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潜伏在特殊战线
内容
编辑推荐

林峰编著的《潜伏在特殊战线》介绍了我党历史上一些生活在国民党上流社会但却为党的事业默默无闻工作,牺牲或解放后才公开身份的特别党员。如被奉系军阀杀害的著名报人邵飘萍;先鼓吹帝制,后投身革命,由周恩来亲自批准入党的奇人杨度;获得日本偷袭珍珠港情报的阎宝航等。

内容推荐

这是真实的人,这是真实的事;这是在旧中国上流社会声名显赫、能量巨大的一群人;这是在冷酷无情血雨腥风的世界,执着坚韧默默用信念支撑行动的一群人,邵飘萍、杨度、盒山、胡愈之、王昆仑、阎宝航、卢绪章、沙千里、翦伯赞、华克之……

本书是《潜伏在特殊战线》,讲述了11位旧中国上流社会的中共特别党员的生平事迹。

《潜伏在特殊战线》由林峰编著。

目录

第一章 “笔抵万军”的著名报人邵飘萍

第二章 从帝制祸首变成“特科”的杨度

第三章 长期潜伏的戏剧艺术家金山

第四章 特科出身的名出版家胡愈之

第五章 敢叫板蒋介石的“共谍”王昆仑

第六章 功勋卓著的情报专家阎宝航

第七章 与“魔鬼”打交道的大亨卢绪章

第八章 “百变刺客”炼成的精英华克之

第九章 “七君子”中的秘密党员沙千里

第十章 隐蔽战线的历史学家翦伯赞

第十一章 淡泊名利的“红色牧师”董健吾

试读章节

寒门才子倒“袁”先锋

邵飘萍(1884~1926)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笔名飘萍,浙江东阳人。邵飘萍的曾祖父邵棕球是当地有名的书生,性格刚烈,性情耿直,在当地很有名望。祖父邵煜光早年走失,靠奶奶将邵飘萍的父辈养大,邵飘萍的父亲邵桂林是个寒门秀才,以教书为业,膝下四子四女,邵飘萍最小,加上祖母,家庭有十多个人吃饭,生活过得非常艰辛。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社会动乱,东阳当时社会不太平,于是很多东阳人纷纷迁往附近的兰溪、建德等地谋生,邵飘萍的父亲邵桂林带领全家迁到离东阳不远的金华。

邵飘萍5岁随父启蒙,在父亲的教导下,邵飘萍学习刻苦,很快成了当地有名的“神童”。6岁读书,10岁能作文答对。14岁的邵飘萍在父亲的督促下,前往杭州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秀才第一名,主考官考虑年幼容易骄傲,把他降为第10名。1903年,邵飘萍考入浙江省立第七中学,1906年,年仅21岁的邵飘萍,在父亲友人的帮助下,赴杭州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18岁入浙江高等学府,在校期间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开始为《申报》撰稿,被聘为该报特约通讯员。毕业后邵飘萍回到金华任教,仍然继续为《申报》撰稿。

邵飘萍年轻时积极参与救国救民的运动,辛亥革命前夕,不断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立志“新闻救国”。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一时间,各种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涌现。邵飘萍的办报欲望被点燃,他难以抑制心中激动的情绪,毅然辞去令人羡慕的教师职务,只身来到杭州。在考察完当时杭州的所有报纸之后,他找到《汉民日报》报馆,拜访了这家报纸的社长杭辛斋,二人一见如故,邵飘萍很快便加盟《汉民日报》,并被该报聘为主编,实现了自己“新闻救国”的愿望。

在《汉民日报》工作期间,邵飘萍发挥了他的强项,针砭时弊,抨击地方官僚,讨伐“袁贼”,遭到袁世凯的痛恨。一次,袁世凯手下从屋顶向报社投弹,邵飘萍他们提前得到情报,早有防备,在楼梯、窗户、阳台等地方铺垫了被褥、棉花和布料等,避免了爆炸的发生。1913年3月,当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刺客暗杀后,邵飘萍立即指出“有行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矛头直指袁世凯。他抨击当局“鸣!内务部。呜呼!内腐部……人但知强盗可怕,不知无法无天的官吏比强盗更可怕!”,并称“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主笔可杀,舆论之力不可蕲”。

1913年8月10日,由于邵飘萍等人的言论,浙江都督朱瑞以“二次革命”嫌疑罪逮捕邵飘萍,封闭《汉民日报》馆。获释后,邵飘萍仍毫不畏惧,身骑大白马,回乡看望父老乡亲。之后,他于1914年腊月东渡日本,就读于浪人寺尾亨为中国人办的政治学校。在日本期间,邵飘萍登门拜访孙中山先生,并结识了一些革命党要人(如黄克强、陈友人、陈英士、黄庸白等)和一些新闻届的挚友(如张季鸾、胡霖、潘公弼、杨虎公、徐佛等)。学习期间,他和潘公弼等三个同学创立《东京通信社》,为京、津、沪、汉等城市著名报纸写东京通讯,重点报道留日学生和爱国华侨在日本开展反袁活动的情况,同时揭露日本政府的侵华野心。

1914年8月21日,《朝日新闻》发《中国新议定书》六条,说中国已经同意作为日本的被保护国,第三国不得侵害中国。否则,日本将采取“临机必要之处置”。这样一来,中国就被日本控制了,日军要入侵中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中国而言,危机就在眼前,邵飘萍立即将日本媒体报道的消息电发国内,提醒国人奋起反抗。时局果然不出所料,不久,日本就趁德国无暇东顾,对德宣战,声称替中国收回被德国占领的国土,派大批军队在山东半岛龙口登陆,强占青岛和胶济路全线。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提出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支持袁世凯称帝的交换条件。袁世凯为了达到称帝的野心,居然准备承认。这个肮脏的交易虽然在极端秘密地进行,但是,还是被嗅觉灵敏的外国媒体获悉,并公开发表。邵飘萍最早向国内及时提供报道,予以揭露。李大钊也为“留日学生总会”撰写《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全国民众团结抗日,挽救濒于危亡中的祖国。两人为反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一揭一呼。“二十一条”被披露后,海内外华人同声声讨袁世凯。邵飘萍继续组织留日学生利用报纸、杂志、集会等方式抗议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接受“二十一条”,全国掀起了反对“二十一条”,打倒袁世凯的强烈呼声。当年12月,袁世凯登基称帝,上海新闻界电邀邵飘萍回国,加入倒袁斗争。他回国后,担任《申报》、《时报》主笔,仅1916年的前五个月,他便以“阿平”署名,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36篇社论、134篇时评,对袁世凯进行猛烈的抨击。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潜伏在特殊战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25244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263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8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