

内容推荐

哈雷在20世纪70年代末读中文系的时候,就是一个不算小的诗人。他那些句子挺长、挺整齐的诗作,给我们留下的是浪漫热情、文采飞扬的记忆。

他的这本散文集,显然,风格相当丰富。南帆说他的“散文常常竭力维持一个纯真的角落。这些散文短小,精致,优雅;一片往事的记忆,一则感悟,一个意境,如此等等。春之蝶舞,秋之静美,一枕清霜,飘零的雨,品茶之心,纯粹阅读,山中寂寞”。

目录

第一辑

春之蝶舞/3

思想的春天/5

秋之静美/7

一枕清霜/9

纯粹阅读/11

月满天心/14

飘零的雨/16

守望心灵/19

看见郁金香/22

心中桃园/25

江南秋浅/28

漂流之美/3l

梦怀西楼/34

旦日流年/37

星月在怀/40

诗意的空间/43

平常自然心/45

第二辑

品茶的心/51

告别喧嚣/54

又见花开/56

舍得之间/59

季节怀想/62

独立的代价/64

未蒙尘的心/66

城市的名片/69

书与酒的况味/73

淡品人生/76

享受足球/79

从容面对/82

天真面对/85

简单面对/89

温暖的细节/92

记忆中的昙花/95

求得平实/98

第三辑

英雄问天/103

智者不乱/105

禁忌与宽容/108

人间和美/110

话说“发嗲”/112

话说筷子/115

话说聊天/118

美女与道德撞腰/121

吃的学问/125

快乐的“误区”/129

谈善解人意/132

召回史诗/134

第四辑

花痴——1980年一个春天的记忆/139

山中寂寞人/143

缅怀红叶——追念诗人蔡其矫/147

不凋于岁寒/150

母亲/152

瓦罐与老人/155

遭遇南帆/160

求真之殇——悼念巴金老人/166

山上有个老骨叔/170

寂静的空间/174

诗意的散文呈现——读哈雷的散文/177

纯粹心境——代后记/181

试读章节

春之蝶舞

蝴蝶是春之精灵。

一到青草返绿、鲜花吐蕊的季节,就会看到它自由自在,翩翩起舞,翻飞在草丛里、溪流上、花朵间,游玩、采蜜,给春景增添灵动的色彩,给冬寂以来寻常乏味的生活平添几许浪漫、几许飘逸。

有蝴蝶飞舞的地方,一定是空气清新,风和景明,鸟语花香。

传世名曲《化蝶》和近来流行的一首歌《两只蝴蝶》,都用蝴蝶来寄寓美好的爱情理想。蝴蝶也是自然界中坚贞不渝的品质的象征。

然而,人在羡慕着蝴蝶的美丽、自由、快乐与悠闲时,有谁能领悟到化蝶前千辛万苦的蜕变过程呢?据专家说,蝴蝶的蜕变过程至少要历经三个重要的生死关头:卵、虫、蝶。由卵变成虫,由虫变成蝶。这每一过程都要经受得住来自内在与外在的双重考验。生命力弱的,自然完不成蜕变过程;生命力强的,才能经得起风雨的侵袭、吹打。即便这样,也不是每一个生命力强的卵,都能顺利地成长为虫,直至最终变成美丽的蝶的。不少的卵在变成虫以后,就慢慢地为自己结成一个茧儿。为了安全,为了舒适,它会把茧结得越来越厚,也就把自己缠得越来越紧。陶醉于自己建立的襁褓,不知不觉地忘记自己生来的使命——破茧而出,飞向高空、飞向遥远。这其中,只有百分之一的虫,才会完成与生俱来的使命,有能力冲破束缚,破茧而出,从而让自己的身体发生根本性的质的变化:让自己不再丑陋,不再爬行,一下子飞翔起来,成为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自诩为主宰万物的高贵的人要想让自己变得美丽,活得快乐,也逃不脱这个自然规律:由一个“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但人的成长比起蝴蝶的蜕变来,更要复杂得多。蝴蝶的一生要过三关,而我们的一生却要过无数个这样的关:文凭、家庭、金钱、地位、色欲……我们的一生中也会由此而结出各种各样的“茧”。我们也会陶醉于自己打造的“襁褓”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愿意作痛苦的抉择,丧失了冲破束缚的决心和能力。虽然我们总在渴望着此生能“翩翩起舞”,可实际上我们却多半都是在爬行的阶段,庸庸碌碌而了此一生的。

蝶的蜕变不是为了解脱,而是肩负使命,获得新生,登临境界。

最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身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我在另一头等你。”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尽头。哲人问他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沉重。”哲人说:“是啊,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那人问:“可以减轻一点吗?”哲人反问道:“这里有家庭、工作、爱情、友谊,那么你要拿掉哪一样呢?”那人无语。

是啊!沉重的是生活的过程,不是生活的本质。我们之所以要去背负这些,就是要寻找突破“茧”的快乐。

今天该是腊十二了,因为寒流的侵袭,人们还都裹着厚厚的衣服。早晨起来到阳光城小区庭院里散步,看到树和花草都还挂着晶莹的露珠。水雾朦胧中,突然脚边上的草丛里惊起蝴蝶数只,浴水轻飞,翩然追逐,在树的枝叶上环绕盘旋,像一朵朵飞舞的报春花,散发着飘香逸芳的生命的气息。

思想的春天

春天,一个躁动、生长和希望的季节,一个葳蕤、飘逸和动感的季节,如期而至。和万物一起萌生起来的还有思想。这个冬季,我困扰于井喷事件、宝马车撞人案,还有非典病毒企图卷土重来等各种幽暗的新闻信息中,内心潮湿而且冰冷。亟待着推开春的窗棂,让和煦的风拂面而来,让心到阳光下尽情曝晒。

如果心情是疾驰的列车,那么思想就是呼啸的车头。

春天的思想是明朗的,欢快的,前进的。它像山涧刚融化的溪流,清澈而激越;它像初露出云层的太阳,柔和又鲜明;它更像我们手中放飞的鸽子,带着向往和祝福奔向蔚蓝的天空。

春天的思想是迷人的,灵动的,健康的。玫瑰是泥土的微笑,芬芳而美丽;春雨是上天的丝语,缠绵又温婉;鸟雀是山林的乐师,唱响自然天籁间余韵悠扬的颂曲。

曾经看到这么一个故事: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怨,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如果你把自己的想象发挥到淋漓尽致,你甚至可以闻到旷野的清香,眼前似会呈现出一大片开满鲜花的草坪和高低起伏的丘陵,你根本就不会为道路的颠簸而郁郁不乐。思想何等奇妙,怎么去想,决定权在你。

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让思想找回春天,是我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时时应该追寻的理想。最近有篇文章发表在权威杂志上,说的是无事深忧,有事则不惧的道理,在我看来,那应属于“肉食者谋之”的道理,平民百姓原本就烦何以堪,难得有几天的安平高兴的事,为什么还要让思想胀裂,将生活挤兑得更加困窘?我们回家,我们刚过好年,一年的辛苦都积蓄到这几天的天伦之乐中,轻轻松松地过上这几天,开开心心地踏上打工的征途,看见阳光就微笑,看见花朵就歌唱,让思想的引擎牵引着快乐的心情奔驰在新的一年的轨道上。要知道,我们今年的收获,就取之于生命之树在春天的萌芽。

告别冬天,告别郁闷,也该告别诸多梦魇般的“事件”。在春天,心灵和自然能融洽地相约在一起,步履和目标能够画出最近的一条线,思想和心境能够有力地契合在一块,没有什么会比这些更让我们感动的了!生命的丰满,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财富,而在于能为自己的心灵挪出多大个空间来;生活的品位,亦不在于你处之高屋华堂,而在于你思想的宁静与超拔。

红金龙的产品广告词日:“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我的广告词是:无论你走多远,别忘了带上愉快的思想同行!P3-6

序言

简单的成熟

哈雷在20世纪70年代末读中文系的时候,就是一个不算小的诗人。他那些句子挺长、挺整齐的诗作,给我留下的是浪漫热情、文采飞扬的记忆。从外表来看,当年的他,稚嫩掩盖了风流倜傥,在许多执著于诗的学生中不算太张扬的。后来去了闽东,经过一番基层锻炼,还扯起了闽东青年诗歌协会的旗子,办了一本颇为像样的诗刊《三角帆>,突然作为省里的青年诗人出现在我面前。从那时起他的诗作有了令人瞠目的进步。他貌似温和,善于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似乎不像陈希我那样雄心万丈做人处事老是磕磕碰碰地闯祸,但他们在一点上是相同的。就是追求一种惊人的东西——找寻自己的不同凡俗的语言。他的诗中常常冒出来一些不拘一格的、只有他才敢讲出来的话语。进发出对于自我内心深层的隐秘的冲击。如“一整个秋天我什么都没有做。除了爱你”。还有一些带有格言意味的诗句,带一点叛逆,如常常被提起的“女人是个好东西”等等。这些都是在80年代的事了。那时作为一个开始有了自己语言的诗人,在福建。他似乎没有受到充分的注意。也许是因为在这块土地上,诗人太多了。要不了几年,就会批量生产出一些把生命奉给诗的新人。在他之前。早有舒婷和三明的范方,在他之后,又有福州的伊路、漳州的安琪,闽东则是批量地产生了汤养宗、刘伟雄、谢宜兴和叶玉琳。先后都有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诗歌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我感到不平。有时还为他可能被淹没而忧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终于悟出了一点:他的被忽视,不怪天,不怪地,主要怪他自己。和他年纪差不多的诗人,除了写诗以外,什么文学形式都不沾,而他却对诗歌三心二意,常常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到了散文和报告文学上。对于他来说,写诗是非常个人化的行为,只为自己心灵写诗。很少炒作自己,更不像有些诗人拿着一些作品到处找关系发表,请评论家评论。他在出版的一本诗集的“后记”里写道:“写诗并不意味着什么,对于我只是想验证一下自己操纵语言方面的能力。”也许,这也并不能全怪他,这是他的工作需要。离开了《福建文学》以后,他先后在报刊和杂志工作,还成为独当一面的小头头。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诗歌如果不是票房毒药,至少也是没有实用价值。但是,对于投身散文来说,他早年的诗歌修养,却可以说是良好的审美修养基础。

他的这本散文集,显然,风格相当丰富。南帆说他的“散文常常竭力维持一个纯真的角落。这些散文短小,精致,优雅;一片往事的记忆,一则感悟,一个意境,如此等等。春之蝶舞,秋之静美,一枕清霜,飘零的雨,品茶之心,纯粹阅读,山中寂寞”。但是,南帆看出了他的矛盾:一方面是,“红尘滚滚,世象百态,一大批泼辣生猛、烟火气十足的散文应运而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铜头铁臂,百无禁忌”,另一方面,则是“清朗透剔,宛若处子,甚至含有某种羞涩的品质。这与那个活络开朗、世故通达的哈雷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对照”。在我看来,所谓文如其人,是不够慎重的一种说法。就哈雷而言,在我眼前的,就有好几个,在诗里,是一个,在散文里,就不止一个。当然,哈雷的散文不管有多少变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保持稳定的,却是浪漫和智慧,还有那日趋成熟的心境。就是那些智性成分比较重的散文。也流露出接近于诗性的审美的意味。这样,他就进入了一种在热闹中坚持宁静致远的境界:

在圣诞和新年的狂欢中,纠缠有多少商业和欲望的抒情。酒吧茶肆,迪厅餐馆,人们呼朋引类出没在灯红酒绿间,享受隆冬的浮华盛宴,这种峻急激烈的岁末情怀让我感觉到像是夕阳斜晖下林中鸦鹊的聒噪。于是,今年我推却了圣诞大餐的邀约,选择和一位挚友到城边一间不起眼的日式餐馆。点一小壶清酒,一盘生鱼片,将自己隐入这清静淡雅的小酒居里。

突然觉得这种选择真好,即便是个重要的节日,简单面对却带给我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我的人生节奏好像在这里突然停顿了一下,有了些许顿挫的恍惚。

这种感觉让我十分惬意。

原来幸福就这么简单,不需要华贵的物品,尊崇的待遇,精美的言辞;只要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简约去许多无谓的应酬,放下繁杂的心情,摆脱苦恼的事务,心中变得清爽宁静起来,许多感悟就会在这时油然升起。这让我对简单面对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来幸福就这么简单!他的诗的形而上的内审能力,他的散文的形而下的描绘,在这里,不着痕迹地水乳交融。他能够在最不浪漫的世俗尘嚣之中,享受一种简单的幸福,这与其说是以他的才气取胜,不如说他的心气取胜。正是这种心气,成了他的诗意智慧的资本,开创了一个新的散文疆域——心境散文。

浪漫主义的抒情纲领被华滋华斯总结为“强烈的感情自然流泻”,但是,哈雷却把强烈的感情变成了宁静的感情。把豪华的感情变成了简单的感情。在这方面,他写大自然气象的《春之蝶舞》、《一枕清霜》、《江南秋浅》等等可以作为代表。我有时为他担心,他是不是对大自然现象过分关注,老是写那些人们的感觉已经起了茧的大自然景观,这是很冒险的,稍不留心,就会给人以矫情、滥情,甚至艺术上腐朽之感。然而,他的文章的生命,就在于他所写的,不是从经典文本中因袭来的诗意。他的诗意,出于他自己现代城市生活的探索性体验和智慧,有一种情智交织的特点。他的散文。写法堪称多样,但是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对他在现代城市中忙碌的、压力重重的、世俗应酬的感觉作出新的阐释。在《城市的名片》一文里,对福州这座城市个性作了诸多排查分析后,获得了这样的感悟:

世事变化之间,谁能以一颗宁静从容的心去看世界。不以贫富论贵贱,不以名利定高低,不在红尘的奔波中玷污自己一颗清澈自在的心,不被欲望拖累了前进的脚步,不为浮华迷惑前面的路径,就能激发起心底的快乐和灵魂的自在。一座堪称伟大的城市,一定要有高贵的心灵和包容的胸怀。也要有每个公民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去呵护她,维护她的荣耀。城市公民善待自己,宽容他人,摈除刻薄和粗鄙,追求内心的自由自在坦然自若,就会让他生存的这座城市因为流淌着这种清新的气息而生动起来。

看他的散文,不能不佩服他居然能从那种大小宴会、三教九流、名车与豪宅的世俗奔波中超脱出来,凝成一种宁静的心态,在宁静中深思。正是宁静和沉思,使得他轻而易举地把那种几乎是与诗意对抗的喧嚣,转化为一种城市人生的情思。这当然是很艰巨的。首先,散文的诗意和诗歌的诗意,是两种不同的血型。把散文笼统地诗化。是杨朔时期就犯下的弥天大错。其次,传统的诗意,隐含着农业社会的价值,而他要表现的却是工业社会的诗意。他的努力恰恰是不承认城市生活就只能是散文。把散文的诗意和诗歌的诗意。把古典的诗意和现代的散文,作出果断的切割,是容易的,但是。如果事情做得太过绝对,可能导致哈雷失去诗歌积累的优势。哈雷毕竟是个聪明孩子,他致力于把传统诗意充分散文化、城市化。我们在《江南秋浅》中,看到了哈雷式的话语创造性——被古典诗文表现得登峰造极的秋的诗意,在他笔下,发生了时代的变异;大自然的风光已经高度凝练,仅仅作为一种情感和智慧的基础,而情结却是现代化了的人才可能有的。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句子: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历经磨难、浮华淡定的季节。

这就接触到哈雷式的内心特点了,这既是历经磨难,又是把浮华加以淡化的年纪。把“历经磨难”当成“收获”,正是因为收获,才使浮华得以淡定,从语言上来说,这是对习以为常的诗语固定的内涵加以变异的功夫,这是哈雷式的机智,然而又是哈雷式的趣味。

当我们解读秋天时,不应该只看到季节的衰老,还应该看到季节的丰美。而这种丰美,是季节长大后理性的面孔,是金子般的思索。

这种金子似的思索。一言以蔽之,就是不为得失激动的心情。这是一种成熟的人生境界,成熟就在于,他不再任情感奔放,而把智性看得更有价值。当然。在追求散文的智性方面,不要说在全中国,就是在福建,他也算不上最前沿的。南帆、萧春雷、朱以撒早已走在了前面。就是和他同年纪的陈震,也在以苦吟派的姿态营造着自己的智慧的宫殿。但是陈震的重点在历史文化典藏之中,而他却不想为了艺术活得像陈震那样痛苦。他每天阅读着的是一本更大的典藏。那就是他得心应手地与之周旋的生活,他就在眼花缭乱、瞬息而逝的生活中,漫不经心地感受幸福,苦心孤诣地抓住思索的果实。尽管拿起笔来多么不轻松,但是,他喜欢活得开心,就在这种开心中。透露出他的浪漫。这种浪漫首先就表现在他对生活的不加挑剔的热情。不管多么平淡甚至沉重的生活,他都能从中感悟到深邃的情趣。他在《季节怀想》里说道,“认为人活一生是无可怀疑的存在,没有比自由的生命更优先的。一世的英明不如一时的痛快!人之所以活着,是为了追求一种天高地厚的幸福。”在《春之蝶舞》中,那个哲人故事启示我们,人生免不了要有工作、爱情、友谊,这些东西又免不了要成为重负。这是无法摆脱的,因为他是一个男人,但是,他又不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他是一个会生活得美好的聪明男人:“沉重的是生活的过程,不是生活的本质。”这其实说的是人对生活的责任,责任是一种负累,但又是一种快乐。“快乐才是硬道理”——只有他才敢于这么大胆地对社会流行语义进行颠覆。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出《从容面对》、《天真面对》、《平常自然心》这样的心境晴朗的文字,最后进入“简单面对”的境界。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简单面对,就能化苦为乐。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他的聪明再加上他青年时代练就的一手文采风流,使得他的浪漫的宁静,宁静的沉思,给人一种成熟而富有华彩的感觉。事物有时就是这样辩证地转化:越是简单越能体现华贵,越是从容越是通达成熟。所以我说,哈雷在这里显示出来的聪明,不是小聪明,至少可以说,他的聪明是大大的。

当然,心境决定命运,有了这种淡品人生的心境,“恬淡寡欲,不逐奢华,灵明之心永远保持干净与平静”,人生也许就会更加快乐一些!

这是我所期待的。也是这本散文集将带给读者更多心灵的启示和回应之所在。

2008年1月11日师大康山里教师公寓

后记

纯粹心境

每天都在忙,忙有所得吧,但不知道收获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一转眼又到了年关,盘点自己一年来的所为,可圈可点处越来越少了,活得越加感到惶惶了,现在谈起“天命”二字来,对其深文奥意倍感凝重。2008年初接到海峡文艺出版社出书的邀请,我把近年来在刊物卷首等发表的一些文字收集起来,在字里行间,发现自己潜入生活之中的另一类的飞翔,是那么畅快、自由和明亮,这点让我赢得了些许安慰。我从报纸转向杂志的这些年来,开始理解新闻的文字和文学的文字竟然有偌大的区别——前者是通往社会世俗的,后者是通往感觉心灵的——就像一棵树木,前者让你触摸到果实,后者则使你欣赏到花香,同样都让我感到快乐,但心境细微辨析的享受却各不相同。

前苏联有个领导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感受生活的乐趣,有人用胃囊,有人用脑袋。有人用心灵。用脑袋太费心机,我实在感受不了这种快乐。我应该是属于胃囊和心灵都想扩张开来的那种。果实的享受是人类和鸡豚狗彘都共有的。我也无法逃避来自果实的诱惑;但我常常会被突然袭来的花香感动,会一整夜地流连在心灵的花园里,与自然、时间甚至梦境建立默契,去进行时空旷远的冥想,去充实独立个体的能量。海伦·凯勒曾解释过这样的感觉:“我被带进了树木和花朵的秘密之中。直到我以爱的耳朵‘听’到阳光在片片树叶上闪动。这证明了看不见事物的存在。”是的,就在这样的静夜里,我看到的是我在白天根本无法看到的事物,它出现在我的面前,触到我感官最敏感的部位,游弋在我的视境中,唤起我心底的柔情思绪,以灵锐细腻到达灵智上呼应相通的人生意境。

这本集子里大部分完成于午夜时分的短文是我暗夜里的翅膀。思想的羽翼在纯粹心境里飞翔。

当下社会,顾果实而不闻花香者相习成风,见怪不怪。心灵生活似乎还被视为怪诞无稽之事。在文学艺术的诸多门类里,离商业最远的当属散文和诗歌,写诗和散文者不是狷介之辈。必为清贫之流(当然也不乏流俗之徒,任何艺术都会被异化为商品)。这年头因为散文和诗歌而成为富甲一方的人我还没见到过。所以我认定在这里还留有一方净土——它适合诗意栖居。让心灵小憩。一提起笔来就掂量着能换回多少银两的创作心态一定是浮躁的,难能有上上之作。写散文和诗,忌虚火、祛除名利纠缠、底色是“淡”、着笔纯粹干净、力道蕴藉从容,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华章。像我辈这般定力不强者,选择散文和诗的创作,实为一种趋避——避开尘俗的诱惑,避开生命的喧闹,避开市井的芜杂。散文让我的生活散漫。让我的内心安静,让我的精神轻盈飘选了一些,更让我面对“天命”淡然处之,品味人生况味,领悟更为悠远的人生境界。

品散文如喝粥。尝了太多的山珍海味,一碗清粥会让你荡气回肠,清涤肠胃里的油腻,清爽舒适。大富大贵者,才真正懂得粥的滋味,喝出粥的精彩;大家大成者,着笔散文,脱俗通达,气韵盎然。如李叔同、丰子恺、汪曾琪等等,将散文打理得如此通透。首先是他们将人生看得如此通透。淡然。无影无形,才是大人生、大智慧。有一则轶事,说,一日早上弘一法师到他老友处吃早饭。只要一碗米饭,一杯白开水,一小碟腌萝卜。老友觉得这也太简单了,一边为他添菜,一边笑着问他:“你不嫌腌萝卜咸。白开水淡?”弘一法师说:“这成有咸滋味,淡有淡味道。”丰子恺听说此事后感慨道:“人生本如此,咸淡两由之。”在这些大师看来,淡不是平淡,是绚灿至极。是至美的人生境界。

淡,是一种醒悟和超脱,是我散文创作中心境追求的色彩,也是我这本散文集子里期望贯穿的基调。然而,我知道自己修为不足,笔力不及,无法从容自如,于恬淡简约间登临境界,感悟深邃高远的生命气象,文中不时还冒出烟火味和狷躁气,文字还显得急趋窘迫,旁选斜出,有违读者经心在意的阅读,实在愧歉!

记得泰戈尔有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年少时读这首诗,感觉到自由和快乐,还有一种过程的满足。生活不会留下我们曾经快乐的痕迹,出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留下快乐的痕迹,但只要我们飞翔过,快乐过,这就足够了。

在这本集子即将付梓之际,春又到来,那流年期盼中的美丽的愿望会像鲜花一般挂满生命的枝头。它们中会有许多花结出果实,也会有许多的花不结果,像玫瑰、康乃馨、君子兰等等,但它们都能够得到人们喜爱和欣赏的目光,它们拥有共同的阳光和雨露,它们所感受到的快乐和幸福一定是相同的!

 2008年1月27日于福州东水路阳光城

书评(媒体评论)

哈雷就在眼花缭乱、瞬息而逝的生活中,漫不经心地感受幸福,苦心孤诣地抓住思索的果实。尽管拿起笔来多么不轻松,但是,他喜欢活得开心,就在这种开心中,透露出他的浪漫。这种浪漫首先就表现在他对生活的不加挑剔的热情,不管多么平淡甚至沉重的生活,他都能从中感悟到深邃的情趣。

——孙绍振

哈雷的散文常常竭力维持一个纯真的角落。这些散文短小,精致,优雅;一片往事的记忆,一则感悟,一个意境,如此等等。

——南帆

作为一个作家,哈雷的散文有多种面貌,也有多副笔墨。感时、论世、写人、记事,各有不同。不过,我更喜欢的是那些被称为“心境散文”的随笔。

——刘登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纯粹阅读/实力作家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哈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92350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8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