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银幕上的哈姆莱特/新世纪外国语文论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糅合电影批评、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以上述五部电影为研究对象,分析《哈》剧在20世纪以及21世纪初在英美两国的电影改编历程,各时期导演对原剧的阐释和再加工,指出导演、历史与文化在将剧本搬上银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阐明经典剧作与大众文化的互动和关联。本书主体部分分为三章,阐述《哈》剧电影改编历经的三个重要阶段:重构阶段、流行化阶段以及逾越阶段。

内容推荐

自默片时代迄今,莎士比亚剧作一直是银幕经久不衰的题材。根据莎翁戏剧改编的电影作品已被归类为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莎剧电影。其中,《哈姆莱特》(以下简称《哈》)的电影改编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皆独占鳌头。然而《哈》剧电影改编史上仅有五部英美制作、英语对白的电影改编,它们分别为劳伦斯·奥立佛于1948年,托尼·理查森于1968年,弗朗哥。泽佛莱里于1990年,肯尼斯·布莱纳于1996年,以及迈克尔·阿莫瑞达于2000年导演的电影《哈姆莱特》。评论界对《哈》剧电影改编的批评热潮方兴未艾,流派研究、心理分析研究、教育研究等各种研究手法层出不穷,但对英美两国五部《哈》剧电影的整体研究略显匮乏。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糅合电影批评、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以上述五部电影为研究对象,分析《哈》剧在20世纪以及21世纪初在英美两国的电影改编历程,各时期导演对原剧的阐释和再加:32,指出导演、历史与文化在将剧本搬上银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阐明经典剧作与大众文化的互动和关联。本书主体部分分为三章,阐述《哈》剧电影改编历经的三个重要阶段:重构阶段、流行化阶段以及逾越阶段。

重构阶段为《哈》剧电影改编的初级阶段,以由奥立佛导演并担当主角的《哈》剧电影为代表。电影导演早年的戏剧经历,自身的怀旧情绪以及二战后的历史文化需要使得奥立佛的电影作为第一部进入有声影院的《哈》剧改编凸现了其特殊性:《哈》剧电影改编在此阶段虽然力图完成从剧院到影院的转变,从导演风格上和电影技法上符合电影作品的特质,但却未能摆脱强大的舞台演出传统以及经典戏剧权威对其的影响。电影性与戏剧性、电影表演与舞台演出的并列存在表明,在此阶段导演立足戏剧的舞台演出,对原剧进行银幕上的重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好莱坞电影业的影响。流行化阶段则为《哈》剧电影改编的全盛阶段。此阶段以电影改编深受好莱坞影响,对原剧进行极力流行化为主要特征,以泽佛莱里和布莱纳于90年代出品的两部电影为代表。影片与舞台表演尽可能脱离,导演对演员的选择更加迎合目标观众的趣味,电影特殊叙事手法被大量运用,商业化电影技术空前泛滥。诸种流行化手段的采用是为了填补伊丽莎白时代戏剧与当代观众之间的时空间隙,拉近《哈》剧与20世纪末普通观众之间的审美距离。在本阶段《哈》剧的精英文化地位已被大大地削弱,取而代之的是为更广大受众所欢迎的大众文化代表形象,这与90年代商业氛围以及大众电影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与经典戏剧权威有所背离,但却真实反映了当代人对经典的理解与再阐释。不受电影制作的时间顺序为限制,《哈》剧电影改编的逾越阶段游离于上述两个阶段之外。而理查森于20世纪中叶和阿莫瑞达于新世纪伊始出品的两部《哈》剧电影改编体现了导演对经典的逾越甚至颠覆。前者的电影对经典的逾越主要表现在内容和电影技术的层面上。影片中给予乱伦关系的强调以及非主流电影技术的运用以今人眼光来看虽然不足为奇,但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尤其是与前人的改编相比,显得相当激进。后者则在他的影片中全方位地颠覆了《哈》剧的经典权威,片中人物全当代的装束消弥了原剧的古旧气息,影片弥漫着商业时代的氛围,充斥着后现代的拼接,穿插着互文与碎片的相互交织,是对《哈》剧权威的全面背离与反叛。

《哈》剧电影改编作为莎士比亚戏剧电影改编的典型代表,是西方文化中最为经典的戏剧与20世纪以来最流行的大众媒介的结合体。在改编过程中,电影导演不可避免地要按照自身和文化历史的需求做出选择、取舍和增补,以便将《哈》剧的精髓传达给现当代的观众。重构、流行化和逾越是不同时期的导演采用的不同阐释手法,它们反映了《哈》剧电影改编与经典或紧或疏的关系、或近或远的距离。无论导演采用何样的手法和方式,对戏剧经典持有何样的态度,莎士比亚电影改编始终是导演理解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力。活跃在银幕上的莎士比亚改编,如同对戏剧文本的其他解读一样,都是对莎剧的有效解读。电影改编在加深对戏剧理解的同时,也强调了莎剧的适普性,保持了莎翁戏剧的文化活力。

目录

致谢词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导言 莎士比亚与电影世界

第一章 影中戏——《哈姆莱特》电影改编与经典重构

 文献回顾

 从剧院到片场

 重构《哈姆莱特》:电影化的戏剧

 重构《哈姆莱特》:戏剧化的电影

 重构:怀旧的产物

第二章 哈姆莱特进军好莱坞——《哈姆莱特》电影改编之流行化

 文献回顾

 流行化之从古至今

 流行化之20世纪90年代

 流行化之告别精英

第三章 激进的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电影改编与逾越

 文献回顾

 激进的《哈姆莱特》:内容与形象的逾越

 后现代的《哈姆莱特》:形式的逾越

 理查森与阿莫瑞达:两代人不同的逾越

结论 与时俱进的哈姆莱特

参考书目

附录一 插图

附录二 电影索引

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银幕上的哈姆莱特/新世纪外国语文论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62254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2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5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1
14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42:31