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母慈子孝(30年家庭教育心得)
内容
编辑推荐

您想把您的孩子教育得出类拔萃吗?

有多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儿女获得成功幸福的人生。然而,事实常常差强人意。多少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不得要领,事与愿违。那么请看这本书,它会给您莫大的启示。

内容推荐

我们也常说教育是一生的事情,可是为人父母、师长者几人能确实为之?

学习传统文化,学圣希贤,直到深入《母慈子孝》,才略得一些圣贤法味。原来经典就是生活,所谓圣贤之道,即是以孝为本的人伦之道。钟妈妈对儿子的言传身教,那些令人回味的细节,都是生活的点点滴滴。

《母慈子孝》,一读、再读,那一封封母爱子,子爱母的书信、文稿,散发着浓厚的慈孝人伦的真味。母亲眷眷的心,与儿子拳拳的心,是那样的至情、至性,相映成辉,闪耀着性德之光。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前言

第一章 家庭教育的老师——母亲的第一责任

第二章 家庭教育的起点——胎教

第三章 家庭教育的基础——孝为德之本

第四章 家庭教育的內涵——素质教育

第五章 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圣哲教育兼收并蓄

第六章 家庭教育的升华

第七章 家庭教育的原理

附录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后记——学习《母慈子孝》心得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家庭教育的老师——母亲的第一责任

从小学到博士毕业,茂森整整读了二十年书。我陪着儿子走过二十年的学习生涯,现在看到他马上就要毕业,可以为社会工作,心情自然非常高兴。这种高兴怎么来形容?就好像一个园丁种了满院子的花草,而这些花现在都已开始盛开。

一个农民的喜悦是什么?是面对丰硕的秋收。

那么,一个母亲的喜悦是什么?是看到儿子成才。

为家庭培养一个好孩子,为社会培养一个人才,这是每一个母亲的心愿,也是每一个母亲的责任。当我们决心要培养一个好孩子的时候才可以要孩子。我是二十八岁的时候才生这个儿子,是有了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才的心愿才育儿的。

从自己的生活中,我体验到母亲的第一责任是教子。我自己也有社会工作,而且一直工作到退休,但是这个工作在我的心目中排第二,排第一的是教子。做父亲的应该把社会的工作排在第一位,男女之间就各有重点,男的主外,女的侧重在内,这是家庭的和谐,也是儿女的幸福。一定要牢牢记住,做母亲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儿女。

有些年轻的母亲觉得教育儿女是一件比较辛苦和劳累的事情。那要问,如果你的儿子不能成才,而成为社会的败类,岂不更苦、更累了?如果母亲不把儿女教好,那仅仅是你一家的事吗?那是对社会的损害。

在2006年4月份曾经有一起惊动世界的枪杀案,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一个韩国的学生仅仅因为自己的恋爱不如意,就任性地枪杀了三十二名老师和同学。这个孩子做出这样令人不能理解的事情,与他长期以来缺乏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以至养成了孤僻、冷漠和仇恨的性格。他的父母感到非常对不起美国人民,曾几次试图自杀,但自杀未遂,被送进医院。

家庭把儿女教育好,不仅仅是一家的事情,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就像孔母和孟母能教育出孔孟这样优秀的圣贤人物,这不仅当时有益于社会,而且使我们子孙万代都受益无穷。

孩子和母亲接触最多,从胎儿一直到出生,到婴儿,再到少年和青年时代,以至走向社会,母亲的影响都非常大。在看了许多关于教育的论著以后,我才发现民国年间的高僧印光大师,他对家庭和母教的论述是非常精辟的。在这里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他的十条箴言。

印光大师关于家庭教育的十条箴言(摘录)

第一,世少善人,由于家庭无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最要。以人之幼时,日在母侧,其熏陶性情者,母边最多。

第二,欲家国崛兴,非贤母则无有资助矣。世无良母,不但国无良民,家无良子。

第三,须知为天地培植一守法良民,即属莫大功德。

(印光大师给为人父母者提出一个最低的标准,如果能为社会培养一个好孩子,培养一个守法的公民,就是大的功德。所以做父母的也不要有很大的忧虑和担心,只要为国家培养一个守法的公民,就是有功德的。)

第四,世无圣贤之士,由世少圣贤之母所致也。

第五,治国平天下,自齐家始。所以治国平天下的权力,妇女操一大半。

第六,国无贤人,其根本皆由家庭无善教所致。

(印光大师提得很好,国家没有人才,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重责落在母亲的身上,这是世界和谐的根本。)

第七条,人果能善教儿女,自可家道兴隆,天下太平矣。

第八条,家庭有善教,则所生儿女皆贤善。家有贤子,则国有贤才。穷则自淑,化及乡邑。达则兼善,普益斯民。如是之益,出于家教。家教之中,母教最要。

(如果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儿女就优秀,国家就有人才。有良好的教育,“穷则自淑”,虽然没有遇到机缘发达,但是自己做得很好,可以影响周围的人。“达则兼善,普益斯民”,如果遇到机缘,可以为天下人办事,给天下人带来影响,那获益就更大了。这样的利益是来自家庭教育,来自家庭教育中的母教。)

第九条,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

(家庭教育多么重要,母亲的教育多么重要,可是一向以来都被忽略,鲜有人提及。所以印光大师再三地呼吁。)

第十条,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

印光大师是民国年间赫赫有名的大法师,是祖师级的人物,对家庭教育的论述很多。印光大师通儒、通佛,这里仅仅引用十段话供大家参考。可以看出,古人言“至要莫若教子”,就是说至关重要的莫若教育儿女。因为教育好儿女事关家庭,事关国家,事关天下的和谐。

有没有人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榜样呢?在历史上有三位非常杰出的母亲,她们是教子的典范,她们的努力使国家太平、社会和谐。这三位优秀的母亲就是太姜、太任和太姒,是周朝的三位母亲。由于她们教子有方,使周朝能够保持八百年的太平。“太太”一词就是从这里而来,由此可知,“太太”这个词是非常尊敬的称呼。

我们列出了三位优秀的母亲,她们的儿子无论是做了君王还是没有做君王的,都同样的优秀。周朝太王的妻子太姜,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是泰伯,次子是仲雍,三子是王季。王季的妻子太任,生了儿子周文王,正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圣贤君王之一。周文王的妻子是太姒,她生的儿子是周武王和周公旦。太姜的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他们理解父亲的心愿,因为父亲想把王位给第三个儿子王季,这两位哥哥就礼让,最后成就自己的三弟王季坐了王位。王季后来又把王位传给了周文王。孔子赞叹泰伯的品德达到了顶点,为什么说达到顶点?因为他孝悌做得非常圆满。

P5-7

序言

在2006年夏天,我们母子应邀到黑龙江省大庆市演讲。当时的演讲题目是“教育好子女,为和谐社会作贡献”。以这个话题来与东北的乡亲们交流,没想到反应非常热烈。大会的编导人员把演讲录成了影碟,定名为《母慈子孝》,同时通过北京大方广文化网在网上流传。同年12月份,新加坡净宗学会邀请净空老法师演讲“华严经对现代人的启示”,在这个报告会的流通处放有两千份《母慈子孝》的影碟,被一抢而空。后来还有热心的人士赶紧回去复制和补充。可见,天下的父母都想教育好子女,而天下的子女都想做孝子贤孙。

人心思善,社会盼和谐,我们非常感动,也非常理解。很惭愧的是我们母子做得并不是很好,但是有机会走上讲坛与大家分享教育心得,是一种爱心的驱使。我们怀着一种美好的心愿,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拥有智慧和慈悲,希望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能孝顺和成才。

先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我们母子来自广州市一个很普通的家庭,我叫赵良玉,今年(2007年)六十三岁,已经退休多年。退休前曾在广州市担任过《广东食品报》副主编、《中国食品报》记者和广东省社会福利集团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等职务。我只有一个孩子,就是儿子钟茂森。他今年(2007年)三十四岁,1995年本科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后来去了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和博士,于1999年获得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商学院的金融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得州大学和美国堪萨斯州州立大学任教。

我们接受净空老法师的建议,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由美国迁居到澳洲,儿子就在澳大利亚商学院中排名第一的昆士兰大学商学院任教。由于他在教学方面的突出表现,以及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国际方面的奖项,很快就成为学校里最年轻的教授。同时,茂森也是广州中山大学的客座教授,在2005年又被聘任为澳洲净宗学院副院长。在大学的教学工作之外,茂森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的经典,并且跟随净空老法师参加世界和平、教育和宗教团体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茂森担任老法师的英文翻译,每天的生活紧凑而充实,至今还是一个单身汉。

回忆我们母子走过的三十年路程,母亲爱儿子,儿子爱母亲,这中间是爱的体会,是爱的感受,是爱的沟通,是爱的奉献!我把这爱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仅仅是一得之见,希望能为朋友们提供一点参考,不妥之处也希望朋友们指正。

后记

学习《母慈子孝》心得

读了《母慈子孝》,无限感慨,钟妈妈作为一位母亲,其深远的教育智慧尤其令人感佩。

当读到“决心要培养一个好孩子的时候,要孩子的时机就成熟了”,感知钟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原来还在胎教之前。

一位即将做母亲的女子,多年耳濡目染于母亲的贤良,父亲又给予圣贤风范的熏陶,又加之自身几十年的修为,她的孩子还没有出生,已经凝聚了几代人的德行涵养。其实何止几代人,“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一个圣贤后代从无到有,一定是家族多世积功累行的结果。

当然对孩子影响最近的,也是最深远的是母亲,所谓“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钟妈妈对儿子教育用心之深,其志向之高远,今世卓然,亦所谓“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

我们也常说教育是一生的事情,可是为人父母、师长者几人能确实为之?所谓知易行难。尤其十九岁时给母亲的贺卡,以及母亲一直为儿子计划到五十五岁,而今博士之学问、修为、德行,世人称叹,祖师曰:“世无圣贤之士,由世少圣贤之母所致也。”不能不感喟世有钟博士,乃因有其圣贤之母也,所谓此母此子!

学习传统文化,学圣希贤,直到深入《母慈子孝》,才略得一些圣贤法味。原来经典就是生活,所谓圣贤之道,即是以孝为本的人伦之道。钟妈妈对儿子的言传身教,那些令人回味的细节,不都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吗?

其实,在2007年即有缘得遇《母慈子孝》,当时匆匆浏览,只为博士所发的九条大愿赞叹几声,未得其味,入宝山而空手回。

今看钟博士之成长历程,回首来时路,自己太多的人生遗憾事小,还带累了多少有缘的亲人和朋友。从心而觅,实在是无有孝道根基,辜负了多少师长和亲人,惭愧之至!

“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作为一个母亲,一名老师,而今常用钟妈妈教子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对孩子对学生乃至对身边的有缘人,逐渐培养起一份耐心、责任心、长远心。钟博士对父母师长之至诚恭敬,常常观照而每每潸然泪下。感念钟博士恩德一分,便对钟妈妈的敬仰累高一层,惟愿此生敦伦尽分,能够效法《母慈子孝》之万一。

《母慈子孝》,一读、再读,那一封封母爱子,子爱母的书信、文稿,散发着浓厚的慈孝人伦的真味。母亲眷眷的心,与儿子拳拳的心,是那样的至情、至性,相映成辉,闪耀着性德之光。

“人之初,性本善”,向善向德之心,人人具足。末学曾经多次分享《母慈子孝》内容,钟博士自幼至今,几十年来学业、事业、道业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总是深深打动在座的每一个人。

一个国学学校举办“传统文化夏令营”,末学主讲一周全部围绕《母慈子孝》。因为自己感触太深了,所以多次泪不能禁;他们的校长全程参与课程分享,场场落泪;那些从外面请来的生活辅导老师,从未听过传统文化的课程,也都是每场泪湿。其中一位六十岁的长者上台含泪发言,希望天下的妈妈学习钟妈妈;甚至课程结束后,还在流泪感恩学校和老师给她学习机会。烟台一位中年英语教师,含泪说希望天下的儿女都像钟博士一样;来自新疆和沂蒙山区的几位二十几岁的女老师,也都流泪忏悔自己从来不知道感恩父母,太惭愧了。大家在母慈子孝的人伦中,孝心被启发了,课堂上自性流露,当下找到了同体的、一体的感受,所谓“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还记得课程刚开始,用大大的字体在屏幕上打出钟博士的简介,结果有位少年人说:“钟博士太伟大了,老师,我们做不到!”当他们听到钟博士幼年《游子吟》背诵一个月,也很淘气,后来因为老实听话,慢慢在母亲的教育下成才。尤其是求学甚至工作期间,都坚持自己定的七条戒律,所谓“七不”:第一不看电影电视,第二不逛商场,第三不留长头发,第四不穿奇装异服,第五不乱花钱,第六不乱交朋友玩乐,第七不谈恋爱。这才明白有所成就不在资质,而在老实听话。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努力试试看,并大声说“圣与贤,可驯至”。于是我们每次课程前,都背诵“七不”,并在第一条加上“不上网吧”。孩子们乐此不疲,仿佛每背诵一次,他们就离圣贤近了一步。

读了钟博士十一岁写的《怎样孝敬父母》的短文,十七岁为父亲生日的赋词,十九岁在母亲节时送给母亲的贺卡,二十六岁博士毕业前邀请母亲到美国的信,以及三十三岁生日等书信,请大家发言分享。孩子们是那样的真纯,都能不同程度地把书信中的情义、恩义解析出来。尤其是大家共同读诵了《父母恩重难报经》,辅导老师分享感受,个个流泪,孩子们受了强烈的震撼。

烟台一高中男生,父为海员,母为护士,他与母怨深,只听课一天半,两个半天是《百善孝为先》,回去即对母亲说,以后妈妈做的饭不挑了,他的房间妈妈可以随时进了,以后妈妈如果需要他也愿意陪着妈妈一起出门。这位母亲非常激动,长途电话询问“孝亲尊师夏令营”到底讲了什么课程。末学感慨万千。《孝经》云:“甚矣,孝之大矣。”孝道的力量太伟大了,亦深知是博士母子以身应化之效,除了课堂上把真诚感恩的掌声献给祖先、献给钟妈妈、钟博士外,末学与那位校长相约,不管这边学校有什么课程、讲座,一定要把《母慈子孝》宣讲给大家。

另外一位推广传统文化的老师说,钟博士母子的故事太震撼了,真感情,好文章,什么都不用讲,单纯信件宣读,即是感人至深之课程。

一个课程的下半场,末学讲到父母是每个人首任、至亲的朋友。他们时刻关注着我们的成长,直至他们到了另一个世界,也会给我们遥远的祝福……读了钟妈妈1979年为六十九岁母亲生日的献诗,接着读到1991年博士为母所献长诗。末学读得是哽咽泪湿,专修学校校长以及各位老师也潸然泪下,辅导老师感言人子当如此,大孝终身慕父母。一位高一女生说:感动——钟博士不仅在贺卡中历数了母亲所有的付出,而且时时想着如何回报……课程结束了,末学和校长四目相对,同时出言:惭愧!这位校长特别强调,课程中还是要多讲孝道。

当晚,播放《父母恩重难报经》,一个小时的盘片,然后是十分钟母亲生产的短片,请孩子们写心得体会。

下面是国学专修学校校长十三岁的女儿的心得:

这次老师讲的《百善孝为先》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记着母恩,大孝终身慕父母;还记得钟茂森博士的故事,他成功的原因其实好简单,就是他非常老实,他时时刻刻听妈妈的话。我想他的成功来自于她的母亲对他的真爱。其实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都时时刻刻爱着自己的孩子。说实在话,我一直为我生在这样的家庭而感到骄傲。我这么小,就能接受到这样的教育,真不知道这种福分是多少世才能修来的。还有当讲到“朋友”这个词的时候,在学习之前我从没有想过,原来父母是我最至爱的朋友。现在我明白了,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我第一眼见到的是父母,每早睁开眼见到的也是父母。小时候,我们会向父母撒娇、倾诉,父母都替我们分忧、解忧。可当我们长大了,为什么和父母的距离却渐渐拉远了呢?说和父母有代沟,无法交流,可谁又能比父母更知道我们的心,更能处处为我们着想,更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呢?无非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没有小时候那么单纯,受到了污染。

现在的我,深深知道惟有“孝”能洗涤人的心灵。恭行孝道,要做个孝子,就要先和父母交朋友,知他们的心,顺他们的意,了他们的愿,还要尊敬他们。和父母之间没有什么隐私,没有什么代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话。“亲所好,力为具”,和父母成为最亲密、最要好的朋友,我一定要先从这一点做起。

从现在开始,我立志做一个孝子,像父母期待的一样,从小立志,读圣贤书,成圣贤人。圣贤人可都是从小立志的呀。

以前听课是妈妈逼着我坐在那里,收获不大;这次我感觉自己听得很认真。恭敬心,是要敬人、敬事、敬物。我可不敢在这讲大道理,我是真心忏悔,以前的恭敬心总提不起来,按捺不住傲慢。在此,我真心地对父母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十几岁孩子很清净,听了几天孝道的课程,就能够有这样的悟处,还能够透过钟博士的成长找到根本,并且发愿、立志要做孝子。末学也是深受启发,对“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

所以在接下来给天津一群职业经理人培训“传统文化导航幸福人生”课程时,仍然是以《母慈子孝》为核心,最后归结到:以钟妈妈培养钟博士之心去经营事业,事业一定成功;以钟博士回报母亲的大孝之心去对待身边每一个有缘人,一定是幸福人生。课后大家纷纷来问钟博士的资料哪里有,告知网上百度可以得到很多,皆声声感恩。

在8月中旬的一个教师讲座中,末学给老师们分享《母慈子孝》,那边已举牌“时间到”,结果发现大家还听得津津有味,就又顺延了半个小时,多读了几封书信。课后好多老师慨叹与传统文化相见恨晚!

一次长辈慈命,让末学上台分享,环顾四面多是长辈同修和很有修为的学长们,四面墙上挂的皆是诸圣先贤之像,威光赫熠,当时战战兢兢,竟不知从何说起。一想到《母慈子孝》连日来的效果,当即决定把钟博士的成长历程作为分享内容,瞬间心安了。最后依依惜别时,大家都深深感恩钟博士母子精彩的人生演绎。

如今,深深得益于《母慈子孝》,明白原来的修学都落到了言语上,现在时时观照,尽力落到生活的实处,日日三省,勘验己心,忏悔惭愧,也略略初尝圣贤之法味。

回溯源头,感恩先祖遗留圣贤德教,感恩圣母慈悲育儿志在圣贤,也感恩钟博士孝亲尊师光大伦理道德!愿《母慈子孝》承载千古圣教,万古流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母慈子孝(30年家庭教育心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良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421941
开本 32开
页数 1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3 21: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