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才是中医
内容
编辑推荐

感动百万人的中医故事,惠及大众的养生智慧!一读知中医,二读悟医道,三读获健康!

书中的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中医不是慢郎中,是我们后辈学艺不精!书中的中医,不再是药物和药理的堆砌,而是一段段活生生的历史,几个故事,几句点评,让中医走出玄妙之迷局,进入寻常百姓家。

内容推荐

中医是什么?

在很多人看来,中医就是药草、药罐,还有泛黄的古书:

也有人认为,中医就是高深玄妙的理论,什么阴阳五行、经络穴位,不知所然;

还有人认为,中医就是慢郎中,不吃个一年半载的中药,很难见效;

……

读了《这才是中医》,你就会对中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书中的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中医不是慢郎中,是我们后辈学艺不精!书中的中医,不再是药物和药理的堆砌,而是一段段活生生的历史,几个故事,几句点评,让中医走出玄妙之迷局,进入寻常百姓家。

另外,本书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小方子,希望能为深受疾病困扰读者带来福音。

目录

张锡纯,中西医结合的奠基人

(一)

 引子

 没赶上好日子

 初生的牛犊

 那年头还要参加科举

 苦学《伤寒论》

 神农尝百草

 网友互动

(二)

 去天津赶考

 开始接触西医

 艺高人胆大

 精彩的药方

 大革命的时代

 网友互动

(三)

 中医应该有自己的医院

 力挽狂澜

 众望所归的医学大家

 中西医汇通之路

 点燃中医之火

 罗博士临证随笔:白茅根的妙用

 

李中梓,手到病除的诊脉高手

(一)

 引子

 小秀才的生活

 磨炼之路

 十年以后

 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

 网友互动

(二)

 崭露头角的日子

 做个好医生

 给名人们看病

 大家一起郁闷

 网友互动

(三)

 平和之路

 医生朋友的故事

 天下巨变

 把医术传下去吧

 罗博士临证随笔:秋天了,别着凉

 

薛立斋,中医史上治病最多的人

(一)

 引子

 太医院的考试高手

 锦衣卫也生病

 童便是味好药

 父亲,我做到了

 网友互动

(二)

 难伺候的皇上

 阁老的儿子和孙子

 最不靠谱的皇帝

 南京太医院

 母亲病了

 别了,朱厚照

 色即是空

 舌诊的秘密

 明朝交通肇事的主要原因

 网友互动

(三)

 名利如浮云

 大展拳脚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

 补中益气丸到底是干吗的

 写给未来的书

 罗博士临证随笔:从一位母亲的来信谈孩子的咳喘和哮喘

 

许叔微,一个真正读懂了《伤寒》的经方大师

(一)

 引子

 可怜的孩子

 没有家长管束的学习

 蔡京生病了

 有一本书,叫《伤寒论》

 仲景之路

 网友互动

(二)

 出手不凡的青年人

 经方的疗效

 歌谣推广运动

 医生遇见兵

 瘟疫又来了

 赶考的路上

 网友互动

(三)

 必须为许叔微辟谣

 这官没法儿当了

 极其神秘的秘方

 仲景先师的背影

 罗博士临证随笔:经方的奥秘

试读章节

学会了几何和代数以后,张锡纯觉得不能做井底之蛙,故步自封,西方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于是,他又开始自学物理、生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开始学习西医了。

张锡纯曾经说过:“年过三旬始见西人医书,颇喜其讲解新异多出中医之外。”他当时仔细地研究西医的医书,当然,当时的西医也很简单,但是解剖药理等格局已经形成了,所以这些都对张锡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张锡纯几乎是最早走上中西医结合道路上的人了。

虽然张锡纯的中西医汇参并没有什么最终的结果,但是他大胆接受新知并虚心吸取西医知识精华的态度是好的,所有的学问都可以互相借鉴,无论中医西医,都是为了人民的健康服务的。这就值得我们学习。

就在今天,我们还是必须要注意两个极端:一个是中医无用论,这帮哥们儿认为中医什么都不是,跟巫术有一比,什么气血阴阳,都是胡说八道,反正我有病死了也不看中医,这部分人,基本属于愤青,不能成熟地去评价一个事物。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一无是处的,等他们真L长大了,看的事儿多了,就不这么说话了。

另外一部分,是铁杆中医论,这部分人认为中医什么都行,基本不用西医,我们中医自个儿就能把全民健康问题扛了,西医理论幼稚,回去重新学习吧。这个论调也很不好,看着很有正义感,但是抱歉,这也是有点儿愤青的说法,中医还是要进步的,不能永远都是那些内容。这个世界所有的学问都在进步,不能就一个《黄帝内经》说了算,《黄帝内经》里面还有很多自我矛盾的地方呢,说明写它的那个时候学派就很多,也在进步。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还是说寒邪从皮毛而入。温邪从口鼻而人,大家仔细想想,是那么回事儿吗?还不改进,以后真就被人家说是伪科学了。

别看不起西医,其实西医进步飞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启发一下,没准儿会有更大的进步呢。

所以,研究张锡纯的好处太多了,可以开阔自己的心胸。

当然,张锡纯在研究西医的同时,也在问自己,我们的中医到底是否合理?到底能否治病?

通过实践,张锡纯做出了回答:中医确实能够治病!

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张锡纯这辈子,擅长说理,但是更擅长的,是用实例来证明自己说的确实在理。

有一个少年人,“素伤烟色”。当时中国抽大烟的很多,大烟就是鸦片。这个少年不但吸鸦片,还沉溺于女色,所以身体很不好。这次是患了感冒,医生给开了解表的方子,服用了几副以后,本来已经好了,但是,隔了一天,突然开始浑身出冷汗,心里面怔忡异常,自己都觉得这个气息像要马上断了似的。这下可把家人吓坏了,于是赶快把张锡纯给请来了。

张锡纯来了以后,照例诊脉,诊得的脉象是双手浮弱,无根。大家记住了,张锡纯诊脉有个特点,他一般是三部总取,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分寸关尺,而是分左右手,整个左手取得一个脉象就可以了,整个右手取得一个脉象就可以了,这是张锡纯脉法的特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这么用的。这在中医里面是一个派别。

诊完了脉,张锡纯心里就明白了,这是一个虚证啊,这是大病之后,身体没有复原,气虚欲脱,怎么办?必须要使用收敛之药,同时补气。

此时,张锡纯对患者家属说:“这个病确实很难治,但是如果能够买到一味药,我可以保证转危为安。”

大家一听,您就说吧,什么药我们都能买来。

于是,张锡纯就告诉他们说:“你们去买山萸肉四两,然后再稍微买一点人参(五钱)就可以了。”

当时,外面正下着雨,而且药铺在五里之外的地方,但是这家人救人心切,立刻派人骑快马冒雨前去买药。

等这四两山萸肉买来了,张锡纯急忙用二两煎汤,然后给患者服用。汤服下去以后,这个患者的心气就定了,汗也止住了,气也能上来了。

然后,张锡纯又用剩下的二两山萸肉煎汤,把人参切成小块,用汤药送服人参块,看过我的书的人都知道,这是清代徐灵胎的做法,张锡纯吸收古代医家的经验太多了,随处可用。

这个药服完以后,这个患者的这些症状就全部消失了。

大家全都目瞪口呆,行啊,张锡纯,这么重的病,都快不行了,您就一味药,就起死回生了,有本事啊!

大家都看到了吧,这是张锡纯在本草上的功夫,张锡纯对这个山萸肉掌握得太好了,山萸肉就是山茱萸的果肉,甜甜的,是一味补肝的药物。过去认为除了酸收补肝,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在六味地黄丸里面有它。但是,张锡纯却从《神农本草经》里面看到此药可以治疗“寒热”,从而悟出这是肝经虚极的寒热现象(所以,他特别推重《神农本草经》),所以凡是遇到阳气欲脱的患者时,张锡纯往往用大剂量的山萸肉收敛阳气,起死回生,这是张锡纯对中医的贡献。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这个山萸肉,我再给大家讲讲张锡纯用山萸肉的故事。

比如,又有一个孕妇,患了霍乱。大家不要害怕,在中国的古代,只要是上吐下泻的传染性疾病,都叫霍乱。这位孕妇吐泻了一个昼夜,病虽然好些了,但是却流产了。

此时患者的情况非常不好,是“神气顿散,心摇摇似不能支持”,这不是心理问题,而是人确实虚了。这个时候,家属就马上派人去请张锡纯。

等张锡纯到了患者家里,这个妇女的状态是已经濒危了,“殓服在身”,家里已经按照死亡处理了,连殓服都给穿上了,并把她从床上给抬下来了。

患者的家属此时已经觉得不用治疗了,反正也快死了,再等等就入棺材了。

张锡纯急了,说:“一息犹存,即可挽回。”你们着什么急啊,我还没治疗呢怎么就装棺材了?

于是,他从患者家里找出来了点山萸肉,大约六钱,熬汤,给患者服用了下去,马上,患者就有了反应,呼唤她能回答了,呼吸也开始明显了一点。

张锡纯立刻让患者家属去买山萸肉二两,生山药二两。

P28-30

序言

中医治病见效到底快不快?

很多朋友说,中医是个慢郎中,一般急病,要去找西医,而那些不着急的病,才去找中医。

还有的说,中医治病不但慢,而且效果说不清楚,反正是治不好,也治不坏的。总之是:中医调理不能着急,一般都是吃药吃他个两三个月的,如果往长了吃,怎么还不吃个半年一年的?

那么,中医真的就是这个样子的吗?中医真的是个慢郎中吗?

答案是:中医不是慢郎中。

正是我们后辈学艺不精,才使中医被蒙上了如此令人感到羞辱的一个名称。

那么,中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的老祖宗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这里面还有什么值得我们珍藏下去的吗?我们从中还能学到什么治病养生的知识吗?

好吧,让我们一起走回过去,让历史用活生生的事例告诉我们:“这,才是中医!”

这些故事,在我的头脑中已经盘旋已久了,很多朋友觉得我写这些古代中医的故事太累了,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和精力。

其实,正因为这些故事在我头脑中盘旋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它们像是已经酝酿成熟的好酒,一旦动笔就喷涌而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以每天五千多字的速度在写,不知不觉,一下写了六十多万字。

这些内容,我把它们在网络上贴了出来,结果引来了网友们的极大关注,现在这个帖子的点击量已经超过了一百二十万,很多网友的发言也被出版社的编辑们收录了进来,在此对这些网友朋友们表示感谢了!

我和很多中医院校的学生不同,很多学生不爱读古代的医书,觉得读古文吃力,但是我却非常喜欢阅读古代的医书,甚至是从整天翻看这些古代的医学书籍中开始中医学习的。无数个夜晚,在昏黄的灯光下,看着泛黄的繁体字,我觉得甘之如饴。

看得多了,我觉得这些人物又活了过来,他们像是坐在我的身边,就像是一个慈祥的师傅在教徒弟一样,一点一点地告诉着我,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用药,这个患者为什么要这么辩证……

很多时候,当我深夜放下笔的时候,我都有种冲动,想要向虚空拜一拜,然后发自肺腑地说一声:“谢谢您了,师傅!”

很多时候,当我被他们的那种一心赴救、悲天悯人的大医情怀感动得泪流满面的时候,我都想放下笔,点一支香,告慰他们:放心吧,前辈们,医道不会湮灭的!

表面上看,我这本书是写中医治病的道理,写养生的道理,其实我更想告诉大家的是,在所有这一切之上的,那些大医的至高境界。

这种境界,我称之为医道。

这些故事,其实我早就写完了,后来因为一直忙,就没有整理,当我最后整理出来的时候。已经是2009年的金秋十月了。

在此,谨向那些一直鼓励着我、温暖着我的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向一直支持我的读者朋友表示极大的谢意!正是因为有你们,我才能一路前行,我才能在每天的生活中感觉到阳光明媚,心中感觉到无比温暖!

希望我的故事对大家的养生有所启发。

最后放下笔的那天下午,我乘车外出,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树林,枝头洋溢着秋日的阳光,那种灿烂,让我感动莫名。我突然有种冲动,想给位好朋友发送个短信,想告诉朋友,快出来看看这秋日的大地吧,看看曾经吹拂过数千年古国之风的这片广袤、辽阔、气势磅礴的大地吧……

2009年10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才是中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大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09477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12-49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2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