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的教育(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精)/中译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该书以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作为主要内容,其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的真实的“每月故事”。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主人公恩里科的日记、他的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小故事三部分构成。该书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人生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

内容推荐

意大利小说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一本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该书通过描写四年级小学生恩里科身边发生的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反映了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提倡爱国、善良、勇敢、宽大、无私和博爱等精神。该书采用日记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读来写得真实,富有亲切感,因此也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虽然这是一本主要写给九岁至十三岁的学生看的书籍,但对于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也是一本颇有裨益的教育经典。

目录

译者序

作者序

十月

 开学第一天(十七日)

 我们的班主任(十八日)

 不幸的事件(二十一日)

 卡拉布里亚的孩子(二十二日)

 我的同窗好友(二十五日)

 宽容的表现(二十六日)

 二年级时教过我的女老师(二十七日)

 阁楼里的故事(二十八日)

 学校(二十八日)

 帕多瓦的爱国少年(二十九日)

十一月

 扫烟囱的孩子(一日)

 万灵节(二日)

 我的朋友加罗内(四日)

 烧炭工人和绅士(七日)

 我弟弟的女老师(十日)

 我的母亲(十日)

 我的同学科雷蒂(十三日)

 校长(十八日)

 战士(二十二日)

 内利的保护人(二十三日)

 班级第一名(二十五日)

 伦巴第的小哨兵[每月故事](二十六日)

 穷人(二十九日)

十二月

 小商人(一日)

 虚荣心(五日)

 第一场雪(十日)

 “小泥瓦匠”(十一日)

 一只雪球(十六日)

 女老师(十七日)

 受伤老人的家(十八日)

 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每月故事]

 意志的力量(二十八日)

 感恩(三十一日)

一月

 代课老师(四日)

 斯塔尔迪的藏书室

 铁匠的儿子

 愉快的聚会(十二日)

 维托利奥·埃马努埃莱国王的葬礼(十七日)

 弗兰蒂被赶出校门(二十一日)

 撒丁岛的少年鼓手[每月故事]

 爱国情结(二十四日)

 嫉妒(二十五日)

 弗兰蒂的母亲(二十八日)

 希望(二十九日)

二月

 一枚沉甸甸的奖章(四日)

 决心(五日)

 玩具小火车(十日)

 盛气凌人(十一日)

 受工伤者(十三日)

 囚徒(十七日)

 爸爸的看护人[每月故事]

 工场(十八日)

 马戏团的小艺人(二十日)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二十一日)

 盲童(二十三日)

 探望生病的老师(二十五日)

 街道文明(二十五日)

三月

 夜校(二日)

 打架(五日)

 孩子们的家长(六日)

 七十八号犯人(八日)

 夭折的孩子(十三日)

 三月十四日前夜

 发奖(十四日)

 吵架(二十日)

 我的姐姐(二十四日)

 费鲁乔的鲜血[每月故事]

 身患重病的“小泥瓦匠”(二十八日)

 卡武尔伯爵(二十九日)

四月

 春天(一日)

 翁贝托国王(三日)

 幼儿园(四日)

 体操课(五日)

 我父亲的老师(十一日)

 大病初愈(二十日)

 工人朋友们(二十日)

 加罗内的母亲(二十九日)

 朱塞佩·马齐尼(二十九日)

 公民荣誉奖章[每月故事]

五月

 患佝偻病的孩子(五日)

 牺牲(九日)

 火灾(十一日).

 六千里寻母——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

 [每月故事]

 夏天(二十四日)

 诗歌(二十六日)

 聋哑孩子(二十八日)

六月

 加里波第将军(三日)

 军队(十一日)

 意大利(十四日).

 三十二度的酷暑(十六日)

 我的父亲(十七日)

 郊游(十九日)

 夜校毕业生的颁奖仪式(二十五日)

 女老师之死(二十七日)

 感谢(二十八日)

 客轮失事[最后一篇每月故事]

七月

 母亲的最后一页(一日)

 考试(四日)

 最后一场考试(七日)

 告别(十日)

试读章节

开学第一天

十七日,星期一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三个月的假期一转眼就过去了。日子在乡下过得飞快。简直就像做梦一样。今天早晨,妈妈带着我去巴雷蒂学校注册——我念小学四年级了!可是,我还留恋着美好的暑假生活,一点都不愿意去。通往学校的每一条路上都熙熙攘攘;两家文具店里生意兴隆,挤满了给孩子添置学习用品的学生家长。什么书包啦,本子啦,笔啦,都成了抢手货。学校的门口更是人满为患,几个门卫和校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大门才没有被堵住。在门口,我感觉到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原来是我上三年级时候的班主任。他还是像从前那样笑嘻嘻的,一头红发怎么梳都还是乱蓬蓬的。他说:

“瞧。恩里科,你长大了,我们就只能分开了。”

对于这一点。我早就有心理准备。可是,他的话,不知怎么,还是让我的心里感觉酸酸的。我们一起挤进了校门。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拿着孩子上个学年的成绩单陪孩子前来注册的有先生,也有女士;有的看起来像普通的工人,有的则像政府官员。除了孩子的父母,当然也有由爷爷、奶奶或者仆人陪伴的。整个门厅里都站满了人,连台阶上都没有空位了。教学大楼里充满了“嗡嗡嗡”的声音。人们就好像是走进了一个大剧院一样。重新看到底楼的那间大教室和那七扇通往不同的小教室的门,我觉得非常亲切,要知道。在这里,我整整度过了三年的时光啊!老师们在人群里穿梭二年级时曾教过我的一位女老师站在她的教室门口,看到我,就跟我打招呼:

“恩里科,今年你就搬到楼上去念书了!我们在路上都很难碰到了呢!”她看着我,眼神里有一些伤感。校长的身边围着很多孩子的母亲,她们一个个气喘吁吁的,看上去大概是她们的孩子没有拿到名额。我仔细看了一眼我们的校长,发现他的胡子仿佛比去年又白了一点。我的同伴们,有的长高了,有的长胖了。在底楼,已经分好的一年级的班级门口。有些小孩子倔得像驴子一样,死也不肯进教室,抱着他们父母的腿不肯放;另一些进去了却不肯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到处跑来跑去;更有甚者,看见父母要走了,就开始放声大哭,后者不得不又折回去哄他们,安慰他们。看着这种情况,老师们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我弟弟被分到了德尔卡蒂老师的班级里;而我则被分到了佩尔博尼老师的班里。我的教室在二楼。十点钟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到齐了。我们班有五十四个人。三年级的时候和我同班的大概有十五六个,其中包括德罗西。那个总是拿一等奖学金的模范生。坐在教室里,我不由自主地感觉到有些伤感。暑假里那些快乐的日子历历在目。比起蓝天下的高山和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子来,学校的空间是多么有限啊!同时,我也非常想念三年级时的班主任,他是那么的和蔼可亲,总是和我们在一起玩,一起笑;他又是那么的童心未泯,与其说他像我们的老师,还不如说他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他那头乱蓬蓬的红头发是那么的可爱,可遗憾的是,我可能再也不能经常看见他了。我们的新老师长得很高大,头发是灰色的,很长,没有胡子;前额上有一条笔直的皱纹;他的声音很粗犷;看我们的时候,眼睛紧紧地盯着每一个人,好像要看到我们心里去似的。他似乎从来都不笑。我自己对自己说:“这可才是开学第一天呢!还有整整九个月呢!还有多少功课。多少月考,多少辛苦在等待着我啊!”走出校门,我看到妈妈在门口等我,我突然觉得我还真的和那些刚进校门的小孩子一样,需要母亲的安慰呢!、于是,我就跑过去,亲吻她的手。她安慰我说:“不要怕,恩里科!我们一起对付这一年。”于是,我还是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我再也不能和原来的老师在一起玩了。再也看不到他灿烂的笑容了。学校在我的心里也不像原来那么吸引人了。  我们的班主任

十八日,星期二

今天早上的事,使我一下子喜欢上了我们的新班主任。上课前。他早早地就坐在了教室里。这个时候,就时不时地有一些孩子的脑袋探进来向他打招呼,原来他们都是他从前的学生。“早上好,老师!”“早上好,佩尔博尼老师!”有几个还跑了进来,碰碰他的手,然后,又逃走了。看得出来,他们都很喜欢他,都很想回到他的身旁。他不断地回答说:“早上好!”也不断地紧紧握一下朝他伸过来的手。但是,他的眼睛谁也不看,表情也一直都很严肃。他额头上的皱纹绷得很直,目光一直都落在窗外,落在对面那幢楼房的屋顶上。学生的问候好像并没有让他的情绪高涨起来,相反,在这种情况下,他仿佛很尴尬。然后,他就开始望着我们,一个一个,很仔细地,仿佛是在探究我们的内心。一边给我们做听写,他一边从讲台上走下来,在课桌的中间散步。突然,他看到一个小男生的脸红红的,长满了痘痘,就停下来,把他的脸捧在掌心,仔细地瞧。然后,又低声询问他是怎么回事,并用手摸摸他的额头,看他有没有发烧。就在那个时候。坐在他身后的一个孩子突然从课桌后面站起来,开始冲着全班同学做鬼脸。他似乎感觉到了,突然回头;男孩赶忙坐下,把头垂得低低的,等待着老师的训斥。然而,佩尔博尼老师只是把手轻轻地放在他的头上,对他说:“以后不要再犯了,”就再也没有说什么。他回到他的讲台上,继续给我们把听写做完。

做完了听写,他站在那儿,静静地看了我们一会儿。然后,用他粗犷的声音缓缓地对我们说:

“孩子们。你们都听好了。我们有整整一年的时间要一起度过。我想我们会相处得很融洽的。你们要好好地学习,要做好孩子。我没有家庭。你们就是我的家人。去年,我还和我的母亲在一起生活。可是。现在,她已经去世了。于是,在这个世界上我就没有什么亲人了。如果要说有,那就是你们了。而我能做的,也就是关心你们,好好地爱你们了。对我而言,你们就像我的子女一样。我会真诚地对待你们的,当然,你们也该真诚地对待我。我不希望任何一个人做出不轨的事,并且因此受到惩罚。请用你们的行动告诉我,你们都是好样儿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能变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而你们才能成为我的安慰和我的骄傲。我不需要你们用言语给我任何的承诺;我深信,在你们的心里,你们已经在回答是了。谢谢你们,我的孩子。”

这时候,校工来宣布下课了。我们一个个离开教室。谁也没有说话。那个做了鬼脸的学生走到了老师的身边,用颤抖的声音对他说:“老师,请原谅我。”老师吻了一下他的前额对他说:“去吧。我的孩子。”

不幸的事件

二十一日,星期五

新学年开始不久,就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今天早晨,我去上学,一路上都在和我的父亲探讨前几天佩尔博尼老师跟我们讲的话。走到学校附近,我们突然看到很多人都挤在马路中央,而校门口更是水泄不通。父亲说:

“一定是出什么事了!这个新学年开始得很不顺利啊!”

我们好不容易才挤进了学校。学校的门厅里挤满了学生和家长,各班的班主任试图请他们回到各自的教室里去,但是他们的努力看来毫无效果,因为所有的人都往校长办公室的方向挤,一边张望,一边叹息着:“可怜的孩子,可怜的罗贝蒂!”越过攒动的人头,在校长室的最里面,可以看到一个警察的头盔和校长的秃顶。过了没多久,进来一位戴着大礼帽的先生。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医生来了!”我的父亲问站在身旁的一位老师:“出什么事了?”“那个学生的脚被车轮轧了。”这位老师回答。“脚被轧断了呢!”另一个人说。原来。受伤的男孩叫罗贝蒂,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今天早晨,他上学的时候。路过多拉·格罗萨大街,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挣脱了母亲的手,一个人跑到马路中央,又不小心摔倒了。而这个时候,距离他不远的地方,一辆公共马车正朝他的方向驶过来。眼看着车就要撞着他了,罗贝蒂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一把将那个小孩拖到了马路边。孩子被拉到了安全的地方,而他自己却因为躲闪不及被轧伤了一只脚。罗贝蒂是一位炮兵上尉的孩子。

我们正入神地听着,突然,只见一个妇人发疯似的分开人群,挤进了学校的门厅。原来她是罗贝蒂的母亲。出事之后,校方就派人把她给叫了来。看到她的到来,另一位妇女哭着跑了上去,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了她——那是那个被救孩子的母亲。在两名妇女冲进了校长室之后,人们立即听到了罗贝蒂的母亲绝望的一声大哭:“哦。朱利奥,我的孩子!”

就在这个时候,一辆马车停在了校门口。不久,校长抱着受伤的孩子走了出来。罗贝蒂的头靠在他的肩膀上,脸色煞白,两只眼睛紧紧地闭着。大家一下子都不作声了,只听见罗贝蒂母亲不断的啜泣声。校长的脸色也很苍白,他站住了,用双臂把孩子微微向上托起。目的是让人们可以看得清楚一些。所有的人——老师、家长、学生。都轻声说着:“真勇敢,罗贝蒂!”或者“了不起,可怜的孩子!”他们不断地向他抛出飞吻。而围在他身旁的孩子和老师,则俯下身去,吻他的手和双臂。他睁开眼睛说:“我的书包!”被救孩子的母亲一边哭,一边伸出一只手给他看她手里的书包,说:在这儿呢,我的好孩子,我给你拿着呢。”她的另一只手还扶着罗贝蒂的母亲——她悲痛欲绝,两只手遮着脸,不忍看自己的儿子。所有的人都走了出去。他们把孩子安置在马车上,马车开走了。而我们也都默默地返回了各自的教室。

P1-5

序言

一部文学史是人类从童真走向成熟的发展史,是一个个文学大师用如椽巨笔记载的人类的心灵史,也是承载人类良知与情感反思的思想史。阅读这些传世的文学名著就是在阅读最鲜活生动的历史,就是在与大师们做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与情感交流,它会使一代代的读者获得心灵的滋养与巨大的审美满足。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以中外语言学习和中外文化交流为自己的出版宗旨,三十多年来,翻译出版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社会科学著作和人物传记等,与国内翻译名家有着深厚的渊源。近年来,在市场化大潮的裹挟下,翻译质量急剧下降,出版物质量也令人忧虑。出版一套质量上乘、造福读者的高品味文学名著便成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与光荣使命。我们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国内翻译界的一致赞同与积极响应。这便是“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丛书出版的缘起。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以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著名翻译家尹承东先生为主编,著名翻译家王逢振、尹承东、李玉民、杨武能、张建华、张经浩、陈众议、罗新璋、施康强、郭建中为编委的“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编委会,他们本着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遴选篇目,选择国内最权威的译本,向读者奉献上一道精神盛宴。

“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将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学名著、国内最权威的译本纳入这一系列,不断地将优秀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读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的喟叹。中外大师们不必疑虑,捧读他们著作的读者,便是他们的千古知音,他们的作品将伴随人类文明的足迹,直至永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的教育(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精)/中译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大利)亚米契斯
译者 储蕾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122203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46.84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5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