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叶秀山全集(第12卷)(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叶秀山全集(第12卷)(精)》代表了当代中国哲学的高度,是哲学专业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学习和参考用书。第十二卷收录作者散文随笔的补遗和访谈演讲补遗。作为对哲学有贯通性成果的大家,叶秀山先生不仅对“哲学何为”有深刻回应、对哲学精神有精辟总结,而且对哲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有深入把握,从而使其哲学思想有了观照现实、烛照人生的力量,使哲学与中国社会现实、与每个普通人有了隐性却强韧的联系,富有社会启蒙和大众教化意义。 作者简介 叶秀山(1935-2016),出生于上海,1952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56年毕业后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攻西方哲学,兼及中国哲学和美学,爱好京剧、书法并有专著出版,业余时间以聆听西洋古典音乐为乐。自20世纪60年代起共出版论著20余部,其中多部多次再版。哲学研究代表著作有《苏格拉底研究》、《思·史·诗》、《无尽的学与思》、《中西智慧的贯通》、《哲学作为创造性的智慧》、《哲学要义》、《科学·宗教·哲学》、《学与思的轮回》、《启蒙与自由》、《知己的学问》;艺术与美学代表著作有《书法美学引论》、《美的哲学》、《古中国的歌》、《说“写字”》等。 目录 散文随笔补遗 美学讨论中的主要分歧 从“味儿”想到的 可以更集中一些 戏剧的精炼及其他 漫谈京剧的派别 京剧音韵杂谈 杂谈戏曲表演程式 谈“字正腔圆” 为庆祝建院十周年而公布一份答卷 一个难度很大的研究课题 我读古书的几则笔记 哲学作为交叉学科的关节点 六十岁的祈祷 哲学的“回忆”与哲学的“希望” 世纪寄语书法艺术 提高什么 徐慕云《梨园影事》及其他 仍在路上 做哲学的辛苦 哲学:多读多思 关于“纯粹哲学” 于奇智《凝视之爱》之序 发扬中华文明传统促进人文社会科学 走出自己与保存自己 沉思在这片土地上 哲学何所“思” 哲学与科学的历史互动 做学问不可急功近利 我的“金钱”观之变迁 坚守学术岗位 治学须扬长补短 答程炼 “移步不换形”之“形”的深层意义 一元大始——《学术家园》新年寄语 说谭论马 从纯粹的学问到真实的事物——“纯粹哲学丛书”改版序 德国古典哲学对中国哲学研究的意义 有“流行”才成流派 读《世界哲学》双月刊 为新时代哲学发展努力工作——改革开放30年西方哲学史研究 感想 “书”的生命与“读书-写书” 不知说些什么的大学生活 《美的哲学》重订本前言 学术研究与学术行政 访谈演讲补遗 与叶秀山先生谈书法 无尽的学与思——访著名学者叶秀山研究员 尼采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 人,诗意的栖居 哲学的意义 作为精神家园的哲学 哲学中的贯通精神 学无止境 抓住中国哲学发展的机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叶秀山 叶秀山:仁者寿,仁者无忧 西方哲学与西方精神 爱自由的学问 《叶秀山全集》总目 叶秀山作品全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叶秀山全集(第12卷)(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叶秀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41664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46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94 |
CIP核字 | 2019193363 |
中图分类号 | B-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45 |
宽 | 175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