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找新大陆/世界咖啡之旅
内容
试读章节

记不得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还是这个世纪最初的一两年间,其时我从新加坡回上海探亲,不经意间在与昔日的大学同学聚会时听到他们提起星巴克(Starhucks)。我很是讶异,及至问明原委,才知道星巴克竟然已经把生意做到了中国,做到了我的家门口来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那时我正准备离开澳洲,换一个环境发展,但究竟是去美国和新婚不久的先生团聚,还是去新加坡寻找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机会,毕竟那时的我不像现在这样已经几乎完全变成一个贤妻良母般的家庭主妇,我那时依旧满腔充入了理想和热忱,只觉得自己读了那许多年的书,又有在海外工作的经历,年纪尚轻,虽然已经结了婚,但还没有孩子,依旧是和孑然一身没有多大区别,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时候再搏上一把,否则真的年纪轻轻就做了全职太太,绝对是心有不甘。先生是那种典型的传统的中国男人,加之他的家庭出身和生活经历,都让他养成了在我看来多少有点“霸道”的性格,说一不二的大男子主义,难怪当初我老妈那么反对我嫁给他呢。呵呵!上海女人嘛,从来都是习惯于对男人们发号施令的,当然不肯甘心让自己的女儿去听凭别人的安排和调遣。我虽然并不喜欢被别人要求“应该如何如何”,但对于大多数上海男人的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却还是很不以为然的,因此尽管先生有时候难免显得有些刚猛过了头,但我还是更愿意接受这样气质的男人。不过,那一次关于我们俩人的未来以及我的前程事业的争论却几乎让我和先生劳燕分飞。

我在澳洲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悉尼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做秘书,虽然我上大学和读硕士时所学的专业都是计算机,但说老实话,那都是当初我那个做大学工科教授的老爸安排的。那时他摆出一副高屋建瓴的样子,煞是认真地告诫我,从科技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来看,未来的计算机行业的前景是多么多么的广泛,而我当年痴迷的文学又是多么多么的狭隘,而这种论调一旦经过在家里享有绝对权威的老妈之认可,就立刻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终于再没有回旋和商量的余地,我的学业就这么被父母钉死了。而那个时候,我还是个不折不扣的乖乖女,哪里像现在的年轻人那样有反抗和思辨的精神,只得亦步亦趋,按照父母指点的路线,懵懵懂懂地往前走。在会计师事务所做了秘书以后,我忽然发现,虽然这份工作看上去并不算多么如意,但至少比我每天面对那些让人头疼和乏味的计算机编程要有意思得多,而且,我发现比起和冷冰冰的计算机打交道来,我更愿意,也更适合和那些活生生的人交往。于是,天高皇帝远,当年父母的谆谆教诲便再也无法束缚我了,那曾经付出了七八年青春的学业就此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我从此成了一个快快乐乐的Office Girl。

P1-3

目录

[美国]咖啡,在这里写下神奇

[巴西]咖啡王国的狂欢

[哥伦比亚]几度相思在梦中

[牙买加]蓝色的山,褐色的豆

[古巴]雪茄,朗姆,咖啡

[澳大利亚]咖啡之梦从这里开始

序言

从第一次真正接触咖啡到现在,掐指一算,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前的那个冬天,当我第一次跨出国门,满怀着无限的激情,无限的憧憬,踏上澳洲大陆广袤的土地,热烈地播撒下一片斑斓绚丽的希冀的时候,我却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与咖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让我痴心不改地深深地爱上了它,以至于将当年出国求学的初衷一股脑地抛到了九霄云外,终于没能如初衷所愿,成为一名计算机专家,却神差鬼使地情迷于那初生于非洲,盛行于全世界的咖啡,不能自拔。

或许对于目下的国人来说,咖啡早已不是什么奢侈和神秘的东西了。但对于我们这些从那个禁锢和封闭的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来说,当二十多年前,黑白电视机里第一次播出的那则后来家喻户晓的“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的速溶咖啡广告,确乎是一时间在其时精神和生活乏味无比的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浓浓地倾注了一片芬芳,一片温柔,让许多人深深地品味出一种别样的生活浓情,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希望。在那个年代,咖啡几乎是代表着一种从禁锢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对世界新奇的认知和感受,一种对开放的世界和现代文明的追求,一种国人在打开国门,敞开心扉后的精神寄托和承载。

当我第一次在朋友的引领下,怯生生地跨进悉尼街头一家极其普通的小咖啡馆时,扑面而来的醉人的咖啡浓香一时间包围了我,激荡着我的鼻息,充盈了我的肺腑,也紧紧地攫住了我的心,第一次领略过新鲜烘焙的咖啡豆的真香,第一次亲眼目睹了一颗颗咖啡豆在烘焙后周身泛着油亮的光泽,在磨豆机中跳跃着,终于粉身碎骨地化作一杯深褐色的粉末,在浓缩咖啡机的浅吟低唱中。涓涓地淌入杯中,成为浓浓地泛着Crema的Espresso。沉浸在近乎迷茫的兴奋中的我倏然之间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从那一刻起,和这充满神秘,近乎鬼魅般诱人的“小精灵”再也分不开了。从那一刻起,一个充满了浓香馥郁,甘美怡人的棕色的梦便开始紧紧地缠绕着我,而我那长达二十年的咖啡溯源之旅,也正是始于此时。

澳洲不是咖啡的故乡,在咖啡走向世界的行程中也难称是什么重要的坐标和必由之路,但它确是我的咖啡启蒙之地,我对于那令我二十年痴迷不已的咖啡的最初的认知和感受正是源于这个貌似与咖啡并没有任何紧密关联的地方。

初识咖啡,便被它深深地诱惑了,义无反顾地“失身”于它。澳洲的留学生活其实很平淡,甚至有些乏味,像当时每一个自费留学生一样,为了学业,为了生计,登陆伊始,我便开始了课余时间的打工生涯,但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的是,除去维持生活和学习的必要开支之外,我的全部劳动所得几乎全都扔在咖啡馆里,浸入了那一杯杯香浓甘美的咖啡之中。二十年前似乎还没有“发烧友”这个说法,但现在想来,自己其时确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咖啡“发烧友”。从最初的泡咖啡馆,到后来靠了节衣缩食大半年的积蓄购买了第一台浓缩咖啡机.及至终于不甘平庸,跑去悉尼一家著名的“咖啡学校”。正经八百地开始系统学习咖啡理论和制作,一步一步地让那个被中世纪欧洲的主教和君主们称之为“魔鬼”的褐色精灵引诱着,迷惑着,及至再也无法自拔。

我的世界咖啡之旅始于在悉尼的第二个圣诞节,在咖啡馆给Barista做了一年多的助手(说是助手,其实不过称谓好听一点罢了,实在也不过是个打杂的,不过为了我心目中的咖啡,我确是无怨无悔),积攒了自认为已经足够的银两,当然还有更多的对咖啡的执著和渴望,在激情鼓荡起的一阵阵心灵和周身的震颤中,穿云破雾地飞赴了浩渺遥远的非洲大陆。

内容推荐

作者的文笔,比较随意散漫,诙谐细腻,里面闲言了较多外国的风土人情,这是令人比较喜欢的作品,就像三毛写的书,毕竞同是女作家的风格,又十分的流畅,看起来自然是很舒服的。那些描写她与丈夫加了“咖啡颜色”的生活片段真是令人羡慕,感动,值得一看。

编辑推荐

巴西的桑巴舞和她的咖啡都是火热的,魅力四射,让人永难拒绝。作者她先生留美的时候,她曾经打算和一个最要好的朋友一道从美国旅行到阿根廷,可惜的是,他的那位同伴却在这次行程中的倒数第二站掉队了,他被来自于巴西的炽热燃烧了,感化了,不仅因此丢下了他的旅伴,还最终放弃了尚未完成的学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找新大陆/世界咖啡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6006
开本 32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49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