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方文学与现代性的展开/钱江新潮文丛
内容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现代性主体的建构

 第一章 书信体小说与现代性主体话语

书信与私密性

性爱、婚姻与主体性矛盾

第一人称视角与自我的认同

时间模式与主体性体验

书信体、对话性与公共性

 第二章 旅行文学与主体一他者的定位

空间的构建与主体的形成

空间的生产与文化的定位

食人族传说的诗学一政治功能

 第三章 近代诗歌、戏剧中主体一他者的建构

《上床》:女性一美洲与男性一殖民话语

《奥瑟罗》:一个西方“他者”的建构

 第四章 成长小说与现代主体性的建构

成长小说与成人仪式

死亡与再生:两种对立的人生状态

导师与魔鬼:两组对立的人物

河上世界与岸上世界

 第五章 现代性欲望主体的形成

欲望主体的形成

欲望对象的转换

在他者目光的注视下

在想象界与象征界之间

第二部分 现代性的断裂与危机

 第六章 现代主义与原始主义的张力

血性意识与神话的回归

契合、狂欢与含混

 第七章 现代性表征危机与语言的突破

三重困惑

六种逃逸方式

可能与极限

 第八章 主体的分裂与自我的消解

文本主体与中心的消解

他者话语进入诗歌文本

多元主体之间的对话

狂欢节精神

 第九章 时间、追忆与身份认同

“小玛德兰点心”与“见识冰块的下午”

“奥德修斯的伤疤”与身份认同

时间的重组与扭曲

 第十章 现代性主体的空间意识与身份焦虑

封闭的私密空间

过渡空间

不可企及的/超越的空问

第三部分 后现代世界的文学图景

 第十一章 世界图像化时代目光的暴力

求真意志、凝视与欲望的书写

凝视与主客体关系的建立

从凝视的王国到世界图像的时代

 第十二章 20世纪流亡文学景观

越界、失重、寻根

失语、杂语、洋泾浜语

个人史、家族史、民族记忆

双重性、外位性、边缘人

 第十三章 后殖民作家的空间意识与身份焦虑

错位与误置

自我的重新定位

房子·面子·身份焦虑

 第十四章 经典的普世性与文化阐释的多元性

经典与经典性

帝国诗人的“偏移式”续写

流亡作家的“逆崇高”续写

后殖民诗人的“对偶式”续写

 第十五章 多元文化杂交时代的民族记忆

民族文化记忆的主体构成

民族文化记忆中的“他者性”

第三世界作家文化身份的认同

代跋:全球化时代的新人文精神

 扩张型自我与文明的冲突

 内控型自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文学教育与道德想象力

附录: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本书是“钱江新潮文丛”之一,围绕“问题意识”这个主题,分15个章节,对西方文学与现代性的展开作了介绍,其中既有对某个文学文化现象的宏观描述,也有对单个作家作品的微观透视。具体内容包括书信体小说与现代性主体话语、成长小说与现代主体性的建构、现代性欲望主体的形成、现代主义与原始主义的张力、现代性表征危机与语言的突破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三部分十五章, 现代性主体的建构、现代性的断裂与危机、后现代世界的文学图景。内容包括: 书信体小说与现代性话语 ; 旅行文学与主体—他者的定位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方文学与现代性的展开/钱江新潮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德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76078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6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