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民编著的《艺术感觉论》内容介绍:自从文艺理论研究从刻板的研究教条中解放出来之后,几乎每一个具有艺术良知和理论能力的人,都觉得自己有资格从任何一个微观方向或角度对文艺理论重新进行审视。正是如此,大多数人已经不再轻易地将艺术感觉视为先验唯心主义或主观唯心主义,而力求多角度、多方向地作出论证。但我依然觉察到,相对于纷纷攘攘的艺术理论研究成果,对于艺术感觉的研究却未免粗浅。这种现象不得不使我企图开辟另一个研究方向:将艺术感觉作为一种特定的“感应”方式,并且将它的结构和功能纳入形成艺术感觉过程的“选择”和“建构”的图式之中。
第一章 导论:艺术感觉概述
第一节 艺术感觉世界是感觉和知觉的世界
第二节 艺术感觉作为一种“感应”方式
第三节 艺术感觉对于创作发生学的意义
第四节 艺术感觉的结构和功能
上编 结构论
第二章 艺术感觉过程是选择与建构的统一
第一节 寻求描述艺术感觉过程的“借喻基点”
第二节 物理场:生活的原始“选择”与感觉载体的建构
第三节 心理场:文化心理结构的“反省”意识与知觉位置
第四节 审美场:想象力对于心理知觉模型的“变形”
第三章 情一感觉论
第一节 知觉情感与生命感觉
第二节 艺术感觉的情感导向
第三节 作家情感逻辑的内化运动
第四节 情感撞击下的感觉变异
第四章 潜感觉论
第一节 潜感觉是一种“不自觉的感觉”
第二节 潜在直觉的能量充满和心理内化
第三节 灵感发生的双重机制:潜在直觉和想象力
第五章 作家的经验世界
第一节 作家的经验世界:超越知觉积累的结构
第二节 经验世界的有限性与艺术感觉的新起点
第三节 作家知觉经验结构的深层调整
第四节 统觉——作家的整体性心理经验
第六章 作家的记忆和记忆形态
第一节 缠绕与覆盖:作家的记忆与知觉的协同活动
第二节 想象——强化作家记忆建构过程的内在因素
第三节 有意记忆:“常醒的理解力”和知觉的集中定向
第四节 无意记忆:“情感的凝聚力”和知觉的开放系统
下编 功能论
第七章 作家对于感觉的把握
第一节 作家主体意识与艺术感觉
第二节 作家理性思维对感觉的整合与调节
第八章 艺术感觉中的选择功能和价值取向
第一节 艺术感觉活动中的选择模式
第二节 价值的感觉和艺术感觉的价值取向
第九章 艺术观察中作家的知觉功能及其超常意识
第一节 艺术观察的本质——“思维的知觉”
第二节 从格式塔看观察过程的整体知觉功能
第三节 作家超常意识的内在心理结构
第四节 超常性——“对于人的灵魂的感觉”
【本章附录】论艺术观察系统
第十章 艺术发现中作家的知觉功能及其超前意识
第一节 艺术发现的知觉性与作家知觉活动的指向性
第二节 艺术发现中的“预感视界”与作家的超前意识
【本章附录】论艺术发现
第十一章 审美体验中作家的知觉功能及其超我意识
第一节 作家对于感觉的体验特性
第二节 原型体验:气质性的感觉反射
第三节 深层体验:意象直觉、内部体验和深层感悟
附录一 读后感/王朝闻
附录二 文艺美学的新收获——读杨健民的《艺术感觉论》/孙绍振
附录三 《艺术感觉论》一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理论转型/刘小新陈舒劫
一版后记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