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劲雨煦风(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选取了11个专题,所涉及的事情都是这十年间中国外交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既反映了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包含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与合作;既有涉及双边关系的复杂案例,也有中国在多边场合的出色表现;既有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也有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把握。应该说,这11个专题在一定程度上勾画出了这个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脉络。

内容推荐

本书记述了唐家璇同志在1998—2008年间担任外交部长及国务委员期间经历的11件外交大事,文字朴实生动,有丰富的事件背景材料和诸多首次公开的外交细节,每个事件之后都有唐家璇同志的深刻思考和理性分析,体现了我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愈来愈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劲雨煦风》中,唐家璇同志撷取了外交经历中有代表性的大事,以点带面,娓娓道来。叙述中有精彩的议论,议论中有鲜活的实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唐家璇同志在应对我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中表现的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在最终实现双赢结果的中俄、中越边界谈判中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外交艺术;在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过程中坚强有力的统筹协调能力;在积极应对印度、巴基斯坦核试验中表现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在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大国关系稳步发展进程中展示的战略思维以及贯穿全书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等等,这11个专题在一定程度上勾画出了这个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脉络。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中日关系转圜

新任外长首次出访——印尼之行

四赴纽约——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的外交斗争

中俄黑瞎子岛问题谈判

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

世纪之交拉美行

中越陆地边界和北部湾海洋划界谈判

中美南海“撞机事件”

步入而立之年的中欧关系

印巴核试验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四十多年的职业外交生涯中,我亲眼目睹了新中国外交的成长与发展,亲身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打过交道,其中日本是与我渊源最深的国家。

我与日本结缘始于1958年。当时,国家着眼于对日关系的长远发展,决定培养一批日语干部,我有幸入选,从复旦大学外交系转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作为外交部的代培生开始学习日语和关于日本的基础知识。1964年,我进入外交部翻译队工作,从此与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与对日外交结下了不解之缘。

日本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近邻,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中,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

日本也是历史上对我国伤害最深重的国家。从甲午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半个世纪里,日本不断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日本如何对待和妥善处理历史和台湾问题,成为战后中日关系重建和发展的核心问题。

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表明,只要这两大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中日关系就能顺利向前发展。反之,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就会受到损害,两国关系就会遇到挫折,甚至出现倒退。

经过我们的长期工作和斗争,日方通过双边政治文件和领导人谈话等形式,就历史和台湾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积极承诺和表态,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及其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遗憾的是,2001年4月至2006年9月,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首相五年问,违背两国在历史问题上达成的共识,顽固坚持每年参拜一次靖国神社,严重损害和动摇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导致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

一时间,靖国神社问题成为中日关系的焦点。

靖国神社缘何成为问题

神社是日本崇奉和祭祀神道故事中各种神灵的场所,日本有大大小小神社8万多所。

靖国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始建于1869年,当时被称为“东京招魂社”,用来祭祀在明治维新时期内战中阵亡的效忠天皇的军人,1879年改称“靖国神社”。“靖国”二字由明治天皇亲自命名,取自《春秋左氏传》中“吾以靖国”一句,意为使国家安定。

实际上,靖国神社从未发挥过使国家安定的作用。恰恰相反,在日本近代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靖国神社都充当了向国民灌输军国主义和皇民思想的宣传教化工具。出于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日本极右势力竭力宣扬忠君报国思想,宣称“只要舍命尽忠,即可魂归靖国神社,升天成神,永世受人敬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靖国神社不同于一般神社,自建成之日起就带有很强的政治和官方色彩,享有种种特权,其宫司(即住持)多由皇家和军部指定,甚至还出现过现役将军出任宫司的情况。

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国占领军当局实行“政教分离”,剥夺了靖国神社的种种政治特权,将其贬为普通民间宗教法人团体。但对于靖国神社过去的罪责并未追究,致使靖国神社得以完整保留并延续至今。

目前,靖国神社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历次战争中死去的246万亡灵,其中80%死于二战,包括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1000多名乙、丙级战犯。

正因为靖国神社中供奉着双手沾满中国和亚洲人民鲜血的甲级战犯亡灵,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看来,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绝不单纯是日本的内政问题,也不是所谓宗教、传统和习惯问题,而是日本政府能否以正确态度对待当年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重大原则问题。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势必损害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严重伤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我们自始至终坚决反对。

198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率全体内阁成员集体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引起日本国内和亚洲各国的强烈批评。经中方反复做工作,中曾根首相决定任内不再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中日双方围绕靖国神社问题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996年7月,桥本龙太郎首相曾以祭拜堂兄为名,以私人名义参拜。经中方强烈交涉,桥本首相也承诺任内不再参拜。桥本之后的两任日本首相都没有参拜过靖国神社。

小泉上台公开声称参拜

2001年4月18日,日本首相森喜朗宣布辞职。24日,小泉纯一郎当选自民党总裁,并于26日就任日本首相。

小泉出身日本政治世家,他的祖父小泉又次郎担任过日本邮政大臣,父亲小泉纯也担任过防卫厅长官。20世纪90年代,小泉纯一郎先后担任过竹下登内阁厚生劳动大臣、宫泽喜一内阁邮政大臣、桥本龙太郎内阁厚生劳动大臣等要职,可谓日本政坛的资深政治家。他曾于1995年竞选自民党总裁,败于桥本龙太郎手下。

在日本政坛,小泉特立独行,个性鲜明。他的演讲语言简短、通俗、生动,极具煽动性和号召力。

当时的日本,刚刚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经济持续低迷,政治丑闻不断,失落、不安、焦躁、压抑感弥漫日本列岛,广大民众急盼通过改革寻求出路。

小泉抓住民众对现实极度不满和厌倦的心理,提出“改造自民党、改造日本”的口号,打出“无禁区改革”和“新世纪维新”的大旗,唤起民众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他的“清新”风格,令众多选民眼前一亮,在日本社会刮起“小泉旋风”,支持率一度高达90%。

竞选期间,小泉几度公开允诺要在“8·15”日本战败纪念日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小泉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是为争取日本遗族会’和右翼保守势力支持,也与他本人错误的历史观、价值观密不可分。

小泉出生于1942年,成长于二战以后,受日本片面的历史教育和家庭影响,对二战历史缺乏正确认识,特别崇拜二战中的“神风特攻队”。他曾在国会上说,“遇事不顺时,我就对自己说,‘体会一下特攻队员的那种心情吧”’。小泉将靖国神社视为他表达上述情结的重要场所,步入政坛后,每年必去参拜。P2-5

序言

2008年3月,我从国务院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作为外交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我在继续关心和支持外交事业和外交工作的同时,更多地是利用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做一些多年来十分喜爱却又无暇顾及的事情。

在我退下来前后,许多同志热心提议,将我所经历的一些重大外交事件整理出版,以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有的同志还特别强调,这也是我对国家、对外交事业、对历史应尽的一份责任和义务。

的确,在我四十多年的职业外交生涯期间,特别是从1998年3月担任外交部长至2008年3月卸任国务委员的十年里,国际形势经历了复杂深刻的变化。世纪之交,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出现重大调整和变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这跨世纪的十年问,中国外交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直接指挥下,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化挑战为机遇,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有许多值得记录和书写的历史。我所亲历的一些重大外交事件时常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又一幕地重现在我脑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记忆的沉淀,我对往事也有愈来愈深的体会和感悟。

考虑再三,我决定接受大家的建议,编写和出版这本书。因为,这不完全是我个人的事。

在本书中,我选取了11个专题,所涉及的事情都是这十年间中国外交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既反映了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包含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与合作;既有涉及双边关系的复杂案例,也有中国在多边场合的出色表现;既有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也有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把握。应该说,这11个专题在一定程度上勾画出了这个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脉络。

“温故而知新”。我力求站在现实的角度回顾历史,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道出决策者、参与者的意图、思考和经验教训,将事件的本质、关键环节、国家利益点和工作效果尽可能全面地告诉读者。我的想法是,通过这样的写法,使此书尽可能地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囿于篇幅所限,同时考虑到一些事件在外交上的特殊敏感性,还不具备公开发表的条件,本书所选取的只是我所经历的重大外交事件中的一部分。这一点,相信广大读者能够体察和谅解。

我希望本书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我国外交的这段历史,为后人留下一些有益的资料,为外交事业薪火相传做点有意义的事。这一点始终是我编写和出版本书的初衷。

回顾十年外交,中国面临的各种挑战层出不穷,有的十分严峻,有的甚至如疾风暴雨般来势汹涌;而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以及我们运用的策略和刚柔相济的做法,如和煦之风,给世界带来和平、友好、合作与发展。书名取《劲雨煦风》,既是对本书内容的大致反映,也是我试图对十年间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外交政策、理念和风格所做的一个概括。

唐家璇

2009年9月17日

后记

《劲雨煦风》历时半年多,终于付梓。

搁笔回顾历史,我再次感受到十年问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上升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感受到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外交始终乘风破浪,扬帆前进,不断化挑战为机遇,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在重大关头和关键时刻,中央始终冷静、准确地判断形势,果断地做出正确决策,为外交工作指明方向、确定原则,这是外交工作的制胜法宝。

国家的发展和强大,是外交工作的坚强后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外交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维护目标。一支具有高水平职业素养的外交队伍,是外交政策贯彻落实的有力保障。周恩来总理曾经讲过,外交官是文装的解放军。在国际风云的洗礼和外交实践的磨练中,我们的外交人员用自己的汗水、心血甚至生命捍卫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念及此,我对中国外交的未来充满信心。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许多同志的大力协助。书成之时,首先感谢戴秉国国务委员以及杨洁篪、王光亚等外交部领导同志的热情关心和鼎力支持,感谢外交部政策规划司等部门主管及有关同志的无私协助和大力配合。赵进军、关呈远、卢树民、周刚、宁赋魁、孙延珩、赵希迪、潘占林、李长和、陆树林、齐建国、刘志刚等前驻外大使、总领事分别以不同方式参与了书稿内容的讨论或编写。我的老同事王泰平同志负责全书的文字统稿,欧渤芊同志承担书稿编写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参与核改,还有袁路明责任编辑,张金萍、刘思攀两位年轻同志以及我的秘书肖千同志,他们对书稿负责任地进行核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正是在上述同志的热情帮助下,本书才得以顺利完成。在此,我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本书中的不当之处,诚恳地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唐家璇

2009年10月1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劲雨煦风(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家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36237
开本 16开
页数 46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8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29
丛书名
印张 2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65
3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