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见闻札记(世界名家哲理散文)
内容
编辑推荐

华盛顿·欧文是美国散文家和短篇小说家。他一生曾三度赴欧,在英、法、德、西等国度过了17年。这期间,他访问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收集民间传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从1819年起,他陆续发表了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1820年汇集成《见闻札记》,在英国出版后引起轰动,流传甚广,使他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司各特和拜伦等人成为他的知交,萨克雷称其为“新世界文坛送往旧世界的第一位使节”。《见闻札记》被誉为美国富有想像力的第一部真正杰作。

内容推荐

本书集中体现了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散文大师华盛顿·欧文的文学才能。作者以旅欧生涯的所见所闻,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和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幽默和抒情结合在了一起,同时以漫画的手法勾勒出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懒散的瑞普和富于浪漫情怀的鬼新郎等,这些人物都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形象。本书的纪实与游记类作品贯穿着作者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少富有传奇色彩的篇章,情真意切,动人心魄,给人启迪。欧文的语言十分典雅细腻,每篇文章开头之前多引一首小诗,暗示作者表达的主题。文中大量应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令全书文采飞扬。

目录

作者自述

航程

罗斯科

妻子

瑞普·凡·温克尔

英国的乡村生活

破碎的心

乡村教堂

寡妇和她的儿子

幽灵新郎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圣诞节

驿站马车

伦敦的礼拜日

睡谷的传说

试读章节

至少,这是我现在心情的写照。当我看到故乡最后一线蓝色的天空像云彩一样融入地平线时,我觉得仿佛自己已经合上了关于旧世界一切人事的卷册,而在打开另一本书之前,还有闲暇的时间沉思一番。那片故土此刻也正从我的眼前消失,而我一生中所有最珍贵的东西全都在那里。在我重返家乡之前,一切会发生怎样的变迁?我自己又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一个人一旦起程远航,谁能断定这不可预测的命运会将他带往何方?他何时才能归来?他是否还能有幸重游孩提时生活过的地方?

在上文中,我说海面上一片空白;现在应该纠正一下这个说法。对于一个喜爱幻想、沉迷于天马行空的思绪中的人来说,海上的航行充满了可供沉思的事物,而且,这些大海与天空的奇迹,可以使你把世俗中的一切都抛诸脑后。风平浪静时,我喜欢悠闲地倚在后甲板栏杆上,或爬上主桅楼眺望远方,在夏日的海洋宁静的胸怀里沉思冥想数小时;或凝目仰望一团团金色的云朵从地平线上徐徐显露出来,将其幻想成美妙的仙境,并把我臆想出来的人置于其间;或看着那轻柔起伏的波涛泛起银色的浪花,一层层地逐渐远去,仿佛消失在了幸福的彼岸。

有时,我会从一个令人目眩的高度俯瞰海里的种种怪物笨拙地嬉闹——成群的海豚在船头两侧翻跃,虎鲸的巨大身躯缓缓浮出水面,贪婪的鲨鱼像幽灵一样在蓝色的海水中一掠而过。这种安全与畏惧混合在一起的感觉真的非常奇妙,所有曾经听过和读过的关于我身下的水世界的一切都浮现在了我的想像中——漫游于深海谷底的鱼群,潜藏在地球深处的莫可名状的怪物,当然还有那些渔夫和水手的故事中颇多提及的疯狂幽灵。

有时,远处会忽然出现一叶孤帆,沿着海边滑行,这不禁又引起我的另一番遐想:那样小小的一片世界,也急于重回现实世界的怀抱,真是太有趣了!人类发明了船只,这是一座多么荣耀的丰碑。人们可以凭此去征服风浪,使天涯海角得以彼此相连,也可以共享上帝的恩赐;南方丰饶的物产能够川流不息地被运往贫瘠的北方地区;知识之光普照大地,随处可见文明社会的行善之举;昔日分别两地的人们似乎被自然设置的不可逾越的障碍所阻隔,而今则能够团聚在一起。

有一天,我们发现远处漂浮着一个形状奇特的物体。海上的生活单调沉闷,因此,一旦出现任何不寻常的东西,都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原来那是一艘沉船的主桅,船肯定已经彻底毁损;桅杆上还残存着手巾的碎片,一定是水手们怕被海浪冲走,曾用手巾将自己绑在桅杆上。这艘失事的船显然已在海上漂浮了几个月,船名已经无迹可查,一堆堆海洋贝类生物已经在其上安家落户,长长的海草也漂浮在其两侧。然而,我不禁想到,水手们此刻在哪里呢?他们早已不再挣扎,已经在咆哮的风浪中葬身海底,尸骨也已躺在深海的洞窟中,正在一天天地变白。沉寂与遗忘像海浪一样,最终将他们淹没;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何遭此厄运。那艘沉船的后面曾飘荡着怎样的叹息啊!家中凄凉的炉火边的人曾为他们进行过怎样的祈祷啊!海上漂流者的情人、妻子和母亲又是怎样地时刻关注着每天的消息,只求得到他们哪怕只言片语的音信!然而,希望又是怎样黯然地变成了焦虑、恐惧和绝望!唉!连一件可资珍爱的纪念物都未曾找回。人们只知道船儿驶离了海港,“从此杳元音信”!

看着眼前沉船的残骸,像往常一样,又令人想起了许多凄凉的往事,尤其是到了傍晚时分,一直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变得十分可怕,一场在夏日的航程中常常打破宁静的风暴即将袭来。我们在船舱里围坐在一盏孤灯边,昏暗的灯光使得室内更显阴森恐怖,大家依次讲述自己所知的沉船与海难的故事。令人尤为震撼的,是船长简短的讲述。

“有一次,我乘坐一艘非常坚固的船,沿着纽芬兰海岸航行,”他说,“一场当地常见的大雾将我们的船笼罩了起来,即使在白天,视线也无法及远,到了夜里,雾更是浓得使人连两船远之外的物体都看不清。我点亮了桅杆顶部的几盏灯,密切注视着前方,以免撞上习惯沿岸停靠的小渔船。在轻拂面颊的微风中,我们的船全速前行。突然,值班的水手发出惊呼,‘前面有船!’——几乎话刚说出口,两艘船就撞在了一起。那是一艘已经抛锚的小型纵帆船,船的侧面正对着我们。所有的船员都在睡觉,忘记了挂起一盏灯。我们这艘沉重的大船正撞在那艘船的中部,将其撞沉,并从船身上碾过,继续向前驶去。当那艘船在我们身下渐渐沉没时,我瞥见两三个不幸的人半裸着身子冲出了船舱;他们刚刚从床上惊醒,就尖叫着被海浪吞没了。我听到风中传来他们被淹没时的哭叫声;风把这些声音灌入我们耳中,然后又将其卷走,再也听不到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些哭喊声!因为船速太快,过了一些时间,我们才能够掉转船头。我们返回到出事地点,尽可能地猜测那艘小渔船的下锚之处;我们在浓雾中搜寻了几个小时,还发射了信号枪,看是否能听到幸存者的呼喊;但四周一片寂静——我们再也没有看到过他们,也没有听到过他们的声音。”

 我承认,像这样的故事,使我暂时无法再继续美好的幻想。夜越来越深了,风暴也更加猛烈。海面上波涛汹涌,一浪高过一浪,并发出可怕的沉闷声音。有时,头上密布的乌云似乎被闪电撕开一样,光影颤动着投射在泛着白沫的波浪上,使得随之而来的黑暗更加恐怖。雷声在浊浪滔天的海面上轰鸣,并在浪峰间回响,经久不息。我看着船在咆哮的巨浪中颠簸起伏,但却仍然能保持平衡,并一直在前行,真堪称奇迹!帆桁不时地沉入水中,船头也常常被波涛淹没。有时一个迎面扑来的巨浪仿佛就要将它吞没,但巧妙地转动船舵之后,船便幸免于难了。

回到船舱之后,那可怕的景象仍然回荡在我的脑海之中。狂风呼啸着掠过帆缆,发出的声音如同葬礼上的哀号一样。当船小心翼翼地行驶在汹涌的海面上时,桅杆吱嘎作响,船舱壁也在重压下发出呻吟般的声音,令人胆战心惊。我听着海浪猛烈地拍打着船身,呼啸声近在耳边,仿佛死神正狂怒地绕着这座漂浮的监狱寻觅他的猎物:哪怕是一个钉孔、一条接合处的裂缝,都会使他乘虚而人。

然而,在海面平静,和风宜人的晴好天气里,一切令人消沉的想法也都飞到了九霄云外。在风和日丽的海上,谁能不感到欢欣愉悦呢?当船儿鼓帆前行时,船头翻卷起的欢乐的浪花就像是深海的统治者一样,显得那么傲慢,那么高贵!

也许,一次航行的奇思妙想就足够我编撰成书,因为我的幻想几乎从未停止过——但船已靠岸了。

在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早晨,从主桅上传来了一声令人激动的叫喊——“陆地!”只有身临其境者,才能体会一个第一次见到欧洲的美国人此时此刻心中产生的各种美妙感觉。仅仅是“欧洲”这个名字,便会使他浮想联翩。这里是希望之乡,他在童年时听说过、求学时向往过的一切,都存在于此。  从那时起直至踏足欧洲大陆的这一刻,我一直都处于狂热的兴奋之情中。战舰如同巨大的守护神般在海岸边巡游;爱尔兰岬一直延伸至海峡里;威尔士的群山高耸人云——这一切都令人兴趣盎然。当我们的船驶入默西河时,我用望远镜观赏着沿岸的风光。凝视着修剪整齐的灌木丛和绿色草地环绕中的整洁村舍,我感到喜不自胜。一座修道院的废墟上爬满了常春藤,一个乡村教堂的锥形尖顶从群山中显露出来——英国特色在这里尽显无遗。P7-9

序言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Owen,1783—1859),是首位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为美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被尊称为“美国文学之父”。

华盛顿·欧文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从小酷爱文学,饱览群书,尤其喜爱阅读英国作家司各特、拜伦和彭斯等人的作品,并认真领悟几位名家的文学精髓,为日后自己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岁时,欧文在《早晨纪事报》上发表了几篇书信体散文,初露锋芒,小小的成功令他信心倍增。1809年,他出版了第一部作品《纽约外史》,立时成为美国文坛风靡一时的人物。这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对促进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华盛顿·欧文向往田园生活和古代遗风,他曾三度前往欧洲,旅居英、法、德、西等国十七年。在这期间,他饱览各国的名胜古迹,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收集具有时代意义的民间故事,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1820年,欧文将多年的随笔及短篇小说汇编成书出版,也就是这本《见闻札记》。这本文笔娴熟、富于浪漫色彩的作品集一经出版,立即受到欧美文学界的高度重视,也使华盛顿·欧文在文学领域获得了更高的地位。

《见闻札记》是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收录了小说、散文、杂感等不同体裁的文章共32篇,内容多以英国为背景,主要描写了英国和美国古老的风俗习惯以及善良淳朴的旧式人物。作品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真实的生活场景与浪漫主义奇想相结合,诙谐幽默而又饱含深情。抒情味浓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在《妻子》这篇故事中,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女人的形象:“犹如藤蔓,它优雅的枝条将橡树缠绕起来,借此沐浴阳光;而当坚硬的树干被雷电劈开,藤蔓仍会对其不离不弃,并用自己柔弱的身躯紧紧地拥抱着破损的树干。这就是上帝的巧妙安排。”自古以来,男人都是勇敢与坚强的化身,女人只充当男人生活中的点缀,但当灾难袭来时,女人就会成为男人的支柱,为他带去安慰,使他饱受磨难的心灵得到慰藉——这个故事正是将女人柔弱背后的那种坚毅与伟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是这部作品中最出色、最具影响力的两篇,它们都是以偏远的山村为背影,描写了宁静山村的理想生活和村民们朴实、善良、幽默的性格。作者以夸张、怪诞的想象赋予故事生动离奇的内容,看似荒诞无稽,却含蓄地批评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与人们的陈旧思想……《见闻札记》中的每一篇故事都富有传奇色彩,或情真意切,或动人心魄,或给人启迪,它让千千万万的读者都沉迷在作者用文字构建的奇幻情境中。

《见闻札记》被誉为美国第一部富有想象力的真正杰作,“开启了它所属的那个民族文学的新时代”。时至今日,它已成为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受到多国文学爱好者的重视和热情传诵。我们选译了其中最为优秀和著名的篇章编纂成书,在不失原著风貌的前提下,将古朴典雅的精华部分呈献给读者。细细品读这些作品,您将会跟随欧文的引领,漫步在英格兰的乡间小径上,感受其浓郁的乡土气息,醉心于浪漫奇妙的古老传说之中。

译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见闻札记(世界名家哲理散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华盛顿·欧文
译者 宏铭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865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