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诗学(第1部形式论)/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丛书
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卷 结构论

上篇 旧诗的圆美流转类结构

 第一章 通意脉途径

第一节 立情意重想象

第二节 抓切入角度

第三节 定主导意象

 第二章 情景建构

第一节 情景辩证法

第二节 情景互映

第三节 景因情设

第四节 情随景生

第五节 情景浑成

 第三章 布局措施

第一节 布局的法度

第二节 布局操作原则(一)

第三节 布局操作原则(二)

第四节 布局操作原则(三)

中篇 新诗的方美直向类结构

 第四章 通意脉新径

 第五章 心象建构

第一节 生理综合

第二节 心灵综合

第三节 智慧综合

 第六章 布局新措施

第一节 布局的新法度

第二节 层层展开式

第三节 逻辑依附式

第四节 虚实交融式

下篇 未来新诗结构的思考

 第七章 两大结构体系的诗学认同

 第八章  圆美与方美结构偏至的负效应

第一节 圆美偏至的负效应

第二节 方美偏至的负效应

 第九章 圆美与方美辩证统一的结构新径

第二卷 语言论

上篇 旧诗的点面感发类隐喻语言

 第一章  旧诗语言理论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语言理论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诗歌语言理论

第三节 两宋诗歌语言理论

第四节 元明清诗歌语言理论

 第二章 旧诗的词法

第一节 词语的积聚与新构

第二节 典故词语

第三节 实字与虚字

 第三章 旧诗的句法

第一节 反修辞逻辑组句

第二节 反语法规范组句

第三节 对等原则与对句

中篇 新诗的线性陈述类语言

 第四章 新诗基本用语确立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新诗基本用语的确立过程

第二节 向民歌语言吸收养分

第三节 向旧诗语言吸取养分

 第五章 新诗语言的意象化

第一节 语法规范与新诗语言的意象化困境

第二节 新诗的词法

第三节 新诗的句法(一)

第四节 新诗的句法(二)

 第六章 新诗意象的语言化

第一节 语音触发经验联想的意象呈示

第二节 反语法规范意象呈示

第三节 遵语法规范的意象呈示

第四节 遵语法反修辞规范的意象呈示

下篇 新诗未来的语言建设

 第七章 诗歌语言观的调整

第一节 老一代的新诗语言观

第二节 叶维廉的新诗语言观

第三节 郑敏的新诗语言观

 第八章 两大语言体系的汇通

第一节 词法与对等原则

第二节 句法与对等原则

第三节 连续性句法与对等原则

 第九章 几个要点备忘

第一节 化用旧诗词语须受制于组合关系

第二节 句法选择须受制于抒情方式

第三节 建立旧诗新译的实验基地

 小结

第三卷 体式论

上篇 旧诗的回环节 奏类形式

 第一章 回环节 奏构成的回顾

第一节 上古歌谣阶段的探求

第二节 《诗经》阶段的探求

第三节 “楚辞”阶段的探求

第四节 古体诗阶段的探求

 第二章 近体诗的回环节 奏类体式

第一节 音组律与平仄律

第二节 押韵与对仗

第三节 近体诗的体式

 第三章 词曲的节 奏形式

第一节 词曲语言与音组

第二节 词曲音组的组合与诗行节 奏的确立

第三节 词曲典型节 奏诗行的诗行群组接

第四节 词曲的节 奏形态及其体式构成策略

 小结

中篇 新诗的推进节 奏类形式

第四章 新诗形式探求的回顾

 第一节 1920年代的探求

第二节 1930—1940年代的探求

第三节 1950年代至世纪末的探求

 第五章 新诗的推进式节 奏形态

第一节 音组与建行

第二节 典型诗行

第三节 诗行组合的规范要求

 第六章 两大体式

第一节 自由体诗及其规范特征

第二节 格律体诗及其规范特征

下篇 未来新诗体式的思考

 第七章 体式的二元对立状态

第一节 二元对立的体式观

第二节 新诗体式的现状(一):自由诗体

第三节 新诗体式的现状(二):格律诗体

 第八章 语言与节 奏体式之关系

第一节 句法与声律间的辩证法

第二节 自由诗体与新诗句法

第三节 句法与格律体新诗的节 奏表现

 第九章 呼唤新体式

第一节 格律化自由体

第二节 自由化格律体

第三节 浑成体

 小结

编辑推荐

中国诗学之所以和西方诗学的侧重点不同,偏于对意象层面和形而上层面的探讨,的确意味着中国诗学是以神话思维为本的,因为神话思维是以神话为内容与形式的思维方式,它本身就是“天人合一”观和“齐物论”的直接派生物,而它所具有的直觉性、整体性、自发性、象征性和情感性的特点,也正是“神会于物”“神与物游”等感性体验活动的必然结果。

诗学是以对诗作为内部研究为主的工程。本书以形体格式构建为核心展开的《形式论》。

内容推荐
本书分结构论、语言论和体式论三卷。内容包括: 旧诗的圆美流转类结构 ; 新诗的方美直向类结构 ; 未来新诗结构的思考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诗学(第1部形式论)/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骆寒超//陈玉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77495
开本 16开
页数 7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9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1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4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4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