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为什么父母不是孩子的好老师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不能给予孩子一流的物质享受,也不能给予孩子聪明绝顶的头脑,但我们可以给孩子最温馨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理应获得的尊重,我们可以培养孩子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健全的人格,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如何树立自信;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过他的人生,我们所能给孩子的,就是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做他们最好的老师,最可信赖的朋友,如此才是一个成功的父母,让孩子感激一生的父母!

本出通俗易懂,实用性和趣味性强,深入浅出地为父母分析在教育孩子时经常犯的一些错误,并逐一提出解决之道。

内容推荐

阅读本书,你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更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本出通俗易懂,实用性和趣味性强,深入浅出地为父母分析在教育孩子时经常犯的一些错误,并逐一提出解决之道。其实要想做个好父母,培养出色的孩子并非那么难!只要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时的一些失误,你就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

目录

第一章 爱批评指责孩子的父母

 经常使用语言暴力/3

 以要求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5

 经常对孩子说: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7

 有意识地放大孩子的缺点/9

 讥笑斥责孩子的“胆小懦弱”/11

 对孩子的淘气也加以责备/13

 揪住孩子的过错不放/14

 很少夸奖自己的孩子/16

 爱当众揭孩子短/17

 要求孩子处处听话/19

 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21

第二章 娇惯溺爱孩子的父母

 对孩子百依百顺/25

 凡事都包办代替/27

 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29

 不让孩子做家务/31

 过度袒护孩子/33

 对孩子的缺点毛病姑息迁就/34

 以牙还牙,不让孩子吃一点亏/36

 对孩子过度保护和照顾/38

 孩子跌倒了赶紧去扶起来/40

 从来不批评孩子/41

 不懂得正确激励孩子/44

 过度炫耀孩子的某些长处/46

第三章 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

 从不对孩子说“谢谢”和“对不起”/5l

 独断专行,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53

 居高临下,强势派头/54

 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55

 用污辱恐吓性的语言对待孩子/57

 怠慢孩子的朋友和同伴/59

 把孩子当玩偶看待/60

 不信守对孩子的承诺/63

 窥视孩子的隐私/65

 缺乏对孩子的信任/67

第四章 忽视孩子品行培养的父母

 推卸责任,给孩子树立不良榜样/71

 对孩子说谎的毛病视而不见/72

 把孩子的自私自利当作聪明/74

 贪图小便宜不算事/75

 让孩子得理不饶人/77

 让孩子过分看重金钱/78

 帮孩子推脱责任/80

 不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82

 不懂乐于助人的孩子/83

 不知与人为善的孩子/85

第五章 过分看重孩子分数的父母

 认为考试成绩高于一切/89

 让孩子淹没在题海当中/91

 给孩子过多的课外压力/92

 忽视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94

 用金钱来刺激孩子的学习/95

 处处和学习挂钩/98

 花多少钱也要上好学校/99

 一年四季不允许孩子有假期/100

第六章 不能与孩子平等相处的父母

 对孩子过于严肃/105

 高高在上的父母/107

 卑微低气的父母/109

 唠叨太多的父母/110

 不解孩子的内心世界/112

 和孩子独处互动的时间过少/114

 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116

 总是小看孩子/117

 错了也不向孩子道歉/119

 只提要求不给指导/121

 不会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122

第七章 不懂科学养育孩子的父母

 认为吃零食没有什么大不了/127

 完全杜绝孩子吃零食/129

 对偏食挑食的孩子听之任之/131

 以饮料果汁代替白开水/133

 爱带孩子吃快餐/135

 只讲美味不讲健康/137

 轻视孩子的早餐/138

 强制孩子吃某种东西/140

 经常给孩子吃保健品/142

 孩子的饮食起居没有规律/144

 盲目给孩子进补/145

 只顾漂亮不顾健康/147

第八章 不懂得言传身教的父母

 当着孩子的面吵闹/151

 父母之间不懂得彼此尊重/152

 抓住对方的缺点不放/154

 不孝敬老人/156

 家庭环境不整洁/158

 爱谈论是非恩怨、斤斤计较/159

 不良嗜好充斥的家庭/161

 没有责任心的父母/163

 不积极努力、凡事爱抱怨/165

 不信守诺言,言行不一/166

第九章 剥夺孩子玩耍乐趣的父母

 认为玩耍是浪费光阴/171

 不允许孩子“无所事事”/173

 不陪孩子做游戏/175

 透支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177

 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179

 不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181

 认为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没有必要/183

 爱玩耍运动的孩子不成器/184

 孩子玩什么都干涉/186

 约束孩子和小伙伴玩耍/l87

第十章 缺乏爱与感恩的父母

 只知无条件付出并不要求孩子感恩/191

 不让孩子懂得“礼尚往来”/192

 家庭中没有温情/194

 对孩子的助人行为不以为然/195

 向孩子灌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197

 只知道索取不懂得感恩/198

 对乞讨者嗤之以鼻的孩子/200

 从不对父母说“谢谢”的孩子/201

 孩子做家务时不予以表扬和感谢/203

 不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204

 缺乏日常生活中的感恩意识/205

第十一章 忽略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

 不理解孩子成长的烦恼/209

 孩子被冤枉了不能及时给予安慰/210

 痴迷网络的孩子/212

 孩子发脾气就狠狠打/213

 将孩子逼进自我封闭的死胡同/215

 孩子因何歇斯底里/217

 不要给孩子布下自轻自贱的网罗/219

 爱妒忌的孩子/221

 开灯睡觉的孩子/222

第十二章 不对孩子进行正确性教育的父母

 总是避讳和孩子谈“性”问题/227

 错位的性别认识/229

 不注意培养孩子清洁身体的良好习惯/231

 不懂得对孩子进行性关怀/232

 不帮助孩子杜绝不当的“性活动”/234

 随便给孩子的某些行为贴上“色情”标签/235

 谈论“性话题”时不回避孩子/237

 在孩子面前穿着过于暴露/238

 在孩子面前过分亲昵/240

 孩子都6岁了还和父母一起睡/24l

 儿子都7岁了,母亲还帮忙洗澡/243

 不教育孩子保护自己身体的相关知识/244

试读章节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那些使用“语言暴力”的父母,相信心底里对孩子也是充满爱和希望的。之所以使用“语言暴力’’只是不知道不良的语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总是以为区区几句过头话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危害,所以气急之下就口不择言。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却浑然不知,这样的父母其实是很悲哀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样是语言,功效却截然不同。父母们一定要明白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恶语”就是“语言暴力”,具有相当的杀伤力,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为此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慎用语言,多用“良言”,禁用“恶语”,以免酿成无法挽回的过错。

为了孩子,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吧。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切不可成为伤害孩子最深的“语言杀手”。

以要求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案例实例

6岁的球球是小区里有名的好孩子。见到人就知道马上问好,碰到有老爷爷或老奶奶会立刻跑过去搀扶,还会用稚气的声音说:“爷爷(奶奶)走路要小心,慢一点走。”在公交车上看到有老人或者抱小孩7-~阿姨,小球球会站起来让座。无论走到哪里,球球都被赞扬声包围着,任何见到球球的人都夸奖他是个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可有一天,妈妈却打了球球一顿,球球哭得满脸泪水,伤心的不得了。事情是这样的:喝果汁时球球不小心把杯子摔破了,妈妈赶紧跑过来:“宝贝,划没划破手?快让妈妈看看,你要小心。”没想到,球球竟大哭起来,随手拿起桌上的小勺子狠狠朝地上扔去,对来抱他的妈妈又打又抓,竞把妈妈的脸抓出了一条红道道,还又喊又叫的,气得妈妈“啪啪”冲着球球的屁股打了两下。“这孩子,你自己把杯子打破了,还发脾气。妈妈也没有批评你,你还打妈妈,还摔东西,真是不知好歹。”谁知道听了妈妈的话,球球哭得更厉害了,气得妈妈又打了他两下。后来,球球的爸爸回来了,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说球球妈妈太冲动了,怎么会和孩子一般见识,孩子毕竟是孩子。球球可能是因为杯子摔破了,导致了情绪上的激动,妈妈完全不必理会的。或者告诉孩子:“没有关系,以后再买一个一模一样的,下次拿杯子时要小心点”等。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渐渐平复下来了。可妈妈就坚持说球球不懂事,是故意闹人。

  专家分析

球球爸爸说得很有道理,孩子毕竟是孩子,还不懂得太多生活的法则和人情世故,世界在他们的眼里是很单纯的,一旦面临一些“困难”就会不知所措,常常会表现得很情绪化。

我们大人还常常地感觉心情烦躁,当然孩子也有情绪低落、心情不好的时候,为什么我们成人能发泄自己和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却不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呢?甚至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竟会加以责备,说孩子不懂事,无理取闹。

我们成人都不可能做到事事完美无缺,更何况是刚刚才几岁的孩子呢?

作为父母一定不要把孩子大人化了!忘记了她的年龄,忘记了她的阅历,也忘记了她的能力,更忘记了我们是为人父母的。

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及标准来衡量孩子,对孩子一定要宽容一点。P5-6

序言

在我们的周围能够对自己孩子感到满意的父母并不是很多。父母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地不懂事、如何如何地不听话”。在他们的眼里,孩子有太多太多令他们不满意的地方。学习好的孩子,父母怪孩子不懂得为人处世;聪明伶俐的孩子,父母又埋怨孩子学习不够努力,尽耍小聪明。总之,能够让父母引以为自豪的孩子真是少之又少。细细想来,产生这样的结果,都是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作孩子来对待,总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一个并没有长大的孩子。持这种态度的父母,本身就不是合格的父母,更谈不上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总是要求孩子处处完美、处处合自己的心意,可孩子并非是陶土一把,可以任由自己来拿捏。每个孩子自从降生那天起,就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人格。现在的孩子由于接受的信息多,思想更是异常丰富和复杂。父母各方面做得好,让他们服气,他们会尊敬你;如果你某些方面让他小瞧了,他对你就会不屑一顾。

有的父母说,我们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可孩子却并不领情,没有任何的感恩,只有无止境地索取,稍有不如意就会对父母横眉冷对。难道我们的爱错了吗?要知道“爱孩子”这本身并没有错,只是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是不是掌握好了分寸。没有分寸的爱就是溺爱,溺爱不是爱而是害。溺爱之下,只能出现一些不懂得什么是“爱”的孩子。有的父母奉行“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育理念,对孩子出口就是命令,张嘴就是教训,结果导致孩子与自己心灵的距离越来越远,轻则冷漠与仇视,严重的还会出现各种心理疾患,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前程。

“我们最渴望得到的是平等与尊重”这是几乎所有孩子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声,但在中国,能够真正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的父母又有多少呢?“对很小的孩子也要尊重,给孩子个人自主权,以便在自由的环境中完善孩子的个性”,这是大多数美国父母的信条。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美国父母与孩子谈话时语调平和,从不粗声粗气地训斥孩子。即使在孩子做了错事时,也是循循善诱。孩子承认错误并表示悔改后,父母总是说声:“我们爱你。”美国父母认为父母必须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给孩子爱,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所以,父母总是把“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之类的字眼挂在嘴上。而中国的父母却吝啬对孩子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

由于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爱护,美国孩子从小就可以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家庭购买什么样的家电、汽车,如何布置房间,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与父母商讨,父母也都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而中国的父母却总是对孩子说:“小孩子懂得什么,还是听我们的吧。”一位美国家长说:“不要强制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会伤害孩子的感情和个性。”而中国的父母却说:“不愿意也要做,父母为你选择的都是对你有益的。”于是,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都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于是在中国出现了太多太多戴着深度近视镜,面容疲惫且不快乐的孩子。在德国,一方面法律规定,6岁至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严禁父母“唠叨、打骂孩子或不爱子女”。为使孩子的性格得到自然、天成的发展,德国教育家还提出了“体验自然”的口号。德国儿童从小就可以参与各种“生态活动站”的活动,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感受,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而中国的父母呢,宁愿做孩子的保姆,一切包办代替,孩子不会洗衣服、不会洗碗、不会买东西、不会整理房间、甚至不会自己洗头发等等。认为这一切都没有关系,只要孩子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上,考出好成绩。结果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没有生活能力的孩子。

我们只拥有一个孩子,我们担负着孩子一生往何处发展的重任,所以一定要选准方向,走正确的教育之路。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很多父母却并未成为孩子的好老师。

我们不能给予孩子一流的物质享受,也不能给予孩子聪明绝顶的头脑,但我们可以给孩子最温馨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理应获得的尊重,我们可以培养孩子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健全的人格,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如何树立自信,这才是我们父母教育的根本。

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过他的人生,我们所能给孩子的,就是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做他们最好的老师,最可信赖的朋友,如此才是一个成功的父母,让孩子感激一生的父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为什么父母不是孩子的好老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牛晓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445473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8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