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济发展理论--财富创新的秘密(精华本)/大众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的经济学天才,现代企业思想之父,西方经济学界第一本用“创新”理论来解释和阐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专著。

熊彼得通过《经济发展理论》,早在1912年阐述了现代社会是如何前进的秘诀,历经90多年还能闪闪发光,足见其理念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颠扑不破的。在当今社会新经济,新知识响彻云霄之际,反观其本质内涵,仍然脱离不了“创新”这个老概念。

内容推荐

熊彼特写这部著作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过渡的时期。该书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概括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现象,在描述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作了开创性的深刻论述,将历史叙述和理论论证融为一体,体现了熊彼特卓越的文体风格。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理论经受住了时间的洗礼。本书作者开创性地用“创新”理论来解释和阐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透彻地阐述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本书因此而成为经济学界的经典之作。

阅读熊彼得的经济发展理论,会使我们对经济发展、创新、信贷、利息和利润的本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有深刻的认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信贷创造的本质需求在于创新,利息来源于利润,利润是企业家创新价值的报酬。

目录

第一章 受一定环境制约的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

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基本现象

第三章 信贷与资本信贷的性质及其作用

第四章 企业家的利润

第五章 资本的利息

第六章 经济周期的初步评述

试读章节

实际上,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研究者把从众多事实中单独抽出的一个事实称为经济的事实,这其实是人在内心模拟现实的,技术条件下人为地抽象出经济事实,这种抽象还有很多,经济只是其中之一而已。现实是一个事实,决不可能是完全的或者纯粹的只是经济的,它总是存在着其他的常常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尽管如此,就像我们有权利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经济一样,在科学中我们也同样可以涉及经济。

社会活动是(至少直接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经济活动则是经济行为的结果。经济行为的概念可以解释为以取得货物为目的的行为。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研究行为的经济动机,或研究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力量等等。可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只是目的在于通过交换或生产来取得货物的经济行为,因此我们将经济行为的概念限制在这种类型的取得上,而把比较广泛的领域留给经济动机和经济力量这两个概念,因为在将要谈论的经济行为这个比较狭窄的领域以外,我们还需要通过经济动机和经济力量这两个概念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因此,由经济行为概念所限定的经济事实领域就是首先应该关注的领域。每个人都会有经济方面的行为,每个人要么是一个“经济主体”,要么就是依附于某个经济主体。当各社会阶层的成员在职业上各有分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将其区分两大类人:一类是以经济行为或营业为主要活动的人,另一类是在经济方面的行为相对于其他方面而言居次要地位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所有其他社会成员也必须有经济方面的行为,但是后者的经济生活是由一个特别集团的人来代表的,这个集团的活动可以说是构成经济生活的主体部分,此时,不管经济生活同人们的其他重要表现所具有的一切关系如何,它都不再包含抽象的意思。

像谈一般的经济规律一样,下面先说说经济发展的问题。而阐明经济发展的规律正是本书的主要目的所在。在提出论点以前,我打算先讲一些也会对之后论述有所帮助的原则。

对于方法论上的注释方式,我不喜欢用所以摒弃之。在这方面,我只想提请读者注意,本章所说的的确是经济理论主体的一部分,但在主要之点上并不要求读者具有需要特别为之论证的知识。其次,由于我们的论证仅需少数理论上的结论,我很高兴能利用这样的便利,所以在以后的论述中会尽可能简单表达我所要说的东西,。不用专门术语,尽管这样做不免会使论证的准确性有所降低。但是,除非必须准确表述,否则我都会尽可能采用这种办法。

探讨经济现象的一般形式、一致性或理解的关键所在等就是将其看作需要进行研究、探索的“未知的事物”,追本溯源,直到它们相对成为“已知的事物”。当确知两种现象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时,如果起“原因”作用的现象是非经济现象,那么我们的问题就解决了,就完成了作为经济学家所能够做到的事情,从而其以后的事情则需依赖其他学科来解决了。反之,如果作为原因的因素其性质本身是经济的,我们则须继续努力阐释,直至到达非经济领域为止。这对一般理论和对具体事例来说,都是如此。按照人的一般思维模式,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经济数据和非经济数据联系起来的因果关系描述为一般形态。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作是可能的。同所有事物一样,经济事件也有其自身存在的逻辑,我们只不过需要自觉地对其进行准确地表达而已。为了简便起见,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将假设整个社会是一个相对孤立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也能像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中一样看到事物的本质,而本书所要研究的恰恰就是这种事物的本质。

因此,为达到我们预想的目的,就需要将心中想象的经济机制的主要特征概述出来。为此,我们设想研究的主要是一个私人财产、分工和自由竞争居于统治地位和在商业上有组织的国家。  一个从来未曾看到或听到过这种国家的人,当他看到一位农民在为一个需要面包的遥远城市生产谷物时,他就会不得不问,这个农民怎么会知道那里的消费者需要面包并且恰好是那么多呢。当这个农民说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生产的谷物会在哪里会由何人所消费时,他肯定会大吃一惊。他还可能看出,谷物必须通过一些人才能达到最终消费者那里,而所有这些人也都不知道这个最终消费者,只有最后出售面包的人可能知道,甚至这些出售人在知道具体的消费者需要购买面包以前,一般也是从事过生产或购买面包的人。对这些问题,那位农民能够很容易地给予回答,为了他的最大利益,他根据长期的经验知道自己应当生产多少谷物,多年的失败或者成功的经验使他懂得其生产应当考虑到市场需求的大小和强度。他尽可能地维持这个数量,因为他知道过多或过少对他而言来是没有好处的,他只有根据环境的变化来逐渐调整自己的产量。

农民在其他项目核算中也是一样的,一般情况下,他在一定的限度内都知道自己必须购买东西的价格,也知道必须付出的劳动量(不论他是按纯粹的经济原则来计算自己劳动的价值,或他用与其他任何人都完全不同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在土地上的劳动),根据长期的经验,他对耕作方法也是一清二楚掌握熟练的。也是根据经验,所有购买他谷物的人也都知道他的需求大小和强度。

在所有的经济节奏中这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是进行得比较迅速的,是经济周期的“循环流转”。正是由于在每一个经济周期中都会发生基本相同的事情,所以交换经济的机制运行有着巨大的精确性。过去的经济周期支配着像那个农民一样的个人的活动,事实严厉地教育了他,迫使他必须那样生活,而且在每一个时期内,农民必须要么直接依靠前一时期的物质产品,要么依靠用这种产品的收入所能获得的东西来那样生活。而以往所有的生活过程又使他卷入到一个不能轻易摆脱的社会和经济的关系网。这些关系给他带来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法,并把他牢牢地限制在这一既定的轨道上。在此出现了一种对我们具有重大意义的力量,对它的研究此处暂且不予进行,留待后文进行更加仔细地研究。此刻须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总是假定:在每一个经济周期中,每个人都是靠前一时期生产的货物来生活,只要生产延伸到过去,或者说只要一个生产要素的产品继续不断地流动,那就是可能的。我们这样说,只是为了使说明变得简明易懂。P2-4

序言

叔本华有言:“人们总是阅读最新的,而不是所有时代中最好的作品”,“坏的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嫌太少。”求最新而不求最好,将最新等同于最好,这是商业社会的价值取向,它正在变成一个重复了一千遍的美丽谎言。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困惑还是人们的心灵深处的丰富渴求,都需要了解、学习、掌握并融会贯通人类社会所积淀至今的思想精华。在社会转型的巨大挑战和机遇面前,特别是年轻人,更需要学习,而学习的最佳途径莫过于阅读经典。

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归属的人生。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经典是时间的滤网筛选出的佳作,这个过程至少是半个世纪。经典不可重复,却能超越时代、民族和地域,进入永恒,使人惑陪,给人启迪。经典或许不曾畅销。不是文化快餐,而是每一代读者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可供体味,可供思考。

然而,面对古圣先贤、智慧长者的文字,很多读者不是畏惧于它们的鸿篇巨制,就是止步于其艰涩难懂,那些曾经哺育出无数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的传世经典,竟然与最需要阅读的现代人越来越隔膜了。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中,许多人真是无暇细嚼慢咽那些长篇巨著,但求知的心又时时渴望能阅其概貌,以丰富自己的心灵。

因此,我等不揣浅陋,广泛搜罗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经典文本,命名为“大众经典文库”,提倡非功利阅读,从青年大众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保持经典原貌和涵盖基本要点的基础上,化繁为简,突出原著精华,对与我们时代距离较远的内容加以删节;西方学术经典常用的反复论证,编委专家也给予了谨慎的处理;同时,注意避免翻译经典时让读者不知所云的直译问题,精心为青年大众打开了一扇通往经典阅读的大门。希望能为具备专业知识背景或者是那些不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青年大众提供一个了解人类社会,反躬自省,做一个健全的社会公民提供一些角度或途径,拟或有所助益。

人生成长的路很长,方法也很多,经典阅读我们认为是其中的捷径,让我们共同成长,您的收获将是我等最大的愿望和酬报。是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凯恩斯才气纵横,横扫当代;熊彼得智慧深邃,历久弥新。

——“现代管理之父” 彼得·杜拉克

美国的经济,比起其他国家更明显反映出熊彼得所谓的创造性破坏。

——原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主席 格林斯潘

倘若你问我,最爱与哪些最有趣的人再共度一个黄昏,我的答复是熊彼得与凯恩斯,他们都让世人震撼。熊彼得是一位较凯恩斯伟大的学者,也是更优秀的知识分子。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海耶克

熊彼得的思想仍与现在及未来有密切的关系。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萨缪尔森

熊彼得是二十世纪经济学界的巨人,所倡导的整体经济过程的庄严视野足以与亚当·斯密及马克思相提并论。 

——当代著名经济思想史家 马克·布劳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济发展理论--财富创新的秘密(精华本)/大众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
译者 杜贞旭//郑丽萍//刘昱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65641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91.354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