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晚清历史的研究,素来注重政治史,而对制度史上的问题专书讨论者为数不多。王尔敏先生这部新书是论晚清制度极其重要的著作。本书旨在将淮军这一时代勇营的产生及其共通与相异之特质,作为比较分析,以说明其间关系脉络与其历史意义。此外,如淮军之立军精神、士兵待遇以及将领竞逐利禄之心理,书中皆有发挥。全书搜集史料极其丰富,运用史料亦极严谨,对晚清历史研究有着显著的贡献。
图书 | 淮军志 |
内容 | 编辑推荐 国人对晚清历史的研究,素来注重政治史,而对制度史上的问题专书讨论者为数不多。王尔敏先生这部新书是论晚清制度极其重要的著作。本书旨在将淮军这一时代勇营的产生及其共通与相异之特质,作为比较分析,以说明其间关系脉络与其历史意义。此外,如淮军之立军精神、士兵待遇以及将领竞逐利禄之心理,书中皆有发挥。全书搜集史料极其丰富,运用史料亦极严谨,对晚清历史研究有着显著的贡献。 内容推荐 在这部关于晚清军事史研究的名作中,王尔敏先生寻绎演说晚清军制的沿革与迁变,由湘(军)入淮(军),将淮军的缘起、营制、组成分子、训练及精神、饷源与用款、军械供应、幕府人才、防区分布与军力消长,一一道来,条分缕析,周详备至,入情入理,为后世研究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录 第一章 成立的由来 第一节 江南大营的再溃及长江下游的糜烂 第二节 曾国藩的总制两江与规吴计划 第三节 曾李关系与淮扬建军 第四节 上海防守与安庆请兵 第二章 营制 第一节 营制的沿承 第二节 营制的改进 第三章 组成分子 第一节 淮军的营伍组合 第二节 淮军将领的乡土成分与社会成分 第四章 训练及精神 第一节 淮军的训练 第二节 淮军的精神与风气 第五章 饷源与用款 第一节 饷源的维持 第二节 用款分析 第六章 军械的供应 第七章 幕府及有关人才 第八章 防区分布与军力消长 第九章 结论 叙录 征引书目 译名对照表节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淮军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尔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7641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08-10-01 |
首版时间 | 2008-10-01 |
印刷时间 | 200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E29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28 |
宽 | 153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