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济学的诡计
内容
编辑推荐

GDP飙升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

奥巴马竞选总统露出了什么“尾巴”?

航空公司的超售有什么潜规则?

本书可以帮助你驱逐凯恩斯的“诡”,让你看透身边的经济学,帮你看清楚身边每一件事背后潜藏的经济学原理。懂了这些原理,你才知道如何省钱、如何赚钱。读完这本书,你会知道经济学是如此的有用!

内容推荐

本书抛出了如下你可能不了解的理论: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标,除GDP之外,GNP也必不可少。

人民币若要持续不断升值,可能会让国家数十年的改革成就付之东流。

流动性过剩,是中国经济转型期不可逾越的一个问题,许多国家因突然暴富而垮台。但中国不会。

很多人喜欢投资收藏品,但并不是年代越久的收藏品就越值钱。

关于贷款买房子,以前是美国老太太笑话中国老太太,现在应该是中国老太太笑话美国老太太了。

买的不如卖的精,并不是商人有多么精明,这其实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薄利多销的策略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有时候薄利造成滞销、厚利反而多销。

多劳不能多得,并不是管理者有意扣你的辛苦钱。而是因为“囚徒困境”所致。

勤俭节约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是美德,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可能意味着消费的减少,造成生产的压缩。

目录

前言 凯恩斯有“诡”

第一章 人人都应学点经济学: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

 GDP——数字飙升背后的漏洞

 GNP——外商为什么怕遭到“抵制”

 长尾理论——为奥巴马竞选总统的长尾巴

 人民币升值——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动荡的“海啸”

 冰岛危机——国家也能破产

 市场失灵——“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

第二章 教你认识货币:钱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

 货币——我们用什么买东西

 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大手”

 流动性过剩——都是钱多惹的祸

 复利——让财富滚雪球的神奇工具

 负利率——越存越赔为哪般

 外汇储备——抵御金融风暴的“双刃剑”

 货款买房子合适吗——中美两国老太太再次相遇

 通货膨胀——当钱不值钱了该怎么办

第三章 供需早知道:价格背后的尺子

 黄牛是如何产生的——从“奇货可居”谈起

 24小时营业——赚钱还是“赚吆喝”

 市场物以稀为贵——猪肉涨价背后看不见的推手

 出钱多的先登机——航空公司的超售潜规则

 买不到的才值钱——收藏品为何卖出数十亿天价

 打折券——引诱你购买本不需要的东西

 再不买,房价又涨啦——供需里的马太效应

第四章 价格的魔力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下的博弈

 欺诈定价——为什么买的没有卖的精

 推销的美丽陷阱——规避虚假产品信息

 被误导的使用价值——价格越高的药越有效吗

 浮动的价格——为什么商品掉价那么快

 定价策略——商品为何三折出售也赚钱

 价格垄断——暴利行业的离谱“差错率”

第五章 收入的迷局:为什么干活多的拿钱少

 人才经济学——刘备为什么要三请诸葛亮

 注意力经济学——“超级女声”创造的奇迹

 “失业潮”——隐性失业的恶果

 二元劳动力市场——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

 “先就业,后择业”——大学生就业中的博弈

 择业经济学——大学生就业中的冷与热

 工资与价值——杜拉拉挣多少钱

 囚徒困境——害死人的“能者多劳”

第六章 成本的魔鬼:为什么同物不同价

 成本回收——手机为何越来越便宜

 低成本进货——两元店如何赢零利

 成本控制——沃尔玛为什么可以“天天平价”

 交易成本——《奋斗》中杨小芸吃了什么亏

 时间成本——在市中心租房还是在郊区租房

 机会成本——“布里丹之驴”为何会饿死

 微笑服务——希尔顿酒店“不花钱”的成本

第七章 理性消费:带你走出消费的误区

 节俭悖论——节俭是贫困的“罪恶之源”吗

 诱饵效应——店家为何拿出两款商品让人比较

 捆绑销售——买洗衣粉送袜子,你赚了吗

 免费的午餐——“零的魅力”为何如此之大

 感动产品——冲动消费时代你被“感动”了吗

 最后期限成交——“最后在甩卖”为何总甩不完

 情绪消费——消费中的“天气预报”

 炫耀性消费——为什么有人吃白菜却穿名牌

 神奇销售员——天价鱼钩背后的秘密

第八章 “牌子”魅惑:你走不出的迷宫

 品牌效应——品牌的魅力指数有多大

 性价比——不要盲目为名牌下单

 贴牌——乱花渐欲迷人眼

 山寨——“冒牌货”为何能在中国大行其道

 连锁经营——加盟店“遍地开花”的秘密

 广告——只“贪牌”,不“摊牌”

 名人代言——替谁举牌赚吆喝

第九章 投资的秘密:为什么富人不干活也有钱

 国富论——“富裕”和“经济学”的亲密关系

 投资——做好投资准备,当有钱人

 买卖股票——最热门的财产增值手段

 基金——让专家打理你的财富

 套利——捕捉低风险赚钱机会

 购买房产——是自住,还是投资

 黄金投资——真的有利可图吗

 保险——给未来系好安全带

 融资——钱潮还是骗局

第十章 创业:做生意要懂点经济学

 需求弹性——馒头好卖还是房子好卖

 蝴蝶效应——美国穷人和你的亲密接触

 边际效用——为什么你会对喜欢的冰激凌反感

 消费者剩余——有人被宰了为何还傻呵呵地笑

 吉芬难题——吃肉还是吃土豆

 均衡价格——商家和顾客博弈的结果

 价格歧视——回忆一下,你被麦当劳“宰”过吗

 外包——都是看门的,差距昨这么大

 创新——内衣与玫瑰花有何联系

后记

试读章节

有这样两个概念,一个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另一个提起来则让很多人一脸茫然。这就是GDP和GNP。可能你足够了解GDP这样一个经济学指标,那么你对GNP了解吗?它们之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GDP是今天中国值得“骄傲”的东西,但令人遗憾的恰恰也正是GDP!因为GDP仅仅代表中国地面上发生的产值,但在今天中国地面上生产和创造财富的,已经远不止是中国人,还有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等,他们创造的价值是别国的GNP。

要了解GDP与GNP之间的关系,就有必要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GNP。

GNP是指一国永久居民(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内外所赚到的所有财富但不包括外国公民在本国所赚到的任何收入。正因如此,每当“中国人不高兴”,气势汹汹地要抵制美货、抵制日货、抵制法货时,那些外资企业包括外国政府都无不慌神儿,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一旦动真格地“抵制”起来,损失最大的将是他们的GNP。

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中国境内外资企业已达28万多家,资产总值超过2万亿美元。在中国28个产业中,有21个产业前5名都是外资、合资企业。中国的外贸比例非常大,3万亿的GDP中,外贸占了2万亿;而在2万亿的外贸中,外资企业的份额约占60%。在经济大省江苏,外资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的份额更是超过了中资企业的三倍以上。

所以,单纯以GDP作为经济政策的主要追求目标,会导致本国人民的富裕程度不同。如果强调GDP,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外地农民工在深圳打工,把GDP留在了深圳,把部分利润带回了家乡;在深圳设厂的外来企业,也把GDP留在了深圳,把部分利润带回了本国或本地区。如果强调GNP则意味着本国企业公民在国内或国外,都实实在在地给自己挣了钱。现在,中国的一些先行者已经把发展重点转向追求GNP,积极地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海尔集团已经把分厂办到了“海尔”的故乡德国,同时他们也把产销触角伸向美国,不仅办起了分厂,还建起了令中国人自豪的海尔路。GNP与GDP,仅一个字母不同,而所代表的经济学内涵却有本质的区别。

“引进来”诚可贵,“走出去”价更高。从资源开发利用看,GDP多是对本地、本国资源的开发利用,而GNP既包括对本国、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更重要的是走出去开发利用外国、外地的资源,这对自身资源可持续利用大有裨益。GDP虽包含了出口这一开拓世界市场的利器,但GNP则是走出去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开拓市场过程中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这样看来,追求GDP与GNP的同步发展,并且加强GNP在GDP中的比重才是切实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P5-7

序言

看惯了“office有鬼”的朋友们,今天要来听我讲讲凯恩斯有“诡”。

凯恩斯是现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因开创了所谓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著称于世。他是宏观经济学的鼻祖,他的经济学思想为政府干预经济以摆脱经济萧条和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

也许你会说了,宏观经济学讲的是“大”话题,什么国民收入、消费函数、投资、货币、失业与通货膨胀等等,这是国家领导人关心的事情,而我们小老百姓离这个太遥远,我们只想有一份赖以谋生的工作,拿到合理的薪水,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顺利的话,再搞点投资,开个小店,捞点外快,过上比“小康”还滋润一点儿的有车有房的中产阶级生活。这些“小”目标、“小”理想、“小”喜悦都跟凯恩斯无关,他就是有“诡”,也算计不到我头上!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上面说的那一堆个人理想,归根结底就一个:幸福。而幸福又是需要经济基础的,我们要挣钱,要快乐,要先富起来。想实现这个愿望你就要学点儿经济学。不错,凯恩斯研究的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课题,而这大课题恰恰是跟每个人的小理想休戚相关的。

要知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的学问,而经济的总体趋势是数以百万计的单个经济个体的行为汇总的结果。因此,宏观经济理论必须与构成经济的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和企业的微观基本行为相一致。也就是说,你的就业、择业、消费、创业都是宏观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基础,凯恩斯们需要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没有“小个体”的行为,“大课题”就永远无法得出结论。反过来,当宏观经济理论出台之后,政府会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制定经济政策目标,选择经济政策工具,建立经济政策机制,以此来影响个体的经济生活。

说得简单些,你平日里忽略的那些“枯燥”的经济学理论、经济政策,恰恰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你的生活。这样看来,你不觉得经济学有一种“诡异”的力量在包围着你吗?

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飘动着经济学的魅影。为什么你会鬼使神差地受“打折”的诱惑买一堆用不着的东西?为什么你才买了没几天的数码相机就遭遇大幅度降价,心疼得你牙痒痒?为什么你干得比同事多几倍,工资却跟他差不多?为什么房价刚刚跌一点,又马上涨回去?为什么有些人靠着买进卖出就能赚钱?为什么有的人开店能赚钱,你再开一家同样的店就赔钱了?这些都是你生活中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现象,可是,如果你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一下,你就很可能捕捉到别人抓不到的挣钱机会,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说,凯恩斯的学问有“诡”:它很诡异,一般人不会关注它;它有诡形,以多种形式潜伏在我们的生活里;它奸狡诡谲,常常成为商家哄骗消费者的工具;它诡计多端,让你掉进一个又一个求职、消费、创业的陷阱。所以,你必须研究它,弄懂它!

《经济学的诡计》就是帮助你驱逐凯恩斯的“诡”,让你看透身边的经济学,帮你看清楚身边每一件事背后潜藏的经济学原理。懂了这些原理,你才知道如何省钱、如何赚钱。读完这本书,你会知道经济学是如此的有用!

后记

经济学,在人们心中似乎是一门难懂、甚至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学科。但实际上它不应该仅是一门只有枯燥原理、大量数字与复杂符号的严谨科学,还应该是一门易于被广大平民百姓所能学习并应用的学问。经济学书籍应当让每个人都懂得经济学,并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知识来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正因如此,中国工人出版社第二编辑室策划了本书,并约我负责本书的编撰工作。在这里,需要向读者朋友说明的是,本书是一部集多人力量而成的作品。我负责编写了本书的第一、第二章,李玉兰编写了本书的第三章,潘江祥编写了本书的第四、第八章,周龙编写了本书的第五章,邹德建编写了本书的第六章,唐菁编写了本书的第七章,张丽婕编写了本书的第九、第十章;全书的统稿工作由本人完成。在此,向这些几个月来与我共同为此书辛勤工作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博士郑治伟审改了全稿,使之更加符合经济学的学科规范。中国工人出版社的姚远主任、葛忠雨编辑在审读及编辑加工过程中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们为读者服务、对读者负责的敬业精神令我感动,更使我受益匪浅。在此郑重向这些编辑、朋友致谢!

最后,感谢读者朋友阅读本书,希望它能对你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如果您认为本书的观点有何不妥,表述有何错误,或者其他方方面面有何疏漏,欢迎您批评指正,我的邮箱是xuxianj@126.com,每信必复。

编者

2009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济学的诡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宪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46024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