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敦康,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工作,曾参与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秦汉卷和魏晋南北朝卷的写作,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本书是一部庆祝余敦康先生八十寿辰的纪念文集。内容包括: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道统试论;试论余敦康先生的易学研究;易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等。
图书 | 余敦康先生八十寿辰纪念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余敦康,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工作,曾参与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秦汉卷和魏晋南北朝卷的写作,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本书是一部庆祝余敦康先生八十寿辰的纪念文集。内容包括: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道统试论;试论余敦康先生的易学研究;易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等。 内容推荐 余敦康,1930年5月生,湖北汉阳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1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学习一年。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5年毕业。195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1957年,下乡劳动改造三年后返校,从事资料工作。1970年,分配到湖北枣阳平林公社任中学教员,为期八年。1978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7年调入北京大学思想家研究中心。1989年又返回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至今。自1993年起至2002年,历任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工作,曾参与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秦汉卷和魏晋南北朝卷的写作,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已出版的著作有《何晏、王弼玄学新探》、《易学今昔》、《内圣与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诠释》、《中国哲学论集》、《易学与管理》 (主编)等。 目录 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 复兴儒学的两大传统—“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重建 阎若璩再评价 “心”的自我转化和精神修炼——荀子的“心术观” 王弼《易注》中的政治思想 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的发展——环绕台湾现代化进程的哲学反思 义理易学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朱子对“克己复礼”的诠释与辨析——论朱子对“以理易礼”说的批评 “中国的启蒙是?”“中国的现代是?” 策士论 道统试论 试论蒂里希“终极关怀”的“终极性” “美学”的人文科学属性与“中国美学”的民族性定位 在拒斥与容受之间——从中国文化整体看儒学与宗教的关系 儒教研究新思考——公民宗教与中华民族意识建构 心意烁然 爝火不息 生动的思想者 内圣外王的贯通——余敦康先生的志趣 试论余敦康先生的易学研究 我与余敦康先生相识 余先生与我们两代人的交往 庾信文章老更成——余敦康先生印象 校园通信 诠释学是哲学和哲学史的唯一的进路 易学与中国政治文化 《宗教·哲学·伦理》自序 关于传统与现代化的思考——答《光明日报》记者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余敦康先生八十寿辰纪念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19850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1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