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时期,济南府的大观园里曾经发生过怎样惊心动魄的武林故事?由济南出版社隆重推出、济南作家杨树和出身摔跤世家的谭强合著的长篇小说《洋片人生》,将精彩地讲述那段济南府的“精武门”抗日逸事。
本书以济南沦陷期间,有“神钩子”之称的跤坛名将谭树森团结济南各路武林好汉,联合大观园里说书的、唱戏的、说相声的、演杂耍的草根英雄们,运用他们各自擅长的技艺,以独特的方式方法,与日寇展开巧妙周旋和殊死搏斗的故事为经,以谭树森与杂技女演员金凤凰生死不渝的爱情苦恋为纬,展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洋片人生》讲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初,济南沦陷期间,有“神钩子”之称的跤坛高手谭树森,团结济南各路摔跤好汉,联合大观园里说书的、唱戏的、说相声的、演杂耍的草根英雄们,运用他们各自擅长的技艺,以独特的方式方法,与日寇展开巧妙周旋和殊死搏斗的故事。故事中既有惨烈的格斗,又有含泪的幽默;既有侵略者嗜血成性、穷兵黩武的残忍,又有中国老百姓宽以待人的博大胸怀和以柔克刚、不屈不挠的反击。
其间,贯穿着谭树森与杂技女演员金凤凰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还有反战大同盟战士荒木舍生救助中国人的感人情节。
“哎吆喂!”一个观众说,“从前光在戏台子上看见过孟先生,没有想到,在戏台子下也那么好看,那么俊啊!”
孟丽君说:“说起名角来了,其实您‘晨光’茶社的名声谁不知道?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北京学艺,天津练活儿,济南踢门槛儿’。相声界的,谁在您这里过不了关,就甭想出去闯荡。”
此时,就听到邻近卖橡皮膏药的圈子里传来争吵的声音,而且声音越来越大。
索大哥一边安排飞侠成金竞上场表演九节鞭,一边对谭树森说:“带人过去看看。”谭树森答应一声,带着师弟姜亮走出跤场。
谭树森和姜亮分开人群,走进卖橡皮膏药的场子站定。
场子周围站满了看热闹的人。
人群中,泺水医院的张敬中(坂垣之助)大夫、万紫巷商场的掌柜米三爷也在观看。
芳泽信子穿着中国式女装,混在人群里。
冷凝,剪着短发,穿着蓝上衣、黑色布裙,是个十八九岁的姑娘,站在场子中间。只见她一手抓着卖膏药的年轻人的手腕,对周围围观的人们说:“他这手腕上的血是假的,他的膏药也是假的!大家不要上当受骗!”
卖膏药的王文,二十岁左右的样子,衣着破旧,面色憔悴,急扯白脸地争辩道:“血怎么会有假?”说着转身对观众说:“我刚才用刀子割手臂的时候,大伙都是亲自眼见的。你这位姑娘,太不像话,故意搅局,砸我的饭碗。你再嚷嚷,我可就不客气了。”
冷凝不理会他的威胁,镇静地说:“你能把刀借给我用一下吗?”
卖膏药的年轻人立即说:“那不行!我的东西凭什么借给你?”
张敬中(坂垣之助)大夫说,“你心里没有鬼怕什么,为什么不敢借给她?”
站在旁边的谭树森挺有兴趣地对卖膏药的说:“你就借给她用一用怕什么?又用不坏。”
卖膏药的面露难色,正要说什么,姜亮一脸正色地说:“别哕哕别的,把刀借给她。”说着上前一把从他手中夺过刀,递到冷凝手里说:“你借他的刀干什么?”
冷凝莞尔一笑说:“变戏法。”
冷凝说着一手接刀,另一只手抓住姜亮的手脖子说:“你帮忙就帮到底吧。”说着就把刀刃逼近姜亮的胳膊。
姜亮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一个姑娘抓着手,脸立刻就红了;忽然看到刀刃刚刚接近胳膊,鲜血立即渗了出来,形成了一道血口子!
他正要叫喊,可是奇怪得很:自己一点疼痛的感觉也没有!再看看,刀刃只不过是刚刚接近自己的皮肤而已。
冷凝说:“大家都看见了吧,这刀根本没有接触这位小兄弟的皮肉,可是鲜血却出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观众个个惊疑异常,立即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看来这膏药真是有问题。”
几个已经买了膏药的大声嚷嚷说:“退货!赶紧退货!什么玩意儿,这不糊弄人吗!”
那个卖膏药的年轻人一下蹲到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
姜亮见状,立即说:“怎么,这位姑娘拆穿了你的把戏,你倒委屈了?世界上还有你这种不讲理的?”
王文流着泪说:“大哥,在东北,我家的房子被日本人烧了,仅有的一点粮食也被日本人抢了去。我没有办法,就和我爹从东北逃难来到济南。可是我爹连病带饿,躺倒起不来了。我没有钱抓药看病,连吃饭的钱也没有,因此就想了这样一个歪点子挣钱,好给我爹治病,可是……” 姜亮说:“没有钱,要找个正经门路,凭本事吃饭,怎么能这样骗人?”
年轻人说:“正经门路?我也想那样,可是,”他四下望一下,低声继续说:“到处是日本人,兵荒马乱的,到哪里找事干?”
谭树森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王文。”
谭树森低下声音对姜亮说:“回场子,替我先预支点钱出来,救救急。”
姜亮说:“可是,你一家子的口粮就又没辙了。”
谭树森板起脸说:“叫你去就去!”
姜亮看到师哥认真的样子,正要转身走开。冷凝立即说:“不用了。”说着她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个手绢,打开,把里面的钱取出来,递给那年轻人说:“一码是一码,今后不允许弄这小把戏骗人了。这是我这个月的薪水,快拿去给老人看病。”
“都不用了,”米三爷走上一步,从衣袋里掏出两块大洋,递给王文。这米三爷是万紫巷商场的掌柜,平时就好仗义疏财,今天看到这种情形,更是当仁不让。
张敬中(坂垣之助)大夫也走过来,用地道的中国话说:“这位小兄弟,把你父亲接到泺水医院里,由我给他老人家看病,药费、诊治费全免了。”
王文连说:“谢谢你们,谢谢这位先生了。”说着跟着张敬中大夫走了。
芳泽信子也跟在他们后面走去。
冷凝向张敬中(坂垣之助)投去赞赏的眼神。
观众纷纷散去。
冷凝也要走,姜亮抬起手拦住她说:“你割破我的肉,还没有赔呢!”
冷凝笑着说:“按市价,这猪肉多少钱一斤?”
姜亮向师哥求救说:“哥,你看,这么文诌的姑娘也会变着法儿地骂人。”
谭树森笑了:“谁让你先没有正形儿的。”
姜亮使劲跺脚说:“合着我挨了刀,还没有地方诉冤,真快成了窦娥了。”
冷凝奚落地说:“有你这五大三粗、虎头虎脑的窦娥吗?人家窦娥可是个俊俏的小媳妇啊。”
姜亮更加尴尬起来。
谭树森转身对冷凝说:“姑娘敢说敢为,真乃女中豪杰。不知姑娘尊姓大名?”
冷凝大大方方地说:“什么豪杰,我姓冷,叫冷凝,就在附近的泺水医院当护士。”
谭树森对这样一位敢于仗义执言的姑娘充满敬意,他说:“姑娘请到跤场小坐,喝口茶,歇一歇。”P7-9
济南府的大观园,几乎在每一个济南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定的位置。
抗日时期,大观园的人们对日本侵略者的反抗与斗争是与众不同的。
那些打拳的、卖艺的、说书的、唱戏的、变戏法、要饭的、演杂技的、说相声的草根英雄们,以自己的智慧,拿起自己擅长的技艺,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与日本宪兵队、特务、汉奸,展开了巧妙的周旋和殊死的搏斗。
神钩子谭树森无疑是他们中的佼佼者。这个粗犷而充满雄强血性的山东汉子,和索大哥一起,把双石王、碾子王、猎豹手、搬倒山、黄河上的张家五龙等各路好汉,团结在自己周围,不仅用他神奇的技艺,让貌似强大的侵略者在擂台上轰然倒塌在自己的脚下,而且用他的睿智,使日寇和其爪牙的阴谋一次次失败,最后在精神上彻底崩溃。
孟丽君、孙少林、金凤凰、鲜樱桃、苑金泰、小祥子、岫玉、明洋等艺人们与敌人斗争的方式是独出心裁的。在敌人的淫威和屠刀面前,他们大唱、大说、大演《木兰从军》《岳飞传》《杨家将》《癞皮狗》《大黄瓜》等传统和新创作品,或借古喻今,或借古讽今,号召中国人团结奋起与敌人斗争,使敌人整日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敌人无奈之下一把火将整个大观园烧得面目全非,但是艺人们很快又在废墟上又唱起了《苏武牧羊》《挑滑车》等弘扬民族气节、抵御外侮的戏。在日本人大肆通辑谭树森的危机时刻,艺人们让谭树森化妆出现在舞台上,和大家一起演京剧、双簧、杂耍。在众人的掩护下,谭树森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一次次化险为夷。
书中既有惨烈的格斗和杀戮,又有含泪带笑的灰色幽默。孙少林和小祥子的相声《找宝贝》中,转了一大圈儿,小祥子找的宝贝原来是一个小小的烟头儿,听众不免哄然大笑。此时小祥子却正色道:“笑什么,等我拣够了一百个烟头儿,就可以换回半个窝窝头,一天就不害饿了。”这些话出自一个几岁的孩子之口,人们听着想笑,寻思寻思想哭。人们由此也可以想见,在日寇铁蹄下,中国人的苦难生活,特别是无家可归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济南商界的掌柜们,如李会长、瑞芙祥的掌柜、成通纱厂的老板、天丰园的掌柜、万紫巷的米三爷、馆驿街荣昌义记货栈的杨掌柜等,在危急关头,始终都和大观园的人们站在一起。
日寇不仅凶残成性,而且狡猾奸诈,他们也施展软硬两手来对付中国人。他们建了人称“阎王殿”的新华院(在现在的官扎营济南幼儿师范学校),拿中国人作细菌试验,抽中国人的血为日本伤兵救命;用老虎凳、辣椒水等酷刑,折磨和杀害了无数中国人。他们不仅在琵琶山(今机床二厂北宿舍)搞了万人坑,还利用遍布济南的日侨会馆等特务机构,深入民间搜寻情报,收买汉奸,分化人民队伍。他们开设烟馆、赌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让有钱的人变成穷光蛋,没有钱买枪炮;让健康的人变成东亚病夫,再也拿不动枪”。但是,他们的企图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书中贯穿着谭树森和杂技女皇金凤凰生死不渝的爱情,也充满了他和艺人们真挚深厚的珍贵友谊。
书中既有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黑虎泉等名胜的场景,又有芙蓉街、普利门、王府池子、后宰门、莲芭胡同、馆驿街、十王殿、火车站等老济南的市俗画面,使人读来备感亲切。
本书的与众不同还在于,揭露日本侵略者扩张野心的同时,还用了相当的篇幅描写了日本民众中那些在中国人的感化下,经过痛苦的磨难,最终幡然悔悟而走到中国人民行列中的反日志士的形象,从而揭示了正义与非正义之间必然的成败结局。
书中也刻画了飞贼燕子李三、北园地头蛇牛八爷等亦正亦邪、反复无常的所谓中间人物的嘴脸。
本书在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的根源的同时,又以日本柔道高手和中国摔跤高手之间的胜负恩怨作为引子,并贯穿始终,展开波澜壮阔的斗争画卷,因此情节跌宕起伏,引入入胜。 由谭树森的师傅宋云亭从北京带来的《皇家跤六字诀》一出现,就为中国摔跤幻化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但是这样的重要秘密一开始就被敌人所窃取、利用,这就为全书设置了巨大悬念,人们禁不住为谭树森能否最后战胜敌人而心存疑窦。这一悬念的谜底,直到全书结尾时才得以揭晓。
感谢两位作者为历经八十余年沧桑的黄河南岸“城隍庙”——济南大观园留下这段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