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触摸心灵的天堂
内容
编辑推荐

《触摸心灵的天堂》是涉藏畅销书《心灵的高度》的姊妹篇,也是湖南援藏干部文良安继去年推出《心灵的高度》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该书由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作序,在序中周伯华对作者文良安及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翻开文良安的作品,从喜马拉雅雪山到雅鲁藏布江,从山南的泽当古城到中印边境线,从一条条艰难的天路到一个个湖泊草场、寺庙村镇,仿佛使人身临其境地来到了辽阔而广袤的高原上,跟着他一起丈量人间与天堂的里程,触摸到真正的神奇和美妙。无论是湛蓝的天洁白的云,还是褐色的山峰绿色的草原,以及盛开的油菜花,都是那样的栩栩如生、如诗如画。还有那些随处可见的庄严寺庙以及由它们的存在而流传至今的传说故事,使人对于何谓神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可以让更多的读者真实细致地体味到西藏的气息。

内容推荐

作为援藏干部,在藏三年来文良安一直坚持写作并完成两部书稿,首部《心灵的高度》出版后,在全国援藏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新作《触摸心灵的天堂》一书精选湖南援藏干部文良安散文60多篇,共30万字以优美的文字与图片,展现了作者在雪域高原三年援藏工作的风采和在藏期间的心路历程。让读者在惊叹西藏幅员辽阔、景色壮美的同时,领略了雪域高原底蕴深厚的灿烂文化,见证了藏汉一家亲的民族情谊。

目录

第一篇:心灵的故乡

 心灵的故乡

 西藏欢迎您

 泽当的早晨

 大美林芝的震撼

 璀璨的明珠昌都

 粗犷热情的那曲

 遥远神秘的阿里

 震撼心灵墨脱行

 西藏的香格里拉

 人间仙境吉隆沟

 心灵深处的家园

 灵魂走过可可西里

 边陲小镇樟木

 美丽的藏乡加查

 拉姆拉错的诱惑

 扎什伦布寺印象

第二篇:雪域的祝福

 雪域的祝福

 高原的传说

 西藏的女人

 我的藏族兄弟姐妹

 妻子的西藏情结

 我看西藏民主改革

 帕拉庄园之谜

 美丽与幻想的艺术

 走进民主改革第一村

 国旗在雪域高高飘扬

 拉萨的酒吧风情

 这里是欢歌的海洋

 探访藏传佛教

 藏地生育习俗

 雪域风俗禁忌

 民族精神的展示

第三篇:无悔的岁月

 无悔的岁月

 雪域的阳光

 老西藏精神新诠释

 到中印边境线调研

 我与网络的不解情缘

 清明节祭奠英烈

 我和夏天有个约会

 离天最近观日全食

 西藏的明天更美好

 扎西岗的启示

 感悟登山精神

 朴实也是一种美

 寻找冬天的暖意

 西藏观山

 不朽的丰碑

 红河谷的故事

第四篇:高原的记忆

 高原的记忆

 亲切的关怀

 书记省长情系西藏

 殷切的期望

 飞越人生新高度

 不能忘却的纪念

 暴风雪背后的真情

 儿子成长的足迹

 平凡中的伟大

 勤政爱民的县委书记

 用青春谱写事业的华章

 高原上的硬汉子

 为老乡何丰大哥骄傲

 到济南感受齐鲁文化

 援藏对身体的影响

后记

试读章节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这里有条美丽的河……”每当听到这首脍炙人口、荡气回肠的歌曲《家乡》的时候,我的思绪就会伴着优美的旋律随风飘扬。多么动听的歌声,多么美丽的家乡,多么幸福的歌者!其实,家乡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最美的地方。您的家乡或许有潺潺小溪,有巍巍青山,有袅袅白云,有鸟语花香,而西藏日喀则不但拥有这些美丽,而且还充满着神奇。

日喀则市是我踏上西藏这片热土后到达的第三个城市。它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虽然此前曾在脑海中对这座城市做过无数次设想,但当我第一次到达日喀则市区后,所见的一切都让我感到震撼。整洁干净的市容市貌,合理的城市规划,街道两边清一色藏式风格的建筑,一切都昭显着这座城市的古朴历史和现代文明的和谐交融。日喀则是一块很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净土,我非常喜欢这座美丽的城市。

日喀则市作为西藏的第二大城市,它是后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边境线长1573千米,接近西藏自治区边境线长的一半。日喀则以其古老的文化、雄伟的寺庙建筑、壮丽的自然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已成为西藏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这里有辽阔的草原牧场,肥沃的河谷良田,温暖的亚热带丛林,高寒的冰雪世界,气势非凡的名刹古寺,独具特色的后藏人文风情,可以说日喀则是西藏色彩最丰富的地方。

走进美丽的日喀则,这里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首的巨大的山峰群,有以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为主干的稠密的江河湖泊网,有终年积雪的巨大冰川群,有蕴藏丰富的矿藏、矿泉、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资源,有从寒带、亚热带到热带的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有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日喀则市、江孜县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曾见证过各个历史时期沧桑巨变的古化石、古墓群、古遗址等。

俯瞰美丽的日喀则,年楚河南北走向,从城东缓缓流过,雅鲁藏布江水在城北,从西向东日夜奔腾不息,江河两水在城的东北角汇合流向东方。尼玛山耸立在城西,山顶天葬台的上空,时时盘旋着展翅翱翔的雄鹰。山下坐落着巍峨庄严的扎什伦布寺,该寺现已成为后藏的主要旅游景点。到达日喀则时,首先映人眼帘的是金碧辉煌的扎寺的金顶和北侧山坡上白色的晒佛墙。城北的宗山上残留着旧宗政府的残垣断壁,见证着曾经一段沧桑与悲壮的历史。置身蓝天白云之下,伫立雪山草地之上,辽阔与荒疏,壮丽与粗犷,莫不让人心仪神往,意醉情迷。茫茫灵山圣水,莽莽高天厚土,滋润着勤劳勇敢的日喀则人民,孕育了雪域高原高天厚土的宗教文化。金碧辉煌的扎什伦布寺作为后藏的典型寺庙,它是民族团结的标志,与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南部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庙:近年来由于中央政府投入了巨额的资金维修,扎什伦布寺现以崭新的面貌喜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扎什伦布寺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寺,始建于公元1447年,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面对此寺,我不时被一种赤诚所感动,挣不脱的是一种氛围的感染。金顶衬托出来的万道霞光倾泻在伏拜者的背脊上,这色彩与宗教的蔓延,使朝天的背脊将信仰一代代传承,一种心灵的崇拜无影地渗透所有信徒的灵魂。尽管信仰不止尽皆于佛,可祥和美好的生活却都是人心所向。扎什伦布寺有如一座汉白玉石碑,除了超俗的经文和写满祖国统一的诗词,更多的是把班禅大师的款款爱国情怀写进了西藏各族人民心中。

或许是对班禅大师的敬仰,或许是对神灵的崇拜,这些伏拜者总是不断于阶,那光亮如镜的地板阶梯,尽显了历史中赤诚的擦痕。各种肤色的各种眼神在此融为敬慕。我一直在想:难道跪伏者真能感动神佛吗?浩如深海的意念真能得以升华吗?不管如何,从他们这种持久、赤诚、艰辛的精神上,便可发现某种追求的执著。尽管灵魂不能被净化,可思想却在这一刻激越。

日喀则这块热土,静默不语,兀然自在。它的山川风物,民生俚俗、宗教传承乃至天文历算、医药饮义,开启着与梦想相连的天窗。横亘全境南部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高大的山系,平均海拔勾6000米以上,苗峰林立,万山丛生。藏南谷地上段是雅鲁藏布匝和年楚河流域拘河谷平原,这里坡度平缓,土罢深厚,气候宜人,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宜于农作物生长,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产粮区,其间人烟稠密,阡陌相连,村落相望。

这里风光旖旎,民风独特,是一片未被污染、尚待开发的土地,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开发前景极为广阔。西藏最著名的曲登尼玛矿泉水,历来被藏族人民尊称为功德俱全的圣水就来自这里。日喀则珠峰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有小熊猫、黑颈鹤、野牦牛、藏羚羊等国家级、自治区级保护动物71种;有长叶云杉、喜马拉雅红豆杉、雪松等名贵树种;有贝母、党参、虫草、天麻、红景天、大黄等300余种藏药材。

这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人们可以领略到万峰之宗的珠穆朗玛峰之雄险、雅鲁藏布江源头的奔放,可以看到嘎玛沟、樟木、亚东、吉隆的原始森林风光,可以游览有世界最高铜佛的扎什伦布寺、藏汉建筑艺术珠联璧合的夏鲁寺、同布达拉宫并称为西藏三大艺术宝库的萨迦寺和白居寺、旧封建农奴制缩影的帕拉庄园等著名景区,可以欣赏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独具特色的古典藏戏。

西藏民主改革后,特别是中央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国家和有关兄弟省市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了日喀则地区很大的支援,使该地区的各项事业驶入了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今天,的日喀则,经济长足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改善,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社会局势稳定,人民和睦相处,边防更加巩固,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一直在寻觅来自心灵的乐土来丰盈我真实的灵魂。今天,心灵深处最美丽的故乡终于如期而至,它超越了世间万物,穿透时空的隧道,引起了我的震撼与共鸣。美丽的日喀则,那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连绵挺拔的雪山,辽阔如茵的草地让我获得的是悠远、圣洁、壮观、宁静、质朴的感受,净化着我的心灵,使我少了些浮躁,多了些宁静。我心灵的故乡日喀则,它那壮丽的山川,秀美的田园,忠厚的藏族同胞,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P3-6

序言

西藏藏是一块美丽的上地,藏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2007年,文良安作为一名援藏干部远赴西藏,存那遥远和离大最近的地方生活了三年,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并写下义集《触摸心灵的大堂》。这部关于域高原的纪实性散文集充满着新奇和激情,是他用三年时间解渎两藏,解读世界屋脊,用心灵和生命与雪域高原沟通的成果,这本书的实际意义显然高于散文集本身的价值。

人的一生中能有机会在西藏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由于工作原因我曾去过西藏,也领略过西藏的神奇和壮美。翻开文良安的作品,我找到了心灵深处的另一种震撼和美丽。从喜马拉雅雪山到雅鲁藏布江,从山南的泽当古城到中印边境线,从一条条艰难的天路到一个个湖泊草场、寺庙村镇,翻开书卷,书中的描绘仿佛使人身临其境地来到了辽阔而广袤的高原上,跟着他一起丈量人间与天堂的里程,触摸到真正的神奇和美妙。无论是湛蓝的天洁白的云,还是褐色的山峰绿色的草原,以及盛开的油菜花,都是那样的栩栩如生、如诗如画。还有那些随处可见的庄严寺庙以及由它们的存在而流传至今的传说故事,更使人对于何谓神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我相信,这一切仅让我,还会让更多的读者真实细致地体味到两藏的气息。

在文良安优美动情的笔下,人间天上常常融为一体。湖泊山川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而在一片寂寥之中,站立的人不知不觉地皈依于自然。正如作者在文中写到的那样:“我曾惊叹于这里的山川之壮观雄奇,风光之奇美瑰丽,民风之朴素纯良,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的香格里拉,让人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在宁静中找到简单的快乐。”虽然如此,在大自然面前各人的感受和领悟各不相同,而文良安显然从西藏的山川人文中触到了生命的真谛。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他一直在寻觅来自心灵的乐土来丰盈自己真实的灵魂。今天,心灵深处最美丽的故乡终于如期而至,它超越了世间万物,穿透时空的隧道,引起了他强烈的震撼与共鸣。

文良安作为湖南第五批援藏干部,他每天面对高原缺氧、寒冷干燥以及险恶的自然环境,不仅没有心生畏惧,反而激发了对党无限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挚爱,对西藏的眷念。在援藏三年的时间里,他用心感受西藏的民俗民风,体验雪域神奇的自然风光和民主改革50年的伟大变迁。他走遍西藏所有地市,用业余时间写出两部纪实性散文集,对于一个援藏干部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书中让我们在惊叹西藏幅员辽阔、景色壮美的同时,领略了雪域高原底蕴深厚的灿烂文化,见证了相互依存、相互支持,藏汉一家亲的民族情谊。

我非常热爱西藏。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广播、了解。但是我阅读文良安《触摸心灵的天堂》的书稿后,我对西藏大美无形的风景、纯朴善良的民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多数人对西藏的印象来自传说,这里贫穷落后、道路艰险、氧气缺乏,是天高无鸟飞,地广少人迹的地方。在书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实的西藏,奇特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风情,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这里有湛蓝如洗的天空,炽烈灿烂的阳光,庄严神秘的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珠穆朗玛峰,悠远深邃的雅鲁藏布江,美丽辽阔的羌塘大草原,大美无形的林芝,神奇迷离的阿里。这儿的山是那样的翠绿,这儿的水是那样的明净,就连这里的空气都是那样的清新和超凡脱俗。雪域高原,是真正的人间天堂。

西藏的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聪明善良且淳朴豪迈。藏族同胞世代生活在雪域高原,面对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存环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在作品中我们还看到宗教自由在西藏得到了坚定不移的执行。西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地方,对神山圣湖的崇拜已成藏胞们自然而然的行为。这里飘扬的经幡,转动的经轮都无处不在,藏胞对信仰的执著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无论春夏秋冬,朝圣的信徒行走在浩瀚的大山、如梭的湖泊之间,他们目标是向拉萨布达拉宫叩进。他们心中只有佛,他们坚信这种虔诚的方式,可以得到来世幸福。在西藏随处可见虔诚信徒在人群中擦身而过,转经的老人神情竟是那样地坚定,很难让人理解的轮回因果却被他们如此尊奉,这是我们所见最神奇的一道风景。

民主改革以来50年过去了,今天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已经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的新西藏。翻身的农奴和西藏各族群众一道,过上了幸福自由、富裕文明的新生活。我们坚信,西藏280多万各族儿女一定能够进一步传承民主改革的伟大精神,加快繁荣发展进步的步伐,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随着西藏热的掀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走向古老而神秘的西藏。文良安作为湖南第五批援藏干部,我们为他毅然援藏,并为西藏的建设和新闻宣传所作出的贡献而欣慰和自豪。尽管近段公务繁多,但是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审美的惊奇和愉悦。在表达以上一些读后感的同时,真诚地期待文良安在今后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辉煌。他请我为本书作序,我欣然应允,借此抒发我的感想以为序。

周伯华

2009年12月21日

(作者系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后记

我又从西藏回来了,此时的心情已不仅仅是激动,回想着在西藏的日日夜夜,感觉心灵似乎还在雪域高原上飘荡。援藏3年,我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让我对那片神奇的土地和那里的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我的记忆深处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西藏情结。这感情和情结源于西藏那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源于西藏艰苦的环境所形成的老西藏精神,源于在藏工作期间与藏胞结下的深情厚谊。

我和来自全国18个省市及中央国家机关和国家大型企业的1000多名援藏干部一道,为的是响应中央号召,把西藏建设得更加美好。援藏3年,让我对西藏的过去和现在有了初步的了解。经过民主改革50年的风雨洗礼,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西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50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西藏的发展,是50年来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求发展的结果,祖国的振兴、强盛为西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西藏屹立在世界屋脊。

援藏3年,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也将是时时萦绕于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回忆。回想在西藏工作的日日夜夜,心中不免感慨万千。记得2007年刚到山南之时,由于严重的高原缺氧,致使我头疼、胸闷、流鼻血,犹如大病一场,不用说正常工作,就是坐着也觉得难受。渐渐适应后工作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就会出现大脑缺氧,眼前一片茫然。内地的工作环境,办公条件先不说,就是自然条件也和西藏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西藏的经历让我倍加珍惜在内地的工作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本职,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把所做的工作干好抓实。

回到内地后,每当行走在空旷无垠的平原,每当看见旷野中偶尔闪现的绿树和灌木,每当看见蓝天白云、高山河流,每当看见猎猎飘扬在路上的五彩斑斓的旗帜,我都会感到熟悉而又亲切,都会感到仿佛是我心灵的故乡。每次从雪域高原回来,忽然之间就淡漠了许多欲望,那些得得失失,恩恩怨怨仿佛都被那高处的风吹走了,只留下了单纯的遐想。而当我又重新回到纷纷扰扰的城市,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重新听到一些熟悉和陌生消息时,令我感到我被甩出生活轨道的这段时间,这里的一切还是那样的喧嚣。

每当我走在城市的大街上,看着身边匆匆而过的人们,我时时都会想起在藏的日子收获的亲切、毫不陌生的微笑。我生活在这座没有云的城市里,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西藏上空那漂浮的厚厚的白云。在喧嚣浮华的城市里常常把山南想念,想念着那里简单快乐的日子。对于西藏,相信我们还会再次重逢,分别的思念会让我们有更美丽、更难忘的相遇。在那里的日子即使相隔多年,相信触摸依然炫目,格桑花开的日子我会张开我心灵的翅膀乘风飞翔再次飞到那蓝天、白云、雪山的圣地上,让心灵走到世界屋脊。

西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地方,对神山圣湖的崇拜已经成为藏胞们自然而然的行为。这里飘扬的经幡,转动的经轮都无处不在,藏胞对信仰的执著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无论春夏秋冬,朝圣的信徒行走在浩瀚的大山、如梭的湖泊之间,他们的目标是向拉萨布达拉宫叩进。他们心中只有佛,他们坚信这种虔诚的方式,可以得到来世幸福。在西藏随处可见虔诚的信徒在人群中擦身而过,转经的老人神情竟是那样地坚定,很难让人理解的轮回因果却被他们如此尊奉,这是我所见到的最神奇的一道风景。

可以这样说,是西藏成就了我的文学梦,是雪域的高天厚土给了我无尽的创作灵感。进藏时我曾雄心壮志,想在西藏用3年时间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西藏的确与内地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这里缺氧的环境,能够生存下来就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做其他的事情。在藏3年,我晚上夭部分时间是在寒冷的办公室度过的,用3年的时光出两本书,是我进藏时的奢望和梦想,而我的确做到了。为了这一理想,我付出的太多太多,也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寂。第一本书《心灵的高度》完成后,我的视力下降了很多,头发演变成“鬼剃头”,思维也变得滞后。  一些朋友曾对我说,在藏3年的时间很好打发,何必每晚待在办公室爬格子与自己的身体过不去。我说,在西藏糊里糊涂地呆上3年就回去,这一点我可能做不到。我出书的目的不在于名利,主要是为了宣传援藏和湖南的援藏工作,不管别人如何看我。一位哲人曾说过,人的一生不在于有多大财富,关键看能为后人留下什么,《触摸心灵的天堂》和《心灵的高度》两本书籍的出版,倾注了我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可以这样说,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用心写成的,但愿能为读者留下一些温馨的记忆。

在藏3年,我利用休假的时间走遍了西藏的所有地市,这可以说是完成了一次在藏的创举。要知道西藏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实在是太大了。走遍西藏可以说是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也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新胜利的不竭动力。走遍西藏后我对7个地市的感受是:拉萨最好,林芝最美,山南最近,日喀则最大,那曲最高,阿里最远,昌都最险。虽然这些感受还不足以对各地作出完美的回答,我的描述也只不过是领略到西藏的冰山一角,但我却很满足,因为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是一名援藏干部,做好援藏工作是我的本职,也是一定要履行好的神圣使命,这一点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基本上做到了。我不是一个常在西藏流浪的背包客或驴友,我没有耐心去做自己所不该做的事情,这于我来说也是政策所不容许的。而写作仅仅是我个人的,不需要服从组织安排的业余爱好。同时,我也是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西藏是祖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也是一块尚未完全开发的土地,我有责任、有义务尽可能多地把西藏美好的一面向世人展示,让大家见到一个真实美丽的西藏。

在本书出版过程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给了我很大的鼓励。2009年9月他在西藏调研的过程中,得知我的第二本书即将出版,在会上表扬我说在藏3年很上进,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中宣部研究室主任胡孝汉,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明立志,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善罡等同志都给我莫大的鼓励;湖南省委督办专员、省记协主席李凌沙多年来一直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成为我前进道路上一盏闪亮的明灯;我西藏的同事韩治国及援藏兄弟易敏华、朱东铁、袁后秋、夏业清等同志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成都建工集团西藏公司总经理何丰、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宇更是鼎力支持,使我在藏的第二本书得以按时出版。

作为70后的我,生于和平的一代,没有经历过大的历史动荡,有的只是一些生活的碎片。对于西藏的生活充满了困惑与迷茫,特别痴迷于信仰这个词,我需要一个生活的答案。西藏蔚蓝的天空触发感动的激流,飘逸的白云掀舞遐想的裙裾,翱翔的雄鹰拍打绿色的远方,呼啸的长风诉说久远的历史,飞跃的骏马盛装奔腾的生命,汹涌咆哮的雅鲁藏布江吟唱慑人的雄浑,连绵不绝的藏南谷地诠释真实的辽阔,风舞雪飞的藏北无人区昭示孤寂的苍凉,巍峨屹立的喜马拉雅山擎起生命的庄严。生命在苦难中磨砺,灵魂在神韵中升华,信仰在记忆中定格。

信仰是一种行为准则,让我有所为有所不为;信仰是一种精神指导力量,在我无助时仍然坚定地为我指引方向。虔诚的信徒,美丽的神山圣湖,这是我看见过的最美好的事物,这就是我的信仰,我坚信生活的美好。雪域高原,让我完成了心灵上的洗礼,载着一颗触摸过美好的心从梦想回归现实,感觉自己完整了。有了这样的一颗心,让我能正视自己的平凡,正视生活的平凡,其实这个世界并不欠我们什么,生活也没有欺骗我们什么,因为它本平凡,平凡才是生活真正的根基,有了这个起点,才能真实地拥有整个世界。

我一直想倾听西藏远古的呼唤,多想偎依它那豁达的胸怀,多想栖息虔诚的毡帐。藏族阿爸的猎枪永远编织神奇的童话,阿妈的羊皮袄永远温暖孩子的梦;阿哥的骏马踏响生命的绝响,阿妹的嗓音依然那样迷人。温馨的帐篷撩起甘醇的回忆,殷红的篝火记着欢乐的容颜;温柔的歌声颤动思念的心房,豪放的舞姿掀起飘飞的思绪;浪漫的泽当望果节依然欢天喜地,洒脱的那曲赛马会依然热闹非凡。今天我才突然意识到,我触摸心灵深处的这座天堂,已经成为阳光镌刻的记忆。

3年的援藏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而援藏的3年,对于我来说却是终身难以忘怀的。如果说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这与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鼓励帮助是分不开的。在山南地委宣传部,很多同志都属于父辈们奉献在雪域高原的第二代,“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对他们最实在的评价。如今,他们仍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地诠释着老西藏精神。他们给我树立了榜样的同时,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给了我很多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收获的同时充满着感激。

3年的步履匆匆,西藏给予我的太多,而我留给西藏的却太少。因为自己西藏改变了多少,我希望自己能被西藏所怀念也都是一种奢望。我从没有深究过作家笔下的一方热土,只是一直认为那是太厚重的字眼,如今才体会到它的分量。离别的脚步踩在用心感受和用热情灌溉过的土地,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滚烫。很多很多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记忆中慢慢地被风化了,但是有关西藏的记忆将会永远铭记在我心间。西藏的精神将会永远陪伴着我,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超越,我的心灵将永远属于雪域高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触摸心灵的天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良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62920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7
16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