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译文集共11篇文章,主要涉及明清之际中国天主教的历史,包括禁教之后天主教和传教士的活动情况,以及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初中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具体内容包括清代早期四川中国天主教会的建立、18世纪四川的中国基督徒贞女、18世纪四川教会的“礼仪之争”问题、教宗利奥十三世时期中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等。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 | 中国天主教历史译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译文集共11篇文章,主要涉及明清之际中国天主教的历史,包括禁教之后天主教和传教士的活动情况,以及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初中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具体内容包括清代早期四川中国天主教会的建立、18世纪四川的中国基督徒贞女、18世纪四川教会的“礼仪之争”问题、教宗利奥十三世时期中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等。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清代早期四川中国天主教会的建立 一、社会的环境 二、四川天主教会的重建 三、18世纪早期的传教事业 四、早期的基督教社团 五、宽容的终结 18世纪四川的中国籍天主教神职人员 一、四川天主教的起源 二、中国籍神父 三、中国传道员和善会会长 四、四川天主教会的本地化 18世纪四川的中国基督徒贞女 一、基督徒贞女的起源 二、基督徒贞女制度的建立 三、梅神父重新组织社团 四、教会和贞女制度之间的紧张关系 五、1784年以后的贞女制度 六、结语 1810-1820年四川的迫教者、殉道者和背教者 一、18世纪晚期四川的天主教徒 二、嘉庆皇帝时期四川的迫害 三、结语 18世纪四川教会的“礼仪之争”问题 一、中国礼仪与早期四川传教事业 二、李安德在四川的牧灵工作 三、结语 从李多林(又名徐德新)主教自1789年至1805年的通信看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四川本地社会中的天主教 一、历史背景:巴黎外方传教会与中国 二、1789—1805年四川的天主教 三、分散在四百个传教站点中的四万名天主教徒 四、基督徒生活方式和当地的传统 五、1803年在崇庆州附近召开的四川会议 博克塞:澳门与耶稣会士 传教士与文化的全球化:印度的经验 一、文化全球化:葡萄牙传教士与圣多默基督徒 二、圣多默基督徒的文化、社会地位和组织结构 三、葡萄牙人来到以后的叙利亚教会:适应性地相互作用 四、在戴拜(Diamper)主教会议前的事件 五、1599年戴拜教务会议:将拉丁教会的统制强加于东方教会 六、教务会议以后的马拉巴教会:回应,破裂和反叛 七、历史的教训:对本地文化的基督教的挑战 诺比利:印度的利玛窦、宗教对话的先驱者 一、诺比利的最初实验3 二、辩论与皈信 三、反对和争议 四、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敌意 五、诺比利为自己辩护 六、诺比利的晚年 七、作为作家的诺比利 教宗利奥十三世时期中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本笃十五世任教宗时期罗马教廷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一、背景 二、中国采取的主动 三、非基督教地区要否派驻教廷使节 四、法国的反应 五、教廷和基督教国家的权利 六、面向新的前景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天主教历史译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鄢华阳 |
译者 | 顾卫民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9864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76.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