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另一类的回忆
内容
编辑推荐

潘婧的《抒情年代》获第六届上海长篇小说一等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并曾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另一类的回忆》故事触及了一道暗中一直不肯结痂,而又为人们出于种种缘由一直忽略的“时代伤口”。其中隐藏着当年北京“先锋青年”的生活,以及主人公的生活姿态与那个年代之间的紧张的关系。

内容推荐

书中的两个故事是关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另一种记忆,不同于主流叙事,他们的故事触及了一道暗中一直不肯结痂,而又为人们出于种种缘由一直忽略的“时代伤口”;其中隐藏着当年北京“先锋青年”的生活,所谓“地下文学圈子”最初的构成和演变;以及主人公的生活姿态与那个年代之间的紧张的关系;精神的依仗是明确的,但又是未知的,无所归宿的。他们也因此成了年代与时间的漂泊者。

目录

抒情年代

另一类的回忆

试读章节

初恋是真挚的,也是肤浅的,有时,并不真的是你自己:涓生第一次向子君示爱的时候,慌乱中用了最俗套的方式。初恋的表现形式不是本能的,是我们从书本上学来的。在此之前,我们像中学生写作文那样,事先构思了情人的形象。其实,这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梦。想象与现实的分裂,是初恋必然破灭的根源。有时,这会伤害心灵。诗,就是由伤害和梦想产生的。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诗人。对于我们这些“误生的人”,我们所有的涂抹着悲剧色彩的生命,我们的鲜活的血肉之躯终将化为灰烬,与一代又一代的前人不会有什么区别。个人的命运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微不足道。最终留给历史的,也许不过是一些语焉不详的断句。那些在绝望中苦苦吟就的诗篇,真的能够留下来吗?那几位曾经煊赫的诗人,他们成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们的创作实际上始于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如今称之为“文革”的年代。一个我们竭力要忘记的时代。那时我十八岁。在我十八岁及以后的几年里,我是在一个小小的渔村里度过的。那个被笼罩在绿树中的村庄坐落在华北平原的美丽的湖泊中。我永远记得那里的清晨和黄昏,早霞和晚霞热烈而宁静,像燃烧的冰,把湖水染成点着碎金的景泰蓝;有时阴天,黑云沉重得快要落下来;大雨把整个世界融为辽阔的灰色,水、天、岸和远处的芦苇荡被夺去了色彩。笼罩我们青年时代的是灰色的天空。但是青春不会有真正的绝望。朦胧诗就产生于那个浪漫的湖泊,产生于湖边默默无语的夜晚,天与水融为一片浑厚的空间,像《创世记》的洪荒;璀璨的星空寂静得令人恐怖。

如诗一般迷惘的湖,湖水一般动荡的诗,还有北京古老的街巷,几百年的胡同里败破的旧房子,这些,是我的失败的初恋的背景,像一个心灵深处的梦,延绵不断,缠绕不清。伤害是难以估量的。为了抵偿痛苦,我固执地保存了一丝浪漫的情愫,谨慎地留给自己;另一方面,以痛快淋漓的恶意,把人生撕碎了看。由此,我对诗,对诗人,对由词语构成的历史产生了怀疑。

有很多年,我不再读诗。目睹了创作的艰辛而枯燥的过程,诗的神秘感消失了。阅读不再是愉悦的。当我读诗的时候,也像读那些阿谀奉承的名人传记一样,总是试图发现在光辉的意境的背后,灵魂的黑暗的背景。诗如同一道梦幻的屏障,遮蔽了诗人所不愿洞见的一切,以免为恐惧所吞噬。这是N的特点,他的大部分诗都有这样的倾向。我不喜欢他的诗,我无法容忍一个分裂的人格;在我们一起相处的那几年,他的诗是纤弱的,有一种肤浅的浪漫,而后来,却发展为上天入地,古往今来的壮阔;我知道这嬗变过程中的内在的隐秘。然而,当虚幻的创造与你的生活搅在一起的时候,你觉得被欺骗了,这对我的影响真是摧毁性的,你对现世总是不满的,你向往着彼岸,而创造的痛苦和污秽破坏了你的宗教情绪,你无所适从。

有很多年,N在他的小屋里写诗,所有的痛苦,我们彼此之间残酷的伤害,就发生在小屋里。北京初冬的风沙,颓旧的胡同,昏黄而寒瑟的小屋。然而,最初的事情是从湖边开始的。

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我们的历史就从那个湖开始。在此之前,我们没有历史;没有个性和自由,也就没有历史;也没有隐私,我们写日记,像雷锋那样写,为了拿给别人看;记得在我十五岁以后,就不再有郊游,不再有夏令营,有忆苦思甜,有阶级教育,除了去迎宾,不再穿花衣服;如果那个干巴巴的世界也能够持续七十年,我们也将终老于生之混沌,如同上古时代的人,所以在此之前,关于我们个人的历史是没有的。只有关于童年的片段的记忆。后来我明白了,为什么从中学时代起,我就喜欢写关于童年的往事;写古老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试图保存下来的北京,摆着盆景,爬满葡萄藤的四合院,在炎炎的夏日,老槐树下幽深的胡同;写城墙的颓败之美;暮色中的角楼,成群的蝙蝠静静地翱翔,不祥而忧郁;冬天的郊外,裸露的田野上,栖息着大片的乌鸦,翅膀闪着蓝紫色的光。如今,没有了。都没有了。古老的,与我的童年叠印在一起的北京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斑斓的、高耸的城市。童年被从记忆中粗暴地涂抹。在喧嚣的车流与楼群中,只有故宫的金黄的屋顶,像一抹久远而固执的记忆,在污染的空气中,闪烁着帝制时代古老而辉煌的光芒。然而那是与我们无关的历史。在断裂之中,在湖边,我们开始了我们自己的历史;而不是在北京,不在这个古老的京城。

在一位诗人的小说里,把我们当年生活过的那片湖泊称为大青湖,有一种荒芜和草莽的意味,相对于已逝的荒蛮的青春岁月,或许比它原来的名字更具真实;它原来的名字使我们想起一种俗套而快活的田园生活,或是如今新开辟的有着粗糙恶俗建筑的旅游区。重新命名是必要的,否则,活生生的命运将消融在陈旧的词语中。

然而我想不出任何称谓,可以概括当年我对它的感受,沉积在意识深处的记忆逐渐地陌生而新鲜,名称只会使记忆僵死和消亡。P6-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另一类的回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1690
开本 32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