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研究的着眼点确定在二程及其重要门人的理学思想与文学的关系之上,这样定位的目的在于梳理洛学派的哲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内在联系,并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从而抛砖引玉,以推动整个宋代理学与文学的全面研究。
图书 | 宋代洛学与文学研究/五色石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把研究的着眼点确定在二程及其重要门人的理学思想与文学的关系之上,这样定位的目的在于梳理洛学派的哲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内在联系,并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从而抛砖引玉,以推动整个宋代理学与文学的全面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宋代洛学派概述 第一节 宋代洛学派文学思想概述 第二节 洛学派成员考述
第二章 二程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 第一节 二程的文学思想 一 有本必有末,有德必有言 二 以“诚”、“敬”的工夫修德养性,改变气质 三 情感的表达应当“发而中节” 四 “言不贵多,贵于当” 第二节 二程的作品 一 明确的为政之道 二 对变法的态度 三 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四 理趣横生的叙事小文
第三章 杨时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 第一节 杨时的文学思想 一 作者当正心无邪 二 为文要有温柔敦厚之气 三 表现风格以冲淡自然为尚 第二节 杨时的作品 一 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 二 深挚感人的亲友之情 三 叙议兼行、意蕴深厚的记事写景之作
第四章 谢良佐及吕大临兄弟的思想 第一节 谢良佐的文学思想 一 感动兴发、优游玩味来自与天为一的境界 二 约我以礼,归宿处也 第二节 吕大临及吕大忠、吕大钧 一 吕大临的思想 二 吕大忠、吕大钧其人
第五章 游酢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 第一节 游酢的文学思想 一 素淡之美的实质在于依仁守义 二 诗之情出于温柔敦厚 第二节 游酢的作品 一 对政事的关切之情 二 特色鲜明的记人抒情之作
第六章 尹焞和张绎 第一节 尹焞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 一 尹焯其人及其思想 二 尹焯的作品 第二节 张绎略论
第七章 张九成与罗从彦 第一节 张九成“文莹理”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 一 张九成的文学思想 二 张九成的作品 第二节 罗从彦的作品 一 罗从彦的治国理想 二 因事言理的散文 三 清新流畅的小诗 第八章 吕本中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 第一节 吕氏家族与程氏洛学的关联 一 政治上的密切关联 二 学术上的关联 第二节 吕本中的文学主张 一 吕氏家族的文学氛围 二 吕本中的活法 第三节 吕本中的诗歌创作 一 流溢于诗中的浓郁感伤 二 直节事上、甘于清贫的操守 三 “清驶可爱”、“自能奇逸”的写景类诗歌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宋代洛学与文学研究/五色石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忻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7619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44.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