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林立立成长记
内容
编辑推荐

穷忙时代职场白领最有价值的奋斗历程。

本书通过女主人公林立立成长为项目经理的故事,介绍了一个政府项目从前期到执行实施的全过程。用小说叙事的手法、详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心理描写完整地向读者展示了项目执行各个阶段的冲突和矛盾。涉及了项目管理范畴的方方面面。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女主人公林立立成长为项目经理的故事,介绍了一个政府项目从前期到执行实施的全过程。用小说叙事的手法、详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心理描写完整地向读者展示了项目执行各个阶段的冲突和矛盾。涉及了项目管理范畴的方方面面。本书帮助读者认识到:项目管理不仅仅是你所了解的计划、进度控制、工作分解结构,还有更多是人的因素。所有的管理,落实到最后都是对人的管理,包括项目管理。

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试读章节

林立立回了公司,跟领导们商量对策,讨论来讨论去,结论就是:事已至此,只能静观其变。等着项目办先把预付款付了再说。

项目办在经过了六个月的挣扎之后,终于将预付款打到ATT公司账上。之后项目办紧接着找了业内技术专家来协助最终用户做系统设计;然后在2005年年底,又通过招标签了项目监理合同。同时顺水推舟,又把项目执行中的所有权力通过一纸授权扔给了最终用户,自己只保留了支付权。其中寓意也很明显:“在这之前我们没把你们拉进来,是我们考虑不周全。但是从现在起,怎么谈,谈成什么样儿,项目做成什么样儿,都是你最终用户的事儿了,跟我们项目办没关系。”项目办从容的一个推手,把烫手山芋扔给了最终用户。

2005年年底,林立立率原班人马抵达北新市,再次开始了他们的设计之旅。这次是技术专家主谈,项目监理列席。而由于大家谈的是技术,所以项目办也说得明白:“不是不涉及合同和钱吗,那就你们谈吧。”他们根本就没参加。好像他们准备好了,这次要看最终用户的笑话。

然而林立立的感觉却糟糕得很,在这之前项目办还跟他们靠得比较近,然而从今以后,项目办为了撇清楚自己在这个项目中的干系,要和ATT公司保持距离。ATT公司彻底变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了。

技术专家是国内某知名大学的年轻专业讲师,看起来是个理论专家。技术专家就其感兴趣的技术问题与ATT公司的中外工程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注意是讨论,而且只有讨论。在会场表现来看,技术专家更热衷如何把ATT公司的系统套用到他自己的理论中去。这本无所谓,但麻烦的是,他没有考虑最终用户的想法。ATT公司的工程师在与技术专家的不断讨论过程当中渐渐失去了方向。

林立立开始绝望地想,是不是这才是技术专家此行的真正目的?

项目监理并不对高深的理论参与意见,只是对他们尚且能插嘴的任何话题穷追猛打。

比如他们问:“为什么你们设备的外壳还用不锈钢?那不就是铁皮吗,要用铝合金啊,不生锈又轻。”面对明显矛盾的提问,ATT公司工程师哭笑不得,也只能不断地解释,这是一个标准工业设计,这个设备本身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了20多年,从使用效果上来看,它是完全能够胜任户外使用条件的。但是监理就是坚持要求用铝合金。更添乱的是,最终用户听监理这么一说,也跟着说他们也对铝合金外壳有好感,说他们现在户外正在应用的设备生锈情况比较普遍。要不ATT公司就更改下设计,也不要一直墨守成规嘛。

最后ATT公司工程师没办法,只能说:“要改也可以,由于我们公司的成品形式要改,那么就要评估整个设备设计是否有其他相关部分变更的可能性。然后再考虑生产周期,我们需要八个月才能到货。”监理终于闭嘴了,最终用户也不说话了。

最终用户则对ATT公司提出的任何具备可执行条件、利于项目执行的变更都反应过度。仿佛ATT公司四处下套儿,而最终用户是森林中孤独的、四处乱撞的小兽。

谈来谈去,林立立发现会议都是在兜圈子,接连开了一个星期的会,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一致,就连业内延用了多年的最成熟的技术都成了会议桌上讨论的话题。回头看看十几份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会议纪要,林立立多少有点儿哭笑不得。

大家都扭巴着,林立立感觉就像隔靴搔痒那样不痛快。到底最终用户和ATT公司之间的“靴”是什么?那就是“不信任”。由于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最终用户对ATT公司的质疑是根本性的。简单地说,最终用户还没有转变思想准备去接受并信任ATT公司。

当然也不能说一点儿成果没有,成果之一就是:虽然没有达成一致,也没有签署任何文件,但至少大家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暴露了问题。包括技术上的、组织间的、情绪上、个人性格上的问题。

技术上的不用细说,技术专家以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替最终用户把关,虽然他也不知道他说的、他要求的是不是最终用户想要的;组织间,最终用户对项目办还没有从合同签订时的态度上扭转;项目办对最终用户、技术专家、项目监理统统都有意见,他们觉得这个项目他们是买单的,结果买单的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大家都围着最终用户转,好像他们不存在了似的。虽然他们不想在项目执行上介入太深,然而他们自认是老大的意识并没有改变。老大可以不把别人的重视当回事儿,但如果别人真的不重视老大,老大会很生气,后果会很严重。

情绪上的就甭说了。项目办请来的技术专家急于表现,甚至在会议桌上跟ATT公司的系统工程师发生了口角。会议无限地蔓延,却没有结果。

P30-33

序言

最近刚刚看完张爱玲的《小团圆》,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爱情的万转干回,完全幻灭了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恰好表达了张爱玲写《小团圆》的目的所在。

我发现这句话其实套用在很多地方都是可以的,比如我可以把这句话套用在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上“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做项目的万转千回,完全结束之后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很遗憾这中间没有爱情。

本书的读者对象

1.初人职场的人。这本书在特定背景下,向一个新鲜人表达了别样的职场。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向大家阐释:大多时候,勇气只是开始。而修成正果,却要经过百转千回的挣扎和领悟。

2.想做项目经理的人。本书的大背景就是一个政府项目的执行全过程。本书完整地向读者展示了项目执行各个阶段的冲突和矛盾。涉及了项目管理范畴的方方面面。同时本书告诉你,项目管理不仅仅是你所了解的计划、进度控制、工作分解结构,还有更多是人的因素。所有的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落实到最后都是对人的管理。

3.正在做项目经理的人。尤其是做政府项目管理的人,本书会带给你最大的共鸣,包括对项目管理过程中“明规则”和“潜规则”的描述。

4.资深项目经理。本书或者可以博您一笑,年轻那会儿,我也曾经经历过……

5.这本书还可以作为一本轻松而实用的项目管理案例读物,让那些对项目管理有兴趣的年轻人了解在平时的考试培训中无法了解的项目管理的真实内容。

谨以本书献给我的家人:“也许你们并不懂得我在做什么,但是你们有一种‘不管你做什么我们都支持你’的‘盲目’爱意,才使得我一直没有放弃。”

非常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机会,并鼓励我将一个超长的帖子扩展成书。价值源于分享,是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了这个分享的平台。

书评(媒体评论)

单从书名上看,《林立立成长记》更像是《杜拉拉升职记》的跟风书,然而这个林立立却绝对不是杜拉拉的翻版。林立立不是以“职场婴儿”的面目出场,她明媚、执着、真诚,智慧,唯独欠缺的就是经验,执行一个投资不小的政府项目对于这个小女子来说,是挑战,是无数人情世故堆积而成的沟沟坎坎,但更是成长。在类似新闻笔法的写作和调度中,林立立成长为一个独立、成熟的职业女性,透过她的眼神,我们也找到和学会了信任。

——诗人、资深文化记者 李桂杰

每个项目都是一个故事,一个个故事组成了项目经理的一段人生。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自己的一个项目故事,将实战项目管理经验、规则与技巧如亲历般地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主人公林立立直面项目挑战,最后成功达成目标,勇气与智慧并存,值得年轻的项目经理学习,而这更是我们面对人生时所需要的大智慧。

——项目管理者联盟总经理 宣晓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林立立成长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松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289968
开本 32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24.5-49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