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你的名》是女作家华姿最新的散文集。作者是一位基督教信仰者,也是一位诗人,本书收集的近年50余篇散文随笔,充分表现了她个人的这两种文化元素。
这位具有文学天赋的基督信仰者的散文作品,有通常的基督教神学的感性表述,也有作者对世界独特的体验和描述,记录了作为修学者对人生中心的追慕与寻找,对“爱”、“成长”、“过错”等方面的感思,仿照基督教文学的赞美主题,赞美万有创造者,期待“爱”与“恩宠”,还有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反省。
图书 | 奉你的名 |
内容 | 编辑推荐 《奉你的名》是女作家华姿最新的散文集。作者是一位基督教信仰者,也是一位诗人,本书收集的近年50余篇散文随笔,充分表现了她个人的这两种文化元素。 这位具有文学天赋的基督信仰者的散文作品,有通常的基督教神学的感性表述,也有作者对世界独特的体验和描述,记录了作为修学者对人生中心的追慕与寻找,对“爱”、“成长”、“过错”等方面的感思,仿照基督教文学的赞美主题,赞美万有创造者,期待“爱”与“恩宠”,还有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反省。 内容推荐 华姿,曾入选“当代散文十家”,曾被《青春》杂志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并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长江文艺散文奖、武汉市文艺基金奖、屈原文艺奖等。 《奉你的名》是华姿最新的散文集。收集了她近年50余篇散文随笔,充分表现了她个人的这两种文化元素。 书稿描写、叙事与感想三者有机结合,文笔流畅、易读,充满作者特有的诗意的词句、随处可见的自然界的美感,以及女性的细腻柔美和对生活细节的留意。 目录 第一辑 没有信仰,可能会有自由吗? 你好,上帝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 宛若露珠,宛若树枝 造物主 看,却看不见 我是一个受造物 信仰就是爱情 趁着今天的时候 没有信仰,可能会有自由吗? 第二辑 再从此处开始 万物之心 这太阳的光从哪里来 我只是栽种了 每一片阳光里都有深爱 朝霞 万物之上有爱 合一 再从此处开始 第三辑 本身是爱,却需要爱 上帝喜欢住在哪里? 爱自己 领受也是尊贵的 跟电话机道歉 被一只夜蚊子打败 个人的秩序 使我们成为国度 自己问,自己答 写上我,一个爱人的人 我写,我才存在 本身是爱,却需要爱 第四辑 因为有爱,所以有复活 我是一个人,但我只是一个人 我原谅你了 这怜悯是应该的吗? 唯独这种人么?§ 爱在爱中满足 无人清白 正确地使用本能 祷告,他是你的父 又一个午后 因为有爱,所以有复活 第五辑 为什么一定要有关系? 从爱(love),到爱(agape) 张横渠:一个被我们长期忽略的人 像小山那样去爱 珍珠的内核与花朵的语言 我赞美,因为我赞美 为什么一定要有关系? 第六辑 靠着神的帮助,我能够 如同植物只受阳光的供养 比最小还小 看,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靠着神的帮助,我能够 第七辑 我不晓得我在做什么 为小事而感谢 万物与我相濡以沫 贴着大地行走 我相信你的爱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我不晓得我在做什么 试读章节 宛若露珠,宛若树枝 午夜12点之后,那一只布谷鸟又开始了鸣叫。有时候,感觉它在北边的某一棵树上,另一些时候,又感觉它在东边的某一棵树上。不管它在哪一边的某一棵树上,也不管时间是不是从5月初,已然流转到了5月末,我都觉得,那是同一只布谷鸟在叫。最初的那一只,其实就是最后的那一只,也是居间的那一只。 整整一个月,在不同的夜晚,不同的方位,我听到同一只鸟在啼鸣。这其中似乎蕴藏着深意。婉转,妩媚,细微,清澈。因在寂静中,又在黑暗中,所以,这声音听起来,就仿佛是从一枝被清风吹动着的花朵里发出来的,一朵蔷薇,或是,一朵百合,从一枝蔷薇里,或是,从一枝百合里,发出了宛若露珠的声音。这个5月的所有哀伤、悲凉,所有虚无、幽暗,似乎都因着这宛若露珠的声音,而在这个午夜,遽然消散了。 当然只是似乎,只是仿佛。一滴露珠,一个宛若露珠的声音,在这个世间算什么?是什么?什么也不算,什么也不是,几乎等同于不存在。苦难仍在继续,恍若雾霭,弥漫着,从汶川,到四川,从四川,到全国,笼罩每一个面容,每一颗心灵,乃至,每一个午夜的梦寐。 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个几乎什么也不是的、宛若露珠的声音,却有一种力量,一种人的话语所不具备的力量,在这午夜的沉寂与幽暗中,突然地,给我一种特别的安慰。 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其实,不是这幽暗里的声音宛若露珠,而是这日光下的生命宛若露珠。 我们为什么哭泣?为什么心痛?以致眼泪流干、心脏抽搐?因为生命。因为那在眨眼之间,被埋没、被毁坏的,是生命,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东西。如果只是房子倒塌,钱财流失,我们会哭泣到心痛吗?如果只是权力丧失,或是名誉被毁,我们会心痛到抽搐吗?恐怕不会。 人手所造的,若是毁损了,还可以重做,重造。但是,造物主所造的,若是毁损了,便永远地毁损了。我们能重造一个人吗?即便只是一棵树、一株草,那死去的,就永远地死去了。我们无法使一棵树和一株草复活。我们再栽种,但我们所栽种的,只能是这一棵、这一株,而不可能是先前的那一棵、那一株了。 这就是生命之所以珍贵的原因。我们为它哭泣,因为它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是因着爱而诞生的受造物,是肖似造物主自身的受造物。 我们每天在电脑上复制、粘贴,但是,谁能复制一个生命呢?哪怕是一只最卑微的蚂蚁?我们无法从无中生出一个有。即便到了现如今,科技文明已经发展到足以令人类更自豪,或是,更自大。但人类能够使死复生吗?能够用话语凭空造出一个生命吗? 不能。这就是限定。创造的权利和能力只能是在造物主手里。人无论多么聪明,也无法厝越。 既然不能,既然面对8万多个无辜的死难者,我们只能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再高的权力,再多的钱财,乃至,再大的国家,也无法把他们从死的权势中抢救出来,那么,我们又凭什么骄傲、凭什么自大?以致以为自己就是神?以致以为人一定能够胜过天呢? 就在四月的一个黄昏,我站在乡下老家的一棵柳树下,忽然想到一句话:生活宛若树枝。 有时候,比如现在,这个五月,生活真的宛若树枝,随时都在折断,随时都在枯干。那折断的和枯干的,再摔落在泥里、水里和废墟里。原以为稳固的不动产,却在眨眼之间被倾覆;原以为还很漫长的人生,却在转瞬之间被终止。 苦难是一门深奥的功课,如果我们不能在苦难中学习、成长,如果如此重大的苦难,也无法惊醒我们昏睡的灵魂,那么,所有的房屋都白倒坍了,所有的生命都白丧失了,乃至,所有的眼泪,都白流淌了,所有的心脏,都白抽搐了。那么,这一种黑暗,就比今夜的黑暗还要深,还要厚;这一种黑暗,就只能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盲。 但是,我要说,生活宛若树枝。 看吧,冬天万物困乏,树叶凋零,叶子落尽的树枝,恍若枯骨,在天空之下,看不到任何指望,以及,任何复活的迹象。但是不久,春天来了,春风吹过,这看似无望的树枝,却在一夜之间发出了新芽,又在短短的几个白昼里,长成了绿叶。 生活宛若树枝,所以生活也是如此。看似无望,但我们恰恰要从无望开始;看似黑暗,但我们恰恰要从黑暗出发。在无望中尽我们的本分,在黑暗中尽我们的本分,乃至,在盲中尽我们的本分。 现在是午夜l 2点,万物都在沉睡,而一只小小的布谷鸟,.却在鸣唱。一声,一声。它不管有没有人听,更不管有没有人喝彩。它只管尽它的本分,在这浩瀚的宇宙间,尽一只布谷所该尽的本分。它鸣唱着,直到这个时辰终结。虽然有一个人,在这个午夜的幽明里,醒着,徘徊着,含着一滴泪,聆听它宛若露珠的声音,并从中得到慰藉、疏解与复合。但它并不知晓。 一株草长绿了、开花了,就是尽了造物主赋予的本分;一只鸟鸣唱了、飞翔了,就是尽了造物主赋予的本分;一棵树在时序的更替中,长高了、结果了,就是尽了造物主赋予的本分。但是,一个人呢?一个灵魂呢? 宛若露珠,宛若树枝。 2008.5.30 P11-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奉你的名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华姿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3133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5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4 |
宽 | 16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