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分钟打动他人心理
内容
编辑推荐

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但任何技巧都不是生下来就掌握了的,它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磨炼。本书结合了口才学与心理学的特点,通过大量经典的事例,解析了说话的各种艺术与技巧,提出了“口才就是财富”的人生真理。本书共分十章,开宗明义地阐述了口才艺术与心理效应的关系,并针对说话艺术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忠言未必逆耳的8个心理法则、取胜于谈判桌上的7个心理技巧、笼络人心的10种方法、留有余地好回旋的10种心理反应等。

内容推荐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会说话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它不仅是交际的武器,更是知识和智慧的体现。练就一副好口才,既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也可以获得上司的赏识、下属的认同,成为生活与工作中最受欢迎的人。

目录

第一章 心理效应与说话艺术——看透人心说对话

 赞美效应:我们都希望被人肯定

 超限效应:说话要适可而止

 名片效应:谈话时要引起对方共鸣

 南风效应:温和的言语让人敞开心扉

 禁果效应:吊胃口引起他人注意

 门槛效应:小要求容易被人接受

 出丑效应:完美中带点小缺憾的人更受欢迎

 拆屋效应:抓住人们喜欢调和、折中的心理

第二章 做得好更要说得好——有话就得好好说

 说得好,让你活得更轻松

 不求语出惊人,但求有话好说

 与陌生人交谈,要善于活跃气氛

 开场白就是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直说伤人,含蓄是一种魅力

 一言敌千金,会干还要会说

 埋头苦干≠升职加薪

 适度表功,不做“幕后英雄”

 职场中人要会说的10句话

第三章 没有人不爱听赞美的话——把话说到心窝里

 没有人不喜欢赞美的话

 身处逆境的人更需要赞美

 别让赞美变为了奉承

 有的放矢,避免陈词滥调

 情真意切的称赞最受欢迎

 间接赞美更显诚意

 倾听就是最好的赞美

第四章 忠言未必逆耳——批评他人的8个心理法则

 法则1:忠言不必逆耳

 法则2:批评之前先给个甜枣吃

 法则3:批评要因人而异

 法则4:委婉地提醒对方的错误

 法则5:批评他人前可以先谈自己的错误

 法则6:不要牢记连对方都不在意的缺点

 法则7:对事不对人,批评不伤人

 法则8:批评也可以悦耳动听

第五章 有了“伤疤”就得抓——谈判要掌握的7个心理技巧

 技巧1:轻松幽默,让对方放松警惕

 技巧2:旁敲侧击,先探虚实

 技巧3:抓住对方弱点不放

 技巧4: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技巧5:疲劳战术,让对方败下阵来

 技巧6:拖延战术,消磨对方意志

 技巧7:强调共识,促使谈判成功

第六章 假“说”真时真亦假——看准上司的心理再说话

 与上司沟通的语言技巧

 要懂得迎合上司的心理

 不能说的话就一定不说

 在上司面前说话,不妨守点“拙”

 机智应对,赢得好感

 迂回战术比单刀直入好

 向上司表达不同意见要讲究方式

 工作的快乐要讲给上司听

 不在上司面前谈论敏感话题

 上司批评你时,你该如何说

第七章 笼络人心靠嘴巴——与下属说话要懂得的10种方法

 方法1:如何安慰你的下属

 方法2:责备下属要把握分寸

 方法3:和下属说话要多点头

 方法4:与下属说话要展示亲和力

 方法5:抓住小事,给下属戴顶“高帽子”

 方法6:不做空头的许诺

 方法7:放下架子再说话

 方法8:激励下属的语言技巧

 方法9:如何向下属表达歉意

 方法10:与下属说话留有余地

第八章 用甜言蜜语锁住爱情——男人要捧,女人要哄

 好男人是捧出来的

 幸福女人是哄出来的

 爱要怎么说出口

 缺少甜言蜜语的爱情是种遗憾

 让恋爱口才永驻于婚姻生活

 与喜欢的人交谈有窍门

 看透女孩话语背后的玄机

第九章 该说“不”时就说“不”——拒绝他人的8个心理定律

 定律1:幽默诙谐,乐呵呵地说“不”

 定律2:搪塞拒绝,含糊地说“不”

 定律3:寻找借口,借助外界条件说“不”

 定律4:先肯定,后否定地说“不”

 定律5: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不”

 定律6:做出补偿,科学地说“不”

 定律7:巧妙诱导,委婉地说“不”

 定律8:热情友好,大胆地说“不”

第十章 留有余地好回旋——沟通需要懂得的10种心理反应

 反应1: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反应2:话不说满,要给自己留后路

 反应3:不做好准备少开口

 反应4:争辩只会引起反感

 反应5:随机应变,一语打破僵局

 反应6:不伤和气地进行争辩

 反应7:插话也要把握好时机

 反应8:小心口无遮拦得罪人

 反应9:不要急于下结论

 反应10: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试读章节

肯定和赞美,特别是来自丈夫、男友的肯定和赞美,能让女人更加美丽、自信。不仅如此,来自身边的人的哪怕只是一句发自内心的赞美和肯定都可以让一个人从此重拾自信,焕发出别样的美丽。

萧萧的隔壁新搬来一家人,男主人刚从乡下调来城里工作,女主人是家庭主妇。夫妻俩初次造访萧萧家,男主人在介绍妻子的时候,说她是“乡下人”,“文化浅”,“没见过世面,不懂城里的许多规矩”,萧萧当他是在谦虚,就没在意。

在后来的交往中,萧萧发现男主人总是说他妻子“不行”之类的话。可萧萧在相处中发现,她其实挺能干的:毛衣织得好、屋子收拾得干净、厨艺很高……她还比较热心,常将楼梯口和楼外的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并不时帮邻居做一些事,只是她极度缺乏自信,见人总是一副怯生生的模样。

后来萧萧买了一件漂亮的羊毛衫,但还没穿两天,就在一次外出郊游时把领口扯豁口了。萧萧不会编织,扔了又觉得可惜,想起邻居女主人心灵手巧,便拿到新邻居家,请那位妻子帮忙。女主人找来一些毛线,编织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然后织到豁口处,整件羊毛衫变得比先前更加漂亮了。萧萧一见到修补过的羊毛衫,就由衷地赞美她:“你真能干!”“我不行的。”女主人羞涩、谦虚地回答,但她的眼睛却变得熠熠闪光,整个人也精神起来。萧萧愣了一下,忽然间明白,平时她之所以缺乏自信,畏畏缩缩,见人怯生生的,眼里没有神采,整个人缺少精神,就是因为她的生活中缺少赞美,特别是来自至亲至爱的丈夫的赞美,她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肯定,所以她以为自己真的很平庸,而这种想法掩盖了她本该有的光芒。

一个人无论是在少年时期还是长大成人,无论地位卑微还是尊贵,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渴望受到他人的重视,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赞赏。就连乔治·华盛顿也喜欢人家称呼他“美国总统阁下”;哥伦布也曾要求女王赐予他“舰队总司令”的头衔;凯瑟琳女皇拒绝接受没有注明“女皇陛下”的信函;林肯夫人在白宫的时候,有一次对格兰特夫人咆哮道:“没有我的邀请,你居然敢出现在我的面前”;法国作家雨果最热衷的莫过于希望有朝一日巴黎能改名为雨果市;甚至连著名的莎士比亚,也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家族获得一枚象征性荣誉的徽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的行为受到动机的支配,而动机又是随着人们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一旦人们的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比如在训练运动员的过程中,如果教练员能够适时地对运动员所取得的训练成绩加以肯定,很多时候就可以促使运动员完成他一直无法完成的某一高难度动作或姿势。又比如,当演员在台上尽情表演时,如果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来为其加油,充分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演员就会更加努力地表演,其表演也会更加精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是渴望被赞美的动物。因此,在与他人交谈时,我们要注意满足他人的这种渴望,多赞美他人。赞美是对人们精神的激励和心理的疏导,能为其展示光明的前途,调动其工作热情并为其树立信心。赞美又是世界上最廉价的“礼物”,它几乎不需要什么投资,却会大有收获,“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赞美的歌儿甜在心间”,这是文学家和美学家的深刻体验。

赞美的力量是巨大而神奇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美、被人尊重能使人感到生活的动力和做人的价值。美国心理学家杰丝·雷耳曾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有时候仅仅一句赞美的话或者一个赞许的目光,就会对他人产生巨大的精神鼓舞;特别是对一个遭受人生挫折的人来说,别人的赞美就像一把火炬,很有可能改变其一生的命运。  卡内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条件较好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内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本地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他会在明天早晨以前拿石头扔你,或者做出别的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出乎卡内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看他,接着又看看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县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的但还没有找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的方式的男孩。”继母的话说得卡内基心里热乎乎的,因为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从此以后,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而这也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了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赞美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和肯定,如果人们生活在他人的赞美和肯定中,就会变得自信起来。正如丘吉尔所说:“你想要人家有什么样的优点,你就怎样去赞美他吧!”赞美往往会激发听者的自豪和骄傲,使其了解自己的优点,认识自身的价值,从而和谐人际关系,创造美好的心境。

一个女孩是独生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娇宠,对于做饭、干家务一类的活儿一窍不通。所以,在她出嫁的时候,父母不免为此担忧,而深爱女孩的男孩却承诺永远不让女孩干家务、做饭。女孩很爱丈夫,当然愿意为他做一切,除了学着于家务外,她还试着下厨房做饭。当女孩在厨房里忙得晕头转向,好半天才做出了几样要颜色没颜色、要滋味没滋味的饭菜时,丈夫却吃得津津有味,连声说好,并告诉她,如果再改变一下,就会更好。曾经对做饭一窍不通的女孩,在丈夫的肯定和赞美声中信心大增,经过不断的改进,她的厨艺真的已达到令人赞叹的地步了。

赞美就像生活中的盐,没有它,所有的事情都没了味道。要想生活得有滋有味,就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赞美是双向的,赞美别人,实际上也是赞美自己。而赞美是否得体、恰到好处,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修养和阅历是否丰富。诗书满腹的人不一定都是赞美的高手。赞美是语言技巧和心理揣摩的完美融合。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可以把人说跳。如果是后者,给对方以微笑比不合时宜的赞美要好得多。赞美的方法多种多样,或者真挚热情,或者含蓄委婉,或者自然流露,或者顺应语势,或者具体确切,或者发自肺腑——应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年龄和层次,运用不同的赞美方法。但原则只有一个: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1)不要一味吹捧。

不是出于真心,只是为了取得对方的好感,就一味地迎合奉承,不但会降低对方对你的尊重程度,而且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2)赞美不要太俗气。

赞美要有独特性,如果一概笼统地见到男士就称潇洒干练,见到女士就夸年轻美丽,这样的赞美毫无出彩之处,往往不会引起对方的自我满足感,还不如不要。

(3)过分夸大没好处。

赞美一定要把握好度,如果把握不好,所言与事实严重不符,结果会适得其反。比如一个人个头儿比较矮,你偏偏夸他高大威猛,不但达不到赞美的效果,反而会让对方认为你是在讥讽他。

(4)不要“捧”得过高。

赞美要适可而止,赞美过度,一则容易让对方感到你是在有意为之,二则若将对方“捧”得过高,会增加对方的自大心理,使之感到飘飘然,反而会降低对方对你的重视程度。  (5)虚假的赞美惹人烦。

赞美要发自内心,要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不要生硬做作。如果实在没有可以说的话题,不如不说,否则会自寻烦恼。

总之,赞美对方时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分寸,你对他人的赞美应该是自然、不露痕迹的,这样你的赞美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P2-6

序言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最能打动他人心理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力,而是口才。

因为,一个会说话的人,总是能在最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人,说出最恰当的话。一个会说话的人,总是能口吐莲花,化险为夷,平步青云。相反,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往往举步维艰,处处受限,甚至危机四伏。

从前,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于是,他就找来两位解梦的人。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个解梦的人就说:“国王,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个都不剩。”国王一听,龙颜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个解梦的人说:“至高无上的国王,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国王听了很高兴,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币,赏给了第二位解梦的人。

俗语云:“会说话的,说得人笑,不会说话的,说得人跳。”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内容,为什么一个人会挨打,另一个人却受到嘉奖呢?因为挨打的人不会说话,受奖的人会说话而已。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会说话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它不仅是交际的武器,更是知识和智慧的体现。练就一副好口才,既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也可以获得上司的赏识、下属的认同,成为生活与工作中最受欢迎的人。

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仅有一小部分取决于专业知识,而大部分取决于口才的艺术。”如果你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就得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说人们喜闻乐听的话;如果你想在谈判桌上获胜,那么,就得抓住对方的弱点,说他最“害怕”的话;如果你想收获美好的爱情,那么就得记住,“男人要捧,女人要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爱听顺耳的话。有的时候,好的口才就是最好的武器。

本书结合了口才学与心理学的特点,通过大量经典的事例,解析了说话的各种艺术与技巧,提出了“口才就是财富”的人生真理。本书共分十章,开宗明义地阐述了口才艺术与心理效应的关系,并针对说话艺术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忠言未必逆耳的8个心理法则、取胜于谈判桌上的7个心理技巧、笼络人心的10种方法、留有余地好回旋的10种心理反应等。

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但任何技巧都不是生下来就掌握了的,它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磨炼。本书编者衷心祝愿所有读者,经过口才的磨炼,都能成为说话高手,并迅速提升说话艺术水平,为你的生活与事业锦上添花!

书评(媒体评论)

说话周到比雄辩好,措辞适当比恭维好。

——培根

懂得倾听对方的谈话,尊重对方的兴趣,你就成功了一半。

——原一平

抓住人心的捷径,在于以对方最关心的问题为话题。

——卡耐基

一个人怎么说话,说什么话,毫无例外地显示着他的品味。

——希尔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分钟打动他人心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利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20525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19-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4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