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大地震启示录
内容
编辑推荐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危机……这是日本史上最强地震,这是战后65年来日本面临最大危机;灾难面前,日本的建筑、预警体系、救援机制,得到了怎样的考验?以邻为鉴,日本政府、媒体和民众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阅读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救护部编著的这本《日本大地震启示录》,一切尽在其中。

内容推荐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起巨大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民众伤亡数万,财产损失万亿。

面对灾难,日本各方如何应对了以邻为鉴,我们从中获得哪些经验和教训了《日本大地震启示录》为你做深刻剖析。

《日本大地震启示录》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救护部编著。

目录

3·11,东日本震颤

9.0级!日本史上最强地震/3

10米浪高!海啸横扫三县/14

福岛惹祸!核泄漏阴霾未散/22

灾难中的那峰“考生”们

日本政府:大考合格/35

日本媒体:评定优秀/43

日本国民:答卷满分/53

诺亚方舟在哪里

避难所:生命的庇护港/73

建筑物:海啸中的“不死鸟”/81

警钟为谁长鸣

以邻为鉴:我们准备好了吗?/89

自救互救:让生命之花在废墟上绽放/102

试读章节

在日本震后救灾的电视画面里,我们几乎见不到五颜六色的帐篷,更见不到灾民露宿野外的凄苦,而常入镜头的是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避难所。那么,地域狭小、人口密集的日本有多少个避难所呢?据报道,这次受灾的17个区里,就有2000个避难所庇护着36万灾民,供他们吃住生活。可以说,分布在全日本每一个村镇的避难所就是日本民众有难时的诺亚方舟,让灾民在地动山摇、家园被毁时得以保有尊严和安全感。

日本的避难场所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学校、体育馆等室内避难所,一种是公园、绿化带及高筑平台等室外避难场。

在日本,最结实、耐震性最高的建筑是学校和体育馆等公共设施。根据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校舍耐震性能调查结果的统计,日本全国60.1%的幼儿园、67%的小学和初中、67.8%的高中、82.8%的特殊学校的校舍达到了日本政府规定的耐震标准,即在发生震度为6级至7级的强烈地震时,校舍虽然有部分损坏但不会倒塌、没有人员死亡。所以,一旦地震来临,学校就成了最好的避难所。

在日本的城乡还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的防灾公园,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一类是拥有作为广区域防灾据点功能的城市公园——即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国营公园和大规模公园,在发生大地震、火灾等灾害时,作为进行急救、重建家园和复兴城市等各种减轻灾害程度活动的据点;二类是拥有作为广区域避难场所功能的城市公园——即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主要公园,发生大地震、火灾等灾害时,作为收容附近地区居民、使其免受灾害伤害的场所;三类是拥有作为暂时避难场所功能的城市公园——即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城市公园,在发生大地震、火灾等灾害时,主要作为附近居民的紧急避难场所或到广区域避难场所去的避难中转地点;四类是拥有作为避难通道功能的绿色大道,道宽在10米以上;五类是面积在500平方米左右的街心公园,平常作为防灾活动的据点。

除了常见的学校、公园这样的避难场所,日本沿海地区还有一些因地制宜的紧急避难地,比如海边的小山,它们被削为平台,当海啸发生,来不及跑的人可以迅速登上这里,见机行事,或逃生或求救(比如想办法发出“SOS”的信号,请求空中救援)。另有一些地方本来并不是专门的避难场所,但在这次灾难中也为人们提供了庇护。比如,东京在地震中受到冲击,有轨交通全都停摆,有许多人无法回家,只好到卡拉OK厅、酒店大厅、商场等地避冷。酒店不会拒绝这些人,而商场虽然已经不再售卖任何东西,但会24小时开着门,方便人们进来躲避。

据报道,在日本发生强震的第二天,日本东部及北部已有21.5万民众被安置到紧急避难处。地震发生的第三天,仙台市的278个避难所收留了约10.2万人。3月15日,大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日本岩手县难民躲到避难所。福岛第一核电站出现核辐射危机后,日本政府迅速在福岛县福岛市吾妻综合运动公园等地设立避难所,要求所有进入避难所的临近核电站的居民都必须接受检测。由于地铁、电车等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全部停止运行,东京等城市开放了学校为主的避难所为受灾者暂住。

在这次地震中,许多紧急避难场所还扮演了其他重要角色,比如政府的办公机构。据报道,地震及核泄漏后,由于新渴距离地震重灾区最近且核污染相对较轻,来自重灾区福岛、宫城和岩手三县的中国撤离人员陆续集中于此,暂留于包括东综合体育中心避难所在内的三个避难所中。为了帮助这些人顺利登机,中国总领馆领事部的工作人员还把办公场地搬到了安置点,帮助那些护照过期或丢失的中国人办理证件。3月20日,最后一批暂留于新溻避难所的中国同胞回到祖国。另据报道,避难所成为日本一些市政府的办公场所,灾民可以就地提出各种需要协助解决的要求,比如申请灾后的临时安置住房等。3月22日,福岛市郊区的居民在设立于一个小学体育馆内的临时安置点举行了市政会议。

作为一个生来与灾害相伴的国家,日本政府不遗余力地将各避难场所的具体位置告知民众。比如,政府会派发传单,告诉每个小区的人这个区的避难场所在哪里。城市的防灾地图里会清楚指出不同区域的地质构造、各处避难场所的位置以及从不同的地方应该怎样去,等等,人们可以在网上查到这份地图。在进行防灾知识普及活动和房屋诊断时,相关人员也会分发这种防灾地图。我国许多大城市也有不少这样的避难场所,多数在开阔的公园或体育馆,有的避难场所设施还很完备,比如北京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但大多数的避难场所都只有一个简单的标牌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许多市民并不知晓。当一些市民被问及是否知道城市里有避难场所时,只有少数人回答知道,如果再问到具体的位置,几乎就没人答得上来了。

P73-76

序言

地动山摇,惊涛骇浪,火光冲天,满目疮痍……这不是灾难片《2012》中的镜头,而是现实中的真实场景,它就发生在我们的邻邦日本,时间是2011年3月11日下午。

9.0级大地震,随之而来的海啸,还有核电站损毁引起的核泄漏,夺去了几万人的生命。上万个家园被毁,几百个村镇从地图上消失,甚至日本东部沿海半个东京面积的国土也沉入了海底。

3·11大地震震痛了日本,也震惊了世界。在这场灾害大考中,日本政府、媒体和民众的表现都由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展现在世人面前。网民们议论热烈,纷纷给他们评议打分:菅直人政府及格过关;日本媒体表现不俗,可得优秀;而灾区民众得分最高,近乎满分。

大地震震撼了岛国,却没震乱民心。日本民众在灾害面前表现出的淡定从容、冷静有序让人印象深刻。这种并非依靠政府指导而是公民自我管理的秩序,来自平时的防灾教育与训练。“从娃娃抓起”的防震避震演练,“时刻准备着”的各种防震设备,广泛分布的专门和临时避难所,构筑成了坚固的抗灾堡垒。

在地震海啸之后巍然不倒的“不死鸟”建筑,也成了灾区的一道风景。日本的大部分建筑物都能抗7级以上地震,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公共建筑,更是达到抗10级地震的标准,因而成为最好的避难所。日本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减缓地震造成的伤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完善的地震预警机制也为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助力不少。日本气象厅2007年引入一套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利用地震发生后P波比S波传导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提前15秒左右发出地震预警,使民众有宝贵的30秒左右的时间逃生。

地震不可以预测,但可以预防;海啸不可以阻挡,但可以预警;辐射不可以看见,但可以检测。面对着还没有结束的灾难,亲历者也好,局外人也罢,都要认真应对和反思。中国也是个灾害多发的国家,日本大地震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才能把发生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把抵御灾害的能力提升到最高。这也是日本地震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同国务院参事座谈时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的确,每一次灾难的降临,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考验,也是对一个民族精神的历练。体恤悲悯,团结友爱,奉献牺牲,才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也使得人世更值得留恋。生活的家园可以被摧毁,但精神的家园不可以倒塌。多难兴邦,在危难之中提高大众抗压能力,提升国民道德修养与文明水平,不仅是政府的急迫责任,更是我国教育所要努力的方向。

本书由许春山、朱国政、王珊珊、中根哲也执笔,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图书报刊和博客的内容,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仓促,难免存在错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救护事业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大地震启示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本社救护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23012
开本 16开
页数 1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315.9-49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